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行在济南的冬天

来源 :当代小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vvv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来济南之前反复阅读老舍关于济南的文章,对济南有了简单、笼统的印象。立冬了,按理说老天爷该给点“颜色”看看了,可天出奇的暖,似乎有阳春的感觉,早上加了一件毛背心,才走一刻钟,汗就湿透了衬衣。正如老舍在《济南的冬天》里描写的那样:“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的算个宝地。”在宝地里行走,在绿色中穿行,在泉池边歇息,能不陶醉?
  济南的大街小巷,让你能真切地体验到“绿色是这座城市的生命,泉水是这座城市的灵魂”所释放出来的美的内涵,同时也让你领略到文明对这座城市的浸润。在济南,走在任何地方,一声“老师”的称呼,每每都会让你有当了“先生”的感觉。无论是问路,还是相互寒暄,也无论是熟人打招呼,还是遇见老友聊天,只要尊口一开,都互称“老师”,没有那些“在哪儿发财?”“在哪高就?”等等带有铜臭味的恭维。刚来的时候让我产生一种错觉,济南人,都是从事教育或者与教育有关的职业。
  济南的电动车异常发达。男男女女,潇洒的骑行大军,时常会让我停下脚步瞥上几眼。尤其是老年人,骑着带有遮阳雨棚的三轮电动车,载着老伴或去公园锻炼,或去市场买菜,或接送学生,知足悠哉的生活让人羡慕。女儿居住的小区大门外就是有名的经七路,车水马龙,人流如潮,也是我每天出行的必经之路。每到路口等红灯时,那几十米甚至上百米长密密麻麻骑着电动车和共享单车的人群,煞是壮观,再加上戴着小黄帽排着长队的学生以及行人,真是一道风景线。另外,路口还有志愿者、“护校”警员、协管员等,都穿着统一的黄马甲维持秩序,维护着交通安全。这些志愿者和协管们有的拿着旗帜挥舞着,有的举着手持喇叭喊话器,里面反复播送着提前录好的提醒语:直行的老师请停一下,拐弯的老师路口等着,过马路的老师请走斑马线……
  我每天都要去广场公园里散步游玩,这是我的“规定动作”。每每看到那些健身器材、运动器械,就有跃跃欲试的冲动;每每看到那些跳广场舞的,耍棍练剑的,打太极的,玩扑克的,就总想参与其中。我特意观察了“各种玩”的人群,他们互不干扰,彼此谦让,各得其乐。泉城广场、和谐广场、世茂广场、万虹广场、恒隆广场、槐荫广场、百花公园、中山公园、匡山公园、森林公园、药山公园等,都曾留下我的身影,我喜欢“看热闹”。在各种人群中我对玩扑克的曾做过一番细致的观察:基本上都是老年人与中年人,有四人一伙的,也有五人、六人一伙的,甚至还有八人一伙的;有男女混合,也有清一色男队或女队。玩法类似于北方的“打娘娘”,赢者“坐庄”输者下。每个石桌前都围满了人群,有看热闹的,有助威支招的,更多的是等待“上阵”的选手,不管何种身份,都没有高声叫喊出言不逊的,也没有争得面红耳赤摔扑克的,更没有因为“输赢”而伤肝火动拳脚的。
  济南有一种休闲地,叫“口袋公园”,很是特别。它大都设立在老旧小区街路两旁的“显眼处”,这些地方过去都曾經属于治理老大难地段。每个口袋公园旁都有书本翻开形状的石刻,记录了该处口袋公园的前世今生。从“石头记”中可以看出,这些口袋公园基本都是在拆违拆临的“遗址”上建造起来的。而且每个“口袋公园”都被赋予了很文雅的名字。我经常路过一个叫“静恬”的口袋公园,公园占地面积不大,也就200平米左右,紧贴小区,建得极为精致。这些随处可见的口袋公园虽然小,但功能齐全,有苗木花草、玲珑奇石、彩色连廊,步道、座椅、简易健身器材等也都应有尽有,不但成为街中一景,也成了市民休闲、聊天、“遛娃”的一个重要去处。我也时常会在里面驻足,或坐下小憩喝水,与那些老人闲聊几句。
  行走在济南的冬天,找寻喜欢的,发现新奇的,是一种享受。累了,就在暖阳下作一番安静小憩,听泉水淙淙,咀嚼异乡芬芳,让落满浊尘的素心在暖阳里晾晒;饿了,就来一碗把子肉配白米饭,外加二两“趵突泉”,让思绪在酒足饭饱中自由飞扬,忘却一些烦扰,尽享一曲一乐的光阴。
  在济南的日子里,尽管酒局少了许多,圈子也窄了不少,但有了更多的收获和满足。没有了你来我往的人情走动,没有了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屋檐近邻,没有了太多的虚浮和繁文缛节。在这个城市里穿行,无时无刻不被齐风鲁韵和儒家文化所浸润,慢慢就会卸掉太多的矫饰和讲究,一身麻衣,一双布履,不在乎汗渍的浸染,不在意别人的眼光和言论,回归了自我,同时也收获了一份安宁和随性。
  当然,在冬日的暖阳里,我们也可以如老僧入定般什么也不做,让那轻柔的阳光渗入肌肤,祛除积淀已久的沉疴。
  行走的脚步远未结束,还有更多地方值得去“打卡”存照。已做好了行走的攻略,不日,将与刚刚结交的几个“同道之人”一起将脚步延伸到城市之外的乡村大集,领略周边市县的另一番动人风情。
  本栏责任编辑:王玉珏  李  剑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翻译研究多集中在语词转换层面和翻译实践本身.本文认为,翻译的意义在于对文化史和思想史的强劲塑形作用,亦即在文化交流中通过对新知的引介,激发对原有认知模式的重新思考并促使知识谱系的扩容和思想变化,由此发挥出独特的历史文化功能.这一知性活动本身亦是学术史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本文以欧洲中世纪和中国近代文化为例,对翻译的这一功能和意义加以具体呈现和说明,强调翻译研究的本质特征是跨学科视野中的知识性建构.
