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选材的突破口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d18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对作文的内容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内容充实”,“材料丰富”,“材料新鲜”。因此,根据写作意图和表达主题的需要,从生活中、文本中选择充实的材料至关重要。而高中生学习紧张,课内外阅读时间有限,阅读面比较狭窄,阅读量远远不够。学生知识储备不足,在考场上难免会出现才思堵塞、文笔枯竭的现象。怎样才能做到临考不慌,写作有的放矢、有话可说呢?这是值得我们探究的问题。材料丰富,是指内容丰富,主要通过平时的阅读积累、生活积累、审美积累等获得。
   有些同学说,写作文是“有米之炊也难为”。确实,很多同学在写作时觉得有很多材料,可是却有一种身困森林,不辨东西的感觉;有时,写出来的是一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乏味材料;有时,干脆把材料不分轻重主次地罗列出来;或者干脆凭空捏造一些虚假的不合实际的材料。这样写出来的作文,给人的感觉是陈旧乏味、大而不当、无关痛痒、抽象笼统的,很难获得老师或同学的好评。由此可见,写作文不仅要积累素材,还要学会如何选择素材和运用素材。
   这里谈谈记叙类作文的选材。记叙类作文的选材要做到选材恰当,就要从材料的“真”、“细”、“情”、“新”几个方面加以突破。
   一.为“真”服务
   1.弄清主题,扣紧中心。
   作文总是要表现某个主题的。根据主题选材,要学“拿来主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做到唯“我”是用,唯中心是用。与主题无关的材料,即使它再生动、再形象,也不能选用。要论证“笨鸟先飞”,如果选择一些天资本来就好的成功者事例作佐证,那就没有紧扣主题,论证就缺乏针对性,这样的材料就应当摒弃,要选一些天资并不突出的人或事例,说明他们是靠“先飞”作翅膀,靠勤奋作动力而成就事业的材料,这样才算扣紧中心。有时,为了切合主题,需要对材料进行“切割”:因为一个材料往往包含不止一个主题,围绕一个点进行选材,围绕一个点来选角度,将材料的切入点调整好。
   2.合理安排,不枝不蔓。
   要做到恰当选材,就要对掌握了的典型的材料进行合理安排:或符合生活的逻辑,或根据文体结构,或依照时空顺序,或遵从认知规律。作文不是堆沙子,随随便便一扔就万事大吉;它需要根据主题需要进行裁剪、切割、舍弃、挑选等,从而达到自然、顺气、理中的目标。不仅如此,对材料的选取还要做到集中,不枝不蔓。这里要注意两点:一是运用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慕名而选”,即选用名人名家的名言和事例。二是记叙类文章的写作可以发扬“滴水也能见太阳的光辉”的精彩,只要安排得当,叙述得法,不一定非得选用那些惊人的“大事”,往往一些看似平常的小事同样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凸现主题。
   3.把握尺度,量体裁衣。
   人的衣服有长短宽窄,做到量体裁衣,就舒适无度。同样,文章也有一定的尺度,有的主题深刻,有的相对浅显;有的绵长几千里,有的“短道速滑”。不同的主题需要不同的材料与之相适应。这就将材料也划归为三六九等:如需要反映社会题材,则材料应为严肃而发人深省;如需要反映个人的精神面貌,则材料应为细腻而凸显个性;如需要反映平凡小事,则材料应为新颖而意义深刻……
   二.从“细”入手
   1.取“点”,舍“线”。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很多名人轶事,有很多重大的史实闪耀其中;在每一个人、每一件事中,又有很多值得回味和深思的闪光点。在作文时,我们不可能将如此呈线条状的材料垂手供出,只能撷取历史长河中或人生路上的几朵浪花,将最精彩的一面呈现,所选材料就是几个“点”。“写线”,因其“历时”过长,用笔过“粗”,而往往很难出彩;而“选点”,则容易去粗取精、去旧更新,更方便用各种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表现生活,抒写心曲。这也就是选材的窍门了:要选“点”,忌写“线”。
   2.取“小”,舍“大”。
