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的思考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xt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教授为本科生上课”这一制度的源起,分析了这一制度产生的原因,论述了教授为什么不愿意给本科生上课,并就如何落实“教授为本科生上课”这一制度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教授为本科生上课”;教学管理;考核评价
  随着大学的扩招,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下滑已是不争的事实。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强调,要把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关键要做好本科教学工作,为此,教育部近些年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文件。
  一、 “教授为本科生上课”这一制度的源起
  大学担负着教学、科研、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功能。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力。本科教学工作在高校处于基础性地位,本科教学质量关系着高校整体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就业等。然而,近些年来,有些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下滑,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本科生的课堂上很难见到教授,很多教授不给本科生上课。
  2001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中提出:“教授、副教授必须讲授本科课程。一般情况下,55岁以下的教授、副教授原则上每学年至少为本科学生讲授一门课。如无特殊原因,连续两年不服从学校安排讲授本科课程的,可不再聘任其担任教授、副教授职务。”[1]2005年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中提出:“高等学校要把教授、副教授为本科学生上课作为一项基本制度,教授、副教授每学年至少要为本科学生讲授一门课程,连续两年不讲授本科课程的,不再聘任其担任教授、副教授职务。”[2]2007年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中明确要求:“要把为本科生授课作为教授、副教授的基本要求。不承担本科教学任务者不得被聘为教授、副教授职务。被聘为教授、副教授后,如连续两年不为本科生授课,不得再聘任其教授、副教授职务。”[3]2012年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中明确规定:“高校制订具体办法,把教授为本科生上课作为基本制度,将承担本科教学任务作为教授聘用的基本条件,让最优秀教师为本科一年级学生上课。”[4] 至此,“教授为本科生上课”作为一项基本制度被固定了下来。
  二、“教授为本科生上课”制度产生的原因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在高校,教授通常是学术领头人,掌握着一定的教学资源,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给本科生上课本应是很正常的事,然而现实情况却不尽如人意。
  在第五届全国高校教学名师表彰会上有关负责人透漏:2003年全国高校中为本科生上课的教授仅占54%,2009年已达90%,但是仍然有10%的教授没有给本科生上课。[5]根据《201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高校专任教师134.31万人,依这个数据来看,没有给本科生上课的教授人数显然不是小数目。虽然从2001年开始,就有规定,教授若连续两年不给本科生上课,就可以解聘其教授职务,但是,这10年来,几乎没有教授因不给本科生上课而被解聘。显然,教育部2001年、2005年、2007年相关文件的规定缺乏约束力,这一规定没有真正得到执行。
  事实上,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对高校科研投入比例的加大,一些教授忙于申请课题、做项目、开公司,甚至还需要科研公关,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所谓的科研活动中,久而久之,远离教学岗位,教学能力下降,严重地影响了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和本科教学质量。
  三、 教授为什么不愿意给本科生上课
  首先,从学校管理来说,教学安排以课时计量,管理严格,由于教学时间和场所限制,
  教授若平时遇到会议,临时调课是一件比较繁琐的事。本科教学管理的高度统一性,比如课程安排、教学大纲、学时等过于僵化限制了教师的教学自由。一些学校把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评价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不合格的教师下一年不能担任这门课程的教师或没有奖励。教师既要给学生把课上好,还要跟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如果对学生要求过严,就势必影响学生对教师的期末教学评价。所以,教师的教学有时会陷入两难的境地。
  其次,作為高校教师,特别是教授,科研任务重,加之学校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使得教授把大量精力投入到申请课题、做项目上,这本无可厚非,但是高校以科研成果来作为教授重要的考核指标,势必导致教学被忽略;教授一般都是硕导或博导,近几年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教授带的研究生逐渐增多,指导研究生也占用很大一部分时间;有些大学教授忙于参加国际会议、学术交流,开展“学术社交”或有些教授兼有行政职务和社会兼职,在教学上分身乏术,自然无暇顾及本科生的教学工作;在大学里也存在着这样一些教授,一边在学校工作,一边在外面经营自己的公司,教学工作变成了“副业”或“兼职”。
  最后,随着大学扩招,很多高校在大学城建立新校区,新校区远离市区,本科生一般都在新校区,研究生在老校区。大学教授既要在老校区指导研究生,做科研,又要赶赴新校区给本科生上课,新旧两校区之间距离较远,来回奔波,费时费力。而同样的时间,花在科研上带来的效益要比给本科生上课大得多。并且高校现在评教授职称,主要看课题经费多少和发表的论文数量,很少关注是否给本科生上课,教学水平高与低。
  四、 如何落实“教授为本科生上课”制度
  首先,完善本科教学管理制度,加强本科教学管理。高校管理人员应从思想认识上重视本科教学管理工作,引导教授主动承担本科教学任务;打破本科教学计划的高度统一,给予本科教学计划适度的弹性,课程安排的灵活性,让教授自主安排本科教学课程,保证教授教学自由和学生的学习自由;提高本科教学管理队伍整体素质,从管理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