1  去年仲春,我因一桩建筑工程质量纠纷案去江洲法院开庭。由于案情的复杂性在庭审中逐渐显现并超出法官的预期,庭审需持续到次日,为此,我不得不在当日庭审结束后先找一家酒店入住。我住的是当地较好的丽都假日酒店。傍晚时分,我坐在酒店外的露天茶座边喝茶边回忆下午庭审中的几个焦点问题。一位满头白发的大个子男人来到我面前,他身着藏青色风衣,看上去十分硬朗。由于戴着墨镜,我看不出他的实际年龄。  你是潘昱潘律师
期刊
四门塔是山东济南重要的风景名胜,也是一座城市的灵魂皈依。我的每一次近距离的走进,都是一场美的朝圣。无论是遥遥相望的龙虎塔、小龙虎塔,还是庄严光华的四方佛像、千佛崖摩崖造像、墓塔林以及残留的碑刻,其圆润的面孔、细腻的线条、斑驳的墨迹都着实引人驻足。我无法拒绝这种神圣之美、高洁之美和永恒之美,正如我无法拒绝乡野间一朵野菊花的乍然绽放,山崖里一丛白百合的淡淡清香。  北宋文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第八卷记
期刊
视点是修辞学和文学批评领域的常见术语,也是语篇分析、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概念.本文在van Dijk(1977)、Fowler(1996)以及熊沐清(2001)等人视点研究的基础上对句子层面的视点进行考察,认为视点不只是人们观察事物所选取的角度,它与人的心理、认知密切相关,人们选择某种视点而不是其他视点,其深层原因在于受到涵盖人们价值观、信仰体系以及对具体对象态度的观念视点的影响.句中观念视点以知觉视点、叙述视点和时空视点为载体,牢牢制约着它们的选择.分析观念视点对其他三种视点选取的内在制约机制有助
家庭,是社会平稳运行的基石,同时也是文学创作的重要母题。自巴金“激流三部曲”以来,家庭叙事——以家庭或家族中的人物、关系以及命运作为载体——在文学创作中的效用逐渐从幕后走向台前。新世纪以来的小说创作,尤其是题材以书写青年人为主的作品,通常被认为强调“个人化”。文本中的青年人似乎拥有脱离家庭的能力,而社会中的家庭也在不断被作家消解。然而,在直接而残酷的现实困境——生存压力、世俗眼光以及自我困惑——的
期刊
文学作品最抚慰人心的力量便来自于其字里行间折射出的情感暖意,这种热气腾腾的大爱磅礴、丰满、力透纸背,帮每一个在孤岛上踽踽独行踟蹰不前的灵魂送去些许慰藉,找寻心灵的
期刊
本文以分布式形态学为理论视角,基于其中的"单引擎说"和"迟后填音"思想,对英汉语在致使结构上表现出的形态-句法差异提出统一解释.本文认为,英汉语的运算系统中均不存在先于句法的词库内部生成操作,致使性完结类事件在英汉语中具有相同的句法表征,两者表现出的形态-句法差异可归结为两个方面:狭义句法内功能语素"致使"(CAUSE)的特征强弱和句法后语音式(PF)层面功能语素"路径"(PATH)在词项插入上的"外化差异".本文据此解释了英汉语在单语素动词独立表达致使上的不对称性以及两种语言在动结结构上呈现的分离式与黏
《李白诗集》小畑薰良英译本中使用李白画像、衬页、译者序、译者导读、注释、参考文献与索引等大量内副文本元素,呈现出显著的深度翻译特征.本文运用皮姆的多元因果论对这些
所有人都知道今天会停电。  他还是被困在电梯里了。  难得顺风顺水一回,却遭此变故。  生活的精彩就在于你永远不知道在下一个转弯处会发生什么。  从体检中心前台到进电梯,真的只是转了一个弯。  他彻底被激怒了,当“啪”一声巨响炸进耳膜,意外不请自来时。  古龙小说里有这么一句话,只有鲜血才能激发人最原始的野性,别的东西或许也能,绝没鲜血如此直接,这也是为什么负了伤的野兽往往比平时更可怕。  他没负
期刊
跟外地的朋友谈起章丘来,说得最多的还是章丘的大葱和铁锅。章丘大葱早已名声在外,它的身高可以超过两米,特别符合山东大汉的形象,葱白粗壮脆甜,能瞬间打开味蕾,令食者满口生津。据说,北京烤鸭和章丘大葱是绝配,所以北京的朋友谈起章丘大葱来,记忆深刻、念念不忘。近几年,章丘铁锅又美名远扬,这当然是沾了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光,但如今国泰民安,人们对吃的追求上升到精神層面,深以为炊具能够改变美食的滋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