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育并重模式下小学班主任德育实践研究探析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gstor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班主任对学生的三观起着引导作用,尤其是对于那些正处于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小学生,班主任的引导更显得至关重要。一个人可以在学习方面不出众,但是他一定要具备良好的品德,如今随着国情的发展,德育对于学生来说显得更为重要,所以就产生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管育并重。小学生正处于思想的发育期,在这个阶段由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管育并重的教育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关键词】管育并重;德育;小学班主任
  人一生中所受的教育的方式大部分都自于家庭、学校和社会。在青少年时期,学生正处在一个对世界思想认知的阶段,极大部分的认知都是在学校中由老师教育传授。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道德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当一个人还在少年时代的时候,就应该在宏伟的社会生活背景上给他展示整个世界、个人生活的前景。”所以,在小学时代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对他们的思想进行正确引导是每一个小学班主任都应该做的事。
  一、传统教育的弊端及解决方法
  1.只注重名师授课而忽略了学生的独立思考
  人们常说:“好的老师能教育出一群好的学生。”但是这种观点放在现在来说显然不能使人信服。家长们过于注重名师授课,忘记了学生的学习是需要独立思考的,从而导致学生只是机械化地从老师那里获取老师想要教授给他们的知识,这种教育也被人们称作“填鸭式教育”。“填鸭式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的一个弊端,意在只是将书本上的知识由老师讲述并死板的传递给学生。在讲述的过程中无论这位老师的思路多么清晰抑或是这位老师的讲解多有深意,那也只是属于老师一个人的知识而已。学习注重的是独立思考,只有学生自己真正的以自己的方式去理解知识,那么这才是属于学生自己的知识。
  2.学习过程中的规矩太多而影响了学生的自我发展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但是条条框框的规矩太多了也会压得学生喘不来气。比如,许多班主任都喜欢在班里设置奖惩措施,成绩好的学生在全班同学的注目下受到老师的夸赞与表扬,而成绩差和犯错误的学生免不了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受刑”。这一不恰当的做法不仅不能够起到真正的教育作用,反而会让学生感到羞耻,甚至成为他们一辈子的阴影。极少一部分学生可能会因为这份羞耻认识错误从而改正,但是对于正处于心灵成长阶段的少年来讲,这些羞耻只会激起他们对学习的厌烦从而对老师产生反抗,这样下去的结果就是老师越来越管教不了这类学生。
  3.过度注重才智而疏忽道德
  良好的道德品质才是对一个人的评价标准,而现如今,未成年犯罪率逐年加大,这大多与传统教育注重才智而忽略道德教育有关。未成年一旦犯罪对其一生都是一个无法抹去的污点,未成年人犯罪不仅会使自己陷入痛苦困境当中,对社会也会造成极大的不安,甚至是影响了整个民族的素质。许多的老师也偏爱成绩优异的学生,对于成绩落后的学生是根本不想管的,但是这一行为严重地践踏了一个学生的自尊,会导致这类学生养成自卑的心理甚至伴随终生。身为一个班主任必须要做到“一碗水端平”,不偏不倚,否则会使学生们从小就有巴结老师,攀比嫉妒的不良心理。所以,现在教育更加强调对学生的教育要采用管育并重的模式,“管”强调的是对学生的管理教育,“育”强调的是对学生的道德教育,管育并重能够使学生更加全面地发展。
  二、管育并重模式存在的缺陷
  在小学应用管育并重模式时容易出现管育并不能双管齐下的问题。若管大于育,则会出现过分的管教约束了学生的天性和兴趣发展,导致学生对教师产生恐惧心理,在课堂上也无法认真听讲,管理的手段太多往往会使学生更加想要突破界限获得自由,引起学生的叛逆心理。过分的注重管理就会使教育变得机械化,这在极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若育大于管,则会让老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失去威望,一个班主任一旦失去了威望就如同失去了管教班级的权利。过于强调育则难以去管教生性调皮的学生,对于此类学生恩威并施才是最好的方法。所以在小学教育中,班主任应该努力做到管育并重,将管理和道德教育相结合,教出道德和学业全面发展的学生。
