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尼:用无线电打开即时交流的大门

来源 :知识就是力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y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同学们在人教版九年级《物理》课本第二十章学习了《电与磁》,那你知道电磁波是怎么被发现的吗?无线电又是怎样被发明的呢?一起来看看吧!
  作为业余发明家的伽利尔摩·马可尼,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发明了第一个实用的无线电报系统,开创了无线电通信事业,打开了大众通信和世界范围内即时交流的大门,为丰富人类文化生活、推动文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少年“电迷”


  出生于意大利北部名城博洛尼亚的马可尼,打小就过着一种养尊处优的生活。他的父亲是一个精明的商人兼地主,母亲是一名来自爱尔兰酿酒世家的歌唱演员。
  少年时代的马可尼几乎没有在正规的学校待过。他上的是私立学校,还有家庭教师辅导。家中图书馆藏书丰富,供他自由浏览。他时常还随母亲和哥哥做季节性的旅游,见识了许多新奇的东西。
  1887年,13岁的马可尼接触到科学课程后,爱上了物理学,尤其喜欢做电学方面的实验。父亲给他钱买电池、设备,还为他订阅了技术杂志。母亲干脆把家中养蚕的房间空出来,供他做实验。据说,有一次他突发奇想,动手把堂妹的缝纫机拆开,改装成了烤肉用的转叉钩,气得堂妹直哭,他只好又改了回来。有一年在外地亲戚家过冬时,他给一个年老的盲人电报员读故事听,作为回报,老人教他使用摩尔斯电报键。
  在马可尼成长的那个年代里,电的应用已经铺展开一个广阔的前景。此前,美国画家塞缪尔·摩尔斯于1832年发明了电报,一种沿电线发送并接收信息的电磁系统—这是第一种连接世界的通信系统。1876年,美国物理学家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发明了电话,一种把声波转换成电信号,再把电信号还原成可听声波的电子装置。
  而在电报诞生与电话问世的这一间隔内,英国物理学家詹姆斯·麦克斯韦于1864年从理论上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推导出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信息时代最基本的物质载体—电磁波,最早就是这样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无线奇想


  在电学的新世界里徜徉,马可尼乐此不疲。
  然而,对于其他功课的忽视导致他总体成绩不佳,连毕业证书都拿不到。父亲对此很不满意,训斥他总是在摆弄那些无聊的玩意。
  好在母亲一直都持鼓励和支持的态度,甚至还专门请来博洛尼亚大学的物理学教授奥古斯都·里奇给他“开小灶”。里奇也非常欣赏这个虽然偏科但十分好学的年轻人,允许他进入自己的实验室做实验,并指导他阅读相关图书和文献。
  在麦克斯韦的电磁波理论提出20多年后,德国物理学家海因里希·赫茲于1887年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进而预言可以用“不带电线的方法输送信息”。不过,尽管当时的人们对于用电线向远处输送信息的能力惊叹不已,但对于赫兹的大胆预言还是不敢恭维,只视为“心灵感应”之类的玄想。就连验证了无线电波存在的赫兹也说:“我看不出这个神秘的、看不见的电磁能源能有什么用处。”
  1894年1月1日,年仅36岁的赫兹撒手人寰。里奇写了一篇纪念文章,文中提到赫兹所做的那个著名的实验:他设计了一个振荡电路,在两个金属球之间周期性地发出电火花,同时又在不远处设置了一个带缺口的金属环状线圈。结果,当振荡电路发出火花时,金属缺口处也有较小的火花出现。这证实了电磁波确实存在。
  马可尼看到里奇的文章后陷入了沉思。他相信那些电波不必像电报和电话那样,非得通过连接线来输送信号不可。换句话说,如果把收发电报的装置与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结合起来,不就可以实现无线电通信了吗?这意味着,只要频率合适,电磁波也是可以用来传递电码乃至声音信号的。

攻破难题


  对于马可尼的设想,连里奇都觉得匪夷所思。多年以后马可尼曾对女儿回忆当时的情景,说:“我最大的难题就是这个设想太简单了,以至于不敢相信竟然没有其他人想到并将其付诸实践。对我来说,这个设想非常真实可行,让我没想到的是,其他人会将这一理论视为空想。”
  马可尼随即自制了一个能产生高压电的感应线圈,并用一个单圈环形天线来检测所产生的电磁波,由此成功地再现了赫兹所观察到的现象。经过不断改进装置,发送信号的距离越来越远。为了直观地显示效果,马可尼把粉末检波器跟一个金属铃连接起来,当有电流通过时铃声就会响起来。在1895年的一个深夜,当信号已经可以传送大约8.2米远时,欣喜若狂的马可尼用这种办法弄醒了他的母亲。
  这之后,他又不断地改进发射装置和天线。到了1895年9月,他已经能够把有具体意思的信号传送到800米之外了。遗憾的是,意大利方面并没有意识到马可尼在无线电报上取得成功的重要意义,马可尼遂与家人前往英国,跟英国邮政总局展开合作。
  1896年,22岁的马可尼在英国申请了“利用赫兹波发电报的系统”的专利(1897年获得美国专利)—无线电诞生了!

