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动画的表现技法分析与设计实现

来源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9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对优秀的科普动画片进行系统深入分析,从内容取舍、表现形式和表达元素三个方面来分析其表现技法,分析其优势与不足,并以原创科普动画《氧气去哪了》为例,着重从其设计初衷、动画设计、动画实现等方面进行分析改进,对动画进行了设计与实现。
  关键词:科普动画;技法分析;设计实现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12-0056-04
  科普动画片能改变传统僵硬的科学知识传授方式,代之以轻松愉快的展现方法,让观众在欣赏动画的同时,生动地了解科学知识,在娱乐的同时认识奇妙的科学世界。科普动画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现代的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还可以提升我国当代文化在国际上的知名度。
  一、科普动画创作概述
  新媒体时代的科普动画创作具有表现内容广泛、传播载体多元化、科普风格多样化等特点。科普动画以表现的学科内容可分为自然科学、农业学科、医学学科、工程与技术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等,以媒体承载方式可分为电影、电视、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等,科普动画的风格可分为水墨风格、写实风格、水彩风格、油画风格、卡通风格等。
  完整的科普动画创作过程主要包括文学剧本与文字分镜头设计、 角色与场景设定、风格与造型设计、背景与原画设计、动画创作与剪辑合成等过程。在创作过程中,多种元素各个环节应相互制约又彼此呼应,根据科普动画表达的内容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因此在科普动画创作过程中应注意对科普动画内容、表现形式、表达设计进行精细严谨的设计,才能保证创作出高质量的科普动画作品。
  二、科普动画的内容取舍:知识与情节应相得益彰
  根据字面意思可知科普动画就是传播科普知识的动画片,所以科普动画的内容肯定跟科学知识有关,但是在细节方面还是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地方,一个深入人心的科普动画必定要有精彩的故事,人类自古以来就离不开故事,中国的《诗经》、《山海经》、《史记》,以及外国的《一千零一夜》、《圣经》,每一部都是以故事做依托来叙述历史、宗教、人生哲学等方面的知识。由于受到要宣传的科普知识的限制,科普动画片在故事的选材和编排上难度更高,如果制作者不注重故事的设计,制作出的动画就会枯燥或者说教,很难吸引观众。
  因此,精彩的科普动画离不开故事做保障,科普知识要融于精彩的情节之中。一部优秀的科普动画,光有精彩的故事还不够,还需要把故事情节化。情节和故事是不同的,故事是未经处理的生活原型,而情节的处理需要有其自己的叙事和周密的安排;故事只有一个,本身没有发生变化,情节则可以根据一个故事创造出许多不同的版本,相同的故事,相同的主题,用了不同的叙事和情节安排,就可以实现不同的效果。但动画片情节也不能毫无边际的胡乱编写,需要尊重人们的思维习惯和审美情趣,更要合情合理。科普动画片情节的设置,还需要基于怎样能更好地传达相应的科学知识,在遵循现实生活中已有科学规律的基础上,让科学知识与故事情节有机融合,相互支撑,相得益彰。
  三、科普动画的表现形式:因内容而宜
  科普动画片究竟应该做成何种形式,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我国的科普动画片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①以冒险为轴心,以《海尔兄弟》为例,这部巨型动画片集娱乐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完全按故事的发展带出知识点,沿着剧中环球历险的路线,展示地理知识,展现不同地区的文化习俗,揭示神秘的自然现象,传播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这并不是典型的科普动画片的做法。②受欢迎的动画系列动画片,以《蓝猫淘气3000问》为例,它的外观、结构非常简单和雷同,表面上最具有科普动画的样子,一般是一集一个知识点地介绍,最为典型的是每一集中都有一段全科普内容的动画解释。③以某个卡通角色为引子,贯穿整个动画过程,如《怎么来的》这部由BTV制作的科普动画由一个叫毛头的卡通角色来串演,它有着通晓古今、上天入地的本领,这种设定的好处就是它随时可以进入科普讲解的时间和空间,通过有意思的动作和语言,让科普讲解变得生动。
  总而言之,科普动画片并没有固定的形式,创作者应注意根据不同的科普内容灵活选择合适的表现形式。
  四、科普动画的表达设计:多种元素有机融合
  科普动画中的元素主要包括人物角色、场景组成、字幕、配音、音乐等,这些元素有着独特的个性,但又相互映衬,有机融合,使整个动画片浑然一体,特色鲜明。
  1.角色的设定要符合其性格特征
  以《蓝猫淘气3000问》为例,在人物造型方面,创作者以动物原型做主人公,形象活泼可爱,符合儿童的审美和喜好,主人公蓝猫是一只蓝色的猫,蓝色是梦的颜色,代表着幻想和探索,大大的眼睛闪烁着求知的光芒,圆滚的脑袋和憨厚的声音给了它充满爱心的“猫大哥”形象。
  2.场景设计要与角色造型整体一致
  场景的设计要与角色造型和预设整体风格相一致,色调根据需要可以是黑白的,也可以是彩色的,以《海尔兄弟》为例,这是部展现地理知识的动画片,动画中的蓝天、白云、海鸥、轮船、沙滩等以现实世界为依托,既卡通又逼真,加上活泼可爱的海尔兄弟俩,很容易使观众流连忘返。
