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马克思“人的本质”的理解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red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马克思的经典论述是“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我们通常的理解为:人的本质不在于人的自然属性,而在于人的社会属性,人既是社会关系的承担者,又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决定人的? Regarding the question of human nature, Marx’s classical argument is that “the essence of man is not an abstraction inherent in a single individual, but in its reality, it is the sum of all social relations.” (Marx’s Outline on Feuerbach ") We generally understand that: the essence of man is not in the nature of man, but in the social attributes of man. Man is not only the undertaker of social relations, but also the product of social relations and the man of decision?
其他文献
本文解读了小说《藻海无边》中女主公人安托瓦内特既无法认同白人文化也无法与黑人文化相融合的困境,男主人公在殖民地所面临的自身文化受到挑战的艰难处境,以及黑人代表———
《德伯家的苔丝》是托马斯·哈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小说具有一种独特的质朴之美和天然魅力,发表至今已有一个多世纪了,它仍然深受全世界读者和研究者的喜爱。笔者选取《德伯家的
苏童和安妮宝贝是两位风格迥异的作家,在女性书写方面各有所长。本文以《另一种妇女生活》和《七月与安生》为例,试析两人在写作视角、女性情感、艺术特色等方面的些许异同。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本文将阐述《聊斋志异》中女鬼形象、女鬼形象塑造的文化根源以及蒲松龄笔下女鬼形象有别于其他作家笔下的女鬼的独特之处。
美国小说家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以其形式上的碎片式拼贴,内容上的不确定性以及戏仿的写作范式等被学界公认为典型的后现代主义小说。本文旨在对小说文本的分析基础上,揭示其
鲁迅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同时还是中国现代儿童教育事业的倡导者和开拓者,他始终热切的关注着中国儿童的健康成长。本文探讨鲁迅作为伟大教育家的思想和理念,主要分析《
21世纪以来,国内外教育理论研究空前活跃,催生了许多新的教育思想。这些新的教育思想,一方面成为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的助推器;另一方面又在与教学实践的结合中焕发着活力,成为新的学习方式的生长点,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都是应运而生的新的学习方式。  从本质上讲,探究式教学是一种科学探究。它把科学探究引进教学,重心或出发点在于学生方面,探究是学生的探究,教只是为学服务,而不是要学服从教。探究
通过对《聊斋志异》与《伊索寓言》中狐形象产生的背景、狐形象外形、狐形象性格特征的对比,使我们认识到中西方文化中狐形象的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