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农新教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ugustin4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古诗新教,百花齐放
  今天要学习李绅的《悯农》。我想这首早就耳熟能详的古诗,有什么好讲的呢。让孩子们自己说说吧。没想到,孩子们这样说……我开始困惑了。
  齐读完古诗,再看书上的插图,我问孩子们有什么感受,爱发言的小豆不假思索地说:“我从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看出农民秋天收获很大!”很多孩子都说到了自己的感受:“无闲田”看出农民的辛劳,收的粮食很多……萌萌也高高地举了手。她是一个颇有主见的孩子,阅读让她思想深邃,同时也给她带来了无尽的遗憾——近视了。(下课不叫她出教室玩,她是不会离开座位的,原因——看书。)她的每次发言都是我所期待的,今天也不例外。她站起来说:“老师‘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句话让我感觉这些农民不仅很辛苦,而且体会到他们受到的压榨太大了……”我无比激动,“高手”就是“高手”,“压榨”体会得多到位,我以为她要说到重点了,我愉快地向她点头:“嗯,说得好…..”她继续发挥着:“春天才种一粒种子,而秋天却要收获那么多,我觉得他们也太辛苦了!这统治者对农民的压榨也太大了!”她说得振振有词。我差点扑哧一声笑出来,哪儿跟哪儿啊!看来她的理解有偏颇。统治者对农民的压榨从这一句怎么能体会出来呢?不好伤孩子的自尊,我强保持微笑。“压榨,”我顿了顿,“说得很好!”马上把这两个字写到黑板上。“孩子们,你们觉得从哪些句子最能体会出对农民的压榨?”“是刚才她说的那句吗?”“不是,不是!”“从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孩子们异口同声。活泼开朗的畅畅说,“我从这两句还感受到了农民的奉献精神!田地没有闲着的,他们把自己种的粮食给别人吃,自己挨饿!”今天是怎了?邪门了?我还没有来得及评价,旁边的“小百灵”刘桐胸有成竹地举起手。(它可是个厉害的角儿,伶牙俐齿,得理不饶人。)“我觉得不是,如果说奉献的话应该是她自己有再给别人,才叫奉献。你看这图上画的,自己都没吃的,人都瘦成那样, 都饿死了,连盖死人的被子都是破的,怎么能叫奉献呢?我觉得不是奉献!”噼里啪啦放鞭炮一般,声音又清脆又响亮,她说到这儿却戛然而止。我很想她继续说下去给出个定论,她却坐下了!“竟然不是奉献出去了,那是什么?”“是交给统治者了!”“是被欺压,把粮食交给那些当官的了!”孩子们在刘桐的激动情绪感染下,热情涨了起来!你一言我一语说开了。可儿若有所思,大声说:“我觉得应该是那些统治者收刮民脂民膏,让农民生活这么惨!”那个小豆好像又有所悟,“嗯嗯”迫不及待地示意我点他,看他积极性高,不扫他兴,他说:“我想起我们学过的《入京》,那个于谦‘清风两袖朝天去’,他就不收刮老百姓的东西!”我知道他想说什么,只是没说完,“嗯!”回答他以示欣赏。“对,就是,古时候就是有什么税什么的……老百姓要交这些就很穷!”可儿被这话提醒,好像有了灵感。我接着她说的税字在黑板上写出“苛捐杂税”。孩子们不由自主地齐声念到。仿佛触动了他们幼小的心灵。
  我出示“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意味深长地问道“我们的农民穷吗?”孩子们异口同声的说:“不穷!”我又出示“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老百姓穷吗?”“穷!”铿锵有力!“那么他们丰收的粮食哪里去了?““就是交给那些统治者了。”“是什么让他们丰收了还逃脱不了这样悲惨的命运!”“当时的社会黑暗!”“统治者的收刮!”都快义愤填膺了!“辛勤耕耘的人获得了大丰收卻仍被饿死,不种庄稼的人却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我也被感染了。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蚕妇》。于是我大声地念到:“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丰衣足食者…….”“不是种田人!”孩子们齐声接了下句!
  “孩子们,李绅写这首诗是要表达自己怎样的一种情感?“对农民的同情!!”“对社会的愤怒!”“把你刚才说的自己批注在书上!”我们再来读此诗,此时是不同的感觉。“老师,那作者又是怎样的人?”总会有些孩子要提出一些防不胜防的问题。顺势,我给孩子们补充了这首诗背后的小故事-----
  二、反观课堂,点滴感慨
  这堂课总算不是我讲完的,孩子们学得很带劲。但我有种难以言表的感觉。我前后大概就只有三处疑问抛给孩子们,并没有太多深情的告白……我没想到最初孩子们各人理解偏差竟然大相径庭。是孩子们的理解能力有问题?还是我平时的引导不到位?还是这堂课的方式方法欠妥?还是预习时没有去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我在反思。庆幸最终在孩子们一片交流声中,有了定论。仿佛一场喧嚣的战场,而最终尘埃落定。我就仿佛是一位静观者!不需要参与其中,坐看云卷云舒,然而淡定的外表下却掩藏着忐忑和不安!甚至是捏了一把汗!假如这首诗是我从头到尾讲完,我想可能不会听到这么多让我匪夷所思的语言,也不会有如此多的震撼。
  (一)在课堂教学前,孩子的预习要充分到位,包括作者的历史背景,故事的所处年代都要有一定的了解。孩子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才不至于绕大圈子。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才能保证。也就是我们的前置性学习要充分保证其效果。
  (二)不是所有的课堂都必须要老师来讲解学生才能学会。生本课堂理念的提出是有其实际意义的。学生才是学习得主体。任何老师的外在的力量,最终都必须是学习者也就是学生,通过内化才能完成的事情。所以放开孩子的手、引发他们的思绪,亮开他们的眼,敞开他们的嘴,一定会有不一样的发现。学习者自己对学习的探索研究才是真正的学习。清华校长梅贻琦曾说: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这是一种何等惬意的教学氛围。老师一味教授的填充式永远不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和学习的内动力。而作为小学阶段的基础教育,在孩子还没有背负太多负担和压力的时候,这样的尝试又何尝不可以一试呢!