  三、管育并重模式在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的应用
  1.正确行使“管”的权利
  小学生正处在天真活泼的年龄,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所以他们并不会约束自己的行为,甚至在课堂上随意走动交谈。然而,“无规矩不成方圆”,这时候就班主任就可以行使“管”的权利,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约束,制定相关的制度比如上课不能交头接耳,课间不可以追逐打闹,上课时有问题需要举手发言等。但是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管教时也不能过于死板,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老师应该学会变通,对待不同的问题要采用不同的应对措施,过多的行为约束可能会导致学生失去自由从而产生对课堂的排斥反应,应该如微雨润物一般地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让学生逐渐地去适应学校有规矩的生活习惯。
  2.正确进行“育”的传授
  要想正确地将道德教育传授给学生,首先,班主任就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要做到以德服人,教师要将言传与身教结合起来,以高尚的品德作为学生的榜样。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老师往往都是严肃不平易近人的,这导致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代沟,使学生害怕把内心的想法告诉老师。德育需要老师平易近人,能够尊重学生的想法,在学生做错事情后以教育疏导代替一味的批评责备。小学阶段的学生都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如同一张干净的白纸,需要人为他们画上正确的色彩。所以,身为班主任需要充分了解学生心中所想,以德育人,让学生从内心深处真正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并对老师产生佩服的情感。班主任应该平易近人,温柔中带着一丝威严地与学生慢慢成为朋友,当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友谊之后,班主任再通过言传身教,将自己所具备的优良道德逐渐过渡给学生,引导学生从小就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但是“育”的传授也不能太过于温柔,班主任与学生太亲近往往会失去威严,一个班主任若是失去威严,和失去对班级的管理没什么两样。对于一些生性调皮的学生来说,使用道德对其进行教育简直是对牛弹琴,所以,“育”的传授也要分实际情况,不能盲目的针对任何一个学生。
  3.正确地将“管”和“育”结合使用
  正值成长阶段的小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与极大的兴趣,如果班主任一昧的对其进行管理教育,限制他们的活动自由,这会让学生们对喜欢的事物失去兴趣从而从内心深处对学校进行反抗,助长了他们叛逆心理的产生;而一昧的对其进行道德教育会让学生们觉得这个班主任不“厉害”,从而以一种玩笑的态度去对待老师的教导。在适当的管理教育上添加一些道德的教育,使管育并重,这样才能够使学生们更好地发展。在小学班主任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管理和教育相结合,真正做到尊重学生、了解学生,以自己的德行去帮学生们规范行为,引导小学生形成正确三观,这样才能真正称得上为素质教育。
  综上所述,由于传统教学方式的落后我国滋生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管育并重。与传统的应试教育不同的是管育并重模式下的教学方式更加注重学生的道德成长,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道德是一个人素质的体现,道德可以弥补智慧上的缺陷,而智慧却无法弥补道德的空白。所以,管育并重的教育模式值得推广普及,这样才能够大幅提高我国未来一代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陈文嫻.“管育并重”德育模式下中职班主任管理研究[J].中文信息,2017(8):176.
  [2]张晶.中职班主任对“管育并重”德育模式的应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7(5):409.
  [3]宋丽娣.“管育并重”模式下的小学班主任德育实践研究[J].新课程(上),2019(3).
