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来3

来源 :作文周刊·八年级读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Stor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崂山靠海,有“海上第一名山”的美誉,确实不同于江南的青山。乍一眼看去,只有突兀的几块灰黄山石耸立在山巅;细瞧,却见浓浓绿意席卷而下——不是水乡柔美的青翠,而是一种饱含沧桑的震撼。其间有细碎的石头,无伤大雅,自有几分随意,颇有道家“道法自然”的味道。
   来时有雾。
   乘大巴沿山势而上,窗外海天一色,仅有些微差别。潮汐轻卷,微激阵阵白沫,除了“祥和”,无可形容。登高看海,遥遥望去,泾渭分明的海与天,在雾的作用下模糊了分界线,融为一体。翻山越岭,随着海拔的升高,身后的嶙峋乱石和高树交缠着,似一幅肆意挥洒而成的水墨画,渐渐地,隐在雾中。
  从一个山顶下来,映入眼帘的是漫天的海。高处看似在仙界,然终是在人间。几声鸟鸣湮没于山林,又再起。偶有长风舞动山林,枝叶轻触,树影迷蒙,处处是景。
  几经攀登,总算到了明霞洞。
  七百多岁的古树傲然挺立,半遮半掩着后面的铭文。站在明霞洞前,俯观一片云蒸霧绕,那是眼中绝对抹不去的惊艳。
  山势起伏,分不清云和雾,自是觉得风云变幻,云雾急速涌动。忽散,露出半座仙山,或是一片碧海;忽起,掩一切在茫茫白色中,也不觉单调。那出尘的氛围,不就是“天上人间,海上仙山”吗?
  万千盛景,比不上一眼“云起遮青桐,长风莫添廖”。
   然而,等下了山,远离了云雾缭绕的仙山,却恍惚如梦醒时分。人间仙境,终是一场梦幻。
   多少人沉浸于自我的世界不能自拔?多少人徘徊在虚无的梦境不愿出来?快请醒来吧!脚踏实地,付诸实践,自成风景。
  (浙江新昌县七星中学诗路文学社)
  简评
  开篇简练地交代此行的目的地——崂山,接着从不同的角度写山上的雾、海中的雾、雾中的大海。在小作者眼中,崂山上的雾构成了人间仙境,变幻莫测,让人如梦如醉。离开崂山,恍若梦醒。由此小作者联想到那些太过自我,太理想化的人,劝慰他们快醒来,脚踏实地闯出一片天地,启人深思。
  (姜见知)
其他文献
真题呈现  题目:社区的傍晚   要求:①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②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③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1.细审题意,把握关键。“社区的傍晚”是一个偏正短语,中心语是“傍晚”,修饰语是“社区”。题目有两方面限制:一是写社区的生活;二是写傍晚的人、物、事。   2.拓展空间,严格选材。傍晚的社区生活丰富多彩,可以写敬老院里尊老敬老的事,也可以写公园里大妈跳广场舞的故事;可以写社区里
期刊
和你一起走过的日子,值得我永生怀念。   我很小的时候,爸妈就到城里务工。每天,太阳一升起,我就随着你在田间小路上摇摇晃晃地奔跑;当落日斜照,晚风轻拂时,我小小的身影与你年迈的身影相伴相随,经过村口向那个叫家的地方走去。   乡间闷热的夏夜,没有动画片,没有冰激凌,但在门口老槐树下纳凉的我们,是那么开心。调皮的我半躺在你怀里,享受着你手中蒲扇轻轻扇拂带来的丝丝凉风。星星怕热似的不知道躲哪里去了,只
期刊
晚饭后,冷气砭骨,我穿着羽绒服,戴着绒帽,缩着头,去天桥对面找朋友玩。   走上天桥,只见昏黄的路灯下,两侧摆了不少地摊,有衣服、鞋袜、玩具、皮包等货物。摊主们笑盈盈地招呼着路人,轻声细语地兜售着货物。天桥上时而有行人经过,他们或是正有需求,或是被摊主们的热情话语感染,总会在摊前驻足,选上一两件物品。顾客走了,摊主们有的把冰冷的手放在嘴边,哈哈热气;有的把双手插在袖笼里,抱着胳膊直跺脚。   这时
