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乳制品生产设备设施的清洗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mi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介绍了在乳制品生产过程中,设备设施清洗的标准、清洗剂的选择以及影响清洗效果的四大因素。为乳制品生产企业的设备设施的清洗提供参考。
  关键词:清洗;温度;浓度;时间;机械力
  0 引言
  在乳制品生产过程中,乳及其制品不可避免的会残留在设备表面及管壁上。由于乳及其制品是非常好的微生物营养物质,如果不及时将其清洗掉,必然导致微生物的大量繁殖,造成严重污染。如果以污染的设备和管道来进行生产,势必对产品的质量带来严重后果,所以,清洗是乳制品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程序。
  1 清洗的标准
  乳制品生产设备设施经过清洗后,应达到4种清洁程度。
  (1)物理清洁度:以除去清洗表面的可见物。
  (2)化学清洁度:不仅除去全部可见污物,而且还除去了肉眼不可见的,即通过尝味或嗅觉能探测出来的残留物。
  (3)微生物清洁度:通过消毒获得。
  (4)无菌清洁度:杀死所有微生物。
  设备不经过物理或化学的清洗也能达到微生物清洁度。但是,先经过物理清洗后,就很容易达到微生物清洁度。
  2 乳制品设备及管道表面沉积物及其性质
  乳制品设备及管道表面沉积物与乳制品的成分密切相关,有物料沉积物、蛋白沉积物、乳结石、变质产品、杂质及其来自土壤的物质。
  乳制品典型的沉积物及其性质:
  (1)乳糖:溶解于水,易于清洗,但焦化后清洗较困难。
  (2)脂肪:用含有表面活性剂和碱溶液的熱水很容易清洗,聚酯是难以清洗掉的。
  (3)蛋白质:最好用碱性溶液处理,酸性溶液处理效果稍差,变形蛋白则较难清洗。
  (4)乳结石:是由矿物质、蛋白质和其他乳成分交替结合的沉积物,清洗较为困难。
  (5)矿物质:用酸性溶液处理较好,但如果沉积并干燥在罐壁上则较难清洗。
  3 对清洗剂的要求
  清洗的三个明显阶段:
  (1)清洗表面上的污物沉淀被溶解;
  (2)溶解的污物分散到洗涤剂溶液中;
  (3)污物保持其分散状态,防止再沉积到表面上。
  能满足上述三个明显阶段的有效和速效的洗涤剂溶液,必须是有某些化学和物理性能。乳品工业使用的清洗剂,最重要的性能如下:
  (1)具有从设备表面除去有机物的能力;
  (2)具有高度的润湿能力,能使洗涤剂渗透到污物沉淀内部,这样,就能更快和更有效的起作用;
  (3)能把沉淀物分解成小颗粒并使其保持分散状态;
  (4)具有溶解设备表面钙盐沉淀物的能力;
  (5)具有把钙盐保留在溶液中的能力;
  (6)具有中等产泡能力,在循环清洗系统中使用的洗涤剂应是低泡型的;
  (7)无腐蚀,不会损坏设备表面;
  (8)符合污染控制和安全要求。
  4 常用洗涤剂的种类
  乳制品生产中,通常选用NaOH溶液和HNO3溶液。NaOH溶液对有机污物具有良好的溶解能力,在高温下具有良好的乳化性能(把脂肪转化成水溶液的形式),是一种有效的清洗剂,价格较低。涉及到热处理工艺时,单用碱液清洗是不够的,这时,可用酸液作为一种补充洗涤剂,并在清洗循环中组成一个独立阶段。
  5 清洗作用理论
  在设备表面形成的沉积层呈连续的膜状,其中有不溶性蛋白质,低熔点的脂肪球,可溶性的脂肪球,可溶性的乳糖晶粒和絮状的磷酸钙。
  如果只用冷水冲洗,水只能从沉积物表面流过,由于脂肪球的保护作用,沉积物不会被侵蚀,用热水冲洗可以取得较好效果。
  为了使清洗液和沉积物充分接触,必须加表面活性剂来降低清洗液的表面张力。蛋白质吸水后发生轻微膨胀,水中的碱性洗涤剂加强蛋白质的溶解,碱的PH值越高,其效果越好。碱液溶解蛋白质后,使沉积物的其他成分裸露出来。接下来表面活性剂发挥作用,将粘附在表面的脂肪球除掉,同时不溶性的磷酸钙粘附层也变松,被清洗液中的螯合剂带走。这时只需要适当的机械力冲去剩余的沉积物,并且要采用能够溶解钙的清洗剂,以便防止钙盐沉积。
