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陈云的党建思想

来源 :党史博采·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81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陈云是党的第一代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之一。在长达70余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坚持从实际出发,形成了系统的关于党的建设的思想。这些思想,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具有鲜明的特点,不仅对中国的党建理论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而且对我们今天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陈云;党建思想;形成过程;特点;意义
  
  今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胡锦涛总书记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深刻总结了我们党90年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明确提出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目标任务。胡锦涛总书记深刻指出:“ 我们必须从新的实际出发,坚持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认识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综观历史,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始终是一个政党必须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和执政实践不断回答的重大课题。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同志曾担任过七年中组部部长,九年的中纪委书记,他历来十分重视执政党的建设,不断探讨党的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深入总结党的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在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党建思想。研究陈云党建思想理论,对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历史价值,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陈云党建思想形成的历史过程
  陈云党建思想的形成大致可分三个历史时期:民主革命时期、建国后的五、六十年代、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新时期。由于时代不同各个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
  第一,民主革命时期主要是抗日战争时期。陈云认为,党的建设“不能搞坏,搞坏了不是一个人、几个人的事,而是关系全中国四万万五千万人的得失”[1]。他在这一时期曾担任过七年的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从当时的革命形势需要和党内实际情况出发,从多方面研究总结了党的建设问题,写下了许多党建专著。他在《论干部政策》、《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党的支部》、《学习是共产党员的责任》等文章中,对于党的性质、党员标准、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党的民主集中制等党的建设的诸多问题多有论述。他强调“干部在党的组织中占重要地位”,是“党的骨干”。如果“没有坚强的干部队伍,我们党的事业就不能发展,就不能取得革命胜利”[2]。“中国的事情只要有了一批真正懂得马列主义的干部就好办了”[3]等。这些论述涵盖了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三个方面,内容非常丰富,对广大党员干部起到了重要的教育作用。
  第二,建国初期至六十年代。建国以后,繁重的建设任务摆在全党面前。陈云作为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日夜操劳,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从党的作风建设来说,陈云在临近全国解放时就意识到,继续保持党的优良作风,防止脱离群众,已经成为党的建设中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1949年,他在给一位干部子弟的信中指出:革命党人的行动仅仅是为人民服务,绝不想有任何报酬,谁要想有报酬,谁就没有当共产党员的资格。这封信虽然是写给一位革命后代的,但是信中所提到的内容对全党都有深刻的警示作用。它揭示了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后,始终应该注意的一个问题。这一时期陈云的经济思想是非常丰富的,研究他的党建思想不能脱离其领导的经济工作。经济思想与党建思想固然有着不同的内涵,但贯穿于陈云经济思想中的方法和原则,与他的党建思想则是相通的、一致的。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的困难,“左”倾错误严重泛滥。陈云在这个时期反复强调要实事求是,看问题要全面客观,大力提倡在实际工作中发扬党的优良传统。
  第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新时期。进入社会主义新时期后,陈云重新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中央副主席,同时兼任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书记。陈云的党建思想抓住了现实中存在的严重问题。1977年9月,陈云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坚持实事求是的革命作风》一文,尖锐地指出,实事求是不是一个普通的作风问题,而是马列主义唯物主义的根本思想路线问题;1979年3月,陈云和李先念联名写信给中共中央,提出用两三年的时间来调整国民经济。中央根据这一建议,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这一八字方针标志着党在经济工作中的指导思想与陈云新时期的党建思想的精华相一致,对现实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在新形势下,党内不正之风日益严重。有人提出“经济要上,党风要放”,置党纪党规、理想信念于不顾。有些党员干部以权谋私,官僚主义日益严重。陈云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高度的责任感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厚造诣,提出了许多眼光独到、有强烈现实针对性的科学观点,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提供了正确的思想武器。
