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如何复习圆锥曲线方程等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e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圆锥曲线方程在高考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分值总在2 2分左右,要想把这一专题的高考分数拿上,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本人想在这里对圆锥曲线方程的复习谈几点看法,仅供参考:
  
  一、立足大纲,回归课本,狠抓基础
  我们在对《考试大纲》与《教学大纲》精心深入研究后,要立足本专题的基础知识(如定义、方程、性质和图象、位置关系等)和基本方法(如定义法、相关点法、交轨法等)的复习,深化对基本概念、性质和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回归课本,重视课本的例题和习题(尤其是数学成绩不好的学生,就得把课本上的题认认真真地做一遍)。近几年来,圆锥曲线部分的高考试题都来源于教材却又高于教材,这是高考的必然趋势。例如:(08年全国卷II,15)已知F为抛物线c:y2=4x的焦点,过F且斜率为l的直线交C子A、B两点,设|FA|> |FB|,则|FA|与|FB|的比值等于()。这种题型在我们平时练习的时候做得非常多,因此我们在复习中对每个章节的典型例题做出要求,让每个学生都要过关,对解决某些问题的基本方法(如用定义求方程、用韦达定理求弦长等)、常见的变形思路方法以及本专题的知识可能与那些知识有联系,以练习的形式发给学生,让学生对本专题学习的内容再作一番强化,以达到巩固基础知识的目的。
  
  二、立足数学思想,着眼常用方法,指导学生熟练解题拿高分
  曲线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化归转化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是解析几何的主体,考查学生对数形思想方法的掌握程度,在这几年数学高考中特别突出。我们可以以专题形式在复习过程中给予学生在这些数学思想方法上的渗透,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用常用方法解题,淡化特殊技巧,达到优化解题思路、简化解题过程的目的。纵观近年全国卷及各省自主命题卷中的解析几何,涉及直线与二次曲线的问题,常把代数、三角、向量、导数等知识交汇在一起,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综合性,加大了数学思想。例如: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是高考中重点的重点。韦达定理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常用方法,要教会学生善于运用“二次”的有关知识(韦达定理、判别式、根的分布)、方程思想与消无思想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我们在给学生复习时,要做到给学生渗透这样的思路;①利用题的条件结合图形列出变量的不等式(组),通过解不等式(组)得出参数的范围;②把所讨论的参数作为一个函数,一个适当的参数作为变量来表示函数,则通过讨论函数的值域求参数的变化范围;⑧利用几何性质来解决问题。在此,我们来看看(08年湖北卷):如图,以点O为圆心,|AB|=4为半径的半圆ADB中,OD上AB,P是半圆弧上的一点,且∠POB=30°,曲线C是满足|MA|-|MB|为定值的动点M的轨迹,且曲线C过点P,建立适当坐标系求曲线c的方程,这种题采用常用方法一一定义法就可以解决问题。为了提高学生对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及常用方法掌握的熟练程度,一定要做到精讲精练,提高效率。
  
  三、立足高考题型,研究热点,强化基本题型
  
  研究近几年在这一专题上的高考题,我们看到,高考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学生需要培养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思想方法进行独立的思考探究和研究的能力,因而有关探索性的问题是高考的一个热点,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是先假设存在,然后结合归纳猪想的思想,进而根据己知条件去探索求解。我们也发现这几年的高考题变化不是很大,即基本题型保持不变,这体现了对传统内容的横向联系与新增内容的纵向交会。高考题也考查着每位高三的教师,做高考题是每位高三教师必须要做的事情,教师要做到题题在心中、考点在心中。所以,在第二轮和第三轮复习中,必须针对基本题型给学生强化训练,以达到提高解题能力的目的,同时针对现在的学生计算能力较差的状况,在解题时除了给予”学生“设而不求”、“对偶运算”、“点差法”、“巧用对称”等简化计算技巧之外,一定要多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面对大量的数据,要让学生敢于运算、耐心计算。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也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
  最后,对本专题进行复习时,一定要记住:第一轮复习基本思路,第二轮也是复习基本思路,第三轮还是复习基本思路。正如专家所讲,好学生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自己学出来的。所以。作为老师,我们要顾全大局,自己把握试题的难易程度,注意复习的层次,既要复习基础知识,又要注意综合。
  
  激活思维 培养能力
  吴秀兰
  
  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我采用“多看、多想、多说、多问、多比、多动手”的教法,对学生进行激发思维、培养能力的训练。现以教学“5的认识”和有关“5的加减法”为例,谈谈我的做法。
  
