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沭阳万北遗址2015年度炭化植物遗存分析

来源 :中国农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yaka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采用浮选法对万北遗址2015年度发掘的土样开展植物考古研究,获得了丰富的炭化植物遗存.分析结果显示,万北遗址相当于大汶口文化时期的农业是以稻作为主、粟黍为辅的稻旱兼作农业,商周时期新增了大麦和小麦.万北遗址出土的菰属籽粒是中国境内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菰属遗存,为古代中国利用菰提供了新证据.长期依赖菰属、菱属、芡实等水生植物是万北先民植食资源利用的显著特点.以稻作农业为主是淮河下游(苏北)地区原始农业区别于海岱文化区其他区域的显著特征.研究结果显示,采集与原始农业相互补充、在不同时期可能此消彼长,共同为万北先民提供必需的植食资源.研究结果对揭示淮河下游(苏北)地区史前先民的植食资源利用、生业模式及农业结构演变提供了重要线索.
其他文献
从食用性出发,蝙蝠在中国古代主要有食物、仙药、医药三个维度.首先,中国岭南地区吃蝙蝠的历史至少有千年.宋代以后的记载稀缺,原因是吃蝙蝠的人群多属于极少被关注的社会下
会议
会议
新疆发现的史前小麦遗存至少已有十几处,结合其所在遗址的出土遗物进行考古学文化判断,总体而言,在牧业占据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中,小麦的地位不及黍甚至是粟;新疆阿勒泰通天
同志们:本次常委会会议听取了万曾炜同志受市政府委托所作的本市住房公积金归集使用管理情况的报告。大家就这一报告发表了很好的审议意见,我完全赞同。住房公积金问题事关
晚清具有多重身份的徽州乡绅汪光淼撰写的民间文献《局董日记》,详细记载了光绪初年徽州府祁门县乡村社会中逢年过节、婚嫁、科举考试、民间信仰、宗族祭祀、乡村纠纷等方面
提起桑树,多数人一定会想到用其叶片养蚕作茧、纺丝织绸,而另有一类作为水果供人食用的果桑却鲜为人知。其实,果桑在我国已有6000多年的利用史,有4600多年的栽培史。我国现
我省苹果树的栽植历史习惯大都在春季,春栽的果树有一段缓慢的生长期,即缓苗期。缓苗期的长短以及缓苗后幼树长势的强弱,对苹果幼树早期丰产影响很大。因此,科学的栽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