再接再厉


  在诸多友人的协同帮助下,马可尼乘胜追击、再接再厉,取得了更大的成绩。1897年3月,他向6.4千米的地方发送了信号;5月,他从英国大陆向16千米以外的一个英吉利海峡小岛发送信号;7月,他完成了第一次舰港之间的信号传送。1898年,无线电首次应用于商业;同年,马可尼利用无线电传送了第一批新闻报道—在一艘汽船上把赛艇比赛结果和评论拍发给都柏林的《每日快报》。
  当马可尼在那艘旧蒸汽船上搭载信号线时,一位英国记者近距离地观察他,在报道中写道:“这位年轻的意大利发明家个头很高,有着运动员的体型,发色较深,眼睛灰蓝,嘴唇紧抿,前额宽阔,谦逊而自信。他说话直率,坦承自己与其他科学家在电学及以太方面缺乏更多的专业知识……马可尼先生听着他设备上传来的噼啪声,带着些许疑惑与兴致,就好像阿拉丁摩擦神灯,等待神灵现身一样。”
  1899年3月,第一个国家无线电信号从英国的多佛跨越英吉利海峡被发送到了51.5千米之外的法国维梅勒克斯。1900年,马可尼发明调谐电路,增加了无线电信号的传送距离,也大大消减了无线电发射机之间的干扰。1901年,马可尼成功地进行了从英国到加拿大纽芬兰岛之间的首次越洋无线电通信试验。此后不久,无线电开始成批地应用于船只与陆地之间的通信联系。1906年,无线电中第一次播出了讲话和音乐。1909年,马可尼与德国物理学家卡尔·菲尔蒂南德·布劳恩一起获得了这一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布劳恩发明了可研究电流细微变化的阴极射线示波器,并成功地用定向天线系统接收到了定向发射的信号)。
  1937年7月20日,马可尼在罗马逝世。意大利政府为他举行了国葬,当时英国和美国的广播都为他默哀两分钟。
其他文献
万物起源  两百多年前,法国有个科学家叫拉马克,他对生物着了迷,时常观察各种各样的生物,在那个时代,人们普遍认为世间万物是神按照一定计划和目的创造出来的,并且一经创造不再改变。万物被神创造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就会一直保持原样,因为在神学家看来,完美的神创造的生物也是完美的,不需要发生变化。  当时拉马克通过长期观察对“神创论”产生了怀疑,这是人类第一次对万物起源有了质疑。当他看到野猪的嘴巴明显比家猪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在《春夜喜雨》中用“润物细无声”来形容春雨的来临,而现在用它来形容智慧气象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却再恰当不过了。智慧气象,早就来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里啦!衣:穿衣向导  到陌生的气候环境,如何穿衣,是每个喜欢旅行的朋友最常面对的问题,也是你出行前决定带什么衣物的依据。  尽管旅行目的地当地有天气预报,但是那些气温、湿度、气压、风速,要换算成接近人主观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各种类型传感器的重要性变得非常突出。近日,美国艾奥瓦州立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副教授董良领导的团队开发出一种基于石墨烯的传感器,它可以贴在植物上为研究人员和农民提供有关作物用水的数据,比如测量玉米植物将水从根部运输到叶子下部、然后再到叶子上部的时间。这项成果以封面照片的形式发表在《先进材料技术》期刊上。  石墨烯是一种神奇的材料,是由单层碳原子构成的六边形(最稳定的结构形式)
假如有一天,你的移动设备不小心掉落在地上,捡起来时却发现屏幕上出现了裂缝,这是多么令人沮丧的事情啊!近日,由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和巴黎环球物理研究所牵头的一项旨在提供更好的防碎玻璃的国际研究,发表于英国自然出版集团旗下的《科学报告》期刊上。  玻璃的分子结构表面上看是随机的,但实际上在原子的微观水平上是相当有序的。论文第一作者、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首席研究员查尔斯(Charles Le Losq)博士表
可以说,正是为了某种“利益”的平衡,才诞生了全运会“金牌内定”的暗箱,而这个“暗箱”是赛场之外、竞技背后的博弈和较量。    有“小奥运”之称的全运会是全国最高水平的综合性赛事,长期以来都是我国为奥运会及亚运会选拔人才的舞台,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然而,多年来历届全运会的现实情况却是,全运会渐渐成了举国体制下地方主义的角逐。有人曾比喻说,中国的各种职业联赛比的是“经济”,全运会比的却
不用你管  妈妈:“牙牙,我的洗头水太烫了,快给我打点凉水来!”  牙牙:“天还没塌下来哩。”  妈妈:“快,给妈打点水来。从小爱劳动嘛!”  牙牙:“你不是说‘你的任务就是读书,天塌下来也不用你管么’?”  诱导  牙牙:“爸,我的这篇稿子往哪里投?”  爸爸:“往钱多的地方投。”  牙牙:“中国人民银行,行吗?”  相反的例子  牙牙问当美学教授的爷爷:“爷爷,为什么你说一切假的都是丑的?” 
2027年8月31日,索亚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按下了一颗绿色的按钮,不一会儿,一架飞碟稳稳当当地停在了她家的门口。一个小型机器人飞了出来,“欢迎您,索亚同学,我是您的私人机器人,我叫小A,接下来我将带您前往您的新学校—科创大学。”  索亚点点头,小A接过她的行李,一同上了飞碟。新生报到  坐在飞碟上,只看见身旁是白茫茫的一片,這种飘浮无依的感觉让本就有恐高症的索亚不禁有些发颤。“如果您觉得不舒服,可
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被后世尊为“至圣先师”的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曾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但是对于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人来说,学习却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这还得从我们进化成人的过程中讲起。教育—从特权走向大众  人类之所以能够在数百万年的演化竞赛中胜出,成为有史以来最聪明的物种,是因为我们拥有一颗相对于我们的身体来说,异常硕大的大脑。但这颗聪明的大脑带给我们的并不都是便利。事实上,由于生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