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星期天,儿子的同班同学徐子天跑到我家里,要和儿子一起写作业,我给安排好了座位后,两个小家伙便开始“并肩作业”。
以往都是儿子自己写作业,现在有徐子天陪伴,引起了妻子的注意。妻子站在他们两人的身边,想比比看谁“学习更好”,谁“更聪明”。
不一会儿,妻子就发现了两个孩子的差距:徐子天算加法时能一口喊出答案,算得又快又准确,儿子算加法题时却需要用手指头来帮忙,计算得比较慢,并且还隔三差五地出错误。不比不知道,一比就上火,看到儿子与徐子天的计算能力有如此的差距,妻子急了,多次喊儿子:“你看看人家徐子天是怎么算题的,你也必须学会用‘脑子’想,不准再用手指头算,再用手指头,我就揍你!”
受了妈妈的恐吓,儿子便不敢再用手指头算数了。但问题马上又来了:不准用手指头,儿子的计算速度变得更加慢起来,甚至有的计算还无法进行下去了,而这时徐子天已经把作业写完了。
面对如此“巨大”的差距,妻子越发恼火起来,不断地督促儿子快算。儿子却吓得眼泪汪汪,不知所措,一道题也算不出来了,样子极其可怜无助。
我看不下去,将妻子从两个孩子的身边拉走,制止说:“你这是何必呢?”
妻子生气地说:“你看看儿子与徐子天相比差距有多大呀,这么大的差距能不让我着急吗?” 我说:“但着急加恐吓总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呀。”
“那你有什么好办法,快快帮儿子赶上来,你有办法吗?”妻子追问我。
我说:“我当然有办法。”
妻子着急地问:“你有什么办法?”
我说:“办法就是要学会‘看淡差距,看重差异’。”
“我不懂你的办法。”妻子说。
“那我慢慢地说给你听。孩子们去做同一件事情,结果产生差距是不可避免的。比如学习,儿子比徐子天就存在差距,这种差距甚至有其天然性——我是教师,我知道这种情况是不可避免的,学习成绩总是有好的也有差的,有些学习差的孩子无论如何努力总也达不到优秀学生的成绩。但作为父母,我们应该看淡这种差距,学会去发现并看重孩子与孩子之间的差异。什么叫差异?徐子天算数靠‘背诵’,儿子算数靠‘手指’,这就是差异。我们应该高兴才是,因为儿子的手指不同于一般孩子的手指。”
“别吹你儿子那‘高妙’的手指了。”妻子不屑。
我继续说:“你别不服气,不要小看儿子的手指。你记得有一次儿子和徐子天一起在广场上打激光枪的事吗?”
妻子说:“记得,儿子每次都能十发全中,徐子天十有八九都脱靶。”
“对呀,就连经营激光枪小摊的老板都说‘少见这么会打枪的小孩子,那小手指勾得还真不一般’呢。你想想儿子的手指与别的孩子相比有没有差异?”
“经你这么一说,儿子的手指上还真是有些功夫的,和人家相比还真是有差异呀。”妻子的思路终于从对“差距”的关注转移到了“差异”上来。
我接着开导妻子“我们儿子与其他小朋友相比,他这独有的‘手指差异’,说不定就是他成就人生的资本呢。”
妻子放松了,笑笑说:“你又在吹。”
我说:“我一点也不吹。你想想刘翔是不是因为与别人有差异才成了跨栏飞人的?你再想想丁俊辉是不是因为差异才成了斯诺克球王的呢?还有老生常谈的爱迪生,他上学时与别人的学习成绩差距很大,但是却与其他孩子有很大的差异,可人家的妈妈却没有太看重差距,而是看重了爱迪生与其他孩子相比所表现出的差异。妈妈小心地呵护这份差异,最终成就了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家呀。如此类推,今天我们这个用‘手指算数’的儿子,说不定就是未来射击场上的运动名将。”
“那倒也是,如果儿子考不上清华北大,能成为射击名将,也是不错的结果。”妻子开始梦想儿子的未来。
我说:“成为射击名将,当然是个不错的结果。但要想得到这个不错的结果,我们首先要学会保护儿子的差异呀。差异是成就人才的法宝,我觉得儿子在‘手指’上表现出来的差异,说不定是儿子开创人生的基石呢。”
“噢,这样想来,我刚才对待儿子的方式是错误的呀。不应该,不应该。”妻子终于悔悟了。
我高兴地说:“你终于想通了。来,现在用‘看重差异’的眼光去看待儿子,你不觉得他非常可爱吗?”
