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藏品入手浅析博物馆展陈及其内容的策划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zc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些年来,各博物馆在展陈形式设计方面发展迅速,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松对馆内藏品的研究。科学准确地把握好博物馆展陈方向的定位,在系统梳理馆藏特征的基础上明确自身的优势展陈主题,通过深入研究和挖掘藏品蕴藏的历史文化基因选择好展陈重点和内容,预先规划好易于实现观众与文物对话交流的展陈形式设计思路,能够为后续的工作提供坚实的文本基础和专业知识保障,并最终策划出优秀的展览,实现博物馆自身的价值。
  关键词:藏品;博物馆;展陈;策划
  21世纪以来我国的博物馆发展迅猛,2018年全国举办展览2万余个,累计接待观众已超过10亿人次。①学术界也紧跟时代步伐就新形势下博物馆的展陈工作展开了方方面面的讨论,除了内容策划之外,有学者从专业角度出发,将展陈设计划分为“总体形式、空间设计、多媒体及数字化、场景、照明、教育互动”等十大体系②予以研究。这些探索与实践无疑拓宽、丰富了展陈工作的设计思路和实现形式,激发全社会对博物馆展览的浓厚兴趣,使参观博物馆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日常生活体验。
  展陈感官设计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功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松对馆内藏品的研究,以历史文物为主要收藏品的博物馆尤其如此。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西安博物院(以下简称博物院)考察调研时强调“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牢记文博工作者的使命,践行总书记的嘱托,是我们义不容辞责任。本文以博物院馆藏西周青铜器为例,就相关展陈内容的构建进行探索,供大家探讨。
  1 定位展陈方向
  绝大多数博物馆是以本地文化遗产资源为依托建立起来的,馆藏品自然也以反映本地区的历史文化收藏为主。因此从藏品入手策划展览的话,首先要明确本地区的历史方位或文化特点,给展陈策划方向提供精准的定位。
  就博物院而言,西周是第一个在长安地区定都的王朝,也是首次以国家法定制度确立黄河、长江流域中央王朝与地方封国附属关系的朝代。发源于丰镐之地的政治制度、文化思想推动了华夏民族的历史进程;这里的科技艺术、经济生活是当时关中周文化的典型代表。博物院收藏有长安地区自旧石器时代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的藏品111457件/套③,是目前西安市唯一有条件展示中国古都变迁历史的文博单位。对中华文明的影响、对关中周文化的阐释自然也就成为可供博物院策划西周展陈的两个基本方向。
  2 分析馆藏特征
  有了明确的展陈策划方向,还需要对本馆的藏品进行梳理,深入了解馆藏特征以便选择展示主题。系统地掌握、分析涉及展陈方向馆内藏品的文物时代、材质、视觉信息、使用功能、文化功能、外延信息等相关资料。藏品信息的汇总可以通过制作表格的方法实现,数据项则根据策展的实际需要进行设置。这些数据的汇总不仅是我们确认展陈主题、斟酌内容设计的依据,也是我们总结馆藏优势、发现藏品构成短板的过程。切合展陈方向的馆藏优势有助于细化主题内容的设计,对藏品构成短板的认识利于规避展览实物劣势、确定外借藏品并指导博物馆日常文物的征集工作。
  博物院可用于直接展陈的西周文物逾400件/套。其中,各类青铜器340余件是藏品构成的主体,玉石器数量有限、器型不全,陶器过少。自身馆藏适合展示以青铜器为物质载体的历史文化内容;玉器精美程度欠佳、尚缺成套組佩,需要借展才能实现更多的展示需要。青铜器中容器与兵器车马器数量对半,整体特征总结为三点:①能够反映国家政治、思想的青铜容器,以炊食、酒器较为丰富,重要的盛器簠、盨不见收藏,水器、盥洗器、乐器数量以个计数。②能反映科学技术、生产生活的精美器物、车马器、兵器、农具类型不全,但不影响展陈效果。③青铜器上带有铭文的30余件,时代能够覆盖西周早、中、晚期,但缺穆王世的标准器,铭文内容涉及册命、赏赐、宗族宗法、土地制度、对外战争这几个方面。成套组玉佩、青铜簠、青铜盨及穆王世带铭青铜器属于牵涉历史文化内容较多的核心收藏,在展陈中可以用借展、合展等方式临时解决,不过最好还是通过文物征集工作补齐短板,为以后的科研、展览、宣教等工作提供更多的选择条件。
