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文化课情境管理的思考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shaos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情境管理,是运用情境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管理的一种人本主义教学管理,是职业教育文化课,改革“一言堂”刻板讲授的一种范式。情境,是教学的载体。文化课情境管理,指向文化课情境创设的设计及实施、反思与评价。
  【关键词】职教文化课 情境管理 理念
  【基金项目】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立项课题“五年制高职数学情境教学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10125)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035-01、
  文化课情境管理,是一种建构在情境教学基础上的人本主义管理模式,是教师在尊重学生能力及情感的理念指导下,通过创设循序渐进的教学情境,引发学习情感,调动自主意识,提高教学实效,达成有效教学的一种情感管理手段。
  一、情境管理创设需求
  (一)师生情感需求
  人性学理论告诉我们,人具有“快乐”、“尊重”及“目标”(理想)等自然属性。
  传统教学以严训的方式,以教师的权威性、强制性管理课堂,学生处于被管地位,享受不到情感放松时的“快乐”和“尊重”,易陷入疲乏、抵触、厌学的心境。
  情境管理,则变“训导式”管理为“情导式”管理,变“分数”管理为“人本”管理,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体现“以人为本”、“因材施管”的人本理念,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实效需求
  树立情境管理理念,目的是提升职教文化课教学设计的实效,改变“为情境而情境”、“为管理而管理”的形而上的教学现状。
  情境教学的目的,是通过一定事件的形象描述或一定环境的设置、模拟,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和理性思维。从境入手,以情感人,情境只是载体;情境管理的创设,是为传授理性知识编织的一件“感性的外衣”。
  二、职教文化课情境管理特性
  (一)对象化管理理念
  情境管理课堂的实质是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教师从学生情感需求和能力需求出发,构建情感化、民主化、未来职业化、理想化的教学管理,从而调整学生对文化课的价值定位。
  高职阶段正是青少年人性发展中社会属性的构建期。文化课情境管理,是从学生社会属性需求出发构建的对象化管理模式,它是职教文化课“为社会培养能适应未来学习的心智健全的人”的“终身学习”教育理念的直接体现。
  (二)开放式管理路径
  社会属性决定了教育的特性。封建时代,催生封闭的教育为之输送墨守陈规的学庸;改革时代,需要开拓型的教学管理为之培育创新型人才。传统课堂管理,在“知识—知识”的闭合间,学生长期接受“惰性知识”,沦为“分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相对弱。
  网络的出现,改变和重构着人类的生活、思维及意识。情境管理,是适应开放的时代特征而构建的教学管理。它从人性需求出发,将生动可感的教学情境与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手段等教学元素,融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使学生在“移情入理”的教学情境中,在“情境—知识—情感”的开放间,得到“快乐”、受到“尊重”、实现“理想”而主动求知成长。
  (三)多元化管理内涵
  文化课自身的人文内涵赋予了文化课特有的人文情境。如,传播科学精神和方法的数、理、化、生物等理科,以及宣扬尊严、人道及生活意义的人文学科,文、史、哲,赋予文化课创设情境管理的多元的人文元素。
  例如,借助多媒体,创设文学古典浪漫的人文情境,产生穿越千年的课堂效果,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文化之源的汩汩清泉;借助故事或实例创设概念,增加数学课堂的趣味性与解题的实用性;借助多媒体、道具等创设生活、社交、RPG游戏场景(Role Play Game, 即电脑游戏角色扮演)和氛围,以独特的异域文化与风情,引发学生学习外语的情趣等等。
  (四)渗透专业特色
  职业教育是追求实践能力的实用教育。处于职业教育基础地位的文化课,如果保守纯学科、纯讲授的模式,显然与职业教育的实用性、实践性不符。情境,即实践;近来,职教文化课自觉创设专业情境管理,已成为职教文化课课程改革的必然。
  三、职教文化课情境管理反思及评价
  (一)常见情境管理范式
  目前,职教文化课情境管理常用模式,从功能看,有导入情境、难点讲解情境、互动情境、过渡情境、作业情境等功能性情境;从方式看,有语言情境、文本情境、媒体情境、实验情境等;从逻辑手段看,有类比情境、平行情境、承接情境、对比情境、递进情境等;从性质看,有生活实例情境、职业扮演情境等。
  文化课教师在创设课堂情境时,注重知识与人文的结合,注重师生互动的自然和谐,注重学科与专业的渗透,融知识性、人文性、专业性、情感性于情境管理中。
  (二)情境管理基本理念
  1.实效理念
  情境管理与传统的教学管理的区别,在于不把学生管成听课“机器”, 因此,情境管理的“管”是为了“不管”。在实践中,应克服千篇一律、生搬硬套、华而不实、喧宾夺主地滥用情境的教学作风。
  2.提炼理念
  教学情境创设,需多提炼,以实现“知识点、信息点、学习点、能力点全覆盖”[1],体现“一对多”的“可迁移性”[2]。
  3.跟进理念
  在职业教育项目化教学中,情境管理往往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因此,情境设计应体现渐进性:“一次入门情境”、“二次中继情境”[3]、“三次解决实际问题情境”。
  4.应对理念
  教无定法,管无定规,生生差异,课课不同。在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核心意义是“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促进探究的进行,使情感处在‘兴奋’状态,使思维处在‘爬坡’状态”[4]。“教师要及时在情感冷漠处、教学冷场处、思维冷却处、兴趣冷淡处加温或聚热,让学生始终沉浸在情感和思维畅通交流的氛围之中,情绪高涨地学习”[5]。
  课堂是千变万化的,再完美的创设,都不能把现实的课堂涵盖。因此,实效的课堂情境管理,需要教师运用教育智慧、生活情趣与生命张力来应对。
  参考文献:
  [1][3]张健.《学习情境的设计缘何要≥3》[J].《职教通讯》,2011,(20).
  [2]姜大源.《工学结合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方法》[D/OL].http//wenku.baidu.com/view/.
  [4][5]严育洪.《课堂坐标:教学设计的走向》[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 P.156 ,P.103.