其他文献
学校德育是培养人的思想政治素质的最基本、最有效的必要途径,学校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德育优先,坚持把德育放在教育教学最重要环节来管理,不断加强对学校德育的领导与德育队伍建设工作,丰富德育建设,努力探索新时期学校德育的新途径、新方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使学校成为人才全面成长的温馨摇篮,使课堂成为学生发展的快乐园地,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机制。  一、农村
期刊
生活是一切的源泉,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分不开,课程标准注重教育回归生活,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感受、体验,总结社会原理,充实自我,提升自我素养。小学品德与社会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生活认知相联系,借以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诱发学生在生活中感悟品德教育。小学教育是以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为核心,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课程。  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生活的价值,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
期刊
一、狠抓常规管理  常规管理是管理好一个班级的基础,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没有常规管理这个扎实的基础, 要想管理好一个班级是不可能的,而且这些工作容易反弹,所以我们要经常抓、反复抓。这些工作抓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一个班级管理的好坏,决定着是否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班级。所以一定要常抓不懈,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二、做到四勤一及时  四勤:就是勤去班、勤检查、勤提问、勤和学生沟通与交流,一及时就
期刊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最大的难题就是,如何指导小学生开始学习写作文。提到教作文,很多老师也会不自觉地皱起眉头,但面对这个令人头疼又不得不去面对的问题,大家都有在思考,如何让学生尽情地投入到写作中去,让她们感受到表达的快乐,被了解、被认同的成就感?而不是把习作当作一项任务,一项枯燥无味的工作呢?大多数小学生怕写作文,看到作文的内容要求和字数要求便开始紧张,似乎像做一道很难的体会到改了。其实,奥数题掌握了方
期刊
对于小学生来说,文言文比较陌生,不仅难读(单音节词较多,读起来拗口),而且难懂(古今词义差异较大)。因此,教好文言文,确非一件易事。下面就本人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让兴趣成为古文学习的动力之源  小学教学文言文的落脚点不应放在教懂、学懂上,而应让学生通过初次接触,对文言文感到新奇、有趣,排除畏难情绪。换句话说,就是给学生这样一个信息——“学习文言文,一点也不难”“学习文言文,真的很
期刊
一、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时间的语文学习,已经初步具备了从文章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他们个性差别渐大,在接受别人的评价中能发现自身的价值,同时表现出强烈的自我主张。但是表达时的语言组织能力还有所欠缺。因此本节课,我设置了小组合作,辩论、表演的环节,让学生亲自体验“评价与思考”的感受,教师帮他们及时补充和归纳信息,从而完成本单元以及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了解课文内容,参与对牵牛
期刊
现在汉语课程教材中精编的许多文章,意蕴丰富,文质兼美,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和语文素养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值得师生耐心细致地研读、体味。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在课堂进行词句理解、段落的分析与归纳、篇章内容与主题的挖掘,还要局部与整体很好地结合起来。更要边读边想,众所周知,读书有个过程,由薄到厚,再到薄。也就是先深入文本,体会其丰富的意蕴,再提炼其精髓,这是个深入浅出的过程。阅读渗透与体
期刊
幼儿时期,是幼儿语言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时期。因此,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园教育工作者的一项艰巨的任务。我们教师必须丰富幼儿的生活,为幼儿创造良好学习语言的环境。在教育工作中,要给幼儿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增长幼儿知识,开阔幼儿视野,扩大加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使幼儿在想说、敢说、会说的同时,语言能力得以发展。  一、注重在日常生活中激发幼儿的语言兴趣  幼儿只有在与环境的相互作
期刊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的教育专业训练,获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塑造和完善教育职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教师专业化的成长和完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要求教师有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广阔的学术视野,要求教师了解教育的基本规律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同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随着社会的逐步发展和社会文明水平的不断提高,专业化的观念越来越强,教师
期刊
一、整体设计思路、指导依据说明  本节课以“听童话、讲童话、品童话、编童话”为主线。“倾听是一项重要的学习能力”因此课前的故事引入不仅能营造学生的学习氛围,而且也为学生这节课用心听奠定基础。本篇童话语言较为浅显,故事内容在读两遍后,学生基本能清楚主要内容,但是外化为自己的语言讲故事却是一道难题,因此设计讲故事的环节,在听同学复述,自己复述,教师引导复述的过程中学习凝练语言,讲清故事,锻炼的是学生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