  3 选择展示主题
  展示主题的选择方式比较多样,可以就社会关注的文化热点设立,也可以从专业书籍或论文中抽取,甚至借鉴其他文博单位的现成主题。但是在社会文化修养整体上升、人文内涵诉求不断深化的今天,从馆藏品结构特质出发确立展示主题无疑是策划原创性展陈的有效途径之一。博物院藏品蕴含的文化功能往往是选择展示主题的依据,文物越富集的文化功能、内容越容易转化为策展的主题。主题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多元的,它的设置应服务于既定的展陈方向。
  根据上文中汇总出的博物院馆藏西周文物特征,可以结合历史背景提炼出若干相关的潜在展陈主题,供策展人选择。①青铜炊食、酒器、水器、盥洗器、乐器方面,能够搭配出重酒器组合、重炊食器组合的文物群,辅助乐器、盥洗器组合,具备策划西周礼乐制度与礼仪文明主题的要求。②精美器物、车马器、兵器、农具类型不全,虽能反映青铜器铸造、车马器生产、战争出行等方面的史实,但藏品材料单薄,形成独立展陈主题过于勉强。③覆盖西周早、中、晚三期的有铭青铜器,能够完整地反映西周金文发展的过程并揭示这种变化对汉字演化的影响,可以作为策展主题;涉及册命、赏赐、宗族宗法、土地制度、对外战争的铭文内容则能够作为礼乐制度与礼仪文明主题的材料补充。总的来看,目前博物院西周馆藏的展陈优势主要集中在西周礼乐文明和金文演化史这两个主题上。
  4 挖掘文化基因
  当前博物馆之间的竞争由以往的拼藏品、拼名望,转变为学术科研与教育服务等软实力的比拼。①同样的主题和展品,解题角度的差异、展示重点的不同最后形成的社会效应也千差万别。数据显示观众们认为“富有教育意义”是一个理想的博物馆最应该具备的特质②,这可以看出观众最期待的事情仍然是博物馆能给他们带来独具魅力的文化盛宴以满足精神上的需要。反映古代历史文化的展陈免不了要从文物牵涉的古代知识中汲取营养,然而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发达,如何筛选出合适的解题内容难度不小。在展陈主题的范围内挖掘馆藏文物的文化基因构建解题内容和展示重点,是较为简便可行的方法之一。   利于策划展陈的文化基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要素—影响力和继承性。首先,应当是历史上对国家、民族、区域发展产生过重要或直接影响的优秀文化因素。这些内容虽都能或多或少为大家所知,但由于年代久远早已为世人所生疏。其次,相关风貌或形式在岁月的长河中发生了巨大变化,但融入了华夏民族的文化血脉与现代人的生活依然息息相关。以上述博物院所讲的两个主题为例,西周礼乐文明主题下符合文化基因要求的内容项有宗法宗族、礼乐礼仪;金文演化史主题下符合文化基因要求的内容项有文字字形演化(附带铭文格式),详细分析如下。
  宗法宗族看似在讲天子、诸侯的世系继承制度,其实现在每个中国家庭的亲戚结构关系、祖先敬仰观念、家族意识、亲属关系在应对社会事务中的作用等与西周时所奉行的原则基本一致。
  礼乐礼仪中的等级制度虽然早已废除,但是日常礼仪流程、处事模式也几乎相仿。如大家邀请朋友喝酒吃饭,从邀约、回复、迎请宾朋,到就座入席、问候寒暄、推杯换盏,乃至喝到何种程度、致谢、送客、由谁埋单、过后答谢等,这一整套的程序过程与所遵循的礼仪规范、甚至谦辞用语几乎就是3000多年前西周贵族宴请同僚贵宾的场景再现。
  西周金文字形上承商代甲骨文,下接秦国篆书,初步实现了中国文字由象形符号到形声化的转变,进一步推动汉字向字形方块化、字体符号化的方向发展。文字在西周时期形成了以横、竖、正圆为架构的笔画结构,奠定了汉字横、竖、撇、捺、点、折、弯钩的笔法基础。西周铭文内容以歌颂做器者或祖先的丰功伟绩、功德勋烈为主,铸于器上传给后世子孙。将华夏民族善于记事的传统发挥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为之后我国高度发达的文字史学埋下了伏笔。
  5 关注精神互动
  目前,在高科技和新理念的推动下,良好的参观体验和观众的参与性已经成为各博物馆展陈设计中必不可缺的重要环节,每一个观众都希望在博物馆里获得难忘的体验。①在展陈的方向、主题、解题内容确定之后,我们仍需要在藏品所含历史文化的体验及参与上给予必要的关注,使后续的观感体验设计有来自藏品文化内涵方面的依托。用于设计的历史文化内容,如果能与文化基因相契合,更容易使观众实现古今文化精神上的交流,以利于形式设计。
  如博物院在西周宗法宗族內容方面可以依托善夫吉父鼎来展开设计。善夫吉父鼎能与陕西省扶风县任家村1940年以来发现的鼎、鬲、簠、盂等16件“善夫吉父”铜器凑成一套,有故事可循。善夫为官职名,吉父为梁其这个人的字。梁其的父亲是知名青铜器大、小克鼎的器主克,克出生于名门贵族,属于华氏家族的小宗,其父后仲、其祖考伯以及曾祖师华父均担任过大师(太师)的职位。一家五代人世卿世禄,在政治仕途上还得到来自周王公卿华氏本家的庇护与提携,这与我们现代中国人的家族观念并无二致。
