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监视时代的都市

来源 :记者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njhkiu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已经安装 26.3 万个监控用摄像机,这个数目还在不断增长中。加上电脑上的摄像机(尽管它们俗称摄像头,其实都是一回事),手机、数码相机上的摄像头,可视电话、视频会议系统、可视门禁的摄像头,北京到底有多少个摄像机?估计在百万以上!这还没算我们通常叫做摄像机的那些手上、肩上、三脚架、摇臂上的家伙呢。当然它们和城市结合得还不算紧密。与城市血肉一体的,当属监控用的摄像机。
  这些摄像机遍及街头巷尾、商场银行、饭店学校、宿舍楼道、医院病房。它们已经是北京城市景观的一个组成部分,甚至以独立建筑物的主体身份光临我们的视野。在东三环农业展览馆一带,在人民大学东门附近的中关村大街上,摄像机架都横跨大街,俯视着来往车辆。 北京市有关部门指出,北京实施摄像头监视的范围包括国家机关所在地、体育赛事场馆、金融营业场所、宾馆、饭店、重点路段,也涵盖电力、电信、供水、供气、供热、油库、加油站、广播电视等“城市生命线”,更不用说奥运场馆、奥运区域。《北京市公共安全图像信息系统管理办法》规定,5大类、40 多种单位和区域应当安装公共安全图像信息系统,也就是要架上监控用摄像机。为补充固定点位覆盖范围不足的问题,北京还要求10个远郊区县都要购置一辆具备实时图像移动传输和无线通信功能的移动通信工作车。 但政府主导的摄像机再多,也仅有 1.5 万个,只占总数的5.7% ,其余都来自于社会的方方面面,分布在北京的各个角落。笔者就见到城郊的民宅屋檐下挂着8个摄像机(平房,一个角架两台),把房屋的周围照看得滴水不漏。这足以见证监视摄像机在北京的普泛和时髦。
  科技的发展使我们进入了监视社会,这是信息社会的视觉化变种。充满摄像机的城市给市民以新的体验,在欣喜地看到它们发挥功效的同时,必然招来嘀嘀咕咕和蠢蠢而动。“现在已在监控区域内……”您在小区或者某单位的出入口看到传达此类信息的标识,就要留神了。有些人感到不舒服,“虽然咱没做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也不怕被偷拍,可总觉得不自在,总像有人盯着我似的”“电子眼能看到 276米外的报纸上的标题,那我这岂不是一览无余了?”一群人盯着你,肝颤呢。摄像机数目太多给人们带来了心理压力。
  其实市民们大可不必紧张,四下瞅瞅,某些人的表现与你们单纯充作监视的目标正好相反,他们寻求在图像生产中扮演更活跃的角色,甚至完全可以像表演艺术家一样主张被监视时自己的行状举止的著作权。他们在具象传播中很快乐地用网络摄像机展示个人生活,以前所未有的主体性改变了传统的公开展示的编码方式。什么能展示,什么不能展示的界限也被他们搽抹得一塌糊涂,同样糊涂的还有私人空间的敞开导致和公共空间界限的消弭。 城市里的摄像机越多,市民们对摄像机就越适应,习惯培养的结果应该包括人们从羞涩拘束和隐藏欲中解放出来。暴露癖越来越不算什么,有意为之的、离经叛道的影像不是最多,只能是更多。被看的不一定是弱势的,擅长与羞耻感作斗争的人更强势,就像厚黑的人最快乐一样。某明星被车库里的摄像机拍摄也许是不小心造成的,但早晚有一天,他们会发现这是一个新的宣传炒作平台。车库也是一种演播室,城市(准确地说是大都市)本来就是他们的大舞台,人生就是做戏,时刻可以进入表演状态。注意力时代,有人注视你,你才强势。监视你的,是关心你,最次也是你的粉丝。 其实,这么说有点耍贫嘴开玩笑的意思,主要是叫大家往好处想。
  对于城市管理、社会治理来讲,满城摄像机的意义其实是应该严肃思考的。有人顾虑到依赖监控系统的警察有可能变懒不愿意到现场,这样的顾虑非常有必要。北京市出台的法规在隐私保护方面也考虑得很周到,像苏州那样把摄像机对准公务员,对他们是否尽职尽责服务社会做记录就更好了。 我不担心监视系统与极权主义有什么联系,福柯椭圆形监狱(福柯设想的“圆形监狱”的建筑风格中,敏锐地洞察到了现代社会的权力技术的特征:权力是可见但是无法确知的。福柯将现代纪律社会的这种治理模式称之为“圆监体制”)的比喻其实也不见得有多大意义。但不管怎么说,苏珊·桑塔格(美国作家、批评家)谈论照相机时指出的更突出的是,监控摄像机更被当做一种监督的工具,影像的制造不仅是提供一种意识形态了。 虽然说鹰从高空俯瞰猎物,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监视在动物世界很是普遍,但人类作为万物之灵长,又不断以社会变迁的方式搞文明演进,早已经不习惯被监视了。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却开了个历史的玩笑,都市的人们要适应被摄像机镜头和计算机监视的生活。这也很好理解,即使大家都是君子,也需要摄像机监视着,不然怎么确认是否刘翔跑了第一。
其他文献
