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在语文课堂中的体现

来源 :新校园·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wyu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其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实施新课程,创新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创新的课堂教学首先要求执教者要有创新的意识,创新的思维和创新的精神,创新型教室要在教学中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敢于走出旧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出一个崭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新型课堂的建立。
  与此同时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应该创新,但是传统的学习方式以被动接受为主要特征,具体表现如下:①被动与依赖,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②单一且枯燥,缺乏对知识的体验与理解。③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缺乏“问题”意识。④局限于课堂与书本,缺乏多样化的学习。新课程标准提倡的创新教育要求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要求每一个学生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那么怎样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创新教育呢?我首先调整了教学目标,由原来单一的传授知识向情感,能力和学习知识同时进行。其次,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三,给学生营造轻松,民主的创新氛围,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情境,给学生充分的自由,以确保学生施展创新的能力。我在教学中做了多番尝试,不断摸索、不断改进,总结了一点心得体会。现以《本命年的回想》的课堂教学为例,具体阐述一下我的做法。
  一、情境切入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精神生活也日益丰富,养“宠物”已成为一种“时尚”。前几天,街坊张大姐牵着她的宝贝——德国种沙皮狗在街上遛弯,我惊讶地发现:小狗身上穿了个红裤衩,腰上还挂了一串铜钱,跑起来叮叮当当地响。我好奇地请教主人:“宝贝今天怎么这身打扮?”主人微笑地告诉我:“今年是我家宝贝的本命年,穿上红裤衩是为了免去血光之灾,挂上铜钱是替它祈福的。”噢,原来如此。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后,你知道什么是本命年了吗?本命年有哪些讲究?请看课文《本命年的回想》通过我生动有趣的故事导入,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了。
  二、注重阅读体会
  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自己体会文章基本内容,明白:本文是作者在自己六十岁即第5个本命年时所作,并且告诉我们春节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过春节有好多习俗。
  三、过春节的习俗
  这些习俗中体现了人们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这是本文的重点内容。我采用了学生分组讨论的形式来进行,通过讨论交流,同学们理出了家乡过大年时的十大习俗:炒年货,吃腊八粥,买糖果,挑绒花,杀牲畜,备食物,送灶神,换门神,除夕夜,拜新年。
  随后,我要求每个语文学习小组,挑选一个你们喜欢的习俗,依据课文的描述,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充分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集思广益,合作编排一个小品。要求〈一〉首先给你们的小品取个简洁的名字〈二〉节目编排的要适合在教室里表演。听了简单的要求后,各组忙碌起来了,各组同学分工协作,收集了临时可以找到的道具,分配角色,设计台词和动作,配画外音,个个积极踊跃。我巡回指导,参与到他们的活动中去。十多分钟后,分组上台表演,各组表演异彩纷呈,点评时有两组得到大家一致的好评。
  《拜新年》表演的很出色。小组同学角色分工上具有典型性,一个男生扮演爷爷,一个女生扮演妈妈,一个演邻家大伯,一个演亲戚表姐。一位个小的同学穿着新衣在画外音鞭炮声中走出,跑到爷爷面前恭恭敬敬地鞠了一躬,郑重地说:“爷爷,祝您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爷爷捋着胡须呵呵地笑着,边掏红包边摸着小孙子的头爱怜地说:“乖孙子,好好读书,考个状元回来,爷爷还等着看你骑大马戴官帽呢。”小孙子一跃而起接过红包,撒娇地扑到妈妈怀里,笑着喊着:“祝妈妈越活越年轻,越活越漂亮!”同时调皮地伸出了双手,妈妈笑着拍了一小儿子的小手,骂了一声:“小捣蛋!”顺手将红包揣进了儿子的怀里。孩子连蹦带跳向外跑去,迎面正碰见邻家大伯,孩子冲大伯扮个鬼脸,双手抱拳学着大人的腔调说:“恭喜,恭喜,愿你新年行大运,发大财!”大伯笑得合不拢嘴,掏出一把花生瓜子塞给孩子。走东家,串西家,来到本村的表姐家。孩子跑过去亲热地拉着表姐的手,调皮地说:“表姐,越长越漂亮了,什么时候给我找个英俊的姐夫?”表姐羞红了脸,嗔怪道:“小毛头,就你话多,再这么说,表姐给你做的新书包,你也别想要了。”“要,要,好漂亮的书包啊,表姐你手真巧,谁娶了你谁有福噢!”“还说,瞧我打你!”孩子扮个鬼脸,抱着新书包,一溜烟跑了。
  通过同学们的自编自演,把他们对生活的理解,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物性格充分表现了出来,教室成了一个展现学生个性、展现学生创造力的舞台,充分体现了新课标对课堂学习方式的要求:注重“主体参与”;倡导课堂“布白”;提倡探索性学习;关注合作学习;重视实践学习。
  各小组表演结束后,及时进行了评比,选出表演较好的二、三个小组,授予他们“表演之星”的称号,接受全班同学的祝贺。这样一来,同学们都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培养了全班同学的竞争意识,营造了一个人人争先,组组向上的学习氛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学生的创新能力会不断得以展现,创新意识得以加强,创新思维得以发展。
其他文献
新课程教学策略要求教师紧紧围绕课标进行教学、教改,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
“探究”是指人在实践活动中的探索研究、创造与创新。《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探究能力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数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学生能真正学会从寻求解决问题的实际出发,体验创造性工作的真实过程,领会归纳式的研究方法。更重要的是,通过探究能力的培养,可以养成学生勇于质疑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