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雪域高原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peng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第七届“首都十大教育新闻人物”当选者张大力校长来说,“西藏”不是地图上的一个省份,也不是遥远的他方,而是他心中的“故乡”。
  他曾背负着教育援藏的使命,跨越3655公里的距离,从北京去到拉萨,用两年的时间,將拉萨北京实验中学由一所普通高中打造为西藏自治区的一流学校;回京后,又在北京西藏中学延续着“培养藏族英才”的目标,用另一个两年,造就了一大批建设新西藏的生力军。
  “天下没有远方,有爱的地方就是故乡。”这句在西藏广泛流传的话语,道出了张大力与西藏斩不断的情缘,也传达出他对那片土地深沉的热爱和眷恋。
  援藏是一种使命,也是一种向往
  2014年6月,对张大力来说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在此之前,他一直在普通中学任教,从一名数学老师一步步成长为年级组长、德育主任、副校长,后来担任北京市石景山实验中学分校校长;在此之后,他开始教育援藏,走上了一条始料未及却又精彩无限的路。
  圣山、圣水、圣地、圣城,在张大力的心中,西藏是一个由来已久的向往。但他并没有想过,有朝一日,自己会与这方土地产生如此深的牵绊:2014年,北京市投资2.5亿元援建了拉萨北京实验中学,张大力被任命为首任校长。
  任重而道远,且离家千万里,张大力在接到任务时却没有一丝犹豫。“民族教育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使命。能把这种使命担当起来,是我的荣幸;能为西藏的基础教育做点贡献,也是人生价值的一种体现。”
  背负着北京和拉萨两地人民的期待,怀抱着改变西藏教育的初衷,2014年6月30日,张大力和其他四名援藏干部一起来到拉萨。“北京援藏二十年来一直遵循着首善标准,拉萨北京实验中学必须要办成一流学校!” 欢迎会上,指挥部领导的话掷地有声。豪情壮志在走进拉萨北京实验中学的那一刻,转化为了巨大的压力:占地207亩的校园尚未建成,教学设备、课桌椅、宿舍床铺、餐厅厨具等都未配齐,校园存在多处安全隐患,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办学目标也不明确……
  两个月后就要开学,近3000名师生要吃要住要上课,张大力和同事们没时间抱怨,更顾不上适应高原反应,一头扎进了重重困难之中。
  阵地在哪儿,我们的责任就在哪儿
  建校时期的艰辛,五年后再来回顾,只在回忆中留下淡淡痕迹。唯有两个数字,在张大力脑海中挥之不去:26000和0.5。
  26000,是他一天走过的最多的步数。按照成年人0.6-0.7米/步计算,他这一天走了三十多里路。而这,不过是他和其他援藏干部的日常。学校有53个班,原来只有高中,后来加了初中,格局如何处置?他们没有别的办法,只能拿着图纸一间间教室去衡量。没有电梯,他们就楼上楼下地跑,一天下来,奔波两万步再正常不过。
  0.5,是他入校三个多月休息的天数。从2014年7月1日正式投入工作,到当年的国庆节,张大力和其他四名援藏干部没有休息过一天,直到10月7号,国庆假期的最后一天,他们才在下午给自己放了半天的假。
  这两个数字的背后,是他们没日没夜的拼搏。刚刚成为教师时,学生们给张大力取了一个外号“骆驼”,因为他又高又瘦,而在西藏的这两年,张大力就像一匹真正的骆驼一般,忍饥耐渴。在援藏之前,身高180cm的张大力有176斤;到拉萨仅一个多月,他就瘦到了150多斤,腰带一剪再剪。对于自己所付出的辛劳,张大力没有一丝怨言,但每当想起亲人,内心却总会有一些愧疚和酸楚。援藏的第二年,他的孩子参加高考,而他远在几千里之外,既不能回家相陪,也无法给予安慰。因为拉萨的孩子也一样要高考,因为他不仅是自己孩子的父亲,还是这些孩子的校长。
  不止张大力,在援藏的那两年中,团队中其他四名援藏干部的孩子也都恰巧赶上高考或中考,但他们没有一个人回去陪伴。“我们不是不知道中考、高考的重要性,但作为老师、作为学校管理者来说,我们知道自己的阵地在哪儿、责任在哪儿。”
  不让拉萨的群山遮蔽孩子们的双眼
  与内地学生相比,西藏孩子所享受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机会要少得多。知识面窄、知识储备薄弱、阅读量不足、生活体验少,是藏族孩子普遍存在的问题。
  “不要让拉萨的群山遮蔽了孩子们的双眼,要帮他们插上理想的翅膀,让他们翱翔在雪域之巅俯瞰世界。”建校之初,张大力和团队成员们就立下了这样的决心,并由此提出“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维护民族团结,具有学习能力、创新能力、领导能力的栋梁之材”的育人目标。
  “智达教育”,就是孩子们自由翱翔的翅膀。智达,源自梵语谐音,有智慧、通达之意,“智”“达”二字分别指向“三种意识”(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维护民族团结)和“三种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领导能力)的培养。
