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来源 :山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b04012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国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心理健康问题已经被提到学校教育的议事日程上来。逃课、校园暴力、网瘾、性格孤僻等现象的发生,给很多教育工作者带来困扰。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正说明我国素质教育发展与改革的重要性及其必要性。目前,信息技术在我国素质教育中具有非常突出的意义,在各个教育阶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信息技术课程的出现,为学生带来良好的学习机遇和便利,增加了学生信息知识的渠道来源。与此同时,各种铺天盖地的网络信息也令人头疼,导致我国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学生学习能力也良莠不齐。很多不良信息都不能得到有效规避,让部分学生在接触信息的过程中,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出现偏差,甚至部分学生出现心理扭曲与人格障碍。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信息技术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伴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信息网络技术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合理设置信息技术课程体系,已经成为我国素质教育发展的关键。现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已经渗透到我国素质教育的多个环节中。与此同时,信息技术在学生日常生活中也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如今,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正确检索学习资料与各种有用的信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解决了传统教育环境的困扰。此外,信息技术的使用增加了学生学习渠道的多样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然而,在错综复杂的网络环境中,存在着各种各样不良的碎片化信息,庞杂的信息来源让自我管理意识薄弱的学生在应用信息技术辅助学习的过程中,出现各种不利于学习的问题。如,对各种不良网络信息无法做到合理的规避,甚至部分学生会主动寻找不良信息,还有部分学生产生十分严重的网瘾现象,已经影响到正常的学习与生活。从当前学生的发展水平来看,因为缺乏良好的信息技术理念,加之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构成潜在的威胁,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学生日后的成长与发展非常不利。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很多学生在网络的影响下,心理健康已经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必须要重视信息技术带给学生的负面影响,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力度,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网络观念,并科学使用信息技术,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系统,从真正意义上提高信息技术的实践性与可行性,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
  二、信息技术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及途径
  1.教师应当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小學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对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良好实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教师本身的综合素质优良与否,对于信息技术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整合,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果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都比较低,缺乏良好的综合素质,那么,很难培养出心理健康且真正具有综合素质的学生。因此,教师应当树立良好的榜样,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理念。同时,学校也要积极培养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这是实现信息技术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融合的重要条件。
  2.整合教学内容,合理渗透
  针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融合与有效渗透,教师应当密切联系自身的教学内容,分析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特征,深度挖掘课程内涵,实现信息技术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完美融合,全面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性与科学性,向小学生传达良好的心理健康知识。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联系学科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悟性与灵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建立学生良好的审美意识,促进个体心理健康水平,形成健全的人格,注重学生道德理念的培育与良好意志的发展。这是促进信息技术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良好融合的关键,也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
  3.在课堂教学中优化学生性格
  性格对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所谓性格,就是指个体外在的表现,及其对于现实的态度与行为。性格属于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是所有外在表现与反应的总和。根据众多心理学家的研究,人格的核心基础就是性格,是个体心理要素的重要核心组成部分。良好的性格,需要在日常实践中培养渗透。受当前社会及其生活条件的影响,加之铺天盖地的网络信息,很多学生的心理素质存在一定的偏差。同时,性格与心理素质存在必然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良好的性格特征可以调控个体的心理素质,改造个体不良的心理情绪,而心理素质主要要素中,消极因素很难得到良好的抑制。通过小学信息技术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融合,有助于更好地发挥积极因素,消除消极因素。根据性格心理学的有关研究,通过教师良好的教育指导,并关注学生的性格特征,有助于优化学生的性格。
  4.在信息技术课外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课外活动也占据一定的比重,且信息技术的课外活动具备很大的自主性、开放性及愉悦性,活动性比较突出,信息技术课外活动是对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延伸。信息技术课外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更好地融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学信息技术课外活动内容丰富多彩,给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创设了优质的条件。因此,在信息技术课外活动及其实践环节,教师可以积极融入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接受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言传身教,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另外,通过一系列课外活动的开展,会让学生更加放松和自在,将心理健康教育及良好的生活化理念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
