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妥昔单抗药物个体化治疗的药学进展

来源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37123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妥昔单抗是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合成的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通过特异性结合B细胞表面的跨膜蛋白CD20而发挥药理效应。利妥昔单抗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但药理机制复杂,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PK/PD)呈非线性且变异度很大,为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带来较大的变异性和不确定性,需要实施个体化治疗来提高其用药合理性。目前,利妥昔单抗已具备治疗药物监测(TDM)的基本条件,如血药浓度检测技术、肿瘤生物标志物和相关基因多态性的检测技术等。利用这些技术,结合疾病诊断、人群特殊性、给药途径和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综合分析,可以构建利妥昔单抗PK/PD模型,对其疗效、毒性和耐药进行预测。药师参与利妥昔单抗的个体化治疗,开展TDM,具有重要意义,可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个体化治疗。

其他文献
1例74岁女性患者因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病长期接受甘精胰岛素注射液、门冬胰岛素注射液、二甲双胍和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因血压控制不佳,加用坎地沙坦酯8 mg口服、1次/d。5 d后,患者出现肌肉疼痛、乏力。实验室检查示肌红蛋白>2 000 μg/L,肌酸激酶8 567 U/L,肌酸激酶MB 279 U/L,天冬氨酸转氨酶273 U/L,乳酸脱氢酶546 U/L,α羟丁酸脱氢酶498 U/L、尿蛋白(+
在当前信息化教学普及的背景下,为了探讨智慧职教云平台在高职药学专业课程临床药物治疗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文章分析如何合理地运用智慧职教云平台.智慧职教云平台能系统地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促进分层教学,在临床药物治疗学课堂教学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各大高校纷纷开设Python程序设计课程.该课程究竟应怎么教是每一位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基于中国药科大学药学基地班Python课程的实践,文章提出应围绕计算思维的培养和“学以致用”的思想,展开案例驱动式教学.
1例73岁男性糖尿病合并周围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患者,因手足麻木发凉伴下肢疼痛加重在以往替格瑞洛、硝苯地平控释片、坎地沙坦酯、美托洛尔缓释片和单硝酸异山梨酯分散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沙格雷酯。12 d后患者出现口腔黏膜出血,16 d后血小板计数(PLT) 7×109/L。加用沙格雷酯前患者PLT 229×109/L。患者既往曾单独服用沙格雷酯或替格瑞洛,均未发生出血现象,也无血细胞及血小板异常史。考虑血
胰腺假性囊肿( PPC)是急、慢性胰腺炎的常见局部并发症,其形成与发展具有较多不确定因素导致病情较为复杂。目前关于PPC的最佳治疗方式仍缺乏有效高质量证据。本文对国内外现有治疗PPC的几种方式进行综述,以增加临床医师对PPC的了解。
高质量教材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随着药剂学课程体系的发展,传统药剂学教材已不能适应临床药学服务工作的开展,临床药剂学教材亟待建设.临床药剂学教材必须面向药学服务人才培养的新定位,坚持临床药剂学教材建设适用、实用、够用三大编写原则,体现其特色与创新点.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是腹部外科最复杂的手术之一,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长期居高不下。胰瘘和腹腔感染作为最主要的并发症,是引起PD术后出血的直接原因,预防和处理胰瘘-感染-出血的恶性循环是胰腺外科的难点和重点,也是胰腺外科医师努力的主要方向。本文就PD术后胰瘘合并腹腔感染的诊断、病理机制、微生物学评估、预后和治疗策略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药理学是药学类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烦冗、药物众多、理论复杂.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较为被动、积极性不高,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基于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的药理学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师通过在雨课堂中嵌入优选慕课组织预习,实现课前知识传授;通过雨课堂扫码点名、教学互动等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实现课中的知识强化;通过雨课堂进行课后总结、拓展,实现课后的知识固化;通过雨课堂随时查看学生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学习状态,实现学情的动态掌握.教学效果分析表明,该教学方式可以强化学生的预习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利于学生对知识
1例86岁男性患者因脑梗死接受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口服、1次/d)和阿托伐他汀钙(10 mg口服、1次/d)治疗。1周后停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改用氯吡格雷75 mg口服、1次/d,同时联合血栓通注射液(450 mg/d)和脑苷肌肽注射液(5 mg/d)静脉滴注。治疗4 d后,血小板计数(PLT)从治疗前132×109/L下降至52×109/L。停用氯吡格雷,PLT继续降低,同时患者出现发热症
围绕“新工科”背景,文章对制药工程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的教学开展系统研究,通过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案例、教学方法的设计与实践,构建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新模式;通过培训与交流,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思政能力;构建激励机制和考评机制,增强实施课程思政的责任感.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融为一体,帮助专业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为工科专业课程思政的实施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