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爱读书的大脑吗?

来源 :少年博览(阅读与写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orge890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虫
  为什么有些同学上起网来从不知疲倦,翻开书本却觉得5分钟都难熬?千万别试图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来给自己找理由。真正的原因在于,我们的大脑是一块记忆棉,多读书就会有爱读书的大脑,总上网就会有爱上网的大脑——这里,不仅指那些沉迷于网络游戏的人,也包括喜欢在屏幕上读新闻、看文章的人。
  一位作家曾说,读书的大脑在语言的汪洋深处遨游探险,而上网的大脑只能在海面上享受清凉的海风。所以,书虫更愿意把“阅读”这个词用在纸质书刊上,除此之外,都是“浏览”。
  屏幕摧毁了阅读
  记忆力、自制力、词汇能力和理解能力,是一个爱读书的大脑所必备的能力。
  在屏幕前长大的孩子,习惯了场面逼真、动感十足、刺激性强的影视、动漫、游戏,频繁转换的画面里,没有留下丝毫记忆、思考与想象的空间。渐渐地,大脑便无法沉静下来去理解平面的、黑白色调的,却意蕴丰厚、需仔细品味的文字了。我们就这样“扼杀”了爱读书的大脑的长成。
  而对于曾经有一个爱读书的大脑的成年人来说,电子屏的威胁也是时时存在的。不论你有没有意识到,这就是事实:我们停留在手机、电脑前的时间越来越长。我们抛弃了纸质的报纸、杂志和书籍,习惯于在屏幕上看文字,习惯于夸张的标题、简短的文章、精美的图片和各种超链接。本来只是被一个吸人眼球的标题吸引,结果却不受控制地从一个链接跳到另一个链接,时间转瞬即逝,却不知到底读了什么。
  书虫的切身体会是,看网页文字时,我的学习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有所下降。特别是在手机上,当文章太长时,我就很难集中精力读下去,更不用说沉浸式阅读了。而人在潜意识里总是避难就易的,为了增加点击量,网络内容的供应商会将文章篇幅控制在最容易阅读的范围;为了好“消化”,不让自己感到疲累,阅读者自然会选择更容易读的文字。长此以往,我们就“培养”了一个爱上网的大脑,最终也就很难再拿起书本了。
  任何人都能战胜屏幕
  当我们听到了爱读书的大脑的哭声,真心想拯救它也拯救自己时,有很多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
  1. 让“屏幕”消失
  爱看电视的人把电视从家里搬出去,爱上网的人把电脑锁起来、把钥匙交给别人……总之,先让周围的“屏幕”从眼前消失,而不是简单地靠自己的意志力去抵抗诱惑。
  最大的阅读障碍是智能手机,当我们第100次下定决心要好好读一本书时,微信、微博、抖音、QQ等,总有一样会随时响起,让人无法聚精会神。所以,打开“飞行模式”是一定要做的。而且,别在阅读之前进行更新QQ空间或者分享朋友圈之类的动作,那只会让你满脑子都是“有没有人点赞”的念头,书本上的字一个也看不下去。
  2. 给自己多一点选择
  图书馆的阅览室是个很好的读书地点,没有电视,没有网线,手机不打开“飞行模式”你都不好意思待下去。可即使在这样的环境里,爱上网的大脑也会时不时出来蹦跶几下,手中的书显得索然无味。
  此时,不妨换一本书来读。你会发现,无论如何疲累,我们总有一些余力去接触一个新鲜的文本世界,还会因此生出一股神奇的力量去再读之前的那本书。就像吃零食,甜的吃腻了会想吃点咸的,而咸的吃过了,又会再去尝尝甜点。
  3.“忽悠”不爱读书的大脑
  当我们无论如何都读不下去的时候,告訴自己:别停下!