  又如礼乐礼仪中请客喝酒吃饭的礼仪规范,完全可以依托博物院种类多样的成套酒器,设计出让观众能进行实际体验的场景。在介绍大家认识烹饪食物的鼎、盛放主食的簋、喝酒用的爵、储酒用的壶、调酒用的卣、洗手用的盘匜等古代器物的同时,也能让大家感受到远古祖先对我们现代社会的文化影响。这种体验寓教于乐,在拉近观众与文物情感距离的同时,强化了现代人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
  西周金文方面可以设计的内容更加丰富,虽然金文的字体与现代汉字差别较大,但与现代汉字的形态演化关系是十分清楚和明晰的。将西周到现代字形演化的过程展示给大家即使不加解释,大多数人甚至小学高年级学生也能看懂。可以设计让观众看金文猜汉字的游戏以提升观众的观展兴趣。
  6 结语
  从博物院文化定位出发,确定适当的展陈方向,分析博物院藏品特点,从中提炼出具有优势的展陈主题,深入挖涉展藏品蕴含的文化基因,科学地确立展陈重点,并关注展览具体内容与观众的精神互动,最终策划出为观众认可的展览。展陈工作是博物馆参与社会分工、助力国家建设、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进而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实践活动。博物馆人在灵活应用现代化展示形式的基础上,有必要关注对藏品自身的研究,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文化价值②,实践习近平总书记“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的嘱托。
其他文献
摘 要:奈曼王府是内蒙古自治区仅存的保存完好的清代王府官式建筑群落之一。奈曼王府是成吉思汗第28代孙、奈曼旗第11任王爷德木楚克扎布修建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4月1日,在文物管理所的基础上,在府址成立了奈曼旗王府博物馆。奈曼旗王府博物馆藏品丰富,数量众多,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学术研究价值。  关键词:奈曼王府;蒙古部落;王府;清代  奈曼王府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奈曼旗大沁他拉镇
期刊
摘 要:政务接待及政务讲解是纪念馆的一项重要工作,政务接待及政务讲解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纪念馆的工作面貌及纪念馆的对外形象。党的十九大以来,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纪念馆政务接待量猛增。在这种情况下,应防患于未然,预设安全细节准备,针对政务接待对象准备讲解词,政务接待前还需进行心理和仪容仪表准备,讲解前的备品也需准备,这些政务接待前的细节准备成为讲解成功与否的关键。  关键词:纪念馆;讲解员;政务
期刊
摘 要:古籍对世界、国家、民族而言是非常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文章针对高校图书馆在古籍保护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山东大学图书馆近几年开展的古籍保护措施为例,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图书馆;古籍;数字化  古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和结晶,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是后人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高校图书馆作为古籍文献的重要收藏地,如何利用现代科技保护这些古籍,承担起古籍保护的重任,值得大家探讨与研究
期刊
摘 要:明藩王是明朝统治下的一个特殊群体。文章通过对肃藩马政进行研究,阐述肃藩马政在中央马政兴衰的历史大背景下经历的曲折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肃藩马政职能的变化。广而推之,明代宗藩马政对整个明代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  关键词:明肃藩;马政;朱楧;职能  在中国古代,马被运用于各个领域,“马资于国用甚大”①,它不仅是重要的交通运载工具,也是战争中重要的能动性武器。明代的藩王马政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表现出了
