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消费与身份建构的伦理思考

来源 :长安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yaosar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现代社会,消费的特点是从“物的消费”转向到“符号消费”,消费越来越成为彰显个体财富、权力、地位的重要标识。符号消费的目的是追求差异性,从而体现个体在消费社会中的身份地位,达到社会文化的认同。符号消费文化,弱化了人们的自主意识,使得消费主义生活方式的膨胀。消费具有一定的身份建构意义,但是符号消费的这种身份标识功能存在着一定的伦理缺憾,它是形式平等、金钱的逻辑,个体主体性缺失,通过对符号消费的认识和批判,从而正确理解消费的人本理念。
  关键词:符号消费;身份建构;消费社会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1)03-102-03
  
  一、消费社会的兴起和符号消费的出现
  
  在西方社会发展史上,1929年的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消费社会的出现有着重要的影响。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出现,实际上是一种生产过剩的危机,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但同时,这也表明了当时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弊端,那就是日益丰富的商品和低下的购买力之间的矛盾。随着西方发达国家进入到繁荣社会,为了保证社会的良性运行与资本再生产的有效实现,必须有效地刺激消费、促进合理消费。正如保罗·斯威齐和保罗·巴兰所说的:“刺激需求——创造和扩充市场一就在日益增大的程度上变成了解垄断资本主义下商业政策和政府政策的主题。”在这次经济危机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调整了社会经济的策略,将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作为重要的经济发展政策。在里斯曼看来,这构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第二次革命:“第一次革命在过去的四百年里荡涤了统治人类大部分历史的以家庭或家族为核心的传统生活方式。这次革命包括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反宗教改革、工业革命以及17、18、19世纪的政治革命等。这次革命当然仍在进行中,但在最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这次革命正让位于另一种形式的革命一即随着由生产时代向消费时代过渡而发生的全社会范畴的革命。”世纪50、6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发生了深刻变化,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特征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深刻地改变了社会经济的运作模式。这一时期,以美国为基地,消费社会开始向世界其他国家拓展。消费不仅开始逐渐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而且成为经济向外扩张的有效方式。随着西方国家逐渐走上了福利国家道路以及随之而来的大众消费普及,标志着西方社会由生产社会转变为消费社会。
  在二战之后,特别是进入20世纪60年代之后。由于现代化和高新技术的发展,法国社会经历了一个急剧变革的过程,因此,法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消费社会。在此同时,法国社会学家鲍德里亚则开始对新的消费社会进行研究。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的研究中指出:只要把商品当作表达意义和信息的符号来操纵和使用,它就属于“符号消费”。所谓符号消费指的是消费的:过程实际上也是社会表现和社会交流的过程,借此消费就向社会观众传递了包括人类赖以生存的所有社会属性,如身份、经济条件、权力、社会地位、文化趣味和修养、人格特征和个性、价值观和信仰等等。鲍德里亚认为,在西方现代社会中,一个人越来越依据他或她所使用的或消费的物的等级来识别,而越来越少依据其出生、血统、种族等级和阶级成分来划定。鲍德里亚在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商品和物研究的基础之上,开始对现代消费社会进行深入的研究,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关于消费社会的理论。在对物的消费理论进行研究时,他认识到物、人、符号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进入符号消费的领域。
  
  二、符号消费与身份认同
  
  符号在一定程度上有表征文化的意义。文化可以说是各种符号的凝结的成果。鲍德里亚在其著作中的观点是,“物”和“商品”已经成为一种“符号体系”,对“物”和“商品”的消费可以成为社会结构和社会秩序及其内在区分的主要基础。鲍德里亚认为,消费品事实上已经成为一种区分的体系,对人的行为和群体认同存在一种普遍的符号化和约束化。以符号消费为标志的现代消费文化代表着一种“地位符号”或“社会分层符号”。“多数人把财产视为自身价值的一个方面,把财产的失去看成对个人利益的侵犯和自身价值的降低。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财产已经成了个人素质、情感和利益的重要标志。”在现代的消费社会中,消费是存在着差别的,开始成为区分阶层的一个重要标准,个人在占有物质财富对个人的身份地位产生重要的影响。这种符号能够表明个人属于的群体阶层,以及在此基础上能够确认个人在消费社会中的地位。人们通过对消费物品价值地位的区分,来体现个人的社会地位,并以此来获得社会认同。
  
