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你一朵莲

来源 :少年博览(阅读与写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isai2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荷叶晃动
  小舟儿闯入了谁的江心
  紧握手中的几枝莲
  红色氤氲到脸上
  被花遮住的娇羞
  沿着江,漂流到远方
  河草青青
  木桨荡起层层涟漪
  摘下一朵莲
  与从前在故乡时一样
  想放在你的妆台旁
  增添一室馨香
  一顆莲心,花开两地
  所有的欢喜与落寞
  洒落在层层叠叠的花瓣里
  默默开放
其他文献
我们家的客厅挂着一幅温馨的照片,照片中的一家人喜气洋洋。而被大家紧紧簇拥着的奶奶,一手托着毽子,一手举着一张已经泛黄的奖状,脸上的笑容洋溢着年轻时的灿烂。(联想式的开头呈现了画面感。“奖状”照应下文,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大年初一,我们相聚在爷爷奶奶家共庆佳节。茶余饭后,大人们谈天说地,我和姐姐在院子里踢毽子。(起因简洁明了。)  这时,奶奶微笑着走了过来。姐姐伸手一把抓住飞舞的毽子,跑过去挽
期刊
转眼之间,运动会已过了两个星期,写着“第一名”三个大字的锦旗也在班级正对门的角落闪亮了十几天。静静看着这充满荣耀的锦旗,浸透在其中的汗水、欢笑、拼搏便都在脑海中浮现出来,历历在目。  刚进入高中,运动会的报名单就发到了各班,本来互相还不是很熟悉的班级一下子就热闹起来:这个身体倍儿棒,啥都想报:那个挑战自我,长跑项目一人承包:这边怂恿着某位同学去跳沙坑,那边组团想试试玩玩从没接触过的项目标枪……  
期刊
下午三點的咖啡
期刊
式神:在日本指为阴阳师所役使的灵体。“式”者,侍也。式神可以理解为“侍神”,就是侍奉其主的神怪或是灵体。阴阳师把这一种凡人所看不到的神怪称为“式神”。“式神”以剪纸而成形,可以利用符咒控制召唤出来,甚至连人的魂魄都可以使用。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代表光明与希望的神兽重明鸟和代表黑暗和残暴的神兽火螭曾发生过一场长达数百年的缠斗,生灵涂炭,世间因此历尽浩劫,导致百鬼现世,恶灵横行,苍生为祸。  他们曾
期刊
小樱有话说:  用镜头定格世界,以胶卷记忆过往。按下快门的一刹那,时光便以另一种方式永存。  在不同領域,摄影师们的工作有很大区别。他们有的游遍大江南北,与万水千山共舞;有的走街串巷,记录下人世间最平凡真实的日常;有的一辈子与各式各样的人打交道,只为展现人物最美的模样;有的利用各种道具和技术,将天马行空的创意呈现给观众……  但相同的一点是,他们对每一幅作品都有严格的要求。你可能想象不到一张好照片
期刊
(一)  我出生在中国中部一个不落后也不发达的城市。我的城市没有工业城市的漫天烟尘,也不像旅游城市那样山环水绕。它处在一个不高不低的位置,总是淌在时代的中流,你找不出一个浓烈的词语来形容它。  如果一个人从出生开始,就在一个很小的环境里兜兜转转,他一定会对远方很向往,所以,只要有时间,我就会翻阅大量的《国家地理》和《旅游天地》。  初中寝室的墙上,被我贴满了各种旅游杂志上的风景画。我喜欢那些壮阔的
期刊
1温暖的海水包裹着我的全身,我沐浴在水中,仿佛成了一条鱼,自由自在地游荡。  “林格,林格……”  有人在呼唤我的名字,但我睁不开眼,挣扎了片刻后我放弃了。  “求你,救救我们……”  我紧闭双眼,疑惑地问道:“你……你是谁?我怎么救你们?”  “我是亚特兰蒂斯人海牙,我在海底等你!”  “海底?什么海底?大海这么大,我去哪儿找你呢?”  我大声呼喊着,从睡梦中醒过来,发现自己躺在卧室里,头下面是
期刊
上个星期五下午,我们507班与504班举行了一场男生足球赛。  全班同学都去了体育场,一边观看比赛一边当啦啦队。下午1点,我在体育场边找了个座位坐下来。球员们已经在场地中踢来踢去,进行热身了。看得出,他们个个摩拳擦掌,斗志昂扬。  两点整,只听裁判员哨子一吹:“嘀——”比赛开始!  首先是对方球员发球,接着,双方球员就一窝蜂地围着足球追抢。拼抢中,球落到对方前锋的脚下,只见他迅速把球往我方球门边盘
期刊
第六章 伤 逝  年初二,武汉封城的第四天。  剪掉了一头长发,许依依觉得脑袋都轻了许多。她和林芳一起回到ICU,想去看看刘星。昨天杜元宵忙到半夜才回了科里,带回刘星ECMO上机成功的好消息。  刚出电梯,她们就看见杜元宵和几个军医匆匆地进了ICU。林芳向同事询问了情况,说是五分钟前刘星突然症状加重,出现感染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ICU立刻请了杜元宵过来会诊,也已经通知家属尽快
期刊
书虫  为什么有些同学上起网来从不知疲倦,翻开书本却觉得5分钟都难熬?千万别试图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来给自己找理由。真正的原因在于,我们的大脑是一块记忆棉,多读书就会有爱读书的大脑,总上网就会有爱上网的大脑——这里,不仅指那些沉迷于网络游戏的人,也包括喜欢在屏幕上读新闻、看文章的人。  一位作家曾说,读书的大脑在语言的汪洋深处遨游探险,而上网的大脑只能在海面上享受清凉的海风。所以,书虫更愿意把“阅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