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的预防

来源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pl12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胆管损伤被称为肝胆外科永久的议题[1].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胆管损伤(BDI)是最严重的并发症.其原因主要为胆道结构的复杂变异及肝外胆管的不可直视性.为降低BDI的发生率,国内外学者一直在进行不懈的努力,现综述如下。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后以胆道内支架替代T管引流的可行性.方法40例胆总管结石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在腹腔镜下完成胆总管探查、取石后,A组(20例)常规置入T管;B组(20例)经胆道镜将胆道造影管通过胆总管进入十二指肠,并带入导丝.在胆道镜监视下利用推送器(pusher)沿导丝将Endo-Flex胆道内支架安置于胆总管远端,并使支架头部侧翼进人十二指肠,胆总管切口一期缝合.对两组平均住院时间
该研究的目的是了解对远端胆管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人预后有帮助的因素。作者回顾性分析36例已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远端胆管癌病人的各项资料。男31例,女5例,年龄范围27~84岁。7例术后用吉西他滨辅助化疗。25例行保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1例行传统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5年每年定期复查2次CT,通过电话或个人采访收集资料。死亡病人记录术后生存期及死因,存活病人记录术后生存期及近况,分析性别、年龄
期刊
在许多外科手术过程中,切割闭合器的应用可以使手术更安全并缩短总手术时间,但在肝切除手术中的使用尚无较好的定论。该研究在常规临床基础上,前瞻性评估应用切割闭合器肝切除的可行性和分析与该手术相关的外科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资料来源于2001年10月1日到2005年1月31日德国Ruprecht-Karls大学普通外科的416例肝切除术病人,其中300例肝切除中使用切割闭合器,病种包括原发性肝癌(22%)、
期刊
目的 研究转录因子Egr-1在失血性休克复苏(HS/R)后肝脏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利用Egr-1野生型(WT)和基因封闭型(KO)小鼠复制失血性休克复苏模型.取肝组织,RT-PCR法测定肝组织中TNF-α、IL-6、G-CSF、ICAM-1 mRNA的表达变化.通过检测肝组织中MPO的含量、血清ALT水平和组织学检查,评估肝脏炎症细胞浸润和损伤程度.结果失血性休克2.5 h+复苏4 h后,Egr-1
胆总管结石在我国是一个常见的病种,在胆道探查术中,如对局部的解剖结构特点不熟悉,或掌握的探查方法不正确,用力不当,对可能造成的损伤及因此而导致的严重后果缺乏重视和足够认识,就可能造成胆总管下端、十二指肠、胰腺等的损伤,引发胆、胰、肠瘘及由此所致的致死性恶果.我们收集了自1992年1月至2003年6月本院发生的7例病案,做一回顾分析,现报告如下。
期刊
由中华医学会主办、山东省医学会承办的中华医学会第十五届外科学术会议于2005年10月2730日在山东省济南市举行。会议期间进行了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换届选举。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第十五届委员会由63名委员组成。经过全体委员无记名投票,赵玉沛教授当选为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第十五届全国委员会主任委员,冷希圣、邹声泉、刘永锋、李宏为教授当选为副主任委员,王杉等19位教授当选为常务委员。
期刊
一、外科学、外科治疗学、外科手术学  外科学实际上包含医学基础理论、外科总论和外科治疗学.外科治疗学基于对各专科疾病多方面的研究和认识提出了外科手术治病的目的和原理,形成了完成手术治疗多方面的措施和要求即外科手术学。
期刊
目的 探讨梗阻性黄疸(梗黄)病人围手术期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活性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表达状况及IL-2/SIL-2R系统平衡紊乱的临床意义.方法39例梗黄病人(良性21例,恶性18例),分别采用放免计数器和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IL-2和SIL-2R水平.结果(1)良恶性两组术前血清IL-2较对照组明显降低,SIL-2R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逐渐恢复,但良恶性
我们自2000年12月至2004年12月间收住胆道出血36例,现就其外科治疗临床体会分析如下。
期刊
肝海绵状血管瘤为先天性、良性肿瘤,多数有自限性亦无明显临床症状,恶变及自发破裂可能极少,成人海绵状血管瘤至今无有效治疗药物,因此只要诊断可靠,体积小、无明显症状者不需治疗,只要定期随访则可.体积巨大或随访中发现不断增大而引起明显临床症状、甚至影响肝功能或引起凝血功能障碍者则需积极治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