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肉搜索”中网络侵权行为的分析

来源 :企业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ywang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的普及与应用在为人们的生活、学习、交流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也因为言论自由被滥用,而对个人网上隐私权的保护提出了巨大挑战。为此,世界各国纷纷通过立法、行业自律及技术保护加以规范。本文通过对“人肉搜索”中体现出的法律问题的理论分析,详细介绍了“人肉搜索”的概念,及正反两方面的影响。通过对“人肉搜索”导致网络侵权行为所侵害的权利性质以及主体的分析,找到归责原则,确定不同主体在不同情况下承担责任的依据。
  【关键词】人肉搜索;网络暴力;言论自由;人身权
  一、“人肉搜索”中网络侵权行为所涉及的人身权的认定
  由于网络暴力表现形式为发表具有攻击性、煽动性和侮辱性的失实言论,造成当事人名誉损害;公开当事人现实生活中的个人隐私,侵犯其隐私权;以及对当事人及其亲友的正常生活进行行动和言论侵扰,致使其人身权利受损的行为。所以可见网络暴力侵犯的是受害人包括名誉权、隐私权在内的人身权。
  1.“人肉搜索”侵犯名誉权。(1)名誉权。《民法通则》第101条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民通意见》第140条规定:“以书面、口头等形式宣扬他人的隐私,或者捏造事实公然丑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名誉,造成一定影响的,应当认定为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2)“人肉搜索”侵犯名誉权分析。可见构成侵犯名誉权的行为方式主要为宣传他人隐私与对他人进行侮辱、诽谤两种。“人肉搜索”最为常见的侵权方式就在于对他人隐私权的披露,所披露的隐私的内容不同,造成的结果是不相同的。若是对他人一般隐私的揭示如工作单位,家庭住址等的情况下并不构成对名誉权的侵害;而对特定的如婚外情,犯罪前科等的披露则可能构成侵犯对当事人名誉权的侵害。
  2.“人肉搜索”侵犯隐私权。(1)隐私权与网络隐私权。第一,隐私权。我国民法通则没有对隐私权做出过明确规定,但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l条第2款特别规定:“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侵害他人隐私或者其他人格利益,受害人以侵权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我国学界也己普遍认可隐私权为独立的具体人格权。隐私权作为人格权的一种,是指公民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不受他人非法干扰,私人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他人依法不得对其个人隐私非法刺探、搜索、公布以及宣扬的权利。包括以下基本内容:一是隐瞒权。隐私权是一项私权利,故权利主体有权以其自身合法权益的需要对自己的隐私进行隐瞒。二是利用权。利用权是指公民对自己的隐私享有合法利用的权利。公民可以对自己的隐私,以合法的手段加以利用,以满足自己精神、物质等方面的需要。三是维护权。维护权指的是公民在自己的隐私受到非法侵害的时候可以依法寻求司法保护的权利。第二,网络隐私权。隐私权延伸到网络空间中,便产生了网络隐私权。网络隐私权是指公民在网上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依法受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犯、搜集、复制、利用和公开宣扬的一种人格权;同时包括公民有禁止他人在网上泄露某些与其个人相关的敏感信息,包括事实、图像以及诽谤等行为的权利。网络隐私权由于是处于网络环境中,可视为是一种集人格权与财产权与一体的复合型权利,因为在网络环境中,如果个人隐私权遭受侵害,不仅可能使当事人遭受精神痛苦,还会导致其财产上的损失。因此在传统生活中不属于隐私的内容,如姓名、性别、年龄等,在网络社会中的某种情况下可能成为个人的隐私。
  综上所述,网络隐私权与一般隐私权是存在差别的。主要体现在:一是对受害人造成损害的方面不同。因为在网络经济活动中,侵犯隐私权的后果是不仅给受害人的精神上带来痛苦,其财产利益也会受到了一定的损害。二是网络隐私权的客体范围扩大,其中包括了传统经济活动下不属于隐私的内容。但结合本文来讲我们下面涉及的网络隐私权主要还是偏重于以人身权性质的部分。
  (2)“人肉搜索”侵犯隐私权分析。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资源具有更大的开放性,获得想要的数据和信息变得更加容易。人们在网上漫游、冲浪,就可能使他们的个人信息泄露,网络世界的个人隐私权正受到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网络暴力导致的侵犯隐私权事件的发生,正是由于“人肉搜索”的无度造成的。不少“人肉搜索”帖子都会公布目标人详细的信息,在现在的局势下,可以说某人只要被“人肉”了,其隐私就会暴露于众。和人肉搜索侵权有关的案例大多是侵犯隐私权的典型,人们将个人信息进行收集并且不合理的加以利用,有时甚至扰乱了社会的正常秩序,产生不良的后果。
  二、言论自由与网络侵权的界限
  作为网络表达的方式,“人肉搜索”蕴含着言论自由的法律属性,而被搜索的对象也都无一例外地平等地享有包括隐私权与名誉权等在内的人格权。当搜索者在网络上以不同形式将被搜索者的有关信息公之于众,并对被搜索者的有关言行作出评价时,搜索者的言论自由权与被搜索者的隐私权、名誉权等人格权的就存在着潜在冲突。言论自由,是指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地发表言论以及听取他人陈述意见的权利。言论自由通常被认为是现代民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概念,它应该包括搜集、获取、了解各种事实和意见的自由以及传播某种事实和意见的自由。网络言论自由虽为新兴事物,也在促进社会民主建设方面发挥着积极地作用。
  三、“人肉搜索”中侵权主体及其侵权责任认定
