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想让国民党和共产党合到一起来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louch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盟军把中国划为一个战区,为团结抗日力量,史迪威反对国民党封锁和打击中共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盟军把中国划为一个战区,派史迪威到中国战区担任参谋长。史迪威在中国任职期间,对国共两党的偏见较小,是一位比较务实的人物。
  1943年11月的开罗会议后,史迪威一回到重庆,就不忘向中共通报情况,还特意派戴维斯与中共联系。他支持为八路军、新四军和各抗日根据地的募援活动,多次派军用飞机向延安和各抗日根据地送药品和救济物资,并派去军医。反对国民党封锁和打击中共,主张装备和使用中共军队。在同蒋介石发生尖锐冲突,面临被召回的僵局时,史迪威也没有放弃自已的主张。
  
  二、美国正视中国国内现状,认真考量中国国内关系,派赫尔利接替史迪威调停国共两党关系
  
  赫尔利,曾任美国陆军部长。1944年9月6日,赫尔利作为美国总统特使来到重庆,调解蒋介石和中缅印战区司令官史迪威之间的关系。没想到的是,史迪威被迫回国之后,调停国共两党关系的任务却偶然地落在了赫尔利的肩上。
  赫尔利对中国的现实一无所知,他的设想是,先在重庆约国共两党的代表谈判,得出初步结果后,他再与蒋介石谈。在蒋介石同意的基础上,他到延安与毛泽东谈,求得双方合作的基础。最后,蒋、毛见面,发表宣言,两党的合作也就宣告完成。
  赫尔利约见了中共在重庆的谈判代表董必武、林伯渠,经过几次接触,双方达成协议。为了加快谈判的速度,征得蒋介石同意后,赫尔利决定带着与蒋介石商量好的协议奔赴延安,会见毛泽东。
  
  三、在赫尔利看来,国共两党都是为了求得民主和团结,他不明白,国民党和共产党谈判,只不过是想收编共产党,国民党还是要保存一党专制统治
  
  1944年11月7日下午,赫尔利乘专机来到延安,8日上午,毛泽东和赫尔利开始了正式会谈。中共方面参加的人员还有周恩来、朱德;美方有包瑞德等人。
  赫尔利首先拿出重庆拟好的五点方案让毛泽东看,把军队交出来、给你政治上的平等地位是方案的要害。这还是过去国共谈判中的老一套,实质上是让共产党投降。
  毛泽东看完这个方案后说:“我们一向愿与蒋先生合作打日本,从未放弃过这一条。但这个方案中,有一条是要整编我们的军队,这恐怕是蒋先生自已想的吧?我以为应当改组的是丧失战斗力、不听命令、腐败不堪、一打就散的军队,而不是英勇善战的八路军、新四军。另外,长期以来,我一直愿意和蒋介石先生见面,过去有困难,没有机会。今天有将军的帮助,我愿意在适当时机,和蒋先生会面,以便达成协议。”
  以赫尔利五点协议为基础进行的实质性谈判没有遇到太大的麻烦。最后,双方达成以下协议:
  一、中国政府、中国国民党及中国共产党应通力合作,为击败日本而统一所有国内武力,并共同致力于中国的复兴工作。
  二、国民政府应即改组为联合政府,由一切抗日政党及无党派之政治团体所派代表构成之,并应拟定及颁布一民主政策……
  三、联合政府应遵照孙中山先生所倡原则,创设一民治、民享、民有之政府……
  四、一切抗日武力应遵守并实施联合政府及联合军事委员会之命令,并由政府及联合军事委员会予以承认,所有获自友邦之军事分配,应公平分配与各该武力。
  五、中国的联合政府承认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及一切抗日政党的合法地位。
  与赫尔利带来的重庆的五点协议相比,这五点建议最根本的就是确立了改组国民党政府,组建联合政府,并在此基础上统一改编全国的军队。军队是被联合政府改编的,而不是受编于国民党,这正是中共所要努力得到的目标。
  赫尔利并不明白这一点。此刻的赫尔利非常满意,他没想到这么顺利就和共产党达成了协议。毛泽东还表示:“蒋介石先生如果同意这个方案,与我们合作,我们就同意他当政府主席。”
  赫尔利很高兴,握住毛泽东的手说:“我们的谈判进行得很顺利。我敬佩毛主席的宽大态度。”
  10日上午,毛泽东和赫尔利郑重地在协议上签下了自已的名字,并交换了信件。下午2时整,在周恩来和包瑞德的陪同下,赫尔利飞离延安。
  回到重庆后的赫尔利万万没想到,他辛辛苦苦去延安和共产党签订的协议竟被国民党大加指责,并坚决反对。国民党谈判代表宋子文和王世杰看完协议后说:“赫尔利先生,你被共产党的旧货单子骗了。”
  “为什么呢?”赫尔利不解地问。
  “建立联合政府,实际上是要改变国民政府的名称,这是共产党的阴谋,国民政府永远不会答应这个要求。”
  在赫尔利看来,国共两党都是为了求得民主和团结,既然目标一致,那么达到目标的方式和手段就不是太关键了。他不明白,国民党和共产党谈判,只不过是想收编共产党,国民党还是要保存一党专制统治。
  11月18日,赫尔利拿着协议来找蒋介石,蒋介石接过协议,看也没看就扔在了书桌上,说:“总统特使先生,五点建议中的计划与国父孙中山先生为我党制订的军政、训政、宪政的民主程序相抵触,在国民党没有被共产党彻底击败时,我不会同意组成联合政府。”
  蒋介石的一席话使赫尔利心中仅存的一丝希望消失了。接下来,蒋介石向赫尔利提出了国民党的三点反建议,主要内容是:承认中共合法,中共将一切军队移交给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中共派将领参加军事委员会,整编中共军队。
  