  5.科学评价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在信息技术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融合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建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对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科学评价。只有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才能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评价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对学生赋予积极期望,提出积极的要求。积极期望的形成,与教师个人的教育观念有着必然的关系。如果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对每一位学生充满了信心,相信学生的潜能一定会得到有效的开发,在信息技术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中,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评价也必然是积极向上的。
  在小学信息技术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融合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个人的综合素养,在教学中密切联系教学内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同时,要学会正确评价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科学引导学生心理良性发展,不断提升信息技术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综合水平。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凤凰学校)
  (责任编辑 张妤)
其他文献
数学思想是数学学科发展的精髓,也是研究数学的重要依托。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感悟数学思想,并以此为根基,演化为具体的策略促进数学问题的解决。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数学思想的认识将更加深入,也将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让学生具备独立学习数学的基本能力。  一、感受数学思想,认识到数学思想的作用  数学思想是隐性的,需要结合学习过程去学习,所以数学思想的教学不同于基本知识和基本技
期刊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是否完全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读写结合中的“写”,既是语言的内化、写法的模仿和创造,也是对升华记忆的激活、对情感的抒发。那么,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如何才能做到读写结合呢?笔者认为目前的语文教学应该是指向表达的阅读教学。  统编教材的每一篇课文都是读与写结合的载体,是丰富语言的范本,也是学习表达的例子。语文教师要让学
期刊
随着“国学热”的日益普及,传统文化再次回到人们的视野。而语文教学是普及传统文化的最佳渠道,关系着个体人文素养的发展。为了更好地渗透传统文化,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深入论述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融合策略,旨在丰润小学语文课堂。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中产生的精神文化的总和。小学语文作为传播传统文化的最佳载体,在渗透传统文化层面具有诸多优势。只有着眼于语文课堂教学,优化每一个教学环节,才能赋予语文课
期刊
对于当前小学阶段的教学,分层教学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而小学信息技术课最大的特征就是实践性强。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效率,也为了保障每一名小学生都能学有所获,教师需要采取分层教学的方式,切实提升小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一、转变教学目标,促进主动学习  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必须熟悉教材,才能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同时帮助学生尽快掌握知识点。针对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教师更需要揣摩教材编者的意图
期刊
在小学音乐课堂上运用体态律动的教学方法能够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从而增强他们的表演欲望和表演能力。任何形式的音乐都与肢体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针对小学音乐课程,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辅之以身体律动,对身体和精神都能达到放松的效果。音乐课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音乐意识,引导学生借助身体的律动来感知表现音乐,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而且能提升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一、律动激发
期刊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教育领域等相关部门对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极度的关注,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协调进步,让每一位学生在和谐、融洽、愉悦的环境下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因此,在小學数学的授课过程中,教师要以新课改的要求为基础,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和创新,转变教学理念。体验式学习是一种新型的教与学模式,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感受到该课程的无限魅力以及奥妙,此种学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感主要是指对数与量、数量关系、计算结果的感悟技能等。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深入,小学数学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数感也是对学生的要求之一。培养学生的数感,应结合现实生活,使学生对数学充分了解,让学生学会用数感来看待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实际上,数感的意义就是对数的感知,包括对计算结果的估计、数量和数量等的应用和感知。对于学生来说,数感的培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只有
期刊
“境脉学习”是基于问题解决、综合运用知识、涵育元认知素养的学习行为。它是一种引导学习转型的新范式。而职业体验是综合实践活动四种主要活动方式之一,它是以体验式学习过程为基础,引导学生通过在实际的工作岗位上或模拟的情境中见习、实习,体验、认识职业角色,在体验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专长,培养职业兴趣,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和人生志向,以此提升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境脉学习”为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开发,尤其是职业
期刊
1.充分利用信息化便捷高效的特点,不断丰富自身教学知识储备量。一是要主动学习,增强获取知识的自觉性和对各种信息的质疑能力。通过学习,开阔眼界,增强工作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提高获取知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强化对多样化信息的甄别,提升解决新问题、新疑难的能力。二是要反复思考,增强获取知识的自律性和对不良信息的抵御能力。在学习积累过程中,勤于思索,强化自律,不断提高政治敏锐度和世事洞察力,自覺抵御不良思想
期刊
英语作为小学阶段的必修课,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能只注重英语知识的传授,也要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根据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教师可从学生的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个维度,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内容,展开形式多样的英语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中要目标明确,做到有的放矢,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体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不断提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借助优质资源,丰富学生文化认知  让学生拥有丰富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