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研究声脉冲辐射力成像(ARFI)技术测量的肝脏剪切波速及四种常用纤维化评分[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Forns、S指数、FIB-4]无创评估慢性肝炎患者明显肝纤维化的临床价值.方法 运用ARFI技术对2010年10月至2013年4月宁波市第二医院237例经肝活检证实的慢性肝炎患者测量肝脏剪切波速,同时检测血清学指标,计算APRI、Forns、S指数和FIB-4四种评分.所
【机 构】
:
315041,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检验科,宁波市第二医院检验科,宁波市第二医院检验科,宁波市第二医院肝病科,宁波市第二医院影像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声脉冲辐射力成像(ARFI)技术测量的肝脏剪切波速及四种常用纤维化评分[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Forns、S指数、FIB-4]无创评估慢性肝炎患者明显肝纤维化的临床价值.方法 运用ARFI技术对2010年10月至2013年4月宁波市第二医院237例经肝活检证实的慢性肝炎患者测量肝脏剪切波速,同时检测血清学指标,计算APRI、Forns、S指数和FIB-4四种评分.所有患者肝脏纤维化程度按Scheuer系统标准分为S0~S4,≥S2者为明显肝纤维化.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剪切波速、四种常用纤维化评分单项及联合应用对明显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结果 肝脏剪切波速值与肝纤维化分级(S)有较好的相关性(r =0.46,P<0.01).剪切波速和四种常用纤维化评分(APRI、Forns、S指数、FIB-4)诊断明显肝纤维化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8(0.696 ~0.821)、0.727(0.662~0.793)、0.777(0.717~0.836)、0.747(0.684 ~0.810)、0.737(0.673 ~0.802).对剪切波速和四种常用纤维化评分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联合预测模型,其AUC达到0.810.结论 基于ARFI技术的肝脏剪切波速对慢性肝炎患者明显肝纤维化的预测有一定价值,与其他无创诊断指标联合应用可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碳青霉烯酶基因的携带情况.方法 连续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4月浙江省台州医院临床分离的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75株.应用Vitek 2 Compact微生物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并通过Hodge试验筛选产碳青霉烯酶的菌株,PCR扩增分析碳青霉烯酶的基因型.结果 75株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均为多重耐药菌株,只对阿米卡星保持较高的
目的 比较不同病程阶段的慢性肝病患者HBV反转录酶区(RT)预存变异的情况.方法 收集201 1年1月至2013年6月浙江省上虞市人民医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慢性肝病患者474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CHB)组205例,肝硬化组153例和肝癌组116例,所有患者均未接受过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采用PCR后直接测序法检测HBV RT区变异,同时确定基因型.应用SPSS 14.0软件
目的 探讨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表达的意义.方法 收集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浙江省舟山医院收治的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8例)和未并发MODS(20例)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对两组患者血小板进行常规检测并比较,检测两组患者二磷酸腺苷(ADP)诱导前后的血小板膜糖蛋白(CD41a、CD42a、CD61、CD62p)的阳性表达率和平均荧光强度(MFI),采用独立样
患者男,51岁,因"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6年,肌酸激酶升高1个月余"于2011年6月22日入住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肝病科.患者曾在2005年体检时发现HBsAg阳性、转氨酶升高,定期于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门诊复诊并口服护肝降酶药物治疗,但转氨酶仍反复异常,查血清HBV DNA1.82×108 U/mL,遂于2008年3月起服用阿德福韦酯(10 mg/d)抗病毒治疗并按时规律服药.经治疗后
自从1998年拉米夫定(LAM)被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以来,核苷(酸)类药物(NAs)的抗病毒作用和重要地位逐步得到认可[1].目前我国大陆上市的NAs除LAM外,还有阿德福韦酯(ADV)、替比夫定(LdT)和恩替卡韦(ETV),这些NAs的广泛使用大大促进了CHB的抗病毒治疗,但是随着临床实践的深入,NAs长期使用导致耐药突变株产生的风险也日益突显.目前临床上HBV对NAs的耐药已成为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肠道微生态特点及血清代谢谱的改变.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就诊于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的30例肝纤维化患者和100名健康人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的新鲜粪便和血液样本各1份.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对粪便样本进行检测并生成16S rDNA V3可变区基因的DGGE图谱,然后用Matlab 7.0软件进行主成分分
目的 对多重耐药克雷伯菌属中喹诺酮类耐药相关基因的分布和变异情况进行分析.方法 连续收集2010年2月至2012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住院患者中分离的多重耐药克雷伯菌共20株,用分子鉴定法鉴定菌种,再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分析喹诺酮类药物作用靶位基因gyrA与parC,以及可移动遗传元件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A、qnrB、qnrS、qepA、aac (6 ′)-Ⅰ b-cr
WHONET5软件是WHO开发并推荐的用于管理细菌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的软件,通过WHONET数据库交换,能促进不同医院或不同地区间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的协作.目前WHONET的数据录入方法分为两种,一种是将实验室信息系统(LIS)中的细菌实验结果手工录入到WHONET5软件中,此方法优点是在数据录入时,WHONET5会采用已设定的规则对录入的数据进行校验,能及时发现一些罕见耐药表型和检测错误的数据,
患者女,26岁,近4个月来反复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9.5℃,伴畏寒、寒战、乏力,发热时有关节疼痛,无胸闷、憋气等不适,于2012年6月20日来浙江省人民医院就诊.入院查体:体温38℃,心率98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98/58 mm Hg(1 mm Hg =0.133 kPa).精神欠佳,慢性病容,口唇无发绀,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律齐,心前区可及3/6级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