   很多材料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去阐述。将某一个角度挑出,用心作文,就是取“小”了;同时,对那些再大再丰富的素材,也只有“忍痛割爱”了,这就是舍“大”。对于高考作文来说,从已有的材料选一个很小的自己熟悉的切入口,就是作文成功的基石。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对于所选的材料,尽量选具备闪光点而细腻的平凡小事,从平凡中见精神,从平凡中见奇特。
   3.取“深”,舍“浅”。
   材料为主题服务。大材小用也好,平凡小事也罢,其最终目的是要反映深刻的主题思想。对于一则材料来说,不同的角度,可以反映不同的思想,而不同的思想有高有低、有深有浅。那么紧紧抓住那最深的一点,则有利于主题思想的表达。因此,选材就要学习图钉,受力面大而入口小,不费什么劲就可以直达目的,何乐而不为?摒弃浅显,达到深刻,才算选材成功。
   三.替“情”着色
   1.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做世界的热情人。
   选材,作为作文的必经之路,其中很大一部分来源于作者对外在世界的感受。而对人事景物淡然漠然,漫不经心的人或不热爱生活的人,对事物形象不可能有情感性的感受。所以要写好文章,必须关心时代,投身社会,热爱生活,关注自然。同时,要注意调动起多种心理功能,观察外物时,要注意体验;深入感受时,要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情感充分激发起来。只有感动了自己,才能感动别人。
   2.看中生活给予的感动,提炼生活给予的一切。
   人是时常会被生活所感动的。而具有生活味的情感最能打动人,一个场景、一句暖言、一次搀扶等等,生活给予的有很多是情感的源泉,只要你用心挖掘生活的深井,浓浓情泉就会喷涌而出。但绝不意味着生活原生态的情感就一定能打动人。一篇只是表达肤浅的、粗糙的、庸俗的情感的作文,是无法打动人的。情感生活味应是对生活的提炼,是富有表现力和艺术张力的情感。它恪守“三不主义”:不夸张,写作时对情节不夸大或缩小,防止内容变形失真;不失实,内容要经得起推敲,即使是细节也应合乎情理,给人真实感;不矫情,感情自然流露,合乎生活之情,人之常情,而不是牵强和外加的。因此,我们在选材时,一定要用眼睛去辨别,用心灵去感受。
   3.丢掉忌讳和禁区,荡漾顿悟和宣泄。
   作文之时,有人总喜欢套上很多“紧箍咒”。其实,作文不必有太多的忌讳和禁区。只要是健康的、积极的、有价值的,也许这就是我们所要表达的最好的素材,我们就应该拿出勇气去表现它。当一股勇气驱使着我们打开紧锁的内心,禁锢得太久的情感和素材就会化作写的冲动,化作一种表现欲,一吐为快,不吐不快,作文在情感需求和思想发展的轨道上滑行,作文也就成为自我的释放、情感的宣泄和心灵的顿悟。这样,我们又何愁写出的作文不真实、不感人、不充满真情实感?
   四.依“新”作文
   1.吐故纳新,旧题新作。
   在选材上,是不是凡是旧的、过去的就一概弃之如敝帚呢?显然不行。要抛弃的是那些老套的人云亦云的东西;对于有些内涵丰厚的材料,即使不是新的,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样的材料,如果能从新的角度来点化、突破、引申,用来表现新的主题,也能出奇制胜,让人耳目一新。因此,要挑选健康的、熟悉的、独特的、典型的材料,要从新的角度来使用旧材料。
   2.巧设角度,逆向切入。
   作文要想出新出奇,不妨变换一下角度,在选材上动脑筋——从反面切入,从别人未想到的或不敢涉及的领域切入。如中国历史上有西施、貂蝉、杨贵妃、王昭君四大美女。中国历史上也有黄帝时代的嫫母、战国时代齐国的钟离春、东汉时贤士梁鸿之妻孟光、东晋时许允之妻阮家女四大容貌丑陋之女。可以选择美女当中的德行差的人作评,也可以选择丑女当中德美才佳之人作评。
  
   钟国梁,语文教师,现居江西新余。责任编校:左晓光
其他文献
问者:张老师,我很早就喜欢读您的书。您的《古船》《九月寓言》 《家族》等大作,我都爱不释手。尤其是我主修外国文学专业,更能从俄苏作家身上找到一些与您相近的艺术风格和写作主题,看到您与那些俄苏作家相媲美的写作才华和人格魅力。并且在您的《人的魅力:读域外作家》一书中,确实看到了您直言对俄苏作家、作品的喜爱,我很希冀穿越一座中俄文学的桥梁,从您的阅读及创作习惯中,为中国当下的文学创作以及语文教育寻出一
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学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即出题者已经把作文的“基本中心”提供给学生了。但学生往往不能准确抓住这个“意”,动不动就跑题,不知害苦了多少学生。引导学生针对作文题目提供的材料进行审题立意训练刻不容缓。下面提供几种方法和示例。  一.连