  其次,改革教师考核评价机制。目前,高校评定教师职称时主要关注课题级别、经费数额、专利、论文数量等,几乎不考虑教师的本科教学任务。今后,高校在教师职称评定及薪酬分配上应该重点向教学一线教师倾斜,鼓励教师积极为本科生上课,让最优秀的教师为本科生上课。大学不应成为论文中的大学、高校排行榜中的大学,教师考核评价也不应该只重视由论文数量与课题堆砌而成的科研成果。
  最后,纠正“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坚持科研为培养人才服务的导向。高校如果把科研成果作为衡量教师绩效的唯一指标,当教学工作、教学效果对教师眼前的发展,如职称评审、个人利益等影响不大时,教师很容易倾向于科研工作,把大量的时间精力投入进去,势必造成对教学投入不足,教学效果不佳,严重影响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科研工作对高校而言,必不可少,但高校在本科教学管理和教师考核评价时一定要扭转“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坚持科研为培养人才服务的导向。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
  [2]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
  [3]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
  [4]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
  [5]“教授给本科生上课”不应是软约束[EB/OL].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2-04/27/c_123044489.htm
其他文献
新课改的全面推进不仅冲击着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是一场深刻的教育观念的革命。在新课改的形势下,作为“班级灵魂”的班主任更需要用新的理念智慧管班,要坚持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管理中,使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在“自我”管理中达到“自主”提升的目的,要致力于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构建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在环境中育人。  一、以“生”为本,情感育人  新课改要求教师重新思
目的:对妇产科康复治疗仪在自然分娩产妇产后康复中的干预效果进行调查.方法:以我院64例自然分娩产妇为调查样本,将其随机分为均等的2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妇科康复治
新课改已经进行了十多个年头,又一轮儿新的课程标准也已出台,全国各地从小学到中学各种各样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探究学习模式在各个学科领域开展得如火如荼。从2009年开始以导学稿为载体的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模式在我校开始试行,学校也组织老师进行了大量的培训、学习等工作,经过两年时间的实验,教师从思想意识到教学行为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堂教学效果明显。  什么是导学稿?导学稿就是以学生的自主、合作为学习方式,以
正如我们用日记记录个人成长的点滴印迹,最后汇成宝贵的人生经历一样,班级的成长也可以用文字形式表达。根据班级实情,我准备了三个本子:谈心本、荣誉本、传递本。经过几年实践,我越发认识到它们是提高学生思想素质、建立学生信心、融洽学生关系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家校之间有效沟通的桥梁。  一、“谈心本”将师生交流文字化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心灵教育”中谈到:教师必须随时发现学生身上所具有
摘要:有爱,班主任就能科学地管理班级,创建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强化常规训练,推动教育教学工作,从而加强家校联系的纽带,形成教育的合力。  关键词:责任;爱;班主任工作  时间飞逝,我从参加工作的第二年开始担任班主任,回首往昔,二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不胜感慨。作为一名校园的耕耘者,岁月的刻刀已把我们曾经的年轻雕刻得冷静成熟,但谈起班主任工作的每一个细节,点点滴滴,我都会热血沸腾,激情满怀地倾说……  
实施素质教育是新世纪我国提高国民素质,培养有用人才的战略举措,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方向。学科教学是素质教育实施的主渠道,素质教育应该结合各学科的特点进行。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做法。  一、让学生牢固掌握化学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科学知识在构成科学素质要素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它是学生今后从事科学工作和其他工作的基础。因此,中学化学要通过教学活动,让
当人们每天面对着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环境,以及越来越繁杂的信息时,我们获取信息的便利之同时,也表现出人们对信息的依赖性。如何引导受众选择既是自己所需,又是正
我国最早从事儿童心理研究的陈鹤琴先生说:“从出生到七岁,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一个基础,若基础打得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建造了。”但是,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进餐问题,比如,饭前不洗手、挑食偏食、乱扔饭菜、餐后不整理等现象告诉我们:养成与年龄相应的饮食习惯和建立相应规则,是幼儿园教育和保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对促进幼儿的健康成
目的:探究微创经皮LCP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选择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四肢骨折患者,人数为10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组原则,各组50例,其中50例进行微创经
目的:基于文献研究及数据挖掘的方法,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和探讨白癜风内治临证用药的配伍规律等,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