  在这种教育理念之下,张大力带领教师们,从学生们学习基础薄弱、害羞、不愿表达等特点出发,提出了独具特色的“智达课堂”模式:放缓课堂进度,以适应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倡导小组合作互动,强调多说、多练、多交流,充分调动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拓宽思维的广度……同时,特别强调培育孩子们的“红色灵魂”,注重爱党教育、爱国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从事民族教育,首先要明确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我们是为谁培养人、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在张大力看来,由于西藏独特的地理位置,无论是拉萨北京实验中学还是北京西藏中学,所培养的学生都“不仅是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更是为共和国守土戍边的战士”。
  在知识之外,张大力更看重的是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他立足当下,目光却始终盯着未来,希望能以几年的中学教育,为孩子未来几十年的发展打下基础,为西藏的明天打下基础。为此,他特别注重“促进绿色生长”。在北京西藏中学,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基于孩子们的成长规律和学习规律而进行,从来不会牺牲他们的休息时间和其他发展空间。同时,学校还充分利用首都丰富的教育资源,通过参观博物馆、走进大学、邀请专家进校、传承民族艺术等,积极培养孩子们健康的审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的社交方式。   为明天的收获播下更多的种子
  2017年夏天,身在北京的张大力,收到了一条从拉萨传来的喜讯:拉萨北京实验中学于2014年招收的第一批学生,高考上线率达到百分之百!这一成绩创造了学校历史,令张大力无比开心。其实,自从建校以来,拉萨北京实验中学的成绩便“整体提升、年年突破”,不仅高考上线率连年跃升、居高不下,中考录取分数线也是逐年提升。在张大力就职的三年(2014-2016),学校的中考录取分数线整整提高了64分,成为拉萨地区名副其实的熱门学校之一。
  辉煌的成绩固然令人雀跃,但张大力所考虑的从来不只是分数。一批批援藏教师来到拉萨,但终有一日都要离去,要真正提升西藏的教育水平,让拉萨北京实验中学能够持续发展下去,就必须从“输血”转向“造血”,培养一批高质量的当地教师。尽管拉萨北京实验中学的教育基础薄弱,但好在老师们有不服输的决心、上进的劲头和敬业的精神,这给了张大力莫大的信心。最初架构和布局学校时,他在干部教师极为紧缺的情况下,排除万难设立了教研中心,由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的教研员陶涛担任主任,带领老师们从参加竞赛开始,一点点提升自己。第一次组织老师们参加拉萨市教育局举办的说课大赛时,陶涛和当时负责教研的宋志军副校长彻夜不眠,盯着老师们写说课稿,写完后现场检查,不合格就重写,直到满意为止。那一次比赛,老师们捧回了四个一等奖。这对于当时的拉萨北京实验中学是难以想象的,大大提振了老师们的士气,在学校营造了教学研究的氛围。自此,老师们的拼搏精神与北京先进的教育理念一日日撞击,一日日产生化学反应,在提升教师水平的同时,扎扎实实地推动了学校的发展。
  拉萨北京实验中学的前身——拉萨第二高级中学在西藏自治区是一所很普通的学校,甚至在拉萨市内都称不上一流。就是在这样一所学校的基础上,张大力提出了“创办在自治区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一流学校”的办学目标。当时,师生们满怀质疑。但在五年后,这一目标变成了现实:2019年7月,拉萨北京实验中学被认定为“西藏自治区示范高中学校”。
  “学校的成绩不能说是拿命换来的,但确实是拿汗水和泪水换回来的。”离开拉萨已经三年时间,但提起那段过往,张大力仍难掩激动。他说那段努力、拼搏、付出的岁月,是自己生命中最富色彩的时光,“大家都说我们为西藏付出很多,但我觉得西藏给予了我们更多”。如今,虽然拉萨的群山已经远去,但张大力与雪域高原的情缘依然缠绕心头,在北京西藏中学的岗位上,他以另一种方式延续着对藏族人民的情谊和扶持。他说,如果有机会,希望能一直做下去。
其他文献
课程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领域,是学生面向未来的引擎。远离城市的喧嚣,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张村河小学在这方净土上奋发图强,不断行走在教育改革的创新之路上。和而不同、共生共长,包容、多元、开拓、创新的教育理念,最终凝练成以“七彩阳光”为核心的多元教育体系。无论是传承文化的国学经典教育,还是FTI体验式科技教育……都关乎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成长与自我完善,旨在让每个孩子都绽放光彩。  七彩课程 绽放生命光彩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遵义附属学校是由北京师范大学、遵义市人民政府和祥兴集团共同创办的一所体制创新型学校。学校设计办学规模为:幼儿园36个班,小学72个班,初中60个班,高中48个班,国际部60个班。学校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新蒲新区府前路教育园区,交通便利,靠近遵义高铁站、新舟机场。  渊源:木铎金声根生北师大  “木铎”是北京师范大学的校徽标志物。“铎”是一种以金属为框的响器,以木为舌者称为木铎,以金为舌者则
