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阶段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研究

来源 :科学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uin6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发展阶段,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是尤为迫切的任务。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创新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领域的创新突破仍是我国科技创新的短板,为此,“十四五”时期我国要加快知识产权、基础研究、科技人才等领域建设,探索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发展道路。
  关键词:新阶段;创新型国家;建设;研究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位置,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撐。”在“十四五”时期我国全面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新阶段,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无疑是十分迫切的任务。
  一、我国推进科技创新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历史进程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一代代科技工作者的艰辛努力下,我国的科技事业取得了日新月异的发展,中国不断向着创新型国家目标迈进,这其中凝结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奋斗,是几代领导人和领导集体矢志不渝、一脉相承的梦想与追求。
  毛泽东:“向科学进军”。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国家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就非常重视中国科技事业发展,并于1956明确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在此背景下,国务院成立了科学规划委员会,出台了《1956—1967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这一规划确定了“重点发展,迎头赶上”的方针,提出了57项重大科技任务和616个中心课题,为新中国初期科技发展做出了重大战略部署。
  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1978年的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大会审议通过了《1978—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确定了8个重点发展领域和108个重点研究项目。由此,中国迎来了科学的春天,1988年邓小平进一步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江泽民: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在1995年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江泽民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首次提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这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重要战略,这一战略坚持以教育为本,将科技和教育摆在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在党的十五大上,江泽民再次提出把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跨世纪的国家发展战略。
  胡锦涛:将自主创新摆在显著位置。2006年我国召开了第四次科技大会,颁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动员全党全社会走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规划在中国科技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是面向我国科技发展未来的重大的长远规划部署。
  习近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党的十九大进一步强调建设创新型国家,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更是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国家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中国进入了以科技自立自强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新时代。
  二、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性
  创新型国家要求以科技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以技术和知识支撑国民财富创造,具有强大的国际竞争优势。国际上一般认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客观反映一国的创新能力,而综合创新指数排名前15位的国家则属于创新型国家。在这一报告中,我国排名从2015年的第29位已经跃升至2020年的第14位。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任务更为迫切。
  1.创新型国家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由之路
  党的十九大明确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明确提出了科技发展目标,到2035年我国将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到205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从世界强国发展的规律看,强国离不开经济支撑,而经济强背后必然是科技强。当前,我国已经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2.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支撑,这要求我们围绕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和关键产品,布局创新链,提升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在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了新变化,这也要求不断推进科技创新,以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更好地满足人们高品质、多样化、个性化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与此同时,更需要通过科技助力来补齐我国在生态环保、社会民生等领域的弱项和短板。
  3.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应对国际竞争复杂格局的内在要求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深刻调整。目前我国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还不够强,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引领未来发展的战略性技术储备还远远不足。国家对战略科技支撑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这要求我国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这是有效应对国际经济科技竞争新格局的战略要求。
  三、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基本现状
  1.我国科技发展进入新时代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我国近年来的科技发展,特别是对十八大以来国家科技的发展、创新的发展做出基本评价:“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创新活力明显增强”,我国一大批国家战略部署取得显著成就。与此同时,创新领域改革逐步深化,具体表现在:一是在创新环境上,我国已经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拓展到全社会创新生态建设;二是在创新方式上,从产学研合作拓展到协同创新;三是在创新主体上,从科研院所的小众创新扩展到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再拓展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四是在创新模式上,从以产品和工艺创新为主到重视商业模式的创新;五是在创新类型上,从一般产品创新到重大创新和颠覆性创新;六是在创新资源上,从关注资金到关注人才,特别是战略科技人才。   2.我国科技创新任重而道远
  要清醒看到,当前我国科技发展水平特别是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要求还很不适应。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一是我国很少提出原创性重大科技问题。在全球科技经济领域,美国的特点是“原始创新”,欧洲的特点是“工匠精神”,而中国的特点是“中国制造”,我国具有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提出问题方面能力还不够强;二是我国很少在发达国家进行专利布局。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和布局起步晚,发展还亟待加强;三是科技创新体制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的体制机制和生态环境还有待改善。
  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对策建议
  1.加快实现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转变