  这条听上去很不可理喻的经验,来自书虫的校对工作。当我在《少年博览》印刷前第5次校对稿件时,通常会感到厌烦,但我总是强迫自己逐字逐句读下去,甚至读出声来。感到厌烦的大脑和正在读书的大脑正面对抗,而正在读书的大脑会得到来自同事的夸赞:认真工作、认真读书的样子很优秀嘛!优秀的自我认知,会让厌烦感慢慢消失,读书这件事也变得十分合理而有趣起来。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为自己打造一个爱读书的大脑吧,语言的汪洋深处,有无数惊喜与波澜,远胜海面的凉凉浅风。
其他文献
伴随着电视里春晚喜庆的歌舞声,我们全家围坐在餐桌边包起了饺子。瞧,爸爸和面,他时而搅拌,时而揉按,面盆里的那朵“白云”变得结实、敦厚。妈妈接力,做饺馅,擀饺皮,饺馅散发出阵阵香味,一片片圆圆的饺皮在案板上排好了队。我学着妈妈,拿起一张饺皮摊在手中,先用食指蘸了点水,沿着饺皮四周抹了一圈。这时,我灵机一动,心想:我要包个“宇宙无敌大饺子”,味道一定好极了!哈哈!想到这儿,我夹了一大团馅儿,放在饺皮中
期刊
我们家的客厅挂着一幅温馨的照片,照片中的一家人喜气洋洋。而被大家紧紧簇拥着的奶奶,一手托着毽子,一手举着一张已经泛黄的奖状,脸上的笑容洋溢着年轻时的灿烂。(联想式的开头呈现了画面感。“奖状”照应下文,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大年初一,我们相聚在爷爷奶奶家共庆佳节。茶余饭后,大人们谈天说地,我和姐姐在院子里踢毽子。(起因简洁明了。)  这时,奶奶微笑着走了过来。姐姐伸手一把抓住飞舞的毽子,跑过去挽
期刊
转眼之间,运动会已过了两个星期,写着“第一名”三个大字的锦旗也在班级正对门的角落闪亮了十几天。静静看着这充满荣耀的锦旗,浸透在其中的汗水、欢笑、拼搏便都在脑海中浮现出来,历历在目。  刚进入高中,运动会的报名单就发到了各班,本来互相还不是很熟悉的班级一下子就热闹起来:这个身体倍儿棒,啥都想报:那个挑战自我,长跑项目一人承包:这边怂恿着某位同学去跳沙坑,那边组团想试试玩玩从没接触过的项目标枪……  
期刊
下午三點的咖啡
期刊
式神:在日本指为阴阳师所役使的灵体。“式”者,侍也。式神可以理解为“侍神”,就是侍奉其主的神怪或是灵体。阴阳师把这一种凡人所看不到的神怪称为“式神”。“式神”以剪纸而成形,可以利用符咒控制召唤出来,甚至连人的魂魄都可以使用。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代表光明与希望的神兽重明鸟和代表黑暗和残暴的神兽火螭曾发生过一场长达数百年的缠斗,生灵涂炭,世间因此历尽浩劫,导致百鬼现世,恶灵横行,苍生为祸。  他们曾
期刊
小樱有话说:  用镜头定格世界,以胶卷记忆过往。按下快门的一刹那,时光便以另一种方式永存。  在不同領域,摄影师们的工作有很大区别。他们有的游遍大江南北,与万水千山共舞;有的走街串巷,记录下人世间最平凡真实的日常;有的一辈子与各式各样的人打交道,只为展现人物最美的模样;有的利用各种道具和技术,将天马行空的创意呈现给观众……  但相同的一点是,他们对每一幅作品都有严格的要求。你可能想象不到一张好照片
期刊
(一)  我出生在中国中部一个不落后也不发达的城市。我的城市没有工业城市的漫天烟尘,也不像旅游城市那样山环水绕。它处在一个不高不低的位置,总是淌在时代的中流,你找不出一个浓烈的词语来形容它。  如果一个人从出生开始,就在一个很小的环境里兜兜转转,他一定会对远方很向往,所以,只要有时间,我就会翻阅大量的《国家地理》和《旅游天地》。  初中寝室的墙上,被我贴满了各种旅游杂志上的风景画。我喜欢那些壮阔的
期刊
1温暖的海水包裹着我的全身,我沐浴在水中,仿佛成了一条鱼,自由自在地游荡。  “林格,林格……”  有人在呼唤我的名字,但我睁不开眼,挣扎了片刻后我放弃了。  “求你,救救我们……”  我紧闭双眼,疑惑地问道:“你……你是谁?我怎么救你们?”  “我是亚特兰蒂斯人海牙,我在海底等你!”  “海底?什么海底?大海这么大,我去哪儿找你呢?”  我大声呼喊着,从睡梦中醒过来,发现自己躺在卧室里,头下面是
期刊
上个星期五下午,我们507班与504班举行了一场男生足球赛。  全班同学都去了体育场,一边观看比赛一边当啦啦队。下午1点,我在体育场边找了个座位坐下来。球员们已经在场地中踢来踢去,进行热身了。看得出,他们个个摩拳擦掌,斗志昂扬。  两点整,只听裁判员哨子一吹:“嘀——”比赛开始!  首先是对方球员发球,接着,双方球员就一窝蜂地围着足球追抢。拼抢中,球落到对方前锋的脚下,只见他迅速把球往我方球门边盘
期刊
第六章 伤 逝  年初二,武汉封城的第四天。  剪掉了一头长发,许依依觉得脑袋都轻了许多。她和林芳一起回到ICU,想去看看刘星。昨天杜元宵忙到半夜才回了科里,带回刘星ECMO上机成功的好消息。  刚出电梯,她们就看见杜元宵和几个军医匆匆地进了ICU。林芳向同事询问了情况,说是五分钟前刘星突然症状加重,出现感染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ICU立刻请了杜元宵过来会诊,也已经通知家属尽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