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机制要求职业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的改革。行动导向教学法,是目前中职学校进行教学实践改革中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不但可以使“教”与“学”生动有趣,而且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行动能力和创造能力。本文结合该教学法的实践运用,论述了其应用的教学过程以及在应用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行动导向;中职计算机;实习教学
计算机实习教学是一项集知识性和技能性于一体的教学过程,其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计算机知识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传统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居主导地位,教学以课堂教授为主,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地位,“教”重于“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难以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已越来越不适应社会、企业发展的要求。把行动导向教学法引入计算机专业教学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能力、职业活动能力,符合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改革的“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目标。
一、行动导向的含义和特点
行动导向法,也叫实践导向、行为导向、活动导向、行为引导等,代表了当代世界上的一种先进的职业教学理念,是世界职业教育教学论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思潮。强调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使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掌握生活和学习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特点是在教师的行动导向下,学生全面参与教学教程,让学生在教师所设计的学习环境中,脑、心、手共同参与,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使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应用创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关键能力。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一个包括获取信息、制订计划、作出决定、实施工作计划、控制质量、评定工作成绩等教学环节的完整的行为模式。在整个教学中学生始终占据主体地位,教学质量的高低最终通过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反映和体现。这种教学方法完全贴合了我国现今“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理念”的教学理念。使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将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达到职业教育的“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教学目标。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专业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行动导向教学在计算机专业的实习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等。其具体应用流程为:
1. 精选任务
在行动导向教学法中,任务的设计和选择是整个实施过程成败的关键,一个好的任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首先,任务必须根据学生将来的就业方向来设计,这样既坚定学生对专业发展的信心,又能引起他们对本课程的兴趣。比如,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安装,在将来企业的IT部门就是经常要用到的基本技能。其次,任务和项目必须能将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而且还要有一定的难度,让学生既能学到新知识、新技能,又能运用它去解决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
2. 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可以让学生走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特定情境中,亲身感受在特定情境中所激起的情感,全身心的投入,激发学生的热情,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提升学生的职业意识。
3. 分析实例
在行动导向教学中,实例分析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实例本身可能并没有统一的答案,答案需要学生自己来探究。教师通过导入实例,作简单提示性建议,让学生参与讨论、思考,对实例进行分析,分解出所引用的知识和技能,引出理论概念。通过实例分析,可以使学生在分析思考过程中,把感悟到的东西变成自己的知识。
4. 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是动态的思维过程,思维发展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让学生自主探究,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求同存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索能力。教师只是跟踪学生的设计思路,加以引导和引领。通过推进学生的自主探究,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
5. 评价激励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评价是教师手里的一种工具,它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帮助形成这种愿望,而不是对于不愿学习的一种惩罚。”因此,在学生完成任务之后,一定要及时给出评价,评价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可采取组内自评、组间互评及教师总结点评的多元化过程性评价机制,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潜能,促进学生关键能力的提高。
三、计算机专业实习教学应用行动导向法的一些思考
1. 行动导向教学法要有高素质的师资
在行动导向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起主导或者说引导的作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教学时间分配上,教师讲授的时间一般不超过30%,70%以上的时间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完成学习任务。教师的角色由传统的教学主导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或主持人,教学方法由注重“教法”转变为注重“学法”,这就要求老师除了具有专业知识外,还要具备本专业的实际应用经验和前沿知识。另外,教师要能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兼顾学生的兴趣,创设良好的情境,使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探索过程,从中掌握操作的方法和技能。
2. 要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
在职业教育中,学校对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仍以传统评价体系为准则,主要侧重于对课堂教学的管理和对学生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的评价,而“行动导向”则非常注重教学过程,这无疑阻碍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推广。所以我们要构建行动导向教学中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体制,评价系统不能再以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为中心,而应该突出以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为中心,以引导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为重要内容。
3. 现有教材不适应行动导向教学法的需要
现有的教材主要是为教师的教而设计的,突出的是知识本位,而不是为学生的学设计的,因而不适合行为导向的教学。行动导向教学的教学方法需要与其相配套的教材建设,特别需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教材。
4. 项目任务设计要具备合理性和可行性
行动导向法中设计项目、案例和任务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可实践性,以保证学生可操作,并有收获,因此,项目的设计应采用结构化的方法,自上而下,逐步细化的原则;项目的实施,则采用自下而上,由易到难,逐步完善的原则进行。
总之,计算机专业实习教学中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把专业知识的学习与职业能力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提升了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探究能力,并使之在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修养方面均得到发展,将学生打造成创造型、紧缺型、复合型的应用型人才。随着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我们相信,行动导向教学法将会在计算机教学中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
参考文献:
[1]徐涵.行为导向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4).
[2]乐文行.浅谈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软件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6).
