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性淋巴结区域预测食管鳞癌两野术后复发价值

来源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yb_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食管鳞癌两野术后有阳性淋巴结转移者复发率很高,回顾分析食管鳞癌术后淋巴结转移者,采用术后淋巴结转移区域预测术后复发的价值。

方法

收集329例胸段食管鳞癌两野R0术后淋巴结转移患者资料,术后淋巴结转移区域位于上腹部、纵隔、纵隔+上腹部者分别为116、119、94例。计数资料行χ2检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评价影响术后复发因素;累积复发率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和Logrank法检验,Cox模型多因素分析。

结果

总复发率为72.4%(239/329),总局部区域复发率为58.1%(139/329),其中颈部、纵隔和上腹部复发率分别为14.6%、42.9%和10.0%。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术后淋巴结转移区域是影响术后总复发和局部区域复发的因素(P<0.05)。术后淋巴结转移区域位于上腹部、纵隔、纵隔+上腹部者术后总复发率和局部区域复发率分别为57.8%、77.3%、85.1%和44.0%、62.3%、72.3%;术后淋巴结转移区域也是影响术后纵隔和上腹部复发的因素(P<0.05),但不影响颈部复发(P>0.05);术后淋巴结转移区域位于上腹部、纵隔、纵隔和上腹部者,术后纵隔和上腹部复发率分别为27.6%、47.1%、56.4%和12.9%、4.2%、13.8%。

结论

食管鳞癌两野术后淋巴结转移者失败原因主要为局部区域复发;术后淋巴结转移区域可以预测术后总复发和局部区域复发,尤其是术后纵隔或上腹部复发,其结果有助于指导术后辅助放疗靶区设计。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3种微创方式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下肢慢性静脉曲张综合征患者79例,共94条患肢。根据临床表现,采取静脉腔内激光、点式抽剥术、泡沫硬化剂注射中1~ 3种方式治疗。通过体检及血管多普勒彩超动态观察术后静脉曲张消退情况、复发情况以及并发症等。同时,通过皮肤病生活质量评分(DLQI)评估患者术前、术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 6个月(平均4.2个月),未见复发。术
期刊
目的检测寻常痤疮患者囊肿皮损中白介素6(IL-6)的表达,并观察痤疮丙酸杆菌体外对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系THP-1信号分子p38MAPK及白介素6水平的影响。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6例痤疮患者囊肿皮损和6例健康人皮肤组织中IL-6 mRNA表达水平。用2 × 106、2 × 107、2 × 108 CFU/ml灭活痤疮丙酸杆菌菌悬液或脂多糖(100 μg/L)刺激THP-1细胞,同时设培养
目的探讨姜黄挥发油(TVO)联合顺铂对人皮肤鳞状细胞癌(鳞癌)A431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A431细胞,用5、10、20、40、80 mg/L TVO处理,对照组用含有1%二甲基亚砜(DMSO)的DMEM高糖培养基处理,24 h后,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另取部分A431细胞,分为4组,分别用含1%DMSO的DMEM高糖培养基(对照组)、40 mg/L TVO(TVO组
目的探讨CHOP依赖的内质网应激通路在雷公藤内酯醇诱导黑素瘤A375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培养人黑素瘤A375细胞,用12.5、25、50、100、200 nmol/L雷公藤内酯醇处理,以不加雷公藤内酯醇处理的细胞作为阴性对照组。分别作用一定时间后,光镜观察A375细胞形态变化,CCK8法检测药物对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以双染色法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透射电镜观察内质网形态变化,Western
目的通过比较多功能体板对头部进行固定的体位固定方式和乳腺托架体位固定方式在位移误差及其引起的剂量学差异,研究乳腺癌行胸壁野结合锁骨上野放疗时头部固定的重要性。方法选取2017年年内乳腺癌患者30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使用多功能体板结合头部热塑膜固定,B组采用乳腺托架固定。每例患者在放疗前后均行CBCT扫描。计算两组患者在x、y、z轴向的摆位误差和分次内位移以及V100、V95,并行独立样本t
术中放疗(IORT)是指在手术过程中用放疗设备对原发肿瘤瘤床、残存灶和淋巴引流区等部位施行近距离单次大剂量照射的一种放疗方法,包括术中电子束技术和高剂量率腔内照射。目前,给予精确的放疗剂量是当代多学科个体化肿瘤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而IORT正是由于使靶区内剂量最大化而尽可能的保护了周围的正常组织实现了精准治疗。现就目前关于术中放疗的研究进行综合性阐述。
目的利用MRI-CT融合图像和CT为基础图像进行靶区勾画比较靶体积和危及器官体积差异,探讨带来的治疗计划剂量学差异。方法2013—2014年颈椎原发肿瘤患者10例,收集患者放疗前我院放射科MRI (GE Discovery MR 750 3.0T)图像传输至我科Eclipse系统,与定位CT图像进行融合。比较以MRI-CT融合图像和CT图像为基础进行靶区及OAR勾画体积差异及靶体积差异所致治疗计划
目的探讨患者VPTV、MHD、CLD、CTR对乳腺癌保乳术后IMRT计划设计的影响。方法2016—2017年在我院接受全乳IMRT的48例女性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左侧31例、右侧17例),放疗处方剂量为PTV 50 Gy,2 Gy/次。每个患者的调强计划同时使用物理参数和EUD对目标函数进行优化。采用一元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预测影响因子与OAR百分剂量体积、CI和HI间关系。结果CTR和VPTV是左
放疗是NSCLC传统的主要治疗手段;肺癌免疫治疗特别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近年来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如何将放疗和免疫治疗有效结合起来,最大程度让患者获益是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本文就NSCLC免疫治疗现状、放疗对免疫的影响、放疗联合免疫治疗进展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