  作者简介:
  陆晓蕾,女,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文学评论。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校园电视学校德育工作以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何在传统的德育手段中注入新鲜的血液、展现出新的魅力,使小学生能轻松、愉快地接受思想教育,进而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呢?近年来,随着学校在校园电视投入的加大,建好了校园电视网络,成立了龙小校园电视台,并以校园电视台特有的优势在学生情操培养、行为养成教育、展示德育成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丰富校园文化等
期刊
【摘要】项目教学的理论基础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和情境学习理论。项目教学,也称“基于项目活动的研究性学习”,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室内设计项目教学中,教师的地位发生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发生转变,考核评估方式也发生转变,室内设计项目教学模式对传统教学模式是一次本质意义上的革命。  【关键词】室内设计 项目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施行,相关学科陆续进行了课程方面的改革,对于教学方法而言,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也发生了转变。在教学过程转变的同时,学科的导向性也进入了新的方向。文中主要从医学教育新课改背景下对大学教学模式的创新思路进行了有益的分析。  【关键词】新课改 教学模式 创新 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0
期刊
【摘要】文章在分析目前电力电子建模与仿真双语课程现状的基础上,从双语教学的目标出发对课程体系、教材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实践,对双语教学质量提高和创新人才的培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电力电子 双语教学 计算机仿真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039-02  引言:  近年来,为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068-02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孩子的嘴巴,使他能说;解放孩子的空间,使他能接触自然,接触社会;解放孩子的时间,使他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其核心是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学,给学生尽可能多的读书、思
期刊
【摘要】随着90、00后的长大,一段时间来,其思想道德行为上的不雅事件频发,引起了人们的担忧和思考。笔者认为,不雅事件是当前部分学生追求另类成功愿望的不当表现;而要消除这种不当表现,政府、社会、家庭、学校要建立有效的支持系统,以达到有效干预学生,使其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  【关键词】有效 学生 思想道德 支持系统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期刊
【关键词】关注童心 回归生活  【中图分类号】G623.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073-01  “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生活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以获得对真实世界的认识。”充分体现了基础教育人体化理念。基于以上的认识,笔者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捕捉生活现象,走进童心世界  杜威认为:“教育就是儿童生活本身。儿童的课堂生活伴随着他们的成
期刊
【摘要】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又是一种教学艺术。小学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提问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载体,是教育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要构建高效的小学品德课堂,应该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本文从精心设计提问,把握提问时机,关注提问对象等方面进行探究。  【关键词】有效提问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071-01  在新课程理
期刊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读”的能力。其一,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告诉学生在适当的时间读有益的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语文学习都会有帮助;其二,加强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告诉学生用心动情地去朗读课文,能更好地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这对提升语文学习成绩有益。  【关键词】阅读 朗读 语文成绩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
期刊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各种新兴媒体陆续涌现出来。在新媒体环境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高校唯有主动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采取有效应对措施,才能利用好新媒体,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新媒体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机遇与挑战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