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转型:路线图与时间表同样重要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qi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冯玉军

  2021年夏秋之季,全球多地油气煤炭价格飙升,电力供应紧张。在经历了去年新冠疫情期间国际油价一路走低甚至出现负值销售的低谷后,这一轮“能源荒”让很多人深感错愕甚至发出“能源危机席卷全球”的惊呼。但如果深入考察就会发现,国际能源市场并不存在系统性、结构性的能源短缺,此番乱象更多是由于临时性因素积聚、叠加所致,而一些国家在推进能源转型过程中所出现的政策性失误尤其值得关注。
  从供需层面看,能源价格飙升是疫情之后各国经济活力恢复、能源需求强势反弹同化石能源受多方掣肘而未能充分供应相互作用的结果。在石油领域,“OPEC+”产油国自去年5月1日以来实行限产保价措施,且在今年10月4日刚结束的第21届部长级会议上未响应国际社会希望大幅增产的呼吁;在天然气领域,欧洲的天然气产出从2005年以来持续下降,从去年10月起,挪威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商同时也是欧洲第二大天然气供应商Equinor旗下的哈默菲斯特LNG工厂停工检修停产,预期到2022年3月才能复产。该厂日产1800万立方米天然气,其技术性停产对欧洲供应是重大损失。而近年来油气价格下跌也导致美国页岩气生产急剧收缩。与2019年相比,2021年欧洲从各方获得的天然气供应减少了480亿立方米。
  从技术层面看,通常情况下,天然气储备是在春夏两季补充进去,为下一个冬季做准备。但欧洲2020年的冬天异常寒冷,天然气库存消耗巨大,降至2013年以来最低位。尽管此情况在今年上半年就已很明显,但欧洲依然寄希望于靠新能源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一直没有加紧补库存。结果,今年欧洲天气异常,导致新能源发电量减少,进一步加剧了能源短缺窘境。
  较之市场和技术因素,在推进能源转型过程中的政策性因素所产生的影响可能更大。众所周知,欧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能源转型的急先锋。7月14日,欧盟委员会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一揽子计划提案,旨在实现到2030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较1990年减少55%并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欧盟在这方面的意愿和努力固然值得肯定,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并未充分考虑能源转型的复杂性,“低碳”“绿色”往往成为政策制订过程中的唯一考量,从而导致一些具体措施操之过急、顾此失彼。
  2011年福岛核电站事故后,德国政府当年就关闭了境内17座核电反应堆中的8座,并承诺在2022年底前关闭所有核电站。比利时、西班牙和瑞士也计划到2030年淘汰核能,意大利则禁止建造新的核电站。匆忙“弃核”使一些欧洲国家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电力调峰能力。与此相比,71%电力来自核电的法国在今年的“能源荒”中就未受到太大冲击。煤炭是欧洲在能源转型过程中被倍加嫌弃的对象,欧盟及其成员国计划在未来数年里完全淘汰煤炭。然而,目前欧盟仍有大量煤电项目在运营,短期内强制关停不仅损害相关企业利益,也会对电力可靠保障带来巨大冲击。
  此外,能源地缘政治博弈的作用也不可忽视。今年1-9月,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俄气”)对德国天然气出口增加了33.2%,对意大利增加了14.2%。俄罗斯在欧洲最大的企业客户意大利埃尼信团(ENI)、德国莱茵集团(RWE)、总部设在法国的全球能源公司(ENGIE)等均表示“俄气”满足了其长协供应。但与此同时,“俄气”减少了在欧洲零售市场的供應,今年7~9月的供应量从去年的31亿立方米下降到5000万立方米,俄欧间的亚马尔天然气管道在8月中旬后的日输气量也从之前的4900万立方米下降到2000万立方米。可以说,这是俄十多年来迫于页岩革命压力向欧洲客户打折销售甚至修改“格罗宁根定价模式”之后的一次战术反击。10月5日,普京总统意味深长地表示,当前欧洲能源市场的混乱是欧洲国家在气候变化问题上采取投机态度、一味缩减化石能源生产和消费所造成的。其意在告诫欧洲长期供气协议比现货市场更加可靠,并试图借欧洲市场的波动加速“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的全面运营。除俄之外,伊朗近来也呼吁美欧国家解除对伊制裁以缓解全球能源危机。
其他文献
