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MRI在食管癌分期及放化疗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kq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管癌是世界第8大恶性肿瘤,且发病率在迅速增长[1].准确的术前分期、精确的靶区勾画和及时的疗效评估,在判断食管癌患者预后及制定个体化治疗决策中具有重要意义.MRI是一种无辐射、无创伤的检查手段,早期由于成像速度慢及伪影大等问题,在体部肿瘤中应用价值有限.随着软硬件技术提高,如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及快速采集技术的发展,生理门控的使用,超顺磁性氧化铁等新型造影剂的应用,高分辨率三维稳态扰相成像序列、DWI、DCEMRI等功能成像的开发,不但明显缩短了成像时间,而且提高了成像质量.笔者主要概述功能MRI在食管癌分期、放疗靶区勾画、疗效评估及判断预后方面的价值。

其他文献
随着放疗技术发展,容积调强弧形治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已成功用于临床.由于RapidArc比传统调强技术增加了很多可变因素,对质控设备和质控人员要求更加严格,其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也相对困难.本研究基于电子射野影像装置(electronic portal imaging device,EPID)对RapisArc系统进行测试。
期刊
目的 利用概率安全评价法分析和评估放疗过程中患者的误照风险,从而建立和加强放疗过程控制管理,持续改进QA和QC.方法 对整个放疗全程建立流程图和过程树图,利用判别树模型确定流程中误照风险的关键控制点,制定风险评估表并结合4例潜在误照安全隐患进行判定分析.结果 将整个流程分为3个功能区22个任务,全程涵盖15个分支59个关键操作和11个关键控制点.列举的误照隐患与关键点具有一定相关性.结论 概率安全
随着现代化的建设,私家车数量的迅速增长,交通的高速化,以及人们运动、郊游、社交等活动的增加,各种创伤更趋多见,也更加复杂和严重.我国近40年来,创伤已成为城市人口的第五位死因,为农村第四位死因[1].我国每年因创伤致死者约数十万人,伤数百万人.几乎所有的外科医师都会面临创伤的抢救、诊断和治疗问题.随着我国创伤急救网络的建成和发展,创伤急救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从创伤救治现状而言还面临着许许多多的问题
期刊
目的 评价Ⅱ、Ⅲ期(AJCC第7版)胃癌根治术后IMRT同期卡培他滨化疗的初步疗效和急性不良反应,以决定是否继续Ⅱ期研究.方法 2009-2011年35例Ⅱ、Ⅲ期(10、25例)胃癌患者进入前瞻性Ⅱ期研究,根治术后给予辅助放化疗或化疗.放疗采用IMRT,靶区包括吻合口、瘤床和区域淋巴结,剂量45 Gy分25次.同期化疗为卡培他滨每天l 600 mg/m2分2次,连续服用5周;辅助化疗为氟尿嘧啶或卡
目的 评价食管癌GTV长度、最大直径和体积对放疗预后影响.方法 选取2004-2008年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和北京军区总医院放疗科收治的N0期胸段食管癌患者72例,分析GTV长度、最大直径、体积对放疗近期疗效和远期生存的影响.结果 GTV长度<5、5~7、>7 cm组甲级率和5年生存率均不同,分别为79%、48%、26% (P =0.003)和69%、46%、22%(P=0.037).肿瘤最大直径
做局部麻醉下肢体的手术临床上并不少见,但过去多集中用于范围十分小并浅表的手术.对于较大和位置较深的手术,由于出血及麻醉效果的因素,临床上并不使用.肢体手术尤其是手部手术,止血带十分常用.如果使用局部麻醉下又不上止血带能进行较为深部组织的手术,则手术和术后的整个医疗过程会大大简化,并且在术中对于诸如肌腱修复、神经松解等手术还可以直视证实效果后才完结手术,优点非原来手术可比.近年来,完全清醒的无血止血
期刊
美国国家癌症综合网(NCCN)近日发布2013版小细胞肺癌临床治疗指南,在放疗原则中明确了“三项治则”。据悉,这“三项治则”引用自浙江省肿瘤医院放疗科陈明教授课题组于2012年年初在美国《癌症》杂志上发表的有关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放疗靶区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论文(原课题组单位: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放疗科、内科)。
期刊
目前锥形束CT主要用到摆位验证、校准上[1-2],而用在剂量计算过程中需要建立合适的CT值和电子密度对应曲线[3-5].笔者就放疗过程中机载锥形束CT扫描参数和人体等效组织CT值间关系进行研究,从而指导临床扫描工作.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医科达公司的Synergy加速器的X线容积成像系统,CIRS模体,IBA固体水。
期刊
期刊
目的 应用MRI研究鼻咽癌淋巴结转移规律,为IMRT提供颈部照射范围依据.方法 前瞻分析2010-2013年间具有MRI检查的3 100例初治鼻咽癌患者资料.由鼻咽癌多学科综合治疗组阅片,分析淋巴结转移.淋巴结位置按RTOG分区2003版评判.结果 全组淋巴结转移占86.42%(2 679/3100),其中分布在咽后外侧组2012例(64.90%,其中6例同时位于中央组),Ⅱb区2341例(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