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容易 “成长”艰难——听农民作家刘大印谈自费办刊

来源 :民族论坛(时政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ny2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年前,刘大印写过一篇《在泥土上生长的文学期刊——〈农民文学〉办刊点滴》;3年后,刘大印应约写了一篇类似的文章,题目改为了《在泥土上成长的文学期刊——〈农民文学〉办刊札记》。他说“生长”和“成长”虽然是同义词,但用到细处还是有区别的。《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生长,生物体在一定的生活条件下,体积和重量逐渐增加;成长,向成熟的阶段发展……《农民文学》办刊4年了,一字之差,一言难尽,真有点应了古话“打江山易,守江山难”。 Three years ago, Liu Da-ying wrote an article entitled “Literary Periodicals Growing in the Soil - Peasants’ Literature”; three years later, Liu Dayin should write about a similar article with the title changed to “On the soil Growing Literary Periodicals - ”Peasants’ Literature“. He said ”growth “ and ”growth “ Although it is synonymous, but there are stil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use of the details. ”Modern Chinese Dictionary“ explanation is: growth, organisms in certain living conditions, the volume and weight of the gradual increase; growth, to the mature stage of development ...... ”Peasant Literature“ run for 4 years, the word difference, Hard to say, really a bit should be the old saying ”easy to play Jiangshan, Jiangshan difficult".
其他文献
在胶东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孕育着许多历史悠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莱阳的胶东面磕子就是其中之一。什么是面磕子?还记得《红楼梦》里宝玉挨打后要喝小荷叶莲蓬汤的章节吗?“薛姨
为纪念《威尼斯宪章》发布五十周年和迎接2014年中国文化遗产日,6月12至13日,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组织召开学术研讨会。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全
逍石十五岁入西宁刻字厂工作,此处与书法、篆刻结下了不解之缘。改革开放后,随父庶樵先生经营自家的老号“庶樵治印”室。庶樵先生辞世后,逍石继承家业,顺应市场变化,接受新
《西夏研究》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季刊),主要刊登关于西夏历史、文化、语言文字、文物考古、文献整理(黑水城文献、国内藏西夏文献、流失海外的西夏文献、
为深入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文化为载体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5月29日,“颂传统文化扬友善新风建幸福社区”林校路街道端午原创诗会暨第九届社区邻里节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武训离开人间已经100多年了。他是一个中国乡下的奇人,好像知道他的人不少,而记取他的人却不是很多。我细细地把那页书翻开,耳边又一次响起了武训的故事。  武训,山东堂邑人。1 896年,他59岁,得了一场重病,死于临清义塾的庑廊下。他临断气之前,还努力地睁开眼睛,凝神细听学生们的朗读声,嘴角挂着安详的微笑。  武训原名武七,他是母亲的第七个孩子。人们索性就叫他武七。武七一点点地艰难长大,身体瘦弱得像
二十一年前,笔者随改革开放之风,流寓都下。离乡背井与人交,往往报里籍,举大江、说南丰蜜橘、列匡庐之胜景……但似都不足以取重于人。灵机一动,改说课本里有的陶渊明、王安石甚至戏剧家汤显祖,人闻之,则未有不知者。对方惯常的反应是:惊讶,赞叹江西人有才!笔者与有荣焉。然而,我江西才人究竟如何?术业的落脚点在什么地方?笔者认为,可一言以蔽之——“久大刚尖”。  先说这“久”。  记得20世纪80年代末,中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我的老家在湖南通道侗乡的山旮旯儿,这里地处边远偏僻山村,生产生活环境较差,尤其是医药条件匮乏。为求生存、谋健康,千百年来,当地勤劳智慧、朴实善良的父老乡亲发明创造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