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胆总管结石继发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行急诊ERCP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来源 :河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b10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胆总管结石继发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老年患者行急诊内镜下胆胰管逆行造影术(ERCP)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8月到2022年4月收治的105例胆总管结石继发ACST老年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按照不同术式分为观察组(n=73,行ERCP)和对照组(n=32,行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临床疗效、实验室指标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腹痛缓解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两组患者术后3d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均降低(P<0.05),但两组间患者手术前后的TBIL、ALT及AS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两组患者术后3d的白细胞计数、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水平均降低,中性粒细胞比例均升高,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继发ACST老年患者的临床效果佳,有明显缩短手术时长、减少术中出血量、快速缓解患者腹痛症状、减轻全身炎症反应、促进患者恢复等优势且具备一定安全性,可作为临床首选术式。
其他文献
本文对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融媒体中心160m~2演播室LED大屏系统的选型与实践进行了介绍,并对大屏显示系统的显示特点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21世纪是信息时代和数字时代。在这个时代,随着微信、微博、微视频等相关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改变。微课程作为一种短小精湛的新型教育资源,在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应运而生,极大地丰富了学习者的学习方式,打破了学习的时空限制。同时,21世纪也是一个改革的时代,在深化教育改革过程中,更加注重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鉴于最新的初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尚未颁布,本研究以高中
目的:探讨吸烟对种植体周围炎患者龈下菌群分布、龈沟液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7(IL-17)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骨保护素(RANKL/OPG)比值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口腔科收治的种植体周围炎患者99例(共151颗种植体),
全球发展倡议是习近平为回答全球发展问题而提出的新理念和新思路。全球发展倡议的提出是中国坚持将自身发展寓于全球发展的必然反应,是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破解全球发展难题的客观需要。全球发展倡议的深刻内涵是以发展优先作为核心要义,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根本遵循,以普惠包容作为价值取向,以科技创新作为动力源泉,以和谐共生作为内在要求,以行动导向作为实践路径。全球发展倡
目的 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联合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对胆总管结石患者肠道微生态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胆总管结石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实施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ERCP联合EST治疗,于治疗前后行肠道微生态检测、生化指标评定,比较2组手术指征、临床疗效、并发症。结果 2组治疗后双歧杆菌、
目的:观察大柴胡汤加味预防胆总管结石(CBDS)患者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取石术后结石复发的效果及对胆汁成分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9月~2021年10月本院因CBDS行ERCP取石术的病例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两组ERCP取石术后行常规治疗措施;对照组在术后第1d起予熊去氧胆酸片;观察组采取与对照组相同的干预措施,并于术后第1d内服大柴胡汤加味。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
探讨ERCP(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联合LC一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在加速康复外科中的应用价值。选择2018年6月—2020年6月成武县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10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前拟定实施ERCP+LC一期手术治疗的56例患者作为ERCP+LC组,拟定实施LC+LCBDE术式的50例患者作为LC+LCBDE组。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胆总管结石残留率、术
本研究旨在克隆获取山羊ST13基因完整的蛋白质编码区(sequence coding for aminoacids in protein, CDS)序列,并对其进行表达特性分析,同时探究该基因在不同组织和诱导分化不同阶段的山羊皮下前体脂肪细胞中的表达规律。利用逆转录PCR (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 RT-PCR)技术克隆ST13基因,利用在线工具和软件对该基因序列进行
采用不同接枝率的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与长玻璃纤维(LGF)和聚丙烯(PP)共混制备PP/LGF复合材料。通过常温23℃条件下常规力学性能测试以及高温100℃、40 MPa条件下的拉伸蠕变测试研究PP-g-MAH接枝率对PP/LGF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中两个样品的高温拉伸蠕变失效样条断口位置LGF与PP基体之间的界面行为进行SEM组织分析。结果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