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MW生物质循环流化床氮氧化物和温室气体排放特性研究

来源 :洁净煤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scaf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质是“零碳”可再生能源,对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虽然被视为清洁能源,但是生物质燃烧过程依然会排放氮氧化物(NO、N2O)和温室气体(CH4、N2O、CO2),有必要对生物质直燃的氮氧化物和温室气体排放特性进行研究。对某15MW生物质循环流化床的氮氧化物和温室气体排放进行了测量,并探究了改变床压、一二次风比、前后墙二次风比、废木料掺烧比例等因素对氮氧化物和温室气体排放特性的影响。燃烧调整实验表明:升高床压有利于降低NO排放,但是降低幅度很小,且会造成CO和CH4的浓度上升,CO2浓度降低;随着一二次风比的增大,NO的排放略有降低,这意味着可以适当降低二次风以降低NO排放,CO和CH4的浓度降低,CO2浓度升高;当前墙二次风开度/后墙二次风开度的值较小或较大时,均有利于降低NO,CO和CH4的排放也较低;当高含氮废木料的掺烧比例由20%增大到50%时,NO和CO2的排放先升高后降低,CO和CH4的排放先降低后升高。
其他文献
现有反舰导弹编队识别技术存在侧重于队形识别而非目标选择、对编队末端态势变化考虑不足、实时性偏弱、未考虑队列线检测区间对聚类效果的影响和聚类数优化与聚类迭代过程相互独立等问题。基于Hough变换和优化K均值聚类算法,提出反舰导弹编队识别目标选择流程,构建V形、平行和环形编队目标生成与目标选择模型,旋转、缩放、冲淡式干扰和队型变化等编队目标变化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聚类数优化代价函数在关键聚类数段区分度
一、我国宗教的特殊性; 二、道教简述; 三、北京道教场所分析; 四、对宗教文物(场所)的保护观点; 五、保护宗教文物的政治性、民族性、国际性; 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宗教文物才能得以保护。
会议
河口湿地是响应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最为敏感的生态系统之一,是外源氮的一个重要“汇”,其对于生源元素循环过程可产生深刻的影响。在当前闽江河口区氮负荷增强背景下,探讨外源氮输入对湿地土壤磷形态赋存及其关键转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为此,论文选择闽江河口鳝鱼滩的芦苇湿地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原位氮输入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输入水平(NNt,对照处理;NLt,低氮处理;NMt,中氮处理;NHt,高氮处理)对湿
基于中国财政制度分析了转移支付与地方财政平衡的制度关联,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方法研究转移支付在县级地区面临财政压力下平衡财政预算方面的作用,并对财政各组成部分的动态调整过程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县级地区转移支付收入与地方本级财政收入几乎具有同等的平衡财政预算作用;转移支付收入与地方财政本级收入的变动是由自身引起,不受支出部分的影响;地方财政压力主要源自地方财政支出的波动,并且当地方财政支出增加
目的 评价肿瘤疫苗在结肠癌模型小鼠体内的抑制效果。方法 用CpG的β-葡聚糖纳米颗粒(CpG β-glucan nanoparticles,CNP)于体外刺激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dendritic cells,BMDCs),同时设PBS组、NP组(无CpG纳米颗粒)、Lysate组(MC38细胞裂解物)及CpG组(CpG1826),流式细胞术检测BMDC
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是由躯体感觉神经系统的损伤或疾病直接造成的疼痛,如多发性神经病、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三叉神经痛和卒中后疼痛.目前,NP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中枢敏感化是慢性疼痛发生和维持所必需的.而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和脊髓背角突触的兴奋性及可塑性改变是中枢敏感化的关键.研究表明,中枢神经系统(Cent
磷是亚热带地区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营养元素,而氮沉降量的增加会降低土壤磷的有效性。该研究以微生物和植物细根为重点探究土壤磷转化,揭示氮沉降背景下低磷有效性土壤的磷供应及生产力维持。通过在福州长安山模拟氮沉降实验,设置对照(0 kg·hm–2·a–1)、低氮(40 kg·hm–2·a–1)和高氮(80 kg·hm–2·a–1) 3个处理,收集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幼苗的
<正>20世纪早期德国艺术史经历一段与人类学、美学及哲学亲密关系的时期。德国哲学家德索尔曾提出“一般艺术学”概念,此观念成为艺术学理论学科的基础。此后随着艺术学的细化,不同学科之间逐步走向疏离。近三十年来古典学学者返回历史中去寻找思想史轨迹,并从人类学中去理解文化遗存及文化记忆现象。今日我们追溯历史,探究人类学之于艺术学的重要意义,显然具有总结过往、探求新知、重新出发的特殊意义。
期刊
背景: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好发于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外科手术和化学疗法长期以来是结直肠癌患者的首选,然而其治疗效果欠佳,特别是对于具有转移性病变的患者预后较差。在结直肠癌的治疗中,靶向治疗是一种新方法,成功延长了结直肠癌患者的总体生存期。随着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药物和抗血管生成(VEGF)药物的成功应用,阻断不同关键途径的新药物以空前的速度出现,其中针对PD-1/PD-L1
[目的]探究氮沉降背景下黄山松林土壤磷组分的变化,并进一步探究磷组分变化的驱动因素,为黄山松林如何适应未来氮沉降持续加剧情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福建省戴云山黄山松林进行短期氮添加试验,测定土壤磷组分、微生物生物量、酸性磷酸单脂酶(ACP)、磷酸二酯酶(PD)和磷脂脂肪酸,探究氮沉降对亚热带土壤磷组分、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和驱动土壤磷转化的关键因素。[结果]与对照相比,高氮添加显著降低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