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zhang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先分析了数形结合思想的主要特征,随后阐述了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包括指导学生理解概念、理解数量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扩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希望能給相关人士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数形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应用
  数学是小学教育体系中的基础学科,对学生的成长有重要影响。图形和数是数学的两个核心部分,大量数学知识都是围绕这两部分内容展开的,而数形结合思想能够将图形和数有效联系起来,使学生深入理解数学问题,明确解题思路。
  1   数形结合思想的主要特征
  数形结合思想是一种将数、数量关系等和图形全面联系起来,通过图形对数量关系进行研究,或通过数量关系对图形性质进行研究的数学思想方法,能够将抽象内容转化为直观内容,简化各种复杂性问题。数形结合思想主要是融合直观图形结构和抽象数量关系,揭示其几何直观与代数意义,通过巧妙结合,寻找解题思路。数形结合主要包括“以数解形”和“以形解数”,“以形解数”是通过生动、直观的图形解释数之间的联系,其中“数”为目的,“形”为手段,如通过函数图象对函数性质进行细致说明;“以数解形”是通过规范严密和精确的数对图形某种属性进行阐述,其中“形”是目的,“数”是手段,如通过曲线方程对曲线的几何性质进行准确说明[1]。
  2   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2.1  指导学生理解概念
  数学概念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某些数学概念较为抽象,部分教师为了进一步简化教学过程,要求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记住相应的定义或概念。这种教学方法,忽略了数学教学中的知识建构,导致学生只是机械地掌握了相关的数学概念,而没有深入地理解其中的具体内涵。为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充分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引入数形结合这一基础思想,简化各种抽象的数学概念,通过给学生呈现图形,辅助学生进行深入理解。如在教学分数的性质和意义时,分数概念较为抽象,所以可以让学生先画出正方形,随后将其分为两个部分,涂上不同色彩,以帮助学生直观理解二分之一,掌握分数概念[2]。
  2.2  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
  小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阶段,在该阶段内,学生形象思维发展速度较快。小学数学相关教学内容中,大部分都是数量关系,数字题目又比较抽象,增加了数学问题的理解难度,导致学生容易出现思维混淆。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数形结合思想,把数转化为图,使学生利用直观的形象思维顺利解决问题,加深对数形转化的了解,提高自身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如对于“求解相比某一数值的几倍多出多少或少多少”等问题,学生因为抽象思维尚未发育完善,所以在理解题目内的“几倍多出多少”相关含义时存在一定难度。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可以通过数形结合思想让学生理清题目中的相关信息,如先组织学生画出15个圆形和5个正方形,随后带领学生结合两个数按照“几倍多出多少”的方式表达。借助图形,学生能够快速理解,圆形数量比正方形数量多三倍,也可以准确表达出圆形数量比正方形数量的四倍少五个。结合图形教学,能够使学生准确了解数量关系,顺利转化题目,并通过多样化的表达方式阐述相同内容。
  2.3  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
  某些较为复杂的图形需要利用数进行计算,通过对图形特征进行认真观察,随后利用数式体现图形,再结合运算求解正确图形。空间理念代表物体外形、规格以及位置关系,想要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则需要将实际生活融入到教学当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在遇到“形”的问题后,“以数解形”,总结概况抽象化公式和规律,有利于强化学生空间观念。如教授包装的相关内容时,提问“把两个宽为13厘米、长为18厘米、高为4厘米的零食礼盒用礼品纸包装,该如何包装才能减少礼品纸消耗呢?”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发放准备好的礼盒与包装纸,由学生亲手操作,并记录包装过程,随后让学生结合记录总结规律,即随着重叠面积扩大,使用的包装纸减少,所以长宽高的总和越小,消耗的包装纸越少。通过实物观察、动手操作以及抽象概括等方式既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空间意识,使学生在认真观察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融入对比分析、客观分析和深入分析等内容,得到相应的规律,同时还能够使学生对相应的规律进行抽象概括,结合规律判断物体尺寸规格。这种“以数解形”的方式能够体现出数形结合思想,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力,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操作能力。
  2.4  扩展学生的解题思路
  大部分小学生都存在定势思维,在遇到拥有多种条件的问题时,无法准确理清解题思路,容易陷入问题怪圈中。数形之间拥有良好的一致性,合理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能够直观显示出数量关系。教师在指导学生解答各种复杂性应用题时,可以充分借助图形展示应用题的关键信息。通过数形结合思想,让学生快速掌握题目中各种不同条件之间的关系,及时发现问题的关键所在。此外,应用题通常拥有多种不同的解答方式,而结合数形结合思想能够进一步扩展学生的思路,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入手,研究问题解答思路,并充分掌握相应的解题技巧和解题方法。如下面这道题目:学校举办冬季运动会,共有196名运动员参赛,其中参加过田径比赛的142人,参加球类比赛的54人,求运动会中有多少运动员同时参加了球类比赛和田径比赛。对于这种问题,学生初步读题后,会觉得有一定难度,但通过图形,他们能够发现重合区域即答案。由此能够看出,数形结合思想有助于扩展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解题效率。
  综上所述,数形结合思想对培养学生思维具有重要作用。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存在的各种抽象性问题会加大学生的理解难度,而借助数形结合思想开展教学活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兴趣,降低知识难度,更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充分理解数学知识的同时,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和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吴增廷.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措施分析[J].考试周刊,2019(40).