  四、赫尔利此时才发现,调停国共关系是一件相当棘手的任务。他见说服不了蒋介石,就又转过来劝共产党让步
  
  赫尔利此时才发现,调停国共关系是一件相当棘手的任务。他见说服不了蒋介石,就又转过来劝共产党让步。22日,赫尔利约见了周恩来。把国民党反建议交给周恩来后,想说服周恩来按蒋介石的三点反建议谈判。周恩来看完三点反建议后说:“大使先生,你这样做违背了我们在延安的协议,参加政府和军事委员会,只是挂名,从不开会,毫无实权。从国民党的反建议看,他们没有改变一党专政的诚意。我是来谈判的,既然国民党不同意建立联合政府,也就没有了谈判的基础,我在这里也毫无意义,我要返回延安。”
  当日,在赫尔利的建议下,周恩来会见了宋子文和王世杰。尽管宋子文态度强硬,周恩来还是彬彬有礼地阐述了中共的立场,并表示要从双方建议中找出共同点,建立初步的民主政府。下午,蒋介石又召见了周恩来,说:“恩来,我们国民党,就是为实现民主而成立的。我做的一切就是民主,不要要求,我自会做的。如果要以要求来要我做,那就不好了。政府的尊严、国家的威信,不能损害。”
  周恩来说:“委员长,我们对三民主义国家及三民主义的元首是应该尊重的,但政府并非国家,政府不称职,是应当调换和改组的。一个政党总有自已的要求,当不能直接向政府要求时,只有向人民公开说话。”
  蒋介石无言以对,谈话不欢而散。12月7日,周恩来返回延安。回到延安的当天,周恩来参加了毛泽东主持召开的工作会议。会议认为,国民党不同意成立联合政府,显然双方在谈判方面已没什么共同点,再去重庆谈判已无必要。
  
  五、理应让步的不作让步,不能让步的无法让步,国共两党抗战期间的最后一次谈判毫无结果地结束了
  
  但在这以后,赫尔利曾几次致电周恩来,要求他再来重庆继续谈判。12月28日,周恩来写信给他,提出了共产党的最低要求:既然国民党不愿接受联合政府的主张,那么,国民党为了表示其谈判的诚意,应释放张学良、杨虎城、叶挺等政治犯。
  赫尔利把信送给蒋介石看,蒋介石咬牙切齿地说:“共产党这是趁火打劫。”不过,蒋介石还是让了步,这就是在行政院中设立战时内阁性机构,人数约7至9人,为行政院决定政策之机关,中共和其它民主党派可以参加。
  赫尔利对蒋介石的这一决定很高兴,马上派人通知延安。看到国民党作出了让步,毛泽东决定派周恩来再度出山。
  1945年1月24日,周恩来飞抵重庆。25日,他会见了赫尔利。赫尔利对周恩来的到来很满意。然而,出乎周恩来意料的是,赫尔利在称赞国民党让步的同时,又说出了国民党让步的条件:成立有国民党、共产党、美国各一人参加的整编委员会,整编中共军队;为中共军队设一美国军官作总司令。
  周恩来说:“大使先生,你发往延安的信中并没有提到有这些条件,而且,这些条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要统一军队,必须首先解决一党包办政府的局面。否则,我们不会同意这些条件。”
  谈判又陷入了僵局。2月16日,周恩来返回延安。国共两党抗战期间的最后一次谈判毫无结果地结束了。
  