早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不久的1978年3月,叶圣陶先生在一次座谈会上就说过这样的话:“教师教任何功课(不限于语文),‘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后来经过众口传诵,逐渐简化为“教是为了不教”,或者“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这个观点是十分精辟的,它既符合学生学习的一般规律,也符合现在人们经常说到的终身学习的理念。虽然陈述的对象是“教”,但落脚点却在于学生的“学”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响亮地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并致力于实践,创作出《秦中吟》等大量的新乐府,以“裨补时阙”,继承并发扬了汉乐府“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对现实主义诗歌理论做出了一大贡献。斯人已逝,古训犹存。“文章合为时而著”,是历代文人墨客富于使命感的一种集中概括,对于读书人而言,它意味着对时代风云的一种关注,对现代社会生活的一种关切,对改造社会、推动社会进步、促进文明发展
“翻转课堂”的创始人萨尔曼·可汗是美籍孟加拉人,自小课业优异,就读于麻省理工学院,大学双修数学和电机电脑工程,工作后又读了哈佛的MBA课程。可汗老师才华横溢,热情善良,最愿意把自己学到的知识无私地传授给别人。可汗老师什么都教,从数学,物理,化学,一直到理财人生,最先受益的就是他的表妹。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在美国也是这样。可汗老师的表妹数学不好,请表哥帮忙辅导,表哥义不容辞;然而可汗老师家住
展望2019年,在宏观层面投资景气度可能处于低位的背景下,重点推荐受国内宏观影响小、中观层面有明确增长主线的细分行业,精选行业龙头。其中,认为铁路设备行业受益于行业政策,将由招标拐点转向业绩拐点;油气设备与油服行业复苏延续,将由订单复苏切换至业绩复苏;工程机械受益于基建回暖和更新高峰,高景气延续。  铁路设备:成长拐点向上  展望2019年,在国务院和铁总一系列货运增量行动政策推进下,货运设备将迎
近两年高考文言文阅读第一题均为文言字词解释,考题形式为选择题,题目表述形式多为“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亦有选择正确的一项的题干要求。概括来说,文言字词解释错误常见类型包括通假现象不当、古今异义不当、一词多义不当、词类活用不当、同音近义不当、固定搭配不当等六种。  一.通假现象不当  此类文言字词解释错误多为存在通假现象而未说明,或说明存在通假现象但所言偏颇,释义不准。  例
2014年寒冬,甘肃酒泉,大雪,管道爆裂,暖气遽停,这世界一下进入“找暖”时代。没有了水和空气,人类就不能生存,但是若灵魂没有了温暖,即使苟活,生命又有多少乐趣?温暖不能解决生存的本质问题,但它能提升生命的品质和意义。笔者不由得想到:教育,也应是国民心灵的一条“输暖管”,语文教学更应承担起给学生心灵注入温暖的责任。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常常警醒自己,不可使语文的供暖管道破裂,在教学中温暖学生的心灵
本刊讯,诗人王钻清(笔名清平湾)的诗体游记《回归或出发》一书已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王钻清由“诗体小说”联想开来,跳出散文式游记的写法,用诗的形式来写游记,形成了风格独特的“诗体游记”——清新自然,简洁精到,大气灵动,别有韵味,有较强的节奏感和韵律美,让读者从他的诗中感受自然美和心灵美以及诗意美。他的作品又是逼真新颖的诗意描述,又是特征凸显的诗性表达,呈现富于特色特质的画面感或空间感,尤其是表现出
晨风轻拂,他们早已进教室带领学生遨游在文学的海洋;夕阳晚照,他们仍坚守在岗位或批改作业或与学生谈心,他们就是曾被湖北省宜昌市教科院评为“优秀教研组”、被宜昌市妇联命名为“巾帼示范岗”的湖北省宜昌市十中语文组。在全校所有学科队伍里面,这支队伍具有独一无二的“三最”:女教师所占比例最高、担任班主任人数最多、受表彰面最广。他们能说会写,敢做敢拼,个个都是教书育人的好手。面对学生,他们既是良师,又是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