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份悉心 学会放手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fazzzzzzzzzzz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载体,是提高学生道德水平、实现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途径。但凡一所充满活力的学校,支撑它的一定是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但留心周边的教育环境,我发现不少组织者为了活动而活动,在制订方案时较多考虑的是快捷简单,使本来有意义的活动成为少数人参与的过程。我也会发现一些学习优秀的孩子能受到老师更多的青睐,从而获得了较多的展示机会,成为校园活动的主角。如何提高德育活动的实效性,让尽可能多的孩子享受校园活动的乐趣,在活动中得到全面的提升呢?笔者以本校组织的两次主题教育活动案例作比较,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 多份悉心,让平凡的教育活动更有意义
  书画比赛是校园中常见的一种活动,但不同的教育理念,会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
  【活动案例1】
  方案:要求各班在规定日期前上交孝德主题的书画作品1~3份,参与评比。
  实际情况:班主任把任务落实到班级中几个书画尖子生身上,指定完成日期。
  活动分析:书画比赛原是为了陶冶学生情操,培养特长学生,却成了班主任的一项任务,仅仅三五个同学参与,其他同学甚至不知道学校有此项活动。可以说,这样的活动只能成为校年度考核的一项备检材料,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毫无益处,失去了活动本身的意义。
  【活动案例2】
  方案:一、二年级亲子现场彩绘酒坛活动。要求各班有兴趣的家庭自愿报名,孩子和家长一起参与现场绘画比赛。三、四年级“百人同写‘孝’”活动,要求每个学生寻孝德文化,读孝德故事,集“孝”不同字体,写好“孝”字。五、六年级学生要践行“孝”字,通过说孝德话、行孝德事、写孝德日记、编孝德小报等展示成果。
  实际情况:一、二年级家长参与活动积极性很高,活动那天,家长、孩子们在阳光下穿上围裙,手拿画笔,画得不亦乐乎。三、四年级同学了解了源远流长的中华孝文化,搜集了各代书画家书写的风格迥异的“孝”字,通过临摹学习,书写了虽稚嫩但颇具特色的“孝”,感受到了漢字的独特文化,也培养了孝德之心。五、六年级的同学在老师的要求下,坚持每天行孝德事,通过给父母盛饭、帮父母洗碗、敲背等细微的小事入手,记录好心情日记,并齐心协力把孝德感悟、收获编进小报,深深体会到了敬老爱亲和同学合作的快乐,同样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活动效果。
  【反思】 悉心的教育行为可以开掘一个个崭新的教育意境,把校园的事情做得值得回味。在案例2中,教育者能充分重视教育活动的过程,不断创新方式方法,使教育活动富有吸引力,更加适应、更加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从而提高了德育活动的实效性。可见,对于教育者而言,首先应转变观念,摒弃急功近利的做法,多一份悉心,把教育的着力点放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上;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层次地设计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成长。
  二、学会放手,让校园活动折射学生灵动的智慧
  学生是校园里的小主人,教育者要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潜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积极投身校园活动。
  【活动案例1】
  措施:划分校园绿化带,成立班级管理责任区。在绿化区插上“爱护树木”的警示牌。
  实际效果:一块块绿化带成为班级管理责任区后,卫生状况明显改善,但时间一长,打扫的同学明显懈怠,看来打扫仅仅只是为了应付老师检查或者为了完成值日的任务。教育效果甚微。
  【活动案例2】
  措施:开展“绿草坪 金手指”主题教育活动,具体操作步骤:(1)发出全校征集令,只要热爱绿色,愿为学校服务的学生,均可报名成为“金手指”,成为一块绿草坪的主人。(2)召开“金手指”会议,明确每个学生的管理职责。(3)设计个性化“金手指”名片。完成后由学校统一制作安放在草坪。(4)根据表现评比最佳“金手指”。
  实际效果:孩子是最天真纯洁的,在他们心中,能够成为一名“金手指”是一件特别光荣的事,所以报名人数往往能超出预期。自此,校园中的每一块绿化带都有了自己的小主人。他们有活动记录本,有自由进入草坪的特权,有劝阻同学践踏草坪的职责……满满的主人翁意识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热情,几乎是一吃完饭,他们就来到自己的管辖地,在低年级小朋友仰视的目光中骄傲无比地进入他们的领地,睁大眼睛寻找躺着的纸屑;他们热情洋溢地观察花木,给它们制作别致的名片;他们天真烂漫地摆好姿势,等待着老师拍下活动的照片……校园的绿草坪有了这群快乐的小鸟,更加生机盎然。
  【反思】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在很多人眼里,这是一群被父母宠坏了的“小太阳”。可是,这些“小太阳”充满活力,都有一颗想展示、想证明自己的向善之心。作为教育者要学会信任学生,多给学生们创设锻炼的机会,及时跟进指导评价,添加奖励机制,总有一天,他们的潜力会让我们大吃一惊。案例2中,教育者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到活动中,自己报名、设计名片、特权管理,因为“我要做”,所以一切都那么理所当然,一切都那么全心付出。