  一、操作、观察、归纳能力的培养
  1、初步认识5
  (1)课件演示画面
  师:鱼缸里原来有4条金鱼,又放进1条金鱼,现在有几条金鱼?
  生:现在有5条金鱼。
  师:由此得出4添上1就是5。
  接着让学生数数,数5个珠子、5个萝卜、5根小棒,数的结果都是5,使学生初步建立“5”的概念。
  (2)联系实际,得出抽象的“5”
  如:引导学生观察:一只手有5个手指,教室里的墙壁上有5张画、5扇窗子,计数器上有5个珠子……像画、窗子、珠子等物体是不同的,但它们的数量都是5。这样,通过比较,把它们共同量数特征抽象出来,得到抽象的数“5”,学生的思维也随之进一步发展。
  2、教学“5”的组成,使学生对“5”的认识深化
  通过实物操作,引发学生观察,归纳5的组成与分解。
  出示竹筐图,再出示5个萝卜图片。
  师:数一数有几个萝卜?
  生:有5个萝卜。
  师:把5个萝卜放到2个筐中,怎么放?(请一小朋友到黑板上放。)
  生:左边筐放1个,右边筐放4个。
  我引导全班同学为他拍掌三下,表示鼓励。
  生:老师,我还可以这样分,左边筐放2个,右边筐放3个。
  这时,我就给他一朵小红花,全班同学为他热烈鼓掌。这样,5的组成就在学生的实际操作中逐一归纳出来了。
  
  二、推理能力的培养
  要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就必须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积极创设条件让学生“多思”,让学生在“多思”中培养分析推理能力。如:在教学“5的加减”时,我设计了一些多项思维训练的题目,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达到灵活、多变。
  1、逆向思维训练
  ()+4=5 2+()=5
  ()+()=5
  ()一()=2
  5一()=()
  2、综合谢练
  3+2=()+()=()+()=()+()=5
  通过训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其他文献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五个解放”:“解放孩子的头脑,使孩子敢想;解放孩子的双手,使孩子能干;解放孩子的嘴巴,使孩子多说:解放孩子的空间,使孩子能到大自然中去学习;解放孩子的时间,使孩子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因此,我觉得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以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为主线,把主动权让给学生,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从而达到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    一、动口    动口是指学
期刊
数学是门抽象化程度高、系统性强、前后内容联系十分紧密的学科。那么,怎样才能学好数学呢?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总结出几种方法,以供参考:    一、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  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别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特别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课后
期刊
随着基础教育的发展,我国初中数学教学领域的改革也进行得如火如荼,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显得越来越重要。笔者在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下面结合自身的经历,对此谈几点看法:    一、数学教学中基础知识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在新的教改和教学中,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传
期刊
长期以来,一直困扰语文教学的就是语文教学效率不高。具体表现在:在升学考试中,多数学生考不出好成绩;学生进入高一级学校以后,也普遍反映语文水平偏低;学生进入社会后,适应不了现代生活的交际需要。造成此等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有一个因素不能忽视,就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忽略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仅从理论角度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构思、技巧,却忽略了文学作品的“形象性”
期刊
自古以来,人们对究竟什么是文学一直有不同的看法。古人说“诗缘情”、“诗言志”;现在有人说文学是一面“镜子”,反映社会现实;有人说文学是游戏,给人带来娱乐;也有人说文学的意义在于审美,倡导为艺术的文学。其实,上述种种说法,涉及的内容都不是文学的本质,而是功用。  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忽视课文的文学性,仅仅是采用传统的“庖丁解牛”式的讲课方式,不是进行文学教育,仅仅是用来进行读写训练、语法分析等等
期刊
【摘要】本文从新课程改革的起点出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对初中语文新课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反思,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个人对初中语文新课改的一些观点。  【关键词】初中语文 新课改  我校实施课改以来,广大教师积极投身于课改实验,课堂教学面貌焕然一新。课堂上学生主体地位逐步确立,民主和谐的气氛得以形成,互动探究的形式不断丰富。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期刊
在当前的各类教学中,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而小学语文教学的“工具性、思想性”性质,决定了小学语文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所以,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在素质教育中充分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是摆在广大小学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提高对素质教育的认识,是小学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    1、要认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实施素质教育,其目的是使教育的本
期刊
思想品德教育是数学教学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师深感不易,不知究竟如何去发掘,才能体现出德育性。《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指出:“德育要与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相结合,渗透、贯穿在各科教材和教学过程及学校各项活动中去,并力求生动和形象化,对低年级学生要有故事性。”它给数学教学的育“德”实践指明了方向。  德育落实到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素质教育的重
期刊
日前,由于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老师们普遍认为,学生越来越难教,班主任越来越难当。因而一部分老师认为,不当班主任可以少很多麻烦,上了课可以“溜之大吉”,责任小,蛮舒服。我认为,其实不然。  班主任是学校校长、教导主任的有力助手,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教育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联系班上任课教师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和家庭、社会的桥梁;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骨干力量,是班集体一面光彩夺目
期刊
国家教育部在强调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时作出了明确批示: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的关键内容之一就是要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数量。那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怎样才能既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又保证学生学习质量呢?通过多年来实践,笔者认为,在语文作业的设计上,教师要注重以下几点:    一、内容要科学,突出时效性  设计作业的目的就是要巩固学生已学的知识,培养学生一定的技能技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养成独立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