  在2020年起点上,我国科技战略与政策面临“四个战略转向”:一是从引进技术到更加重视核心技术自主研发;二是从技术组合集成到更加重视核心关键技术研发体系建设;三是从提升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到更加重视发展战略科技和新兴未来产业;四是从渐进性创新、二次创新到更加重视突破性创新、根本性创新和从“0”到“1”的原始性创新。
  2.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
  按照2015年中央8号文件《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要求,让知识产权制度成为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在政府驱动层面,清醒认识到“核心技术买不来”,要由国家驱动在重大基础研究等战略科技领域取得创新突破。在市场驱动层面要明晰知识产权制度是一种新型的产权安排机制、知识产权是一种创新激励机制、知识产权是一种有效的市场机制,要加快推动知识产权领域建设。
  3.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
  制定科技强国行动纲要,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加强基础研究、注重原始创新,优化学科布局和研发布局,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完善共性基础技术供给体系。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布局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区域性创新高地,支持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构建国家科研论文和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台。
  4.探索适合中国自身科技发展的道路
  世界各国都在从自身实际出发,探索适合自身科技发展的道路,发达国家科技创新道路各不相同,中国也要探索一条符合基本国情和自身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科技创新道路,要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强大作用。
  5.弘扬科学家精神,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科技界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强化为国家担当使命、勇攀科技高峰的正确价值追求,要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时刻把国家的强大和人民的幸福挂在心上,用实际行动报效国家。科学研究的道路充满重重困难,越在困难的时刻,越要求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坚守初心,保持潜心研究的科研定力,在科研道路上不畏艰辛、奋力登攀。全社会也要为廣大科研人员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崇尚创新、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厚植创新文化的肥沃土壤。
  6.建设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
  人才是第一资源,围绕重要学科领域和创新方向完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发现机制,在重大科技攻关实践中培育锻炼一批青年科技人才。构建国际化人才制度和科研环境,形成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培养和引进制度体系。
  科技创新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砥砺前行,攻坚克难,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切实增强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造福的使命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步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社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著,中共文献出版社2020年8月
  2.《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学习时报,2020年11月6日,第001版
  3.《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学习时报,2019年1月28日,第 001版
  4.《科技创新:中国未来30年强国之路》,陈劲,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20年4月
  作者简介:李燕,出生年月:1970.1,性别:女,民族:汉,籍贯:天津,学历:研究生,毕业院校:天津大学,职称/职务:教授,研究方向:创新经济。
其他文献
摘要:佛山桑园围作为我国古代最大的基围水利工程,孕育了蚕桑经济,滋养了岭南文化,成为广东乃至全国独居特色的水文化标志,并成功入选第七届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随着时代的进步,桑园围区域的农业生产功能逐渐退化,为了能让这一古老而优秀的生态农业模式能够在未来焕发出新的生机,积极为其改造转型,本文以佛山桑园围为研究目标,从旅游开发产品类型和目标定位两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产品类型;目标定位;旅游开发;
目的 比较小剂量氯胺酮联合芬太尼与单纯芬太尼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86例ASAⅠ、Ⅱ级择期乳腺癌根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3例,以一次性静脉镇痛泵分别行静脉自控镇痛.F组给予芬太尼0.2 μg/kg*h+氟哌利多5 mg;KF组给予芬太尼0.14 μg/kg*h+氯胺酮60 μg/kg*h+氟哌利多5 mg.观察两组患者镇痛48 h内的血压、心
摘要:推动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一体化发展,增强长三角地区产业发展创新力和竞争力,对于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意义重大。本文是通过对长三角地区产业协同发展现状进行研究,探讨协同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从而进一步推动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提高一体化协作合作水平和效能。  关键词: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  长三角,从地理、空间以及产业发展方面来说,都是较为完善的产业群,其内部
摘要:电子科技发展迅速,电脑、手机逐渐普及,对于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方式的影响较大,很多学生沉溺在电子游戏中,以往开放式活动空间也随之换变为封闭空间,对于学生眼部健康的影响比较大。通过加强眼部锻炼,能够有效降低近视眼发生率,对此,本文选择乒乓运动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近视的形成过程进行分析,然后对乒乓运动对于视力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对发挥乒乓运动在预防方面的策略进行详细探究。  关键词:乒乓球;近视;预
摘要:文章以摩托车小型点火线圈生产线加工控制作为基本研究对象,在阐述SPC控制图基本设定内容的基础上,从多个细节操作角度入手,就如何发挥出SPC控制图在提升产品生产质量方面的作用进行探究。  关键词:SPC控制图;生产线;控制图;回归分析  在产品生产制造领域,产品质量特性数值会处于一种常规性的波动状态,这种波动可以是偶然波动,也可以是异常波动。偶然波动是由偶然性因素引发的,异常波动是由异常因素引
期刊
摘要:金属材料拉伸试验受到试验标准的影响,试验方法和要求存在一定差异,并对试验结果产生直接影响。基于此,本文以圆形试样为例,对比国际标准ISO、美国标准ASTM、国家标准GB/T228以及法国标准RCCM四类标准,对拉伸试验的差别进行分析。  关键词: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标准  引言:拉伸试验是在静态轴向拉伸力作用下,通过控制拉伸速度拉伸试样至断裂,在实验过程中持续记录拉伸力以及拉伸长度,判断
摘要:随着现代企业组织形式的发展变化,推进企业价值的提升已成为内部审计的一个重要目标。内部审计增值价值的充分发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公司的治理结构,但同时内部审计的质量高低也为进一步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提供了坚实基础。良好的公司治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漂亮的业绩离不开扎实的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已经成为决定企业能否长期、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结合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体现,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
摘要:酸碱中和滴定分析是化工企业分析中经常用到的分析方法,但是误差在分析过程中经常出现。怎样才能减少和避免误差的形成呢?本文就酸碱中和滴定中误差出现的原因做一简单分析。  关键词:酸碱滴定;误差  1 来自滴定管产生的误差  1.1 滴定管水洗后,未用标准液洗  分析:因标准液被附在滴定管内壁的水稀释了,又因为标准液的浓度不变,故消耗的标准液体积增多,所以滴定结果偏高。  1.2 滴定管水洗后,未
目的 观察上腹部手术后应用镇痛泵患者血浆免疫球蛋白浓度的改变,并与传统术后镇痛法进行比较,探讨术后充分镇痛对免疫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按美国麻醉医师协会体格分级Ⅰ、Ⅱ级行上腹部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第Ⅰ组患者为术后根据临床需要,临时给予哌替啶50 mg肌肉注射.第Ⅱ组为术后应用一次性镇痛泵镇痛.术后镇痛效果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同组各时间点及两组对应时间点的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