  1、符号消费的目的是寻求差异化,体现个人的社会地位。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消费逐渐趋向于符号消费。因此,在符号体系中,符号之间的区分以及符号在体系中的地位,都是通过符号之间的差别来确定的。在消费社会中,人们依靠商品来达到社会的联系,追求差异化,来体现自己的社会地位。鲍德里亚认为“物和符号在这里不仅作为对不同意义的区分,按顺序排列于密码之中,而且作为法定的价值排列于社会等级”,同时,“这种法定的区分过程是一种基本的社会过程,每个人都是通过它注册于社会的。”因此,符号消费是一种社会区分的过程,体现了社会的等级秩序。其目的不是追求一种同质化,而是追求差异化,这种差异性使得人们对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进行区分。在这种背景下,人们为了体现出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寻求差异性就变得很有必要,通过这种差异性达到身份的构建。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各式各样的物品的出现,满足了消费社会中人们对各种差异性的需求,以消费为目的的生产逐渐变为追求差异性的生产。但是,人们对差异的追求是永远无法得到满足的,虽然差异总是在不断地被缩小,但差异又总是需要无限更新,因而差异无法彻底消除。因此,这就使消费的欲望永无止境。在符号消费系统中,符号表现出来的意义对人们追求差异性消费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符号消费对个体身份的建构
  身份是个体界定自身的社会文化特性的标志,身份的确证方式是多样的,如门第、财富、权力、才智等等。在中国儒家伦理体系中,身份伦理是重要的内容。儒家的身份伦理是根据人格血统、宗法等级以及道德义务差别而确立的,作为不同角色的自我界定和社会评价系统,儒家身份伦理的最明显特征是等级制,它表达了人与人之间人格不平等的内涵。在现代的消费社会,人们在身份方面产生了认识上的矛盾。一方面,符号消费的出现和繁荣使得人们对自我身份的认识产生了一种忧虑,从而人们使得对个人身份的认识出现模糊;另一方面,符号消费在一定程度上对增强身份伦理的认同有积极的效果。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对符号消费的注重,赋予了符号不同层次的意义,体现出价值和地位的内涵。消费已经开始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消费文化逐渐成为一种地位符号或社会分层符号的表现。“在工 业社会中,身份与生产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一个人的身份源于职业或专业。在后工业社会中,随着休闲时间和休闲活动的大量增加,经济与政治机构的价值与文化的价值有了脱节。结果,身份越来越建立在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的基础上。”消费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社会生产方式,而开始成为一种体现个体身份的外在手段,一个人消费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其社会关系、经济地位以及道德修养。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消费目的并不是以商品为主要的目标,而是更加注重消费商品中所体现的符号价值。“当我们消费物品时。我们就是在消费符号,同时在这个过程中界定我们自己。”因而,当人们开始从物的消费变为符号消费时,消费已经表现为一种身份建构的象征。在对商品符号价值的消费的同时,人们开始构建了一种新的文化认同方式,这种文化认同感的形成。增强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人们在消费时不再关注获得的物品,而是注重在消费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以及获得社会认同。鲍德里亚认为,“消费是一种积极的关系方式(不仅于物,而且于集体和世界),是一种系统的行为和总反应的方式,我们的整个文化体系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他认为现代社会到处充斥着消费,通过商品消费,人们可以获得社会地位和身份。在消费社会里,个人拥有的商品的符号价值越高。那么就表明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身份就越高。因此,符号消费就成为消费者个人身份地位体现。“它会使个体与以下几个因素形成非平衡关系:即个体与他或她自己的关系,个体与其自我作用的认识之关系,个体与所属社会群体的风格的关系。”因此,消费会促使社会关系建立,这种社会关系既包括消费者与物品之间的关系,还包括个体与所属群体以及社会之间的关系。个体在社会上获得认可的程度取决于个体的消费行为与态度。人们在通过符号消费来表明自己的身份,以此来获得个体在群体中的认同。因此,符号消费对身份的建构有一定的意义。在消费社会中,人们注重的不是消费商品的物质性,而是它体现的社会意义以及所承载的社会关系,个体身份也只有在消费关系中才能找到,符号消费成为社会地位和身份的象征。因此,明确个体的身份,提升身份伦理,通过符号消费来建构自我身份就显得很有必要。
  