  上述两个简单的案例对比,让我们发现:原本平常的教育活动因为教育者多了份悉心而生成了精彩,原本枯燥的教育活动因为学生积极能动地参与而焕发了活力。可见,教育需要智慧,需要用心,更需要我们生生不息的爱。
其他文献
【摘要】改造经验是经验积累过程中无法绕开的教育问题。小学生头脑中原有的经验储备大多是零散片面,甚至是错误的,如果不经过系统整理或者纠正错误,便无法正确应用于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善于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矛盾冲突中唤醒经验,在理性发展中改造经验,在解决问题中完善经验。  【关键词】经验 唤醒 改造 完善  现代教学观认为,学生主体将其原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知识相互融合,相互改造,
十几岁的你,正处在花季雨季,  迷茫时,请和父母对对话,他们都是过来人。  女儿:蓝玻璃(初一学生) 妈妈:陈逖(初中教师)  女儿的话  升入初中的新鲜劲儿过去之后,各种不适迎面而来。最令我感到困惑的就是跟同学在一起时,我总会成为“话题终结者”。  女生们八卦起来,不免夸大其词、添油加醋。但我认为应实事求是、就事论事,便忍不住反驳,结果闹得大家都不愉快,我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把天聊死的。  比如有
在偏僻的山中住着一个智者和一个孩子。一天,智者问孩子:“怎样才是有勇气的人?”孩子回道:“就是敢于面对事情的人。”智者笑笑:“你说对了一半。只有勇,那只是一个莽夫,真正有勇气的人是有勇也有气的。”孩子望着老人摇了摇头。“气就是变通,做应该做的事。”智者摸了摸孩子的头,目光深邃地望向远方。(指导老师 李小慧)  猪豆豆点评:我沉思了一会儿,目光穿透电脑屏幕,望向远方。
[摘要]“让学生享受更优质的课程”,是我们一贯秉承的办学宗旨。学校以“少年书画院”为主阵地,融合我校的“少年农学院”“少年军校”等特色课程,围绕艺术学科主题活动课程的系列开发,系统构建“少年书画院”课程框架。课程的实施,始终坚持立足课堂,依托社团活动,构建了校内外相互协作、课内外相互补充、普及与提高相互结合的课程校本化开发机制。  [关键词]美育特色 课程建设 实践探索  在坚持“五育”并举,全面
北京市六一幼儿院建院于1945年的延安,以保护保育院孩子们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为初心,一直坚守在保教工作的研究和实践前线。新时代下,结合国家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人才需求、幼儿和幼儿院的思考,我们提出了“脸上有笑、心中有爱、行动有力的六一小主人”的培养目标。基于对院所环境功能的开发、对幼儿院“角色”的思考,我们将幼儿院作为一座儿童城市,让幼儿真正成为幼儿院的主人,享受在
新教材Go For It在国内一些省市的试用虽然已经一年有余,但是一些用惯了旧教材JEFC的老师至今还是无所适从。有的老师甚至干脆给它戴顶“帽子”,说Go For It是一种“八不”教材——不知道如何安排课时,不知道如何备课,不知道如何上课,不知道何时教音标,不知道要不要教语法,不知道给学生布置哪些作业,不知道要学生掌握到哪种程度,不知道如何出试卷。面对这一难题,笔者参阅了国内外英语界一些著名专家
[摘 要] 分析近几年的中考试题,考查锐角三角函数的方式较为多样,侧重于知识综合,无论是命题背景,还是解法特点均具有一定的探究价值.文章将对锐角三角函数的考查方向进行举例探析,总结问题特点,归纳解题方法,并开展相应的教学反思,提出几点学习建议,以期对师生的教学备考有所帮助.  [关键词] 锐角三角函数;中考;概念;网格;应用;综合  三角函数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分支,其知识内容贯穿初中和高中数学,因此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应保证幼儿的户外活动时间,提高幼儿适应季节变化的能力。”在《指南》健康领域的“动作发展”这一模块中提出了具体指标:“大班幼儿应能连续行走2.5公里以上。”对此,我园在开学初的学期计划中预设了户外活动课程——远足课程,旨在通过课程,让如今越来越多“以车代步”的娃娃族,脚步“踩”下来,培养一定的耐力,并且能走出园门,感受大自然。  我们通过班级
【案例】  办公室里静悄悄,我们几个三年级的语文老师都在批阅学生的第一篇作文。  “王老师,你看看,这个学生就写这么一点点,这可怎么批?”刘老师一脸苦笑地把一篇作文递到我手里。  我读了起来。  原文如下:  打球记  下午我放学回来,看到有几个小伙伴在打球。  于是,我放下书包,拿着篮球从楼上跑下来与小伙伴一起打球,我高兴得不得了,与小伙伴们商量一人投一个看看谁进的球多,我一共投了16个进了6个
写景类文本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一类型的文本语言优美、描写细致、想象丰富,是学生品味语言、积累语言的重要载体。这对于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加之教学中教师往往关注语言里的风景,而忽视了风景的语言,使得很多学生难以穿越语言走近文本。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突破原有的禁锢,引领学生读出文本之情,品出语言之味,从而为学生打开一扇赏析文本的窗户。  一、调整维度,丰富学生赏析“风景”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