期刊
摘 要: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标。当前大同市正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向“博物馆之城”迈进。大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在“博物馆之城”的创建中必能发挥资源优势,如何梳理和科学合理利用更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大同;“博物馆之城”;文化  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及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论述,将文化建设提升到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核心位置。各省市、地区都把发展文化纳入地方发展规划或重点民生工程中,在此过程中不少城
期刊
摘 要:基于博物馆馆藏资源保护的“活化”利用理念成为新时代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为了实现八大山人纪念馆馆藏资源的“活化”利用,从馆藏资源的历史文化价值出发,分析国内外博物馆馆藏资源“活化”利用发展现状,明确核心概念,提出“活化”利用对策,有助于八大山人纪念馆文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时代;馆藏资源;活化利用;对策  1 八大山人纪念馆综述  八大山人纪念馆坐落在江西省南昌市南郊青
期刊
摘 要:棠樾古民居是皖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古民居,规模宏大且保存完整,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旅游价值,对研究该地区历史和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棠樾古民居的实地调研,结合现有保护技术,对棠樾古民居的整体保护进行探讨。  关键词:棠樾;古民居;规划;整体保护  古民居保护是近年来我国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古民居凭借独特的建筑风貌、重要的历史价值、深厚的文化积淀、特有的古韵氛围成
期刊
摘 要: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我国纸币的历史由来已久,它萌芽于唐末,开始于宋朝,盛行于金元,发展于明清。文章通过梳理历代纸币发展沿革,采用对比分析法进一步探析明代纸币大明通行宝钞和清代纸币大清宝钞与户部官票的产生背景、特点和流通使用及其价值。  关键词:大明宝钞;大清宝钞;户部官票  1 引言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使用纸币的国家。我国古代纸币的发展历史由来已久,它萌芽于唐末的飞钱,产生
期刊
摘 要:娘寨的保护修缮,采取“修旧如旧”原则,重点修缮现存建筑,部分已失去原状有充分依据的可以实施适当修复。在做好娘寨安全维护的前提下,积极向公众开放,让娘寨走近百姓。娘寨保护修缮后,社会效益明显,村民发自内心地认同这里,认识到娘寨是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要保护利用好它,要对它有敬畏之心。  关键词:保护修缮;活化利用,社会效益体现  娘寨坐落于福建省闽清县璜镇良寨村,建于清代,相传为一妇女所建,故
期刊
摘 要: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成为中国革命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1986年10月,纪念长征胜利50周年之前,党中央国务院等各级部门高度重视,甘肃会宁建设了红军会宁会师旧址(会师园)和10多处战斗遗址纪念地,促进了甘肃会宁红色旅游事业的发展。而甘肃会宁红色旅游事业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红色文化的宣传,形成了互为补充、宣传和渗透关系。文章以会宁红色旅游为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