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与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来源 :青年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2631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新冠肺炎疫情前后两期“中国大学生追踪调查”的相关数据,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前后中国大学生国家认同感的变化趋势.研究发现,中国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整体处于较高水平;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进一步提升;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大学生国家认同感的提升程度更大.研究结果表明,“灾害社会脆弱性理论”并不能有效解释新冠肺炎疫情前后中国大学生国家认同感的变化趋势.本研究对理解中国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及其影响机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价值.
其他文献
采用“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2013年和2019年数据,分析当代青年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状况、变化趋势以及群体内差异.研究发现,青年世代对“民主”“文明”“自由”“平等”“法治”“诚信”等价值理念的认同度较高,但对“爱国”“和谐”的认同度较其他年长世代低;从2013年到2019年,他们对“爱国”和“法治”的认同度大幅提升,对“敬业”“友善”的认同度有所增加;青年群体内部存在价值认同分野,中高学历、白领职业、高收入群体更加认同“民主”“自由”“法治”“诚信”等价值理念,低学历、农业劳动者、低收入群
基于2018年“中国大学生追踪调查”的相关数据,分析大学生求职行为中“颜值”认知对预期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大学生的“颜值”认知对预期收入具有积极有效的影响,其中对女大学生的影响大于对男大学生的影响;对男大学生来说,“颜值”认知和预期收入大体上成正比,男大学生“颜值”的溢出效应主要来自企业的人员挑选标准;对女大学生来说,“颜值”认知最低和最高对预期收入没有明显影响,女大学生“颜值”的溢出效应原因更加复杂.建议尽快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约束劳动力市场上过于看重外貌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