期刊
建校仅两年多,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新蒲新区的北京师范大学遵义附属学校(以下简称“遵义附校”),从2017年秋季入学人数450人到2019年秋季入学人数1200人,这所年轻的学校受到当地老百姓的青睐,甚至“一位难求”。伍德林为了把孩子送到这里读书,毅然辞去公职,应聘到遵义附校工作,成为学校办公室主任。  两年前,学校招生工作异常艰辛。彼时,校舍还没有修好,一块空地,几栋在建的教学楼,很多人甚至没听说过遵
期刊
课改实施以来,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有了很大变化,开始有意识地在教学环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但在这样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在课堂上安排过多的娱乐活动,教学目标没有达到,教学重难点难以突出,难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等。那么,教师在课堂上怎样做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把发现的机会让给学生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发现的机会让教师们无情地剥夺
期刊
陈卫良  南昌市铁路第一中学校长,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成员,江西省教育学会理事,江西省督学,江西省首批学科带头人,江西省优秀青年教师,教育部第八期全国优秀中学校长高级研究班学员,江西省优秀科技辅导员;南昌市优秀校长,南昌市优秀党员,南昌市名师,南昌市学科带头人,南昌市终身教育优秀教师,南昌市新课程实验专家指导组成员;江西省高考阅卷试评专家组成员。  离开南昌市重点高中来到南昌十六中,陈卫良带领教职
期刊
2019年暑假,喜欢旅游的许贤苏校长没有去行万里路,两个月都在为9月新开学的佛山市狮山实验学校忙个不停。除了基建和装修,许贤苏的主要心思都花在点亮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心灵之光上,希望以此激发他们追求卓越气质的动力。  靠“气质”圈粉,激发教育活力  7月13日,许贤苏给该校即将升入六年级的学生讲《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引起学生共鸣。“在我的印象中,校长的讲话都是安全、纪律、规定……千篇一律,泛泛而
期刊
“幸福教育”的本质是让教师幸福地教、让学生幸福地学。目前,罗村实验小学的“幸福教育”进入深度推进阶段,寻找新的生长点并让其成为支撑“幸福教育”指向教育本质的新动力,成为我们研究和实践“幸福教育”的新目标。  狮山镇大力倡导学校构建“学研行”组织,强调通过学、研、行三者的有机结合、渗透,提升组织成员的学习力、研究力、行动力。我校抓住这一契机,依托德育发展中心、教学发展中心、体艺发展中心、信息科技中心
期刊
教育不应被异化为阶层逆袭的杠杆  我必须强调教育的有限性,不能强迫教育去解决社会结构的问题。教育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从某种角度如同月亮从属于太阳系一样,社会结构决定了教育制度,教育很难去解決社会的根本问题。正确认识教育的限度,才能明确教育的真正作用,教育使人安其所、遂其生,奠定一个社会内在的秩序与团结,不应该被异化为利益分配的工具、阶层逆袭的杠杆。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刘云杉  (来源:澎湃新
期刊
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印发,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珠三角九市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中部的狮山镇,也将乘着这股东风,实现新的腾飞。而教育,是狮山腾飞的基础。  作为佛山国家高新区的核心园区、岭南第一大镇,狮山镇位列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第二,一直以“产业经济大镇”闻名于世。实际上,它还是“教育大镇”:全镇拥有中小学和幼儿园145所,中小(幼)学生10
期刊
加强创建管理,促进学校有序发展  结合本地实际,按照教育部、中央文明办颁布的《中学文明校园标准》《小学文明校园创建标准》以及《云南省文明学校创建管理办法》《云南省文明学校“十有十无”创建条件及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和要求,将文明校园创建工作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抓手和文明单位申报的重要内容,并从组织实施、检查指导、考核评选等方面进一步规范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引导各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生为中心,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