  3.配音和音乐不可或缺
  配音和音乐与人物角色和场景一样,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根据剧情需要,动画片中少不了有解说或者对白的出现,这就对配音者的要求比较严格,对于剧中人物角色的配音,要选择适合人物年龄和性格特征的声线,必要时可以用变声软件变换声道;对于解说词和旁白的配音,则要求配音者必须发音口齿清晰,语调缓和适中,声音优美好听。作为背景衬托,音乐的选择也至关重要,可以是为某个科普作品特意创作的,其旋律和歌词都要与作品的主题一致,也可以使用别人已经创作好的音乐,若引用了非原创音乐,必须在片尾字幕中标明。
  五、《氧气去哪了》科普动画的设计   近年来雾霾频发,对人体危害极大。2013年1月以来,多次雾霾过程笼罩我国多个城市,更有报告显示,中国最大的500个城市中,能达到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空气质量标准的只有不到1%,为了让人们认识到持续的雾霾将会带来的严重结果,本动画片以期通过清新的画面风格、夸张的故事情节、通俗易懂的内容展现等来唤起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
  1.情节设计与剧本编写
  为避免枯燥感,本动画片通过故事情节引入环保的主题,结合当下各种防霾攻略的出现,动画采用首尾呼应的方式,中间采用倒叙的手法,以夸张手法展现未来的人类需要靠戴氧气罩来呼吸,并和现在汽车需要去加油站加油一样,未来的人类需要去加氧站排队加氧。情节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讲述的是公元2060年,中间一部分是回忆片段,回忆环境从还没有被完全污染到被各种污染物污染的过程。开头讲的是在公元2060年,人们每天都是戴着氧气罩生活,并且需要经常去加氧站排队加氧,本动画的主人公是一对爷孙,由孙子和爷爷的对话勾起爷爷对他小时候也就是公元2010年左右的回忆,由此转为第二部分,蓝天、白云、清水、绿草,无忧无虑的人们在公园里休息、玩耍,但同时,工厂每天都在排放着废气,拥挤的车辆在马路上行驶,每辆后面都排放着黑色气体,大大小小的建筑工地上尘土飞扬……麻木的人类为了追求经济的发展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直到环境完全恶化,人类不得不戴着口罩乃至氧气罩生活。最后轮到爷孙俩加氧,孙子打断了爷爷的回忆,由此回到“现实”,也就是公元2060年,看着排队加氧的子孙后代和恶劣的环境,爷爷流露出愧疚而无奈的表情。
  分镜头脚本是创作动画影片另一个必不可少的前期准备,是将文字转换成立体视听形象的媒介,主要任务是根据剧本和解说词内容来设计相应的画面,配置音乐音效,把握片子的节奏和风格。遵循画面形象简洁易懂和各镜头之间的链接明确的原则,将文字脚本描述的画面通过细化具体的语言加工成可供制作的镜头内容,并按顺序标出镜头的镜号,在需要的地方标出了相应的解说字幕和对白。《氧气去哪了》科普动画的部分分镜头脚本见表1。
  2.角色、场景设计与动画实现
  动画角色设计方面,本动画的主人公是爷孙俩,由于主人公的出场大部分展现的是特写,所以只是详细绘出了主人公的上半身,而对于陌生人和路人这类角色采用简单的圆形和方形组接的方式来展现,造型如图1所示。
  动画的场景采用简洁的风格,由于故事内容讲的是未来世界的环境已被严重污染,故将场景舞台颜色一律改为了偏暗点的黄色色调,街道建筑也是用简单的线条勾勒绘制,如图2所示。
  有了剧本和分镜头脚本,接下来的任务是动画制作。本动画使用的动画制作软件为Flash CS6。对于动画中的人物角色,先用线条和铅笔工具,借助于外置的汉王手绘板创作外形,然后根据角色进行上色,完成角色的设计与创建,如图3所示。
  跟角色的创建类似,场景的制作,也主要借助于手绘板,利用线条工具和矩形、圆形等工具进行场景的设计与制作。如图4所示。
  根据剧本及分镜头的内容,笔者前期创建好的元件模型有主人公爷爷、孙子、路人、氧气罩、口罩以及一些楼层建筑,然后利用补间动画、逐帧动画、遮罩动画等动画创作技术完成帧动画的制作。
  3.后期编辑与合成
  本作品主要利用Premiere CS6对Flash软件中制作好的场景镜头进行后期编辑,并添加背景音乐及字幕等内容。由于前期效果已在Flash软件里制作完毕,而且基于本动画简洁的主题风格,笔者并没有在Premiere中添加太多华丽的特效,主要是在突兀的地方使用了较为缓和黑场的过渡,并在爷爷进行回忆的片段部分使用了羽化的效果。
  动画中的字幕有着不可或缺的标识作用,是承载信息、传播信息的重要手段,同时又是一种具有独特美学的艺术载体。字幕可以很好的弥补观众对动画的理解障碍。鉴于画面的表达效果有限,在个别镜头处采用了添加字幕的方式,以期达到解释说明的效果。结尾时黑底字幕的呈现呼应了主题,表达了作者希望人类能够重视环境、保护家园的心愿。音乐与影视画面的组合, 可以使影片产生独特的审美效果。《氧气去哪了》科普动画的目的旨在唤起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画面展现的是因人为破坏而产生的不愉快的场景镜头,所以背景音乐选择的是一首略带悲伤而又很有节奏的英文歌曲《Don’t Cry》,其由平静转高昂的节奏正好符合本动画的剧情发展,伴随着画面一起深入观众的内心。
  借助动画载体,科普知识传播有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探索科普动画创作的新方向,开发内容与形式新颖的科普动画片,是科普工作者与动画创作者开拓创新,紧跟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本科普动画片以多样的表现方式,使科普教育寓教于乐,可以使科普知识得以广泛传播。
  参考文献:
  [1]孙立军,李捷.现代动画设计[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1:48-49.