  六、日本投降后,国共两党又重开谈判,双方相互让步,达成第一个和平协议“双十协定”,但蒋介石并不按协议去做,国共两党之间的军事冲突依然不断
  
  日本投降后,国共两党又重开谈判。1945年8月14日、20日、23日,蒋介石一连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举行和平谈判,“共同商讨国家大计”。蒋介石这样做对他有两个目的:一是如果毛泽东拒绝谈判,他就把破坏和平的罪名安在共产党头上。二是通过谈判他可以争取时间,与共产党抢地盘。
  8月27月,赫尔利肩负重要使命去延安迎接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假和平的真面目,派代表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前往重庆,同国民政府进行谈判。8月28日,毛泽东在周恩来、王若飞陪同下抵达重庆,受到重庆各界的热烈欢迎。在重庆期间,毛泽东、周恩来等会见了各民主党派的负责人张澜、沈钧儒、黄炎培等,还会见了国民党右派政界要人陈立夫、戴季陶等,表明了我党的态度。
  在赫尔利的参与下,中共代表同国民政府代表王世杰、张群、张治中、邵力子等进行了43天的谈判,10月10日,签定了《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双十协定”是国共双方相互让步达成的第一个和平协议,如果国共双方能够严格按照“双十协定”所规定的去做,建立一个民主和平的中国应有很大希望。但蒋介石并不按这个协议去做,国共两党之间的军事冲突依然不断。
  1945年11月,美国撤回了亲蒋的赫尔利,换上前陆军参谋长马歇尔为美国总统特使来华调停。这表示美国有公平调解国共合作的诚意。
  
  七、美国撤回了亲蒋的赫尔利,换上了精于斡旋、娴于辞令,曾在二战时期化解了许多纠缠不清的矛盾的五星上将马歇尔
  
  乔治·卡特利特·马歇尔是二战时期著名的军事将领,盟军最高司令,五星上将。这是美国军界的最高阶。
  1945年12月15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宣布对华政策,其要点是:1.通过谈判停止敌对行动;2.美国不干涉中国人的内争;3.召开有中国各主要政治因素参加的国民大会,使国家能在使所有政治团体都能在国民政府中得到公正而有效的代表的条件下实现统一;4.允诺提供援助以保证和平、团结和经济重建。
  为解决中国国共两党的军事对抗问题,杜鲁门决定任命马歇尔为美国总统特使,前往中国进行调停。他认为马歇尔不仅是个优秀的军人,而且是位杰出的外交家,一定能够不负使命。
  马歇尔确实不同于史迪威和赫尔利,他精于斡旋,娴于辞令,能在纷繁多变的情况下,处乱不惊,运筹自如。二战时期,他曾化解了许多纠缠不清的矛盾。这次到中国,他吸取了史迪威和赫尔利的经验和教训,准备采取灵活的政策。
  1945年12月20日,马歇尔乘飞机来到中国上海,美国驻中国战区司令官魏德迈等前来迎接。魏德迈已经被国共调停折腾得精疲力尽,他对马歇尔坦言:“国民党和共产党决不会合到一起来。将军,您肩负着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使命来到中国!”
  马歇尔满怀信心而来,想不到听到的却是这样的话,心中极为恼火,他对魏德迈说:“中将,这是一定行得通的,我要去做!而且,你一定要帮助我去完成这项使命!”
  
