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与CT在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疗效评估中应用价值对比△

来源 :数理医药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one888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比磁共振成像(MRI)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原发性肝癌(PHC)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疗效评估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于某院治疗的124例PHC患者为研究对象.124例PHC患者均接受TACE治疗,均采用MRI、CT检查评估TACE术后疗效.统计DSA诊断结果,计算MRI与CT在PHC患者TACE术后病灶残留或复发中的诊断效果.结果:以DSA结果作为最终诊断结果进行评价,124例PHC患者中共有141个病灶,经TACE治疗后56个病灶完全灭活,85个病灶存在残留或复发;MRI诊断结果与DSA结果一致性极好(Kappa=0.913,P=0.000);CT诊断结果与DSA结果一致性较为理想(Kappa=0.682,P=0.000);MRI诊断敏感度(92.94%)、阴性预测值(90.32%)、准确率(95.74%)均高于CT诊断敏感度(72.94%)、阴性预测值(70.89%)、准确率(83.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利于发现TACE术后残存或复发病灶,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较高,可为PHC患者TACE术后疗效评估提供更为精准的参考.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中医经典名方安寐丹对睡眠剥夺(Sleep disruption,SD)模型大鼠食欲素(Orexin)及其介导的食欲素A(Orexin A,OXA)/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Period1(period circadian regulator 1,PER1)基因信号通路的作用.方法 40只雄性6月龄SD大鼠随机等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艾司唑仑组、安寐丹组,空白组常规进食进水,其他三组采用对氯苯丙氨酸(PCPA)
疼痛是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中医将疼痛的病机总结为“不通则痛”与“不荣则痛”.温经通络为其治疗大法.远红外线疗法属于温热疗法的一种,能够内温脏腑,外通经脉,使经脉通畅,气血调和,较好的改善局部“通”与“荣”的状况,起到“得炅则痛立止”的效果.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也证明远红外线疗法用于消炎镇痛、促进组织修复再生、调节血压、净化血液等效果显著,具有无创安全、依从性好等优势.基于国内外文献调研,阐述远红外线生物学效应的镇痛机制以及归纳其对不同类型的慢性疼痛的治疗效果,以期为远红外线的临床应用提供思路与借鉴.
目的 大动脉炎古无记载,是现代临床难治病,累及多系统,病情复杂,预后多有不佳.现代医学尚阙有效治疗,整理发掘中医辨治方法可为临床实践爰以砖瓦.方法 系统回顾整理古今文献,立足中医藏象理论和证素辨证,结合临床从理、法、方、药四个方面进行分析阐释和总结.结果 首次提出本病其宿根为血府伏火,病机为本虚标实,以肾阴虚为本,标为热毒、瘀血、气滞、痰浊等相兼为患.临证辨治需立足本虚标实之质,不忘血府伏火,兼顾护脾肾,结合证素辨证,并总结了相关方药.结论 中医辨治大动脉炎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延缓病程进展,进一步地挖掘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