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治疗指南为临床肿瘤医生提供了较为合理的治疗策略推荐。目前,巴塞罗那临床肝癌(BCLC)、欧洲肝病研究学会及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织(EASL-EORTC)、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亚太地区原发性肝癌专家(APPLE)、韩国肝癌研究组及国立癌症中心(KLCSG-NCC)和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CSTRO)等国内外多个组织均发布了原发性肝
【机 构】
:
215004 苏州,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放射治疗科 苏州大学放射肿瘤治疗学研究所 苏州市肿瘤放射治疗学重点实验室,215004 苏州,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放射治疗科 苏州大学放射肿瘤治疗学研究所 苏州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治疗指南为临床肿瘤医生提供了较为合理的治疗策略推荐。目前,巴塞罗那临床肝癌(BCLC)、欧洲肝病研究学会及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织(EASL-EORTC)、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亚太地区原发性肝癌专家(APPLE)、韩国肝癌研究组及国立癌症中心(KLCSG-NCC)和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CSTRO)等国内外多个组织均发布了原发性肝癌治疗指南。尽管肝癌放疗在临床上早已广泛开展,但是却未被一部分指南推荐。本文拟对国内外指南中针对放疗的推荐进行解读,探讨肝癌放疗的现状和未来前景。
其他文献
目的利用MRI-CT融合图像和CT为基础图像进行靶区勾画比较靶体积和危及器官体积差异,探讨带来的治疗计划剂量学差异。方法2013—2014年颈椎原发肿瘤患者10例,收集患者放疗前我院放射科MRI (GE Discovery MR 750 3.0T)图像传输至我科Eclipse系统,与定位CT图像进行融合。比较以MRI-CT融合图像和CT图像为基础进行靶区及OAR勾画体积差异及靶体积差异所致治疗计划
目的探讨患者VPTV、MHD、CLD、CTR对乳腺癌保乳术后IMRT计划设计的影响。方法2016—2017年在我院接受全乳IMRT的48例女性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左侧31例、右侧17例),放疗处方剂量为PTV 50 Gy,2 Gy/次。每个患者的调强计划同时使用物理参数和EUD对目标函数进行优化。采用一元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预测影响因子与OAR百分剂量体积、CI和HI间关系。结果CTR和VPTV是左
放疗是NSCLC传统的主要治疗手段;肺癌免疫治疗特别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近年来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如何将放疗和免疫治疗有效结合起来,最大程度让患者获益是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本文就NSCLC免疫治疗现状、放疗对免疫的影响、放疗联合免疫治疗进展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阐述。
目的食管鳞癌两野术后有阳性淋巴结转移者复发率很高,回顾分析食管鳞癌术后淋巴结转移者,采用术后淋巴结转移区域预测术后复发的价值。方法收集329例胸段食管鳞癌两野R0术后淋巴结转移患者资料,术后淋巴结转移区域位于上腹部、纵隔、纵隔+上腹部者分别为116、119、94例。计数资料行χ2检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评价影响术后复发因素;累积复发率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和Logrank法
治疗计划的制定是宫颈癌三维近距离治疗关键步骤之一。通过对40余篇有关宫颈癌高剂量率近距离治疗计划设计相关文献阅读,总结归纳了三维近距离治疗计划制定原则和方法。三维近距离治疗难点较多,涉及到不同情况下的肿瘤和正常组织之间的剂量平衡,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另外,三维近距离治疗计划设计中还有一些不确定因素,未来需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希望能给从事宫颈癌三维近距离治疗同仁提供一些借鉴。
目的评价早期高危宫颈癌患者术后IMRT同期化疗或序贯化疗疗效和急性不良反应。方法回顾分析2009—2017年收治的105例早期(ⅠB1-ⅡA2)高危宫颈癌术后患者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IMRT同期化疗(C-IMRCT)组73例和IMRT序贯化疗(S-IMRCT)组32例。比较两组5年DFS、OS率及复发率、转移率和急性不良反应。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检验和单因素预后
目的探讨鼻咽癌IMRT后放射性脑损伤转归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6—2013年间我院IMRT的1300例鼻咽癌患者,有58例发生放射性脑损伤。收集发生放射性脑损伤后3~24个月随访的MRI信息。参考RECIST标准对放射性脑损伤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46例患者随访资料完整被纳入分析,发生放射性脑损伤的中位潜伏期为34个月。将患者分为缓解(CR+PR)和未达缓解两组,分别分析10~12、18~2
目的回顾分析应用HT行全脑+病灶同步推量治疗多发性脑转移瘤患者的剂量学数据及临床结果,评估计划合理性及HT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014—2017年共43例脑转移患者(≥3个病灶)纳入分析。全脑40 Gy分20次,病灶60 Gy分20次。疗中复查脑MRI,如病灶缩小则缩野。以TC、CI、PITV、HI进行计划评估。临床观察指标包括LRFS、IPFS、PFS、OS和不良反应。结果中位病灶数为6个(
目的比较宫颈癌HT分次治疗间膀胱和直肠体积与计划体积差异,评估膀胱和直肠充盈状态对其受量影响。方法选取2012—2016年于陆军总院行HT的宫颈癌患者20例。每次疗前行MVCT与计划CT图像配准后重新计算剂量分布并勾画肿瘤及膀胱、直肠并测量体积和位置。应用Planned Adaptive模块进行剂量重建,得到每幅MVCT图像和当次MVCT对应剂量,将融合MVCT图像及每幅MVCT图像所对应剂量分布
目的探讨钡餐造影结合CT的食管癌放疗近期疗效评价标准的可行性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并提出改进意见,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2004—2015年月采用3DRT的529例食管癌患者,依据2013版钡餐造影结合CT评价标准进行近期疗效评价,并Kaplan-Meier法计算LC、生存率Logrank检验和并单因素预后分析。两种评价标准行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近期疗效评价标准对529例患者进行疗效界定并生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