  如果用清水冲洗清洗剂洗过的表面,粘附在表面上的废液将被稀释。如果清洗剂对洗液中脏物的结合能力不强,可能会在稀释的同时,这些脏物又要结絮并重新形成沉积层。这样就破坏了清洗的目的,所以清洗剂必须具有分散脏物的能力。
  6 清洗的分类
  清洗分为CIP和COP。CIP:Clean In Place,原位清洗/就地清洗。CIP是一种清洗方法,无需拆卸及打开设备,且几乎或完全不需要操作员参与,对工厂所有设备或管道进行清洁。在一定流量/压力的条件下,将清洁剂溶液喷射或喷洒到设备表面或在设备中循环。整个清洁过程通常由多个独立清洗步骤组成。COP:Clean Out of Place。把设备拆开来进行清洗的方法。一般指手工清洗、泡沫清洗等清洗方法,来清洗取样阀、人孔、软管、过滤网、垫圈、呼吸阀、进料管、转换件等零部件。实际清洗过程中,CIP只能完成80~90%的清洗任务,10~20%的清洗任务要靠COP来完成。
  CIP的优点:
  (1)安全标准高:人工流程减少,不需要员工进入缸或其它处理设备,不需要员工直接接触化学品溶液。
  (2)卫生质量高:结果重复性好,消除人为错误。
  (3)成本控制更加合理:生产效率提高,人力开支减少,水、能源、清洁剂、消毒剂等辅助资源控制得到提高。
  7 CIP原地清洗的“五步法”
  (1)用生产用水进行预冲洗:除去较大的、明显的颗粒。
  (2)碱性清洗液循环清洗:去除残留的污垢。   (3)用生产用水进行中间冲洗:去除碱液。
  (4)酸性清洗液循环清洗:溶解所结的垢。
  (5)用生产用水进行最后冲洗:去除酸液。
  8 影响清洗的四大因素
  (1)清洗的温度
  在允许范围内尽量采用高温。热,本身也发挥洗净效果,但在多数情况下,热主要是与其他清洗要素并用时起协和作用。
  热的清洗效果:
  a. 促进清洗剂成分对污垢起化学反应的效果,一般化学反应是温度每升高10℃,其反应速度加倍。如NaOH对牛乳皮膜污垢的洗净,在32-85℃范围内每升高10℃,其清洗效果提高1.6倍。
  b. 促使污垢熔融,减弱污垢与设备表面的结合而易于脱落。如常温时呈粘性状态的污垢以及呈固体状态的机油,动植物性脂肪。
  c. 升温可增大污物成分中可溶性物质。
  d. 升温使被清洗物体,如垫圈、板式换热器的垫圈等在升温时发生膨润现象,减弱其与污物的结合。
  e. 清洗液密度增大,粘度降低,可减弱对搅拌流动的阻力而提高清洗液的洗净力。
  f. 高温还有一定的杀菌效果。
  清洗过程对热的注意事项:
  a. 温度过高,清洗液蒸发剧烈,应避免。
  b. 温度过高,易使蛋白质变性而凝固。
  c. 脂肪系统的污垢遇高温强碱,可发生皂化现象。
  d. 清洗剂成分受化学变化或分解而使洗净力降低。
  e. 设备及管道发生热应变。
  f. 促进对金属的腐蚀和变色。
  所以,温度越高,清洗效果越好。对于一般的罐和管道,通常清洗温度为65-75℃,对于一些热交换设备,如巴氏杀菌机、UHT灭菌机,则对清洗温度要求更高,通常应根据设备要求并结合实际进行设定。
  (2)清洗的机械力。
  层流时不发挥洗净效果,流速达到一定程度后呈湍流状态时,始表现出洗净效果。液体流动由层流变为湍流时的流速称为临界流速。临界流速依管径、清洗液粘度、温度、压力、管径的光洁度等而异。其中雷诺数是重要的一个指数。
  在临界流速下的雷诺数称为临界雷诺数,根据许多研究的Re=2320,一般层流Re<2000,湍流Re>4000。雷诺数超过25000时,其清洗效率急剧上升。一般清洗管路雷诺数取Re>30000,可获得良好的清洗效率。
  (3)清洗的浓度。
  设备设施的清洗效果与清洗液的酸碱浓度密切相关,浓度越高,清洗效果越好。当然,过高的浓度对设备设施的腐蚀性也越大。一般的罐和管道,堿液(NaOH溶液)浓度为1.5%-2.5%,酸液(HNO3溶液)浓度为1%-2%,就可以达到较好的清洗效果。
  (4) 清洗的时间。
  清洗的时间越长,清洗效果越好。一般的罐和管道,碱液(NaOH溶液)循环时间10-20分钟,酸液(HNO3溶液)循环时间10-20分钟,就可以达到较好的清洗效果。
  参考文献
  金世琳.乳品工业手册.轻工业出版社出版,1987.