  八、好的开端
  
  马歇尔抵达南京时,中共代表周恩来、董必武前来拜访。周恩来代表中共表明对时局的态度,他说,中国不能再有内战。我们主张由政治协商会议草拟宪法,然后由改组了的政府筹备国民大会,通过宪法,使中国走入宪政的国家。中国共产党人所表现出的诚意和谦逊的态度,使马歇尔感到欣慰和鼓舞。
  马歇尔调停国共冲突的消息传出后,重庆各界反内战联合会便分别致函蒋介石和毛泽东,呼吁和平,要求停止武装冲突,接纳各党派所提民主要求。
  12月27日,和谈恢复,马歇尔主持国共双方举行正式会谈,成立了一个由美方和国共双方组成的谈判小组,具体商讨解决国共之间的问题。这个三人小组,又叫“马歇尔委员会”,小组主席为马歇尔,成员有国民党代表张群(后为张治中、陈诚、徐永昌)、共产党代表周恩来。
  实事求是地说,在国共双方的谈判中,马歇尔采取的态度还是比较客观、公正的。所以,谈判一直都是有序而又正常地进行。经过马歇尔的艰苦努力,1946年1月10日,蒋介石和毛泽东同时下达停战令。同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开幕。周恩来率领中共代表团出席会议。蒋介石在会上宣布四项诺言:保证人民自由,各政党一律平等,实行地方自治和普选,释放政治犯。
  政协会议后,周恩来再次和马歇尔会谈,向他转达毛泽东的谢意,感谢他为促进停止内战所做的努力,认为他的态度和方法是公正的,希望他再促使东北停战,表示中共愿意在这个基础上和美国合作。
  在延安,毛泽东在接受美联社记者采访时,对马歇尔调停后的中国局势表示满意,说:“政治协商会议成绩圆满,令人兴奋。但来日方长,仍当努力,深信各种障碍都可加以扫除。总的方面,中国走上民主舞台的步骤,已经部署完成,其间马歇尔特使促成中国停止内战,推进团结、和平与民主,其功不可没。”
  1946年3月4日,马歇尔三人小组由太原飞抵延安。当马歇尔、张治中、周恩来走出机舱时,延安机场聚集的万人欢迎队伍顿时沸腾起来,人们挥舞彩旗高呼着欢迎的口号,马歇尔尤为高兴和振奋。毛泽东走上前,紧紧地握着马歇尔的手说:“欢迎马歇尔将军来延安!”马歇尔端详着毛泽东,一套布质制服,戴着一顶灰旧的解放帽,看起来秀气随和。他读过有关毛泽东的很多资料,略为知晓这位“农民大王”的简历,一直将毛泽东当做传奇英雄。这时,他突然想到了蒋介石,这是一个倨傲、固执、自私的人,他对蒋介石没有什么好印象,认为他缺乏合作精神。正因如此,在他任美国国务卿时,总是不那么心甘情愿地给蒋介石提供援助。
  马歇尔对这次延安之行十分满意。通过同中共交谈和观察,他认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分子,蒋介石要剿灭他们所领导的军队,并非如其所吹嘘的那样,是指日可待的事情,而是难以预料、毫无胜算的赌博。
  
  九、蒋介石撕下和谈伪装,挑起全面内战;马歇尔八上庐山,向蒋介石进言停战
  
  通过马歇尔的一番努力,华北、中原各地的冲突逐渐缓和、平息。然而,东北问题却是另一番情景,国民党一直以“接收”主权的名义,向共产党占领的地区发动进攻。3月22日,蒋介石命令国民党精锐部队,向东北重镇四平发起进攻。不久,就占领四平。接着又占领长春。蒋介石野心勃勃,欲乘势进攻哈尔滨,占领整个东北。这时,周恩来多次与马歇尔会谈,批评美国的两面政策,一面表示要帮助中国实现和平、民主,一面仍以租借法案帮助国民党。周恩来强调:“蒋若全面打来,我必全面抵抗。”
  东北的形势已是千钧一发,马歇尔立即向杜鲁门报告。在杜鲁门的支持下,马歇尔一再向蒋介石施加压力,6月6日,蒋介石不得不放弃进攻哈尔滨,发布第二次停战令。马歇尔反对蒋介石进攻哈尔滨,除却肩负调停使命外,他还怕斯大林将苏军派到北满,因为那里牵涉到苏联的许多利益。
  不久,蒋介石还是撕下了和谈的伪装,挑起全面内战。6月26日,国民党军大举围攻中原解放区。7月12日,国民党军50万人在安徽来安至江苏南通的800里战线上,对苏皖解放区展开进攻。其它解放区也遭到国民党的进攻。
  7月2日,蒋介石悄然登上庐山。自7月18日至9月10日,马歇尔不辞辛劳,曾八上庐山,都是向蒋介石进言停战。
  8月2日,国民党军用飞机轰炸延安。第二天,周恩来即与马歇尔会谈,指出:(一)昨日国民党飞机轰炸延安,这是空前严重事件;(二)徐州国民党军向山东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三)蒋现在同意改组政府是欲以政治谈判拖长内战时间,如不立即停战,全面内战无可避免,而政治谈判亦无结果。
  当日午后,马歇尔飞向庐山,向蒋介石转达周恩来的三条意见,蒋介石照例哼哈着。蒋介石的举动,让马歇尔失去了信心,他在与司徒雷登发表的联合声明中说,战争日益扩大,且有席卷全国之势,国共双方所谓谈判问题似无解决可能。他回顾使华以来的工作日程,刚开始似乎有个好的开端,可是,越到后来便越困难,甚至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10月11日,蒋介石又调集重兵攻占张家口,和谈已进入崩溃的边缘。周恩来向马歇尔庄严宣布:张家口被占,国民党政府宣布召开“国大”,说明全面破裂的局面已定。
  
