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我在故乡失眠

来源 :百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1qq11qq11qq11qq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晚  我在故乡失眠
  窗外  路灯照亮山路的平坦
  家乡  早已不再是当初的模样
  打工这么多年  我是不是
  一直忽略了门前这一片田园
  那一年  从田野清新里涌进车站
  经过繁华  经过高楼
  来不及看一眼车水马龙
  我们就把自己的青春交给车间
  把我们的大好年华融进了流水线
  一年又一年  流水线不会间断
  我们的青春如流水般向前
  一直都被时间追赶着
  我們早已没有了四季乡风
  结婚  生子  这些都必须直面
  父母  田园  无时无刻不让人挂念
  那一年  儿子的成长让我们为难
  如果跟在自己身边
  就要直视每月花光钱的现实困难
  如果把孩子放在乡下老家
  他的身影里满是留守儿童的孤单
  缺少了父母一天天的陪伴
  孩子的生活会不会留下遗憾
  如果亲亲的儿女成了问题少年
  我们吃苦受累还有什么意义
  我们在外打工又怎么会心安
  今晚  我在故乡失眠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
  把我再一次准备出门的行程阻拦
  也给了我们重新打量家乡的时间
  捧起一把把家乡的泥土仔细察看
  察看这一片熟悉又陌生的田园
  我才发现  这方养育我多年的土地
  早已不再是旧时的憔悴容颜
  今晚  我在故乡失眠
  已经多久没有好好
  把生我养我的故乡多看一眼
  山路弯弯  早已硬化平坦
  路灯盏盏  正与星空比璀璨
  花木繁盛  掩映着红瓦白墙
  洁净的自来水走进了农家小院
  一条宽带把外面的精彩送到眼前
  家乡正焕发着前所未有的精气神
  那时  总是羡慕城里的大广场
  此刻  健身广场就修在了身边
  独具农家风味的乡土文化
  不仅仅刷新着村庄的颜值
  更提升了农家的内在气质
  一幅看得见山望得见水
  记得住乡愁的美丽画卷
  正倾情铺展在生我养我的家园
  今晚  我在故乡失眠
  在城市打工多年
  我疏远了时令农谚
  现在  分享着脱贫攻坚的成果
  我是不是该问一问自己
  能不能为家乡的明天流点汗
  被乡村养育长大的我们
  在强大的城市话语里
  一直无法安放自己的青春
  我们终将回归自己永远的家园
  我们是见过世面的农民工
  曾在都市里感受现代文明
  见识过更大更广阔的风景
  体验过这个世界变化的冲突与煎熬
  我们一直处在城乡发展繁荣的最前端
  一直敏感着时代潮流触发的细致改变
  我们身为农民工的那一页页个体体验
  不正是这个时代独特而隐秘的中国经验
  这是我们才有的最宝贵的财富与资源
  今晚  我在故乡失眠
  家乡再一次站在了新的起点
  扶贫已夯实了幸福的根基
  乡村振兴又将家乡的发展
  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阶段
  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明天
  这祖祖辈辈千百年来的期盼
  就要在乡村振兴里一一呈现
  就要由我们的双手来实现
  这份荣光怎能少了我们的参战
  今晚  我在故乡失眠
  家乡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我又何必捧着金饭碗四处漂泊
  是时候了  是时候重回家园
  就以返乡留乡农民工的身份
  与草木一起呼吸与田野一起繁荣
  与父老一起揭开乡村振兴的崭新诗篇
  今晚  我在故乡失眠
  又将在失眠里迎来黎明
  明天  城乡将是同样的白云蓝天
  这就该暗暗下定决心
  明天  我就留在我的家园
  以城市文明浸润过的智慧
  一点点灌装乡村生活的新内涵
  人不负青山  青山定不负人
  一家人团团圆圆的笑脸
  不正是美丽乡村最幸福的画卷
其他文献
时间:现代  地点:某地山区  人物:会玲——女,30余岁,村民  志成——男,30余岁,会玲之夫,村民  村长——男,40余岁,村长  幕启:台后呈现出青山绿水,有一条通往深山的蜿蜒小路。台中可见大石一块。  会玲失去左臂,慢步上场,愤懑地坐在石块上。  志成 (内喊:会玲——急上,看见会玲)会玲,你刚一出医院门就不见人了,你的伤还没有痊愈,你急着干啥吗?  会玲 我能不急嘛!房毁了!家没了!我
期刊
