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临床采用腹腔镜剔除术的治疗效果及术后对妊娠的影响

来源 :数理医药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a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析腹腔镜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术后妊娠的影响.方法:选择某院2018年10月~2020年12月就诊的10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腹腔镜剔除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相关指标及并发症率.结果:观察组临床相关指标(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长、下床时长、住院时长、疼痛程度)以及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自身血管应激相关指标(NE、Ang-Ⅱ及ET-1)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优化手术治疗相关指标,降低并发症率,减少手术及并发症对妊娠的伤害,值得临床推广.
其他文献
目的 大动脉炎古无记载,是现代临床难治病,累及多系统,病情复杂,预后多有不佳.现代医学尚阙有效治疗,整理发掘中医辨治方法可为临床实践爰以砖瓦.方法 系统回顾整理古今文献,立足中医藏象理论和证素辨证,结合临床从理、法、方、药四个方面进行分析阐释和总结.结果 首次提出本病其宿根为血府伏火,病机为本虚标实,以肾阴虚为本,标为热毒、瘀血、气滞、痰浊等相兼为患.临证辨治需立足本虚标实之质,不忘血府伏火,兼顾护脾肾,结合证素辨证,并总结了相关方药.结论 中医辨治大动脉炎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延缓病程进展,进一步地挖掘整
人工智能技术如今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医学领域对人工智能设备开发和应用一直有着较高的关注,而中医药作为中国特色的医学资源,与人工智能技术和设备开发的联系日益紧密.目前,中医人工智能技术在四诊客观化研究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果,但也存在产品实际效果不佳、数据库建立不规范、不合理以及相关专业人才匮乏等诸多问题.本研究通过文献评阅、专家访谈和SWOT分析法,总结中医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现况,分析中医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完善策略,为中医药人工智能设备的研发和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目的 基于TGF-β1/Foxp3/RORγt通路探讨清窍胶囊对分泌性中耳炎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 36只雌性SD大鼠,其中30只构建分泌性中耳炎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3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强的松组(0.003 g/100 mL)、清窍胶囊低剂量治疗组(0.36 g/100 mL)、清窍胶囊中剂量治疗组(0.54 g/100 mL)、清窍胶囊高剂量治疗组(0.72 g/100 mL),每组6只,另6只设为空白对照组.治疗组分别按不同剂量灌胃给药,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灌服相同容积的蒸馏水,1次/天,连续14
外感病是感受六淫、疫毒等外界因素引起的疾病,现代医学认为其主要致病因素为细菌或病毒.在以肉身体验为主要认知手段的古代,中医学家不可能发现细菌或病毒的存在,因而中医学家往往以天人相应的整体观来把握认知外感病.由于外感病的发病与传播受到外界气候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尤与人体的内环境密切相关.有鉴于此,本文从“环境隐喻”的立场出发,对外感病发病的因机证治进行分析.外界的气候环境和社会环境容易被人们感受,而对于古代无法观察人体的内环境,作者借助《论语·季氏将伐颛臾》中“祸起萧墙”的故事,对人体内环境为何与外感病的
目的:研究分析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患者的疗效及改善炎性水平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期间于某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3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1)和试验组(n=32),对照组给予多孔腹腔镜手术治疗,试验组给予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月经恢复正常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手术前后炎性因子水平、内分泌激素水平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术后排气时间及月经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
目的:对比磁共振成像(MRI)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原发性肝癌(PHC)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疗效评估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于某院治疗的124例PHC患者为研究对象.124例PHC患者均接受TACE治疗,均采用MRI、CT检查评估TACE术后疗效.统计DSA诊断结果,计算MRI与CT在PHC患者TACE术后病灶残留或复发中的诊断效果.结果:以DSA结果作为最终诊断结果进行评价,124例PHC患者中共有141个病灶,经TACE治疗后56个病灶完全灭活,
目的:探讨不同保留旋前方肌的内固定方法对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2015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82例根据不同保留旋前方肌的内固定方法分为观察组(改良式Henry入路旋前方肌下置钢板,n=35)和对照组(Henry入路旋前方肌下骨膜外置插钢板,n=47).两组术后均随访1年,统计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随访1年的腕关节活动度与Gartland-Werley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大面积脑梗塞患者的疗效及对近期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2020年12月间在某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10例大面积脑梗塞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去骨瓣减压治疗,观察组采用保留骨瓣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近期神经损伤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结果:治疗后6月,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两组患者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Hcy)、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S100B)的含量均低于治疗前,脑源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参数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对孤立性肺结节性质的鉴别价值.方法:收治某院86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先予以所有患者开展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参数(单独组),再予以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联合组).分析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参数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联合组恶性结节诊断准确率86.67%与良性结节诊断准确率92.86%均高于单独组恶性结节诊断准确率63.33%与良性结节诊断准确率78.57%(P<0.05).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扫描期间,恶性结节患者在扫描21s、23s
目的 观察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转录激活因子4(ATF4)、内质网应激增强子结合(C/EBP)同源蛋白(CHOP)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gren\'s syndrome,pSS)患者唇腺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其相关性分析.方法 收集阴虚型和湿热型的pSS患者的唇腺组织各20例(共40例)和怀疑pSS但最终排除的患者唇腺组织20例,应用免疫组化检测ATF4和CHOP的表达,统计分析两者在pSS和非pSS患者唇腺中的差异,并分析两者与其他指标以及阴虚型和湿热型的相关性.结果 ATF4和CHOP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