  三、符号消费的伦理批判
  
  在现代社会里,消费不仅对日常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对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身份观的改变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存和社会发展方式。由生产社会转向消费社会,这就使得社会经济结构方面发生转变,同时也促使了社会文化的转变。消费文化已融入到人们得日常生活中,对个体身份的确立以及社会关系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但是,当人们通过符号消费来表现自己的身份,来获得社会地位和社会认同时,由于不可能真正地实现个体自身的价值,现实的残酷以及不平等在某种程度上弱化了人们的社会认同,通过符号消费来获得身份认同很有可能只是一种虚幻的满足,要想成为现实很难。
  其次,尽管商品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平等的,但是商品不可能属于每个人,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相同的商品。因此,我们可以说这种平等不过是形式上的平等,只对一部分人有利,是一种相对的平等。在人们可以通过消费获得独立、平等与自由的权利的同时,符号消费却产生了人们社会地位上的差别和不平等,并且加剧了社会阶层的分化。消费社会形成了~种新的等级观念,并且在社会上掀起了一种错误的理念:炫耀性消费和享乐主义。在大多数时候,符号消费不再是为了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而在于向人们炫耀自己的财力、地位、身份。这种观念无疑是强者的话语、金钱的逻辑、财富的异化,与现代契约伦理倡导的个体自由、人格平等和尊重权利的理念相对立。同时,由于符号消费的社会分层意义,客观上必然会导致人们不断地进行以消费方式实现其社会地位或阶层的转换、从而融入更高社会阶层的尝试。这种崇尚名牌商品的消费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追求“好名声”的炫耀性消费、奢侈消费的流行,诱发攀比、挥霍、奢侈、浪费之风。
  消费社会中的符号消费文化,致使人主体身份缺失和片面发展。消费是主体为了自身发展和需要的行为,但是在个人主义、工具理性以及享乐主义的影响下,消费逐渐变为一种被动的行为,产生了从众和势利式的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消费主体逐渐丧失了否定性和批判性的思维。在这样的消费伦理的引导下,那些炫耀性消费开始在社会上恶性传播复制,由于人们存在的畸形的心理,使得炫耀性的消费演变成一种被大家普遍接受的消费主义潮流。这就导致了一种现象:如果不遵循炫耀性的消费方式,那么个体在社会中就难以得到多数人的认同,个体的身份和社会地位就难以得到体现。消费社会以炫耀性消费来强化身份伦理的价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个体的主体意识的发展。当然,应该充分发挥现代消费社会积极的一面,它有利于使人摆脱人身依附关系,发展个体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分析了分类规则挖掘方法中决策树的原理,提出了ID3算法的改进算法,并将优化改进后的算法应用到营销决策支持系统中。
摘要:当代中国大众文化既是当代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固然具有商业性、娱乐性、可复制性等基本特征,但由于社会制度及功能的差异,又使中国大众文化成为一种社会主义的、服务型的、具有较强民族特色的具有自身独特气质和魅力的文化。  关键词:中国;大众文化;特色  文章编号:978-7-80736-77-0(2011)02-103-02    中国大众文化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
摘 要:传统观点普遍认为,“一边倒”政策的实行有其历史必然性,然而,历史的事实却告诉我们,在新中国建立之初,中美双方在激烈对抗的背后也有过接触甚至互认的机遇。  关键词:中美关系;对抗;机遇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0)02-036-02    中美于1979年1月1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在此前三十余年,双方敌视、对抗 ,有外交争斗,更有兵刃相见。不可否认,新中国建立伊
利用Hardy不等式以及推广的Halanay时滞微分不等式,通过构造新的Lyapunov函数,引入可调实参数,研究一类具有连续分布延时的细胞神经网络(DCNN)的全局指数稳定性问题,得到了一系列有
在0.01 mol·L^-1的NaOH溶液中用玻碳电极研究甲硝唑的电化学性质,并用循环伏安法和示差脉冲伏安法对其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甲硝唑在-0.631V和-0.731V处有一对明显的
鲁迅是中国文学史上少有的精神战士,他一生怒批中国传统文化的弊端,毫不留情地与一切反动文人斗争,显示了一个中国文化战将和精神脊梁所应有的人格和力量。在他浩瀚的著作中,有一
结合教育游戏开发的需求,提出了基于角色扮演游戏的职业行为训练仿真系统的设计方案。系统总体结构设计采用三层式C/S体系结构,功能的实现与开发采用3D游戏引擎。系统从基本职业
随着全球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作为一个独特的族群一拉祜族已经意识到该族群文化认同感的传承对于该族群发展的重要性。尤其是与该族群语言活力的关系至关重要。笔者试图分析拉祜
摘要:中国慈善事业的兴起是和社会转型联系在一起的,社会转型带来思想观念的多元化,慈善是用价值主导的一项事业,价值嬗变与慈善事业兴衰相互关联。用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念指导慈善,以慈心善行让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念深入人心。  关铤词:慈善;社会价值;嬗变  文章编号1978—7—80736—771—0(2011)04—101—04    慈善以社会差别为其存在前提,社会价值观念是由现实政治经济状况决定的,改革
研究一类带有弱阻尼的非线性Schrodinger方程组的初值问题,通过在Sobolev空间中定义能量空间,运用能量方法,建立质量、能量守恒律,利用能量函数,得到在满足一定初始条件下,该方程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