  [2]王奕.从儿童电视看我国儿童使用媒介权利的实现与满足[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2-10.
  [3]吴欢.科教节目的故事化策略[D].北京:清华大学,2006:3-7.
  [4]沈丹丹.科教电视节目的传播观念和教育观念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1-7.
  [5]周勤慧.当前国产儿童动画片的教育价值分析[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9:2-8.
  [6]王文轩.少儿频道的媒介定位策略之思考[J].声屏世界,2006(2):23-24.
  [7]郭虹.中国动画:何时走向振兴[N].光明日报, 2003-8-25(3).
  [8]Gokhan Aksoy.The Effects of Animation Technique on the 7th Grad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urse[J].Creative Education,2012,Vol.3(3):304-308.
  (编辑:鲁利瑞)
其他文献
摘 要:目前国内教育动画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娱教失衡”。本文基于《规范幼儿英语》等教育动画视频的设计制作过程,对儿童英语教育动画视频中两大设计模块的规律与美学特征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提出教学设计与动画创作有机融合的具体办法,以期对解决教育动画“娱教失衡”问题进行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教育动画;教学设计;动画创作;融合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
啊,华生!你在干吗?
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明确提出要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以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的需要,对中小学教师的研修与培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网络环境的校本培训,能实现经验的即时交流、问题的交互反馈、资源的广泛共享,将培训学习与教学工作紧密联系,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对教育经费紧张的学校和收入不高的教师,尤其具有现实意义。从目标与内容、模式与组织、绩效与评价六个维度,对淮安市五年来基于网络环境的校本培训对
摘 要:为了提供一种能够改善认知功能的有效途径,本文以视空间工作记忆任务为训练着力点,利用Flash、Ajax等信息技术手段,设计了一种以游戏为呈现方式的认知训练软件,并在某高校大学生中进行试用和测评。结果发现该游戏软件能有效提高使用者的流体智力。相较于传统的训练方法,该认知训练游戏软件在保证有效性的同时更具趣味性,能满足各类认知训练用户的需求。  关键词:游戏设计;认知训练;视空间工作记忆;脑可
摘 要:上海市闵行区电子书包项目自2012年启动以来,正逐步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数字化教学应用。在持续跟踪电子书包课堂教学应用过程中,不难发现如何进行电子书包与学科教学的融合与创新问题一直困扰着实验团队与教师。文章从微观视角入手,通过对体育课《抛掷实心球》的案例分析,呈现了电子书包环境下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同时从中观视角,通过对电子书包环境下体育学科教学的SWOT分析,反思电子书包与学科融合创新对教师
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来势汹汹,全年龄组都是易感人群,新闻里不断刷新的确诊数字让我们揪着心。  “红粉”们,请问,今年寒假的正确打开方式是______?  A.宅在家 B.躺在家 C.在家打滚儿 D.在家跑圈儿  2020年伊始,全国各地的小朋友都度过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寒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从武汉爆发并蔓延至全国,将所有小朋友都牢牢地“釘”在了家中。  但值得表扬的是,大家不仅充分利用时间把寒
摘 要: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是我国推进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根本。在过去十余年,华中师范大学以信息化教学创新为核心,对信息技术促进创新人才培养的体系、内容、资源、环境、模式、方法、管理、评价等进行了全方位探索,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进行了深度有效融合,重塑了教与学的生态,促进了教与学的方式的转变,推动了教学的整体性变革。通过不断深入的教学研究,真正实现了教学的变革,转变了目前教与学的方式,让课堂更
摘 要: 近年来,微课成为教育信息化发展历程中的热点话题之一,进一步厘清微课的特征,着力于微课资源的研究与建设,并积极鼓励广大教师实践和探索微课的有效模式,更好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化发展。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微课;特征;资源;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12-0021-0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摘 要:英特尔
10月14日,“聚合领先优势 共建智慧教育”——联想、英特尔、微软SMILE(Strategic Microsoft Intel Lenovo Education)战略合作启动会在京举行。  三家公司共同宣布:将在教育部相关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携手在教育信息化领域开启全面战略合作,共同开发基于云技术的数字校园等解决方案,以多样的数字化工具和创新的云平台,助力打造未来教育信息化环境。启动会上,三方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