  确定了人肉搜索的侵权责任,还应当根据不同的行为主体来确定各自的侵权责任。(1)直接责任人。这里的直接责任人指的是在人肉搜索过程中有对被搜索人有诽谤、侮辱行为,或者是故意泄露了被搜索人的个人隐私,给被搜索人带来合法权益损害的行为人。由于其行为符合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的侵犯隐私权的相关要件,因此适用相关法律的归责原则来追究责任是没有问题的。(2)发起人。对于人肉搜索的发起人是否应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的问题,应该据其是否具有主观过错分不同情况对待。如果发起人故意制造虚假事件来针对被搜索人发起人肉搜索,或者明知或预见到自己的行为会侵害到被搜索人的人格权,仍然继续进行人肉搜索并最终导致侵害结果发生的,应当对损害结果承担相应的责任。对于无法预见或者并未预见其搜索行为会对被搜索人造成侵权后果的发起人,侵害他人人格权的行为是在搜索过程中出现的,发起人没有责任。(3)网络公司。尽管现行法律对此类问题没有明确规定,但在2002年12月人大常委会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中的“侵权责任法编”中,第63条规定:“网站经营者明知网络用户通过该网站实施侵权行为,或者经权利人提出警告。仍不采取删除侵权内容等措施消除侵权后果的,网站经营者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第64条规定;“权利人要求提供通过该网站实施侵权行为的网络用户的注册资料,网站经营者无正当理由拒绝提供的,应当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虽然只是草案,但也体现了我国司法机关对处理这类案件的态度与原则。
  
  参考文献
  [1]刘锐:“人肉搜索”与舆论监督、网络暴力之辨阴.引自《新闻记者》.2008(9)89
  [2]王全弟,赵丽梅.论信息时代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J].引自《复旦学报》.2002(1)109
  [3]引自《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l条第2款
  [4]王利明.《民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518
  [5]杨立新.解决一“人肉搜索”中的违法行为关键在于依法规范网络行为[J].引自中国民商法律网.2009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我国进入信息化时代,各个行业领域对档案信息管理有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信息共享时代的发展背景下,许多档案信息逐渐朝着公开化方向发展,以致档案信息的窃取行为不断发生,极大影响着电子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及完整性。鉴于此,本文就针对电子档案信息公开及其档案信息安全方案的优化做一些分析,希望能为电子档案信息的安全性提供有效参考价值,从而有效促进档案事业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电子档案;信息公开;信息
摘要:随着计划经济时代的过去,我国迎来了一个新的经济时代,而石油石化运输行业作为国家计划经济时代的重要支柱,在新的经济时代下显得发展缓慢。而在多年的改革和创新中,大多数石油石化运输行业都已经完成了由传统的运输行业到现代化物流企业的成功转变,在新时代中重现我国优质企业的雄风。然而,在石油石化运输行业不断向现代化物流企业转变的过程中,也暴露了许多转变中的问题亟待解决。以下,本文从运输行业向现代物流企业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摘要:防火分隔技术是建筑消防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手段,可以将火灾险情分隔开来,有效阻止火情的蔓延,在保证住户生命财产安全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基于防火分隔技术的重要性,分析了防火分隔的类型、作用及该技术在建筑消防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优化防火分隔技术应用效果的有效对策,希望能以此提高城市建筑的火灾防控能力与消防水平。  关键词:建筑消防;防火分隔技术;运用方式;应用策略  现代化城市建筑在提
黨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十八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并提出创新发展理念。近几年随着各种政策的出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本内容已基本清晰。  一、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  从现有资料来看,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两层含义,一是中国未来的发展要靠科技创新驱动,而不是传统的劳动力以及资源能源驱动;二是创新的目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摘要:知识的学习不仅是为了充实学生头脑,更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用所学知识指导实践,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让学生将知识学以致用。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数学教学中,除了让学生学习掌握应有的数学知识,掌握学习数学的能力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生更加清楚、明白学习数学的真正目的,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意识  一、小学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根据小学数
双休日的一天,妹妹风风火火跑来向-我说,最近亲眼看见了小霞(妹妹的女儿,刚满14岁)在家里与男同学亲热的场面。当时,妹妹心都要碎了.气得没头没脑把小霞打了一顿。过后静下心来,又苦口婆心地劝小霞不要早恋,决不能再与那个男同学继续来往。她不知小霞为什么会过早恋爱?更不知如何去处理这些问题?  中学生甚至小学生早恋已不再是个别现象。未成年女孩做人流,引产以及13岁女孩足月分娩已不再是新闻。早恋现象产生的
期刊
政府经济性规制其核心作用就是为了消除市场在失效环境下所存在着的问题,不过政府经济性规制本身也会出现失效问题,所以本文通过对政府经济性规制失效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对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