期刊
文题呈现  “印记”是生活的一帧记忆,是情感的一次触动,是灵魂的一记钟声,是生命的洗礼,是前行的动力……   请以“印记”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湿透了的轮滑鞋,在路上又一次起航,所过之处,留下长长的印记……   “这周末的生日会你不来吗?我们可是很多人一起去轮滑哦!”我脑子一热,答应了这个邀请。   拿出
期刊
出了家门,是一条街道,不宽的人行道上,因为昨夜的一场大风,落满了树叶。一个穿黄马甲的环卫工人,正在埋头清扫。我正犹豫怎么绕过去,她抬头看见了我。她收起扫帚,停止了清扫,一只手拄着扫帚,另一只手向我挥了挥,示意我先过去。我从她身边经过时,向她感激地笑了笑。   我要穿过马路。这个斑马线没有红绿灯,车来车往。我站在路边,思忖着等不远处的路口跳红灯了,车就会少一点,再过马路。这时,一辆公交车驶过来了,公
期刊
“综上所述,这道题选D。”   耳畔传来老师赞许的声音,我紧紧握成拳的手终于舒展。我轻轻坐下,长长地呼出一口气,淡淡的喜悦涌上心头。   自从升入初中,上课铃声在我听来似乎昭示着一种宿命,一种即将被推上舞台却不知道会出演什么角色的宿命。我不喜欢那些变化多样的课堂问答,就好像你是一个士兵,有人告诉你,对手会打你一枪,但你却不知道那枚子弹会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飞向你。不喜欢回答问题的我,却偏偏遇上了一
期刊
年近90的刘图恥是原遂宁市卫生局的离退休党支部书记,15年来,刘爷爷四处收捡废旧书报和塑料瓶,用变卖废品得来的钱助学济困。   2005年,刘爷爷回老家遂宁西眉镇骑龙村探亲时,偶然发现骑龙村小学的孩子们书本紧缺,连个像样的操场也没有。他随即拿出5000元积蓄,又筹集了8000余元,为学校修缮校舍,还“化缘”来1700多册课外读物,给每个班建起了读书角。   此后,刘爷爷便四处搜罗、购买图书,一
期刊
长江之南花溪河畔的重庆市巴南区南温泉景区,“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游人们争先恐后前来游赏。   一个秋高气爽的周末,我和家人来到南温泉山游玩。清晨,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大地,山林间的薄雾缓慢散去,我们走在山道上,听鸟儿歌唱,看飞瀑流动,观昆虫争斗。仰望山顶,高耸入云,气势宏伟,于是我们决定去爬最高峰。   登山开始了,一起出发的几十位游客中有一位老头,满头银发,面色较黑,背着一个黑色双肩包,戴着白色手
期刊
我未曾在舞台上轻歌曼舞,捧奖杯于聚光灯下,但我的生活不缺舞台。在我看来,练习毛笔书法的书房,也是我的舞台。   儿时初次接触毛笔,我便爱上了它纤细的身躯、柔中带刚的笔锋。老师提笔在宣纸上“舞蹈”,浓浓的墨香弥散在空气中,萦绕在我鼻间,轻轻一嗅,满满的清新,时间仿佛也因此而停留。   于是,我拿起毛笔,从最基本的笔法练起。我笨拙地提着笔,连最简单的笔画都写得一团糟。看着那墨迹斑斑的宣纸,我的心中涌起
期刊
文题呈现   风景无处不在。早莺新燕的蓬勃生机,社会的诚信和睦,执着追梦的坚定信念,亲人挚爱的温暖瞬间……都可以成为美丽的风景。你眼中、心中最美的风景是怎样的呢?   请以“最美的风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的作文。  最美的风景  ◎康海婷   初识朱槿花,是在林清玄的《清欢》里。   林清玄没有用华丽的文字对它作一番描摹,只淡淡一句:“吸着花朵底部的花露,感觉清香胜蜜,心里遂有一种春天才会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