  [2]宋建军.“图形”的奥妙——谈“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文理导航(下旬),2017(2).
  【作者简介】
  戴春梅(1978~),女,福建漳州人,汉族,本科,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其他文献
【摘 要】高中数学本身属于理科类,其中包含了各种数量、空间几何、模型等概念。学生学习这些基础知识,最终还是要归结到解题上来,只有把题解出来才算是掌握知识。所以说,解题能力的好与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数学能力与水平,体现了学生的学习成果。前面的基础知识只是为了之后的解题打下基础,解题才是高中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因此,本文就高中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高中数学;解题
期刊
【摘 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的课程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主动思考,合作探究,感受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二者之间是紧密联系的。对此,教师可以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让他们感到数学不是一门枯燥的学科,学起来真实、亲切,更好地学好数学,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世界,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生活即教
期刊
【摘 要】本文以《物质的物理属性》的复习教学为例。这一节为物理教材八年级下册的开篇,以“密度”为核心知识点,涵盖了物理概念、计算、测量等多方面的内容,同时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在经历了八年级上学期对物理知识较感性和直观的接触之后,通过这一节的复习,能提升用物理的眼光认识周围事物的能力。  【关键词】实验操作;教学反思;结论论证  就初三第一轮复习来说,学生经历了近两年的物理知识的学习,复
期刊
【摘 要】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趣味性教学时,要注重运用游戲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故事教学法。根据教学内容导入问题,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兴趣,从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和思考。此外,教师提高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增强数学课堂的娱乐性,能有效提升数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趣味性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运用传统教学方式难以构建趣味性课堂,还会导致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不感兴趣。对
期刊
【摘 要】数学是一门极具逻辑性的学科。通过学习数学知识,学生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从多个方面思考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不断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毕竟只有在提出问题之后,学生才能明确解题思路和解题方向,充分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进行解答。基于此,本文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出
期刊
【摘 要】实验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课堂教学形式,贯穿了高中生物课程。优化高中课堂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本文提出通过更新实验材料用具、抓住实验异常现象、注重实验的再探究和创新探究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学科核心素养  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我国的课程改革又向前推进了一步。有关学科核心素养内容的具体阐述,使教师对培养学生终身可
期刊
【摘 要】算理型课堂是从运算的意义出发,理解运算道理的课堂;算法型课堂是在算理的基础上构建运算法则的课堂;算律型课堂是在算法的基础上概括运算规律的课堂。算理、算法和算律对数学运算能力有重要的影响,只有在课堂上将算理、算法和算律紧密结合,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  【关键词】算理型课堂;算法型课堂;算律型课堂;运算能力  运算能力不是简单地掌握加、减、乘、除的计算,而是一种与观察能力、记忆能力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改理念的深入贯彻,小学数学教师应不断探索能够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方式。情境教学法能够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学习情境;结合学生的兴趣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应基于教材中的知识点,创设符合学生当前思维特点的情境。本文主要从以上几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应用情境教学法的方法及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期刊
【摘 要】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该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新课改背景下的教育教学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满足其未来发展的需要。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仍然存在着部分数学学困生,这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给予特别关注和重视。笔者结合个人教学实践及思考,就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及转化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困生;形成原因  《全日制义务
期刊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与初中数学教学存在明显的区别,许多初一新生会对初中数学学习产生不适应,这为数学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促使初中数学教师逐渐开始研究中小学数学衔接教学问题。本文主要针对中小学数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差异,分析初一新生表现的不适应现象,提出做好初中与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策略,以期增强学生对初中数学学习的适应性,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数学学习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基础教育数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