让学生多点思维空间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tom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未来学家托夫勒指出:工业社会的特点是标准化,而信息社会的特点是多样化和个性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个性与创新总是相伴而生。学生个性得到张扬的时候,思维潜能才能开发出来。教育工作者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就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特长、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疑问。思维需要时间,需要机会,更需要疑问,所以,我们要提供这样的空间和机会,开发学生的思维。
  一、营造生动氛围
  课堂气氛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利珀认为,宽松和生动活泼的气氛,可以使情绪具有“动机和知觉作用的积极力量,它组织、维持并指导行为。”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时候,在轻松、愉快、和谐的环境中,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记忆增强;反之,消极、低落情绪的体验,则思路阻塞,操作迟缓,心灵封闭,无创造性可言。由此可见,开发学生思维潜能需要民主、宽松、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和环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发扬教学民主,消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畏惧感和紧张感,使他们敢想,敢说,敢于提出问题,敢于独立思考,敢于发表与老师、同学、书本不同的看法,不怕想错、说错、做错,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时的“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教学《友情》时,可先让学生到讲台上介绍“自己的朋友”,讨论“怎样的人才是真正的朋友”,“朋友之间应该怎样相处”。这样,短短几分钟就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引向新课学习,既活跃了教学气氛,又开启了积极的思维。
  二、鼓励奇思异想
  超越常规的奇思异想,是学生思维潜能开发的起点。如果说好奇是儿童的天性,那么超越常规的奇思异想,便是处在十七八岁年龄段的中学生探求知识、开启智慧、认识世界的内部动力,也是激发思维潜能活动的诱发剂。他们善于用书本知识去匡衡现实生活,善于用个体自由去挑剔传统规律。他们已有了个人的主见,甚至是让我们看来极不合情理的行为,甚至是稀奇古怪的问题和超乎寻常的想法,而且特别强烈。这些行为的表现、思想的流露,正是思维潜在能力的表现,也是创新意识的萌芽。
  在教学中,教师应正确对待他们“荒诞”的行为表现和“越轨”的奇思异想,善于提出一些问题,为学生提供能引起兴趣、爱好、观察、探求知识的学习环境,多给学生尝试创新的条件和机会。对待学生智慧的火花,我们应起“助燃”作用,鼓励学生提问、探索。对一些“异想天开”或“出轨”的做法,我们要给予引导,进行以呵护与鼓励为前提的矫正,决不要随便地加以否定或“一棍子打死”,以免压抑甚至扼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萌芽。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要鼓励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去寻求答案。这样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
  三、自主合作探究
  现代创造学理论认为: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这种潜能是可以开发和培养的,只是每个人展现的形态、程度、质量不同而已。大量的思维研究成果也表明:每个人都蕴藏着无限的潜在创造力,普通人和天才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问题是缺少打开这座神秘宫殿的钥匙。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尊重学生独立思考的成果,保护学生的奇特想象,发挥学生的思维潜能。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别出心裁,勇于标新立异,寻找与众不同的解题思路途径。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进行大胆尝试,提出合理、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利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
  教师在课堂上,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份创造的信心,多一些成功的体会,发挥他们潜在的创造才能。要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不仅要注意开发教师眼中的好学生的思维潜能,而且要注意开发那些陷入困境的学生的思维潜能,使每个学生的思维潜能都得以充分发挥,创造性灵感的火花得到更多机会的撞击。
  如教学《我很重要》时,笔者先引导学生讨论“自卑与自信的关系”,让学生分析自己过去的生活学习,看有没有“自卑”的表现,有没有“自信”的喜悦。学生个个情绪高涨,跃跃欲试,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当笔者提出了“怎样看待自身的价值?”“一个人对社会、集体、家庭乃至身边的每一个人来讲,究竟处在怎样的位置?”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此基础上,笔者让他们将自己的观点与课文作者的观点进行比照,找异同,谈理解。整个教学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品尝到了思维成功的喜悦。
  当今社会的信息化使学习方式和手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为人们获取知识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人们占有知识尤其是陈述性知识的多少已不那么重要。一节课的时间是个常量,语文教师要尽可能把时间用于能力的培养和思维潜能的开发上,知识的欠缺容易弥补,而能力的欠缺是很难弥补的,所以,语文教师应该树立这样一种意识:宁可少学一点知识,也要把思维能力培养凸显出来。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大附中东部分校(225000)
其他文献
利用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的臭氧吸收截面观测数据,检验和验证了现有的紫外正演模式TOMRAD臭氧吸收参数数据库.结果表明,在Hartley臭氧吸收带上,观测数据与数据库参数吻合状况
为了探讨甜玉米新品种陕甜1号的收获、贮藏和加工技术,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该品种的品质潜力,进行了连续3年的试验。分别于不同授粉时期、收获后不同储藏时间测定了甜玉米籽粒
通过NCAR/NCEP再分析资料诊断发现印度夏季降水与东亚500 hPa 位势高度有显著的相关性, 形成了印度-东亚遥相关型(IEA型).结合太平洋日本型(PJ型)的特征,指出PJ型主要决定夏
签于大气自由模和阻塞高压的重要性,首先简要介绍阻塞高压与中国夏季降水的关系及1998年夏季500hPa异常环流场;然后利用21波菱形截断的谱方法求出无粘性、无强迫正压涡度方程的
文中利用一个高分辨率全球海-气耦合环流模式设计两组长期积分试验,揭示了在不同气候背景态下热带太平洋年际变化特征及模式ENSO循环控制机理的差异.通过分析海表温度、上层
文中介绍了基于MM5有限区域模式的物理集合构造方法,通过对模式中的5种物理过程加以扰动、组合而得到一个有19个成员的物理集合系统,并用其对1998年夏季发生在中国东部地区的异
小组合作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得到了广泛运用,这~教学形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加民主开放、包容热烈,明显提升了教学效果,将这一模式引入作文教学同样
近年来,通过适应性观测技术来减小预报误差已成为国际上数值预报中的一项关键技术,然而实施适应性观测对减小预报误差的影响评估是一个需要深入讨论的问题。文中利用奇异向量
探究类试题是各地高考命题者在文学类阅读中精心打造的一道压轴题,设题角度多样,理解多元,答案个性化并具有开放性。现针对高考文学类小说阅读的特点,探讨如何对小说标题进行准确的探究,以掌握小说阅读中标题探究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熟悉小说阅读标题类试题的答题模式,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一、标题探究的题型  1.探究标题意蕴  “××”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如:《审丑》作为小说的
2年多点区试表明,郑麦004丰产稳产、适应性较广,平均比对照豫麦49号增产2.96%;具有分蘖力较强、成穗率高、穗粒数较多、产量三要素协调、品质优、综合抗逆力强等特点,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