其他文献
【摘要】主题意义探究下的小学英语读写课教学要以主题为引领,依托语篇语境,将语言学习与意义探究融为一体,与学生建立起意义联系,让学生在真实的活动任务中,探究主题意义,发展语言技能、思维能力和迁移创新,形成良好品格。  【关键词】主题意义;读写课;探究式学习  一、小学英语读写课的现状  小学阶段是学习英语的基石,没有打好基础,在学习英语这条道路上则步步维艰,甚至到最后会失去学习的兴趣。新时代新理念,
在数学课堂中,面对教授较难的知识,往往难以着手,让我深感困惑,在阅读了陈昱老师关于“数学画”教学实践与研究后得到启发,何不试着反其道而行之,把舞台还给学生,让学生的灵感和火花在课堂上迸发,或许这样课堂才能真正“活”起来。学生亲自参与“数学画”的设计与制作得到学习体验,不仅借助PPT和实物投影等比较常用的多媒体设备,还运用了更高效、易操作的信息技术,达到了更优质的教学效果。下面结合笔者执教的小学数学
温儒敏在“统编本语文教材”研讨会上说过这样一句话一“语文说一千道一万就是阅读,阅读关乎语文,更关乎孩手们的未来。”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阅读教学也是小学语文高学段教学任务中的一个重点。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材与前几册教材一样,仍按照“语文要素”和“内容主题”来组织单元结构,并将“语文要素”拆分成具体的知识点穿插分布在各单元课文及课后习题中。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充分掌握部编版教材特点,并在此基础上
【摘要】创新的时代需要创新的人才,创新的人才需要创新的教育。英语作为一门初中的基础课程之一,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性很强,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所以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成为了新的趋势。本文主要就目前初中英语课堂创新教学的实际出发,结合自己的真实教学实践,对在初中英语听说课中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概述,并对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课堂听说课的应用的意义和具体策略进行了探索
【摘要】中国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瑰宝,值得小学生去学习和吸收,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资源,因此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值得老师细细推敲琢磨。在新课标下,如何有效地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热点议题。当前,我们迫切需要创新型的、实用型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教学效率。下面我将结合我的从教经验,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我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浅见。  【关键词】小学语文;
【摘要】进入高考二轮复习,教师需继续创设情境,注重对地理事象发生、发展、演变的过程性分析。通过对过程分析,让学生深入掌握地理原理,从因果角度、事物的发展变化角度来认识地理事象发生发展过程,从而构建出学生的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关键词】构建;过程分析;综合思维  2020年高考的工作文件再次表明,将会继续深化考试内容改革,以立德树人为鲜明的导向,充分体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加强关键能力的考
【摘要】项目式学习具有“学习共同体”的主要特征,在学习内容的真实性、学习者的自主性、学习形式的合作性等多方面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要求具有共通性。本文将项目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机结合,探究项目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应用等问题。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高中;政治思想课;JA学生公司  一、基于项目式学习的课程设计理念  项目式学习是学生从个体生活、社会生活及与大自然的接触中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
【摘要】信息技术学科与其它学科相比自有其学科特点,但相当部分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导入的实施过程中缺乏理论指导和总结提升,信息技术学科目前仍缺乏公认权威、充分验证的模式和典型案例。通过导入原则、导入策略的制定依据、导入策略的实施等探索研究,发现精心设计、有效导入能切实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整体效率。  【关键词】有效导入;信息技术课堂;义务教育阶段  导入是课堂的起点,所占时间不多,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
诗歌承载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沉淀了中华文化的灵动飘逸。因而,在小学阶段,重视诗歌教育成为了不可忽视的教育内容。对于小学语文的诗歌教学,我们大部分教师却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只是机械地强调知识记忆(背诵)诗歌,忽略了学生对作品的感受理解,欣赏和品味,失去了它应有的魅力。这显然是有悖学生发展和语文新课标的理念。因此,我在诗歌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验,使学生领略中华文化瑰宝的精华,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摘要】认知材料在幼儿园数学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数学的抽象性较高,幼儿思维一般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师需要结合幼儿的思维特点,在认知材料的帮助下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生动的呈现在幼儿面前,促使其能够正确理解数学知识和概念。因此,幼儿教师需要全面分析中班数学认知材料投放中存在的问题,并以问题为出发点,采用科学的数学认知材料投放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中班;数学;认知材料;投放策略  《幼儿园教育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