《实验心理学季刊》的一篇新论文说,听歌的时候大嚼口香糖能减少旋律“上脑”的次数。  如果一段旋律在你耳边挥之不去,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因为它特别经典优美,恰恰相反,越是简单重复的旋律越容易上脑。英文中这种现象叫做earworm,也就是爬进大脑的“耳朵虫”,心理学则称之为“认知瘙痒”,让人忍不住地想挠。  耳虫以通俗歌曲为主,不少都是打榜金曲,能引发大范围流行性耳虫的則可被冠以“神曲”之名。困扰每个人
从菲戈、舍甫琴科、齐达内、贝克汉姆,到卡卡、梅西、C 罗、内马尔、J 罗,球场万人迷从没缺席过。形象好、粉丝多、人气旺、荷尔蒙在线,球星们走下球场,就会受到时尚界的青睐。有一个形象的比喻,说是足球运动员之于球场,就好比模特之于秀场,球星比赛和模特走秀,就是他们最受人关注的时刻。30年前的时尚先生们  现任威尔士国家队主教练的瑞恩·吉格斯(Ryan Giggs),20世纪90 年代初,他还不到 20
青团近年来的大流行,在一些江南人看来有点“不可思议”。这种发端于江南的糕点,以草汁入糯米皮,加上内馅制成,是清明时节的时令食品。  在湖州人朱一宁眼里,青团只是家乡的一种普通小吃,“年轻人未必都喜欢吃,父母辈还挺喜欢的。”  而苏州人林君同则对市面上口味眼花缭乱的“创新口味青团”不太喜欢,“那是改良版的青团,迎合的是市场需要。”  这些年,青团的热度肉眼可见地上涨,林君同觉得,这与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李一凡跨下车,站在空荡荡的街道上。在这个离深圳市中心55公里,再过去一点就到惠州边界的村子,尽管周围工厂林立,却异常冷清。下午三点,路两边的小店都意兴阑珊地关着门,连个人影都见不到。要是在电影画面中,此时应有一片枯黄的叶子打着卷儿刮过。  但李一凡不是来拍电影的。他想拍的是纪录片,为此專程来找一个人,江湖人称“杀马特教主”。  “杀马特”,说起这个十几年前横空出世,曾风靡一时的群体,人们可能还存留
《黑客的滑铁卢——德国陷落全纪实》  “一场国家级别的网络战争,降临在德国电信这样一家商业公司头顶,堪称史无前例。”  @温尼熊的粉丝:同意改成任何剧,弘扬邪不压正。  @落落清欢:感觉是神仙们在打仗。  @A_Vlnice$:太牛了。可以拍成一部新的以这个背景为主题的“黑客帝国”啊哈哈。  @FF:这是多好的一个剧本啊,有悬疑,有剧情冲突,有人性善恶的释放。  @Sylvia:是思维呀竟然有点想
回想起在美国的九年,我大概看了一生中看过的一半片子。那些电影,几乎都是租了录像带回家看的。原因很简单,美国娱乐少,和邻居也不来往,周末只能租回几个带子,一次看个够。夏季去影院比较多,孩子爱去。  若干年前,南方周末发表了吴澧的一篇文章,谈一个人的文艺修养,忽然发现,我向来的文艺修养居然不低,高居第五等,比只看文件的第七等人整整高了两等。看电影是一种主动行为,可以挑着看,因此又比看电视的沙发土豆们高
药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到人民健康和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是一项惠及全民、恩泽子孙的工作。  今年以来,济南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精神,牢固树立和实践科学监管理念,大力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扎实开展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专项行动,有效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用药安
高考確实重要,但整个社会面对高考时都太紧张了,需要减压。很多“暖闻”中渲染的“过度保护”,其实都是在强化本就让人不堪重负的压力,渲染了一种以高考为中心、把人代入其中的氛围。  看到新华网发了一条消息,称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高考期间饮食消费提示,提醒考生夏季饮食要注意,食品安全排第一,不吃剩菜剩饭,避免吃生冷食物,尽量在家或食堂吃饭,外出就餐要选择有相应许可证的餐馆,切忌尝试新奇食材或不常吃的食物,
钢琴家傅聪因感染新冠病毒在英国去世,消息迅速被刷屏。很多人感慨,《傅雷家书》从此成为绝唱。  我在朋友圈转发了一篇有关《傅雷家书》的文章,文章中有一段是傅雷教儿子傅聪怎样谈恋爱的,“交友期间,尽量少送礼物、少花钱:一方面表明你的恋爱观念与物质关系极少牵连;另一方面也是考验对方。”  我在转发时将这一段作为摘要,很快有男性朋友表示赞同,认为不能让物质因素掺杂进来;但女性朋友以反对居多——恋爱时都这么
张海洋今年53岁,看上去就40多岁的样子。风风火火,快人快语,笑声不断。  “我的‘年轻’,来自爱折腾,对事业的热爱、执着,对中国文化产业的乐观态度。这种活法,是深漂18年的经历养成。深圳让闯劲融入我的血液。”  他说:“搞文化事业的都显年轻。广东的几位电影人前辈,祁海、赵军、郑华、郑大卫老师,都看不出年龄。我父亲87岁了,看上去像77岁。我哥今年60岁了,也就50多的样子。我们家有‘年轻基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