[3]刘邦祥.试论职业教育中的行动导向教学[J].职教论坛,2006(2).
(濮阳市技工学校)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行动导向;中职计算机;实习教学
计算机实习教学是一项集知识性和技能性于一体的教学过程,其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计算机知识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传统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居主导地位,教学以课堂教授为主,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地位,“教”重于“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难以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已越来越不适应社会、企业发展的要求。把行动导向教学法引入计算机专业教学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能力、职业活动能力,符合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改革的“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目标。
一、行动导向的含义和特点
行动导向法,也叫实践导向、行为导向、活动导向、行为引导等,代表了当代世界上的一种先进的职业教学理念,是世界职业教育教学论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思潮。强调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使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掌握生活和学习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特点是在教师的行动导向下,学生全面参与教学教程,让学生在教师所设计的学习环境中,脑、心、手共同参与,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使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应用创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关键能力。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一个包括获取信息、制订计划、作出决定、实施工作计划、控制质量、评定工作成绩等教学环节的完整的行为模式。在整个教学中学生始终占据主体地位,教学质量的高低最终通过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反映和体现。这种教学方法完全贴合了我国现今“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理念”的教学理念。使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将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达到职业教育的“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教学目标。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专业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行动导向教学在计算机专业的实习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等。其具体应用流程为:
1. 精选任务
在行动导向教学法中,任务的设计和选择是整个实施过程成败的关键,一个好的任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首先,任务必须根据学生将来的就业方向来设计,这样既坚定学生对专业发展的信心,又能引起他们对本课程的兴趣。比如,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安装,在将来企业的IT部门就是经常要用到的基本技能。其次,任务和项目必须能将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而且还要有一定的难度,让学生既能学到新知识、新技能,又能运用它去解决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
2. 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可以让学生走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特定情境中,亲身感受在特定情境中所激起的情感,全身心的投入,激发学生的热情,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提升学生的职业意识。
3. 分析实例
在行动导向教学中,实例分析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实例本身可能并没有统一的答案,答案需要学生自己来探究。教师通过导入实例,作简单提示性建议,让学生参与讨论、思考,对实例进行分析,分解出所引用的知识和技能,引出理论概念。通过实例分析,可以使学生在分析思考过程中,把感悟到的东西变成自己的知识。
4. 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是动态的思维过程,思维发展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让学生自主探究,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求同存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索能力。教师只是跟踪学生的设计思路,加以引导和引领。通过推进学生的自主探究,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
5. 评价激励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评价是教师手里的一种工具,它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帮助形成这种愿望,而不是对于不愿学习的一种惩罚。”因此,在学生完成任务之后,一定要及时给出评价,评价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可采取组内自评、组间互评及教师总结点评的多元化过程性评价机制,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潜能,促进学生关键能力的提高。
三、计算机专业实习教学应用行动导向法的一些思考
1. 行动导向教学法要有高素质的师资
在行动导向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起主导或者说引导的作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教学时间分配上,教师讲授的时间一般不超过30%,70%以上的时间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完成学习任务。教师的角色由传统的教学主导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或主持人,教学方法由注重“教法”转变为注重“学法”,这就要求老师除了具有专业知识外,还要具备本专业的实际应用经验和前沿知识。另外,教师要能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兼顾学生的兴趣,创设良好的情境,使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探索过程,从中掌握操作的方法和技能。
2. 要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
在职业教育中,学校对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仍以传统评价体系为准则,主要侧重于对课堂教学的管理和对学生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的评价,而“行动导向”则非常注重教学过程,这无疑阻碍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推广。所以我们要构建行动导向教学中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体制,评价系统不能再以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为中心,而应该突出以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为中心,以引导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为重要内容。
3. 现有教材不适应行动导向教学法的需要
现有的教材主要是为教师的教而设计的,突出的是知识本位,而不是为学生的学设计的,因而不适合行为导向的教学。行动导向教学的教学方法需要与其相配套的教材建设,特别需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教材。
4. 项目任务设计要具备合理性和可行性
行动导向法中设计项目、案例和任务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可实践性,以保证学生可操作,并有收获,因此,项目的设计应采用结构化的方法,自上而下,逐步细化的原则;项目的实施,则采用自下而上,由易到难,逐步完善的原则进行。
总之,计算机专业实习教学中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把专业知识的学习与职业能力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提升了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探究能力,并使之在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修养方面均得到发展,将学生打造成创造型、紧缺型、复合型的应用型人才。随着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我们相信,行动导向教学法将会在计算机教学中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
参考文献:
[1]徐涵.行为导向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4).
[2]乐文行.浅谈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软件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6).
[3]刘邦祥.试论职业教育中的行动导向教学[J].职教论坛,2006(2).
(濮阳市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