時常看到有些旅居他国的友人在怀念故土,不由得想起那句“人总要在失去后才懂得事物的珍贵”。这是经验之谈,也是人间至理。  近来有幸去到了一些地方,目睹着山川的秀丽、历史的壮阔,便有无尽豪气在胸中激荡,在这片充满着历史痕迹与文化气息的土地上,其魅力势必无人可以抵挡。  有时为了置身美景之中,要历经艰险,爬过狭窄的栈道,每每这时,我又不由得感叹起古人的伟大。试想在没有如今这般便利的交通工具的古时,人们或
期刊
初涉商海的“生意经”    张美英今年25岁,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人。  张美英从小独立性很强。上小学时,她跟着外公做些小生意。在学校,她常常“倒卖”铅笔、泡泡糖之类,同学们给她起了个绰号叫“生意经”。  上初中后,张美英一身男孩子气,还在学校卖挂历、卖贺年卡等,一个月下来挣下20多元。  初中三年,张美英一心想着工作,父母于是托关系把她送到商丘市一家地毯厂。那时,13岁的张美英虚报年龄16岁,厂方
期刊
一  2009年9月30日,倘在平常,也就是個日升月落的普通日子。可这一天,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大员们开了一次会议就显得意义非凡。于是乎,这个日子就仿佛雨霁彩虹而光彩照人,被全世界好多好多人记住,并会以自豪的口吻一再追述一再传播。地点阿联酋,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会议,人们更在乎的是结果,是审议批准了全世界76个申请项目入列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而这几十个项目中,中国剪纸赫然在列。这岂
期刊
童年时代与泥土和自然的亲近,使我对身边的万物都有着敬畏之心。  老家院落的这块土地是我童年时期嬉戏的地方,也是我一个人涂鸦的好去处。想到童年,一幅幅画面出现在眼前。晨起时,后院香椿树上鸟儿熟悉的叫声刚唤醒我,柴房的烟囱里冒出的炊烟早已越过土墙上高耸的蒿草飘向邻家的院子。四月里,满院五棵梨树的花儿争相开放,微风拂过,薄得如丝绢一样的花瓣散落一地。上房墙角侧面的马槽中的水光映照着墙角肆意疯长的荒草,绿
期刊
人物:王如意——30岁,某医院呼吸科护士长  郭志成——35岁,王如意丈夫  母 亲——55岁  2020年春节前夕,当人们都沉寂在幸福祥和的过年气氛中时,一场瘟疫突然袭来,新型冠状病毒在武汉爆发,并迅速向周边地区蔓延。武汉告急!除夕之夜一批批白衣战士不畏艰险、勇立潮头,视死如歸,整装待发……  王如意拿着“倡议书”上场  如意 (白)冠状病毒来袭,时值危急关头,特向全院职工发出倡议:敬佑生命,救
期刊
石列珍,女,1939年生,汉族,识字不多,农民,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双龙镇河南村人。  石列珍的剪纸,较好地继承了传统剪纸的质朴古拙的特点。2017年,由双龙镇河南村妇联主任李春梅,推荐参加了2018年黃陵县妇联举办的“巾帼展风采”活动,剪纸获一等奖。参加黄陵县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剪纸类比赛获三等奖。2019年3月,获双龙镇“巧手绘和谐·巾帼展风采”活动一等奖。
期刊
刘怡,1982年生,河南荥阳人。2000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现就职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其作品曾先后入选《第二届陕西美術写生作品展览》《第三届陕西美术写生作品展览》及《陕西省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美术作品展览》。
期刊
人物:张彩云——女,50岁左右,农民(以下简称彩云)   李二柱——男,45岁左右,农民,人称二主任(以下简称二柱)   主 任——男,50岁,村主任  时间:疫情期间  地点:农家院里院外  幕启。  舞台后侧方一农家大门,院内有高脚凳。  画外音:妈,放我出去,放我出去!  彩云:不要喊了!你妈我要强了一辈子,偏偏养下你这么个不争气的东西!人家支书昨天刚交待要居家隔离!居家隔离,一不注
期刊
人物:  婆婆——企业退休工人,50余岁  媳妇——防疫志愿者,未来的儿媳妇,20来岁  儿子——陕西支援武汉抗疫医疗队医生,近30岁。  幕启  媳拎粮油菜等生活用品上场。  媳婦 武汉疫情大蔓延,全国医院都支援。老公临行嘱托我,照顾他妈在身边。他妈就是我妈,准确地说,是我未过门的婆婆……不不,未来的婆婆。我们恋爱八年,可因为父辈的一点积怨,他妈不同意我们交往。好在她不认识我,我认识她,这次疫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