妻子充满爱意地看着儿子,目光中全是自信与满足。妻子说:“是呀,用‘看重差异’的眼光看儿子,他的确表现得不一般。世界上如儿子这般的孩子,唯此一个,现在我觉得他是如此珍贵,如此可爱。”
我笑了,妻子也笑了——儿子正在用“指头”忙活他的作业,特别可爱。
天下父母,也希望你们学会用“轻差距,重差异”的眼光去看待孩子。这样,会从我们充满爱意的目光中走出刘翔,走出爱迪生,走出许海峰,走出爱因斯坦……
以往都是儿子自己写作业,现在有徐子天陪伴,引起了妻子的注意。妻子站在他们两人的身边,想比比看谁“学习更好”,谁“更聪明”。
不一会儿,妻子就发现了两个孩子的差距:徐子天算加法时能一口喊出答案,算得又快又准确,儿子算加法题时却需要用手指头来帮忙,计算得比较慢,并且还隔三差五地出错误。不比不知道,一比就上火,看到儿子与徐子天的计算能力有如此的差距,妻子急了,多次喊儿子:“你看看人家徐子天是怎么算题的,你也必须学会用‘脑子’想,不准再用手指头算,再用手指头,我就揍你!”
受了妈妈的恐吓,儿子便不敢再用手指头算数了。但问题马上又来了:不准用手指头,儿子的计算速度变得更加慢起来,甚至有的计算还无法进行下去了,而这时徐子天已经把作业写完了。
面对如此“巨大”的差距,妻子越发恼火起来,不断地督促儿子快算。儿子却吓得眼泪汪汪,不知所措,一道题也算不出来了,样子极其可怜无助。
我看不下去,将妻子从两个孩子的身边拉走,制止说:“你这是何必呢?”
妻子生气地说:“你看看儿子与徐子天相比差距有多大呀,这么大的差距能不让我着急吗?” 我说:“但着急加恐吓总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呀。”
“那你有什么好办法,快快帮儿子赶上来,你有办法吗?”妻子追问我。
我说:“我当然有办法。”
妻子着急地问:“你有什么办法?”
我说:“办法就是要学会‘看淡差距,看重差异’。”
“我不懂你的办法。”妻子说。
“那我慢慢地说给你听。孩子们去做同一件事情,结果产生差距是不可避免的。比如学习,儿子比徐子天就存在差距,这种差距甚至有其天然性——我是教师,我知道这种情况是不可避免的,学习成绩总是有好的也有差的,有些学习差的孩子无论如何努力总也达不到优秀学生的成绩。但作为父母,我们应该看淡这种差距,学会去发现并看重孩子与孩子之间的差异。什么叫差异?徐子天算数靠‘背诵’,儿子算数靠‘手指’,这就是差异。我们应该高兴才是,因为儿子的手指不同于一般孩子的手指。”
“别吹你儿子那‘高妙’的手指了。”妻子不屑。
我继续说:“你别不服气,不要小看儿子的手指。你记得有一次儿子和徐子天一起在广场上打激光枪的事吗?”
妻子说:“记得,儿子每次都能十发全中,徐子天十有八九都脱靶。”
“对呀,就连经营激光枪小摊的老板都说‘少见这么会打枪的小孩子,那小手指勾得还真不一般’呢。你想想儿子的手指与别的孩子相比有没有差异?”
“经你这么一说,儿子的手指上还真是有些功夫的,和人家相比还真是有差异呀。”妻子的思路终于从对“差距”的关注转移到了“差异”上来。
我接着开导妻子“我们儿子与其他小朋友相比,他这独有的‘手指差异’,说不定就是他成就人生的资本呢。”
妻子放松了,笑笑说:“你又在吹。”
我说:“我一点也不吹。你想想刘翔是不是因为与别人有差异才成了跨栏飞人的?你再想想丁俊辉是不是因为差异才成了斯诺克球王的呢?还有老生常谈的爱迪生,他上学时与别人的学习成绩差距很大,但是却与其他孩子有很大的差异,可人家的妈妈却没有太看重差距,而是看重了爱迪生与其他孩子相比所表现出的差异。妈妈小心地呵护这份差异,最终成就了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家呀。如此类推,今天我们这个用‘手指算数’的儿子,说不定就是未来射击场上的运动名将。”
“那倒也是,如果儿子考不上清华北大,能成为射击名将,也是不错的结果。”妻子开始梦想儿子的未来。
我说:“成为射击名将,当然是个不错的结果。但要想得到这个不错的结果,我们首先要学会保护儿子的差异呀。差异是成就人才的法宝,我觉得儿子在‘手指’上表现出来的差异,说不定是儿子开创人生的基石呢。”
“噢,这样想来,我刚才对待儿子的方式是错误的呀。不应该,不应该。”妻子终于悔悟了。
我高兴地说:“你终于想通了。来,现在用‘看重差异’的眼光去看待儿子,你不觉得他非常可爱吗?”
妻子充满爱意地看着儿子,目光中全是自信与满足。妻子说:“是呀,用‘看重差异’的眼光看儿子,他的确表现得不一般。世界上如儿子这般的孩子,唯此一个,现在我觉得他是如此珍贵,如此可爱。”
我笑了,妻子也笑了——儿子正在用“指头”忙活他的作业,特别可爱。
天下父母,也希望你们学会用“轻差距,重差异”的眼光去看待孩子。这样,会从我们充满爱意的目光中走出刘翔,走出爱迪生,走出许海峰,走出爱因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