  冯叙桥,赵静.食品质量管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8.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国家对配网改造的大力实施,更新了大量的陈旧设备,消除了部分高耗能装置。如何对其进行一体化的运行管理,更加有效的整合现有资源,推进配网自动化建设的发展,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配网管理;营配智能化;业务模型  一、引言  随着庞杂的配网建设工作的推进,配网运行管理越来越困难,特别是低碳经济和保护自然资源的要求使得电力生产供销智能化、一体化的需求更加紧迫,急需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
摘 要:教育的发展与变革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才发展战略中重要的环节。思想政治教育新课程的设计应当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与学生产生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求以及终生学习的愿望和动力。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互动 问题 途径  教育的发展与变革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才发展战略中重要的环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培养能够适应新世纪、新局势的新
摘 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控制技术、传感技术等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仅提供居住功能早已不能满足人们对于家居的要求,舒适、高效、方便、快捷、安全成为了人们新的目标。于是,智能家居、数字家庭、家庭自动化等概念应运而生。本文分析了智能家居组网技术国内外专利申请的总体态势,深入探究了多个热点技术的专利申请状况,基于专利申请、技术特点等预测了智能家居组网技术发展趋势,并为国
摘 要:文章介绍了10kV配电网的设计与施工概况。  关键词:10kV配电网;线路设计;施工;概述  配电线路的设计是电力传输实施的前提和保障。设计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电力线路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年来,在配网工程建设和改造中,10kV配电线路大多数运用在地区,采用架空线或者是以架空线为主的混合结构形式,一般为放射性的供电方式。  1 线路设计的一般流程  配电线路的设计受到很
摘 要:目前,我国在加大对电力系统建设的过程中,提高电力配电网可靠性的原因以及影响,以及当代电力配电网可靠性的主要因素,本文提出了提高电力配电网可靠性的有效措施及方法。  关键词:电力配电 故障 措施  配电网是电力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其运行的稳定性直接决定着供电系统的运行质量和运行安全,据统计,在我国由配电网故障引起的停电事故占到了全部停电事故的80%左右。配电网是将供电系统与用户直接相连的
摘 要:做好变电所设备的防雷工作是确保变电所变电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关键。一般而言,变电所遭受雷击的类型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雷电直击变电所设备;另一类是是架空线路感应雷过电压、直击雷过电压形成的雷电波沿线路侵入变电站。但不管是任何类型的雷击,都会对变电所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带来严重影响。所以,变电所应重视设备防雷工作,加强对变电所设备防雷保护措施的研究。  关键词:变电所;设备防雷;防雷保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