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白内障致病基因GJA3(P187S)的功能机制研究

来源 :国际遗传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fcg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前期研究证实GJA3 (c.559C>T)突变即GJA3(p.P187S)为一遗传性白内障家系的致病基因,本课题旨在对遗传性白内障致病基因GJA3 (c.559C>T)进行功能分析及致病机制研究。

方法

构建野生型GJA3和突变型GJA3 (c.559C>T)真核表达载体,分别进行人宫颈癌细胞(HeLa)细胞转染,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方法观察蛋白亚细胞定位差异;运用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野生型与突变体GJA3(P187S)在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通过TUNEL染色及流式细胞技术比较野生型与突变型GJA3(P187S)凋亡率差异。

结果

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GJA3-WT组蛋白与GJA3(P187S)组突变体蛋白均在细胞膜定位,没有亚细胞定位的差异。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野生型GJA3-WT组与突变型GJA3(P187S)组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GJA3(P187S)突变并未明显影响GJA3蛋白即缝隙链接蛋白46的表达水平。TUNEL染色及流式细胞分析结果显示GJA3(P187S)突变体组凋亡率较高。

结论

本研究对一遗传性白内障家系的致病基因GJA3 (c.559C>T)进行突变功能研究,结果表明GJA3 (c.559C>T)突变未改变GJA3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及蛋白表达水平,但可引起该组细胞的凋亡率呈上升趋势。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体部放射治疗(SBRT)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与影响预后的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住院治疗的NSCLC患者共98例,根据入院顺序单双数分为对照组与SBRT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放疗,SBRT组给予SBRT,放疗结束后比较2组近期疗效疗效与5年总生存率。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影响生存的相关因素。结果放疗结束后
Castleman病为一种较少见、原因不明的不典型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又称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巨大淋巴结病或血管瘤性淋巴错构瘤。此病至今病因不明,其病理形态多样化,临床表现和预后高度异质性,易被误诊为多种临床常见病,应引起临床医师重视。确诊有赖于淋巴结活检和病理学检查,目前临床治疗方式主要是手术和化疗。本文就肺Castleman病的分类和临床病理特点、病因和发病机制、影像学特征、临床表现、诊断
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KRAS)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最常见的基因突变之一,且针对KRAS突变NSCLC的治疗手段有限,提示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靶向药物初始耐药。PD-1及其配体信号通路可诱导肿瘤细胞免疫逃逸,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近发现抗PD-1/PD-L1抑制剂可能为KRAS突变NSCLC的治疗提供新的选择和应用前景,本文将对其两者间的关系关系及调控机制进行综述。
目的目的研究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cytochrome P450 enzyme,CYP)3A4*1G、μ阿片类基因多态性在新疆人群的分布特征及其与舒芬太尼术后镇痛的用量及效果的关系。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或Ⅱ级,在全身麻醉下行择期腰椎手术的患者141例,按基因型分为2组:CYP3A41*G组、OPRM1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目的由于宫颈癌的临床确诊与预后不佳,急需寻找到用于筛查宫颈癌发病过程的生物标志物。方法本文通过对TCGA数据库中来源于宫颈癌样本的高通量转录组测序(含mRNA及miRNA)进行生物信息学数据挖掘,筛选在癌症和癌旁组织中差异表达的miRNA及mRNA,并与宫颈癌患者的临床数据做关联分析。结果从18个差异表达的miRNA中筛选出4个miRNA(hsa-mir-101-2、hsa-mir-128-1、h
期刊
目的鉴定翼状胬肉和正常结膜组织中microRNA-122(miR-122)的作用,研究miR-122在翼状胬肉发病机制中的潜在功能。方法通过RT-PCR定量实验,检测miR-122在翼状胬肉中表达情况。检测翼状胬肉和正常结膜组织中miR-122预测靶点CREB1的表达及其与miR-122的相关性。分离培养翼状胬肉上皮细胞,分别转染miR-122 mimic或miR-122 inhibitor来改变
期刊
遗传性高胆红素血症和胆汁淤积目前大多缺乏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手段,疾病进展不仅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还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负担。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能对遗传物质进行精确检测而成为这一类疾病诊治的基石。本文简要介绍目前常用的基因检测技术,对以高胆红素血症及胆汁淤积为主要表现的几种肝脏遗传性疾病的遗传变异特点、临床特征、基因诊断与治疗现状进行阐述。
自然杀伤(nature kill,NK)细胞无需抗原预先致敏即可直接杀伤靶细胞,其发挥免疫效应早于T淋巴细胞,因此被视为机体免疫防御的第一道防线。但近年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CD56brightCD16dimNK细胞亚型在肿瘤的生物学作用中扮演"帮凶"角色,现将近年关于CD56brightCD16dimNK细胞在在肿瘤中发挥的效应综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