2021年7月29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出席地方和地区当局代表大会与国家改革委员会联席会议。  9月23日,乌克兰最高拉达(议会)在议长缺席的情况下,二读通过了一项饱受争议的《去寡头化法》,即“5599号法案”。该法案全称为“关于防止在社会生活中拥有相当大的经济或政治影响力的个人(寡头)的过度影响对国家安全产生威胁”。乌总统泽连斯基不顾其他党派的强烈反对,借助亲总统的人民公仆党在最高拉达中一党独大
期刊
核潜艇发射导弹示意图。  9月,澳大利亚宣布将在美国和英国的帮助下打造自己的核潜艇,“一石激起千层浪”。10月,美国“康涅狄格”号核潜艇在南海撞上不明物体,核潜艇的“舆论之浪”又卷起万朵浪花。一时间,核潜艇迅速成为明星词汇。  核潜艇究竟拥有怎样与众不同的作战能力,竟使得澳大利亚孤注一掷,不惜与盟友法国撕脸毁约,不惧亚太各国的强烈不满,也不畏世人对于“核”的强烈抵制呢?如果核潜艇真那般强大而“值得
期刊
2021年6月16日,俄美领导人在日内瓦举行会晤。  10月18日,俄羅斯外长拉夫罗夫宣布,俄从11月1日起暂停常驻北约代表团的工作,包括首席军事代表的工作。同时,俄将暂停北约驻莫斯科军事联络处的活动。此轮俄罗斯与北约的外交纷争,直接导火索是北约10月6日以俄常驻北约代表团八名成员“从事间谍活动”为由撤销其常驻资格,北约还再次削减俄代表团人员数量,从20人减至10人。  冷战结束后,北约与俄罗斯之
期刊
10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经初步核算,2021年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823131亿元,同比增长9.8%,两年平均增长5.2%,其中三季度同比增长4.9%,两年平均增长4.9%。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在当天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总体保持恢复态势,结构调整稳步推进,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  工业生产持续增长,服务业稳步恢复。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
期刊
10月4日,美国贸易代表戴琪在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以公开发言方式,概述了拜登政府对中美双边贸易关系的新方针。有评论称,戴琪的这番讲话表明,美国对华经贸将再挂钩(Recoupling),认为中美经贸关系即将翻开新的篇章,双边经贸将再度火热。市场对此消息反应良好。10月5日,美国股市三大指数集体高开,中概股也集体走高。中国国庆假期结束后的第一个交易日(10月8日)的沪深指数均收高。有别于
期刊
2021年6月18日,印度人民党(简称“印人党”)阿萨姆邦首席部长萨尔玛宣布将以奖惩并行的方式在该邦实施“二孩政策”;7月11日,印人党北方邦首席部长约吉在世界人口日这天公布了“人口政策2021~2030”文件,目标是在2030年将北方邦反映妇女育龄期间平均生育子女数的总和生育率从现有的2.7降至1.9。由此,人口问题再次被摆在印度公众面前。那么,印度到底需不需要控制人口?出乎意料的印度人口增长趋
期刊
9月17~19日,俄罗斯举行第八届国家杜马选举。此次选举的投票时间由一天改为三天,这固然有疫情的考虑,但主要意在改变2016年杜马选举47.88%的超低投票率。选举实现了政权预期目标,也折射了苏联解体后30年来俄罗斯转型与发展的基本特点。选举目标均已实现  8月16日,俄罗斯中央选举委员会(简称俄中选委)正式确认共14个政党参加国家杜马选举。此次选举依然采取混合选举制,即:225席按照全联邦区比例
期刊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婴幼儿,且传染性极强,易并发肺炎、肝炎、喉炎等,严重者危及患儿生命[1].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确诊的<8月龄住院麻疹婴儿临床资料,并检测健康新生儿脐血和6月龄婴儿体内麻疹抗体IgG水平,旨在了解麻疹胎传抗体出生后的衰减情况,分析影响<8月龄婴儿麻疹发病的相关因素并探讨预防对策。
期刊
今年9月,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与美国总统拜登、英国首相约翰逊举行了一次视频会议,之后宣布三国建立简称AUKUS的三边安全合作机制,美英还同意向澳大利亚建造核潜艇提供技术支持。这意味着美国为了全方位遏制中国进一步升级了“印太战略”,同时也表明澳为了自己的地缘战略利益,在日益加剧的大国竞争当中明确选边美国,充当美“印太战略”“急先锋”。据国际媒体披露,组建AUKUS的建议最早是莫里森政府为配合其核潜艇规
期刊
许春阳  澳大利亚2021年9月16日宣布将在美英协助下建造核潜艇的消息,迅速引起国际各方反响。澳大利亚作为无核武器国家输入核潜艇技术,开创了核扩散的新途径,也预示未来国际防扩散可能面临的新挑战。  民用核工业已有良好的防扩散屏障 民用核工业涉及很多两用品和两用技术,也就是说这些产品和技术既能民用,又能用于制造核武器。为避免无核武器国家在民用核工业的掩盖下用民用核材料发展核武器,《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