  十、和谈的大门被国民党关死,马歇尔疲惫了、失望了
  
  马歇尔疲惫了、失望了,他对司徒雷登伤感地说:“我真想退出调停处,回到家乡去享受清新的空气,这里的硝烟太浓,我受不了。”
  1946年11月15日,国民党擅自召开的国民大会坚持国民党一党专政,政协会议所作的协议全都成为泡影,和谈的大门被国民党关死。
  周恩来专此走访马歇尔,他说,由于“国大”的召开,国民党已经关上了谈判的大门,我及中共代表团将不得不返回延安。蒋介石想用武力解决一切,我们绝不会屈服。马歇尔也自感歉疚,再也不想挽留周恩来了,他表示愿意为周恩来回延安提供飞机,将尽义务保护中共人员之安全,负责送他们回解放区。
  马歇尔就要离开中国了,他在向蒋介石告别时,还坦言忠告:内战将导致整个经济崩溃,绝不可忽视中共的力量。可是,蒋介石怎能听进如此诤言,他得意地对司徒雷登说,即使没有美援,十个月内,也可消灭共产党。
  马歇尔的中国使命是尴尬而又难堪的,在他奔走各地,努力调停之际,美国政府对蒋介石的援助源源不断而来,在这样背景下的调停,怎能成功?所以,就严格意义上说,这并非是马歇尔个人的败绩,而是美国对华政策的破产。■
其他文献
吴宁在2009-01-16日人民网撰文指出:我国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如果从徐崇温先生20世纪70年代末引进西方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算起,至今已 Wu Ning wrote on the People’s Netwo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狗店风云》剧情简介:一对孤儿姐弟被一位好心人收养,但这位好心人不让养宠物。他们不得不给曾经相伴的一只宠物狗寻找一个新家。 “Dog store situation” Synopsis: A pa
本文探讨了哈尔滨铁路沿线(简称:哈铁沿线)近年来的雷电活动规律,并分析了哈铁沿线各区段的雷电活动情况,为研究哈铁沿线各区段的雷电防护及其防雷工程设计提供了一些雷电活
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基于对教师专业成长的迫切需要,我园从创新培训学习模式入手,以创建“学习型幼儿园”为契机,按照“学有所获、学有所得、学有所用”的要
今天,人类社会在享受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同时,也面临着战争、疾病、社会压力、自然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整体危机的威胁。如何面对危机和化解危机,如何
在我国城镇中普遍存在着小规模民办幼儿园。这种幼儿园的存在有利于弥补公办园数量不足的弊端,为幼儿就近入园提供便利,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以A园为例,发现该园办园规范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将光绪帝幽禁于中南海的瀛台,戊戌变法宣告失败。  第二年,在湖北武昌发生了一桩冒充光绪皇帝的案件。  其时,武昌有一位候补当官的书生愿将自己的公馆出租,有操北京官腔的主仆二人前来租住。那少主30岁不到,面白俊秀,气态不俗;老仆50多岁,白面无须,说话略带女腔。  二人入住公馆后,书生每日在家读书作文,开支甚是豪奢。老仆为主人进呈各种食物用品之时,均口称“圣上
运动性哮喘(Exercise-indused asthma,EIA)和运动性气道痉挛(Exercise-induced bronchoconstriction,EIB)是指剧烈运动引起的、瞬间的气道阻力增加[1]。由运动诱发的哮喘和气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