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层次社会资本参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工程治理模式研究

来源 :化工矿物与加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fhx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点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的威胁,工程治理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然而其所需资金量较大,特别是财政资金紧张、隐患点治理任务重的地区,无法通过本地区财政资金完全解决。只有充分挖掘市场潜力,通过构建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的价值再造模式,引入多层次社会资本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工程治理,才能解决地质灾害隐患点工程治理的费用问题。
其他文献
土壤石油烃污染已引起广泛关注,石油烃具有高毒性和持久性,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会产生严重危害。本文综述了石油烃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系统论述了微生物技术在石油烃污染土壤修复中的研究现状,重点探讨了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的过程机制和应用前景,包括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电动-微生物联合修复、表面活性剂强化微生物修复、化学氧化-微生物联合修复及动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等,并对未来石油烃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
以钙基膨润土为原料,对其进行改性制备磁性膨润土,并对改性得到的磁性膨润土进行了扫描电子显微镜形貌及能谱(SEM-EDS)分析、X射线衍射(XRD)分析、X射线荧光光谱(XRF)分析,结果表明,在室温、pH=10的条件下,可以通过FeCl3·7H2O、FeSO4·7H2O等原料制备出对微量Mn(Ⅱ)具有良好吸附性的磁性膨润土,当该磁性膨润土用量为0.10 g时,对废水水样中重金属离子Mn(Ⅱ)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7.68%
铀及其衰变产物引起的土壤污染是全球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不仅会引起生态风险,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因此,如何有效地解决铀污染、完善铀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体系,是实现铀矿冶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目前,铀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主要有物理-化学修复、生物修复以及联合修复3种方式。本文首先介绍了铀在土壤中的赋存形态及其危害,然后对各种修复技术的研究现状及优缺点进行了详细综述,阐述了铀污染修复的影响因素,最后总结了目前铀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存在的挑战,并展望了该领域修复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在实际应用中充分结合环境因素和各种
在应急响应不同阶段中,化工园区路网均处于应急救援与应急疏散等多种智能体(Agent)同步异构的活动状态,仅考虑单Agent在特定阶段的应急决策,难以为园区应急响应提供全方位支持。为探究园区应急响应全过程中各Agent的决策模型及其信息协同关系,本文基于混合式多Agent系统思想构建化工园区多Agent协同应急智能决策体系。首先,对应急响应4个等级进行改进,提出混合式智能决策体系框架;其次,对化工园区多Agent应急决策时空变化关系进行了分析,将园区多Agent应急响应全过程分为园区企业内部应急响应、园区内
岩石质量指标RQD是RMR、Q系统等岩体质量分类法中的基础参数,在岩体质量评价中应用广泛。然而,传统RQD获取方法与钻孔位置、方向、数量等密切相关,无法保证RQD的全面性与客观性。基于此,以贵州某磷矿边坡为研究背景,综合传统详细勘测线法与三维激光扫描法的岩体结构面现场实测结果,采用三维结构面网络模拟方法构建包含现场结构面信息的三维网络实体模型,从多个方位模拟计算研究区域的RQD,以获得更加准确客观的岩石质量指标,结果表明:整个南帮边坡岩体质量均为“一般”,具有“上差下好”的特点。
高铁酸盐[Fe(Ⅵ)]兼具氧化、絮凝和消毒等功能,是备受关注的一类多功能水处理剂。本文针对在自然水域中H2受体拮抗剂类药品(HRAs)经常被检出并难以去除的问题,通过高铁酸钾(K2FeO4)对5种临床上常见HRAs[即法莫替丁(FMTD)、雷尼替丁(RNTD)、罗沙替丁(RXTD)、西咪替丁(CMTD)和尼扎替丁(NZTD)]进行氧化降解研究。结果表明,在pH=7条件下,K2FeO4更倾向与带有硫醚键结构和羧基结构的H
反倾岩质滑坡因结构面特点,往往易发生变形破坏,危害较大。以怒江流域的格堆村滑坡为例,在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采用离散元数值模拟技术,对滑坡变形累积到破坏的全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斜坡体的位移最先出现在坡表,随后向坡内扩展,且位移量呈现出由坡外向坡内逐渐减小的趋势,表现出倾倒破坏的特征;综合野外调查及数值模拟结果推断,格堆村滑坡的发生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河谷下切为坡体变形破坏提供了临空面,卸荷作用使坡体岩性变差,最终导致变形破坏,且破坏模式为倾倒-弯曲-滑移。
食品级氯化钾主要通过工业氯化钾除杂和重结晶获得,工艺复杂且能耗高。青海盐湖生产的工业氯化钾的特点是浮选药剂残留和重金属超标,其中十八胺和铅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69×10-4和1.63×10-5。以牛骨为原料,采用磷酸活化、煅烧工艺制得比表面积为113.15m2/g的活性生物牛骨炭,并采用活性生物牛骨炭一步吸附法除去盐湖工业氯化钾中的十八胺和铅。当向1 L工业氯化钾饱和溶液中投加10 g活性生物牛骨炭进行纯化时,纯化后的氯化钾中未测出十八胺和
外加电场作用下聚苯胺能够调节细胞附着、增殖、迁移和分化,在体液环境下发生脱掺杂会使聚苯胺基导电可降解纳米纤维电活性减弱,但在一定程度上仍能促进细胞的黏附、生长和增殖。本文选择酒石酸作为聚苯胺在等离子体处理后的聚乳酸纳米纤维表面原位聚合过程中的酸掺杂剂,考察酒石酸与苯胺摩尔比分别在1∶1,1∶2和1∶4下不同形貌的聚苯胺/聚乳酸复合纳米纤维对生物相容性的影响。采用SEM、TEM和FTIR表征聚苯胺形貌及化学成分,接触角评价其润湿性,MTT、ALP和免疫荧光染色评价聚苯胺/聚乳酸复合纳米纤维生物相容性。结果表
悬顶是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回采过程中常见的生产事故之一,悬顶事故的出现不仅影响矿石的回收,还会给生产带来安全隐患。针对龙首矿西二采区无底柱分段崩落法采场发生的大规模悬顶事故进行了原因分析,得出矿山采用装1排炸药崩2排矿石的做法是造成悬顶事故发生和扩大的根本原因。同时提出了几种悬顶处理方案,并根据西二采区的实际情况对各方案的适用性逐一进行分析,最终采用侧向倾斜孔方案顺利将该悬顶崩落。实践证明,侧向倾斜孔方案是一种安全高效低成本的悬顶处理方法,可以作为矿山后期处理悬顶事故的首选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