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历史新课标与素质教育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j509649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历史课教学中,要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在于教师,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也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要很好地实现这种转变,就必须认真、仔细、准确地解读新课程标准;准确、透彻地理解和领会新思想、新观念、新理论和新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新课程教学实验,才能真正实施素质教育。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 新课标 素质教育
  现行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已经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要求,首先是不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其次是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如今,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实验已全面开展,势在必行。通过系统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研究,感受很深,收获也很大,那么高中历史新课堂的“新”具体体现在哪里呢?
  一、历史课程标准提出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目标
  历史新课标明确提出,历史课程必须全面发挥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历史教师必须努力实现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方法的重大转变,树立全新的教学目标观,从而造性地实施和推进历史课程。历史教师要真正教好历史,就必须树立全新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指向针,又是学生教学活动的归宿,既是一个既定目标,又是不断发展的。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既要从学段教学目标的角度出发,制定全面、具体、恰当,并具有较强针对性的课堂教学目标,又要使教学目标具有一定的弹性、层次性和可检验性,正确把握教学目标概念,努力使教学目标引领课堂教学改革健康发展。
  高中历史教学目标确定为通过教学活动对学生在历史知识、技能、方法和地理观念、行为等方面的发展的期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作用的发挥是以教师角色转变为前提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角色要多元化,既是知识的传递者,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咨询者、促进者,还是教材、课程的开发者与实施者。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只有扮演好这些角色,才能真正有效地在教学活动中起到主导作用。采用的学习方式与学习方法不同,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不同。学生学习方式与方法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速度与程度。教师要引导学生改变过去单一地接受学习为多种学习方式的有机整合,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确定相应的学习方式。
  二、实现从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的转变
  传统的课堂,教师是照本宣科的领唱人,是传教士,是师道尊严的师长。课堂上只能听到老师和少数学生的声音,缺少大多数学生的参与;教师过于注重自己的教学行为的演示。这种演示是教师的课堂控制和个人表现。于是教师就成了配角和观众,课堂教学就成了忽视学生存在的教师单方面的活动。
  新课堂中,教师转变成为无所不知的故事大王,引领学生品尝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大厨师,与学生平等的谈话人。新课堂要求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课程要生动,从教材内容到教师上课,都要吸引学生。历史本来就是无所不通的。历史教师要天文地理、古今中外无所不知,只有这样才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历史教师必须深入历史之中,以形象化的素材,通俗易懂的语言,丰富多变的情感,合适恰当的形体动作,主动形象地再现历史人物的风姿面貌,准确具体地展现历史事件的绚丽画面,使学生在强烈的历史氛围中,通过历史教师的角色扮演,建立鲜明清晰的历史表象,掌握准确的具体历史概念,形成相应的历史感。
  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将成为增强教学效果的新的增长点。新课程要求教师努力改变自己在学生心中的形象,把学生当成平等的朋友进行对话,精心营造民主和平等的新型角色关系。
  三、实现从重知识向重能力的转变
  传统课堂,教师照本宣科,满堂灌,学生是否在听讲,是否能听懂,是否有不同的观点,教师全然不知,教师和学生似乎成了没有交点的两个部分。新课堂中,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嘴巴动起来,双手举起来。
  新课堂中,学生不再像传统课堂上一样听老师讲课,而是被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学生都有老师做好的导学案,围绕课堂核心内容,进行讨论,形成统一意见后,由小组代表走上讲台发表本组的观点和见解,为大家具体讲解习题的做法,老师则在旁边进行点拨、指导,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就在组织教学、课堂讲授、课堂提问、课堂评价的各个环节当中。结合实际推出的学案导引,自主学习导学模式,由课前预习、课上展示、教师评价三部分组成,课上师生共同交流,课堂氛围非常融洽。要充分发挥多媒体优势,提高历史课堂效率,通过播放歌曲、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使学生从视觉、听觉方面去感受历史、了解历史、发现历史,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其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提高学习效率。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举一反三,开阔视野,培养创新精神。课本中的问题需要学生自己探索才能解答,没有现成的答案,教学中要抓住问题让学生挖掘身边的素材,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能力,真正地发挥问题的作用。
  四、实现从过程和方法向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转变
  学校里不应该有一模一样的课堂,不同的班级要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传统课堂中,教师一个教案可以教一个年级,甚至一个教案教了一届又一届,一成不变,没有考虑过不同班级有不同性质、特点、风气等。不同的班级有不同的班风、行为规范和管理模式,教师必须在了解这些不同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教师要把学生的情感价值观作为学生的发展目标,新课程改革后,教材中的很多问题都联系到生产生活实际,应抓住其对学生有机地渗透人文意识,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同时应强化对学生意志的培养,让学生在处理实际问题的复杂艰苦的情景中,接受磨炼,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学历史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6.
其他文献
摘 要: 思想政治教学是全面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观的教育。因此,在政治课的教学中,教师应从自身的学习、提高入手,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维,从而有效增强思想政治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学 重要性 教学效果 增强方法  思想政治课是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的重要教育手段,因此,针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深远意义。  一、政治课的重要性 
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学习邓小平理论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站在国际国内大局的高度,强调了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性。总书记明确指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
摘 要: 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如果在教学过程中适当介绍计算机行业相关的历史知识,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而且会加深学生对这门学科的理解,甚至会对学生的未来职业规划有帮助。作者讨论了进行计算机历史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总结了自身在授课过程中的一些经验。  关键词: 计算机行业 历史知识 计算机教学  一  无论是科学技术的发展还是人文学科的发展,都是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需
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1990年8月18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热情接待了张凯元等四位台湾客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主任邱光欣、教授沈如钢在座
(简介:本文简要介绍了TweenMax类的代码结构、构造函数等,重点说明了在flash中引入这个第三方类库可以代替时间轴动画,大大简化了flash课件的制作。并且给出了应用TweeMax类制作flash课件的步骤及简要代码结构。)  Flash课件以体积小巧、交互功能强大、动画效果良好而在众多课件制作软件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其制作过程较为繁杂,一个小小的动画效果就要占用几十帧及至上百帧,使得flas
期刊
摘 要: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课标指导下思想品德课的一个显著特征,其主要的目的在于转变传统那种单一的被动学习方法,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性得以发展,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新课标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活动课正是为达到这一目的而设置的,旨在通过活动课的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展学生理解、运用、创造等多种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
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共同发病基础,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因此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选择合适的实验动物和造模方法使得AS病变
摘 要: 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是一个理念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我国目前的中学历史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教师教得很累,而学生普遍对历史学习兴趣不高,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发展。我们应该准确把握历史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标,走出历史教学的误区,认真掌握历史教学规律,努力增强历史课堂教学效果。本文从课堂提问的设计和运用适当的史料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两方面分析如何切实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新课
不同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由其国民的价值观、社会历史制度、经济发展阶段以及政治条件等基础构筑而成。日本实行的是国民全养老金、国民全保险的社会保障制度,国家有提高社会
当今人们对“事业”一词的解释是:人所从事,具有一定目标、规模和系统而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经常活动。“新闻事业”则是人们通过新闻机构所进行的传播新闻和引导舆沦的经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