  二、陈云党建思想的特点
  陈云的党建思想,不仅内容丰富,而且特征极其鲜明。陈云的党建思想与党建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和方法论融于一体,使之呈现出别具一格的理论风采。
  第一,时代性。陈云的党建思想,在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改造和全面建设时期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侧重点都是不同的,因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探寻其原因,就在于这几个历史阶段,党所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不一样的。在抗日战争时期,党的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把党建设成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当时陈云同志的党建理论,正是围绕这一主题而展开论述。其一,强调党的建设“必须彻底无保留地打破主观主义、公式主义和生搬硬套书本上的概念,从具体的中国情况出发,抓住中国的特点”[4]。其二,根据当时党的自身建设的实际情况,系统论述了党员学习、党员队伍建设、党支部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等问题。解放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要巩固党的地位,关键是努力保证党的决策的正确性和广大领导干部的团结一致。就如何增强党的团结,陈云同志指出,关键在于几百个高级领导人觉悟高、素质高,严守黨的制度和党规党法,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在改革开放时期,要把党建设成为领导全国人民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的领导核心。根据这个中心思想,陈云同志提出要培养和选拔成千上万德才兼备的中青年干部。他还引用唐朝诗人李商隐的诗句“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来鼓励中青年干部要努力锻炼成才,使我们党的事业后继有人。江泽民强调说:跨世纪一代的中青年干部,“他们的素质如何,能否经受住这些考验,胜任党的任务的要求,能否正确判断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盛衰兴亡,关系到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命运。”[5]这与陈云同志的观点是相一致的。针对党在新时期面临的新任务和改革开放新形势提出的新要求,陈云同志严肃提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问题。因此,党风问题必须抓紧搞,永远搞”[6],“没有好的党风,改革是搞不好的”[7],他高度重视保持社会政治稳定,认为经济搞不好会翻船,宣传搞不好也会翻船。
  第二,唯实性。唯实性是陈云党建思想的另一个特点。他主张用实事求是的精神和态度来加强党的建设,抓住党建的根本。陈云不断地在实践中总结,并且反复地强调,要实事求是地分析和观察党内的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陈云指出:“我们犯错误,就是因为不根据客观事实办事。”因此,“我们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唯物辩证法,也就是毛主席说的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8]陈云作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之一,有着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但他始终坚持实践第一的原则,注重调查研究,随时总结经验,用以指导实践。陈云所作出的“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精辟概括,不仅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而且明确了实事求是的原则,使党的思想路线更为具体、明确,可操作性更强。其中,“要唯实”是关键和落脚点。陈云认为,党的一切工作都要着眼于客观实际,“适合于客观实际情况”[9]。要保证党的事业不遭受重大挫折,就必须“认识中国社会的许多具体特点,并根据这些具体特点来制定正确的方针和政策”[10]。只有充分了解自己所处的历史和环境,熟悉党内外的各种具体情况,所有方针和政策都要建立在客观可能的基础上,党的事业才能够顺利发展并且取得最终胜利。陈云还特别强调,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基础和出发点的实际情况,党的各级组织“必须善于去了解各种环境的不同”[11],并根据环境和任务的改变,改革党的组织形式和策略,使工作方法适合于当时当地的环境,把工作开展得更加有声有色。
  第三,战略性。着眼于全局,放眼于未来,具有宏观战略性,是陈云党建思想的又一显著特点。陈云是一位实干家,更是一位战略家。毛泽东同志曾在七届二中全会上这样评价陈云:“他比较公道、能干,比较稳当,看问题有眼光、尖锐,能抓到要点。”陈云同志善于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高度,从战略全局的高度,指导党的建设工作。他的许多观点,总是从高层次思考问题,立意深远,总揽全局,具有高度的战略性。比如他一直十分关注人民群众吃饭穿衣这样的生活问题,认为这不是一般的经济问题,而是“国家大事”,是“政治问题”。又如,联系党的时代使命和发展未来,陈云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战略性见解。他一直十分重视知识分子的力量,将吸收知识分子作为体现我们党工人阶级性质的重要内容。在战争年代,陈云就指出:“知识分子是革命的力量,并且是重要的力量”,“如果把广大知识分子都争取到我们这里来,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那么,我们虽不能说天下是我们的,但是至少也有三分之一是我们的了”[1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又一次提出:“没有大批知识分子参加到我们党的干部队伍中来,也决不能建成现代化新中国”[13]。为此,他建议“党应该重新作出大量吸收德才兼备的知识分子入党的决定”[14]。
  在党内政治生活原则上,强调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原则,严肃纪律,加强监督。他还提出加强和改善党对政权的领导;提出党的干部要实行交流,教育和监督他们和群众紧密相连,防止和克服党内腐败现象;提出要贯彻党的集体领导的原则,扩大党内民主等。
  三、学习陈云党建思想的意义
  在新的历史阶段,我们再一次认真学习、领会他的有关党的建设的思想论断,他的重要思想,超越了时空和历史,至今仍具有理论生命和实践价值,对今天我们党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一,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建设学习型政党。陈云同志强调:学习是共产党员的责任。他反对只做事不学习的现象,认为这样工作就得不到改进和发展。因此,他强调“每个共产党员要随时随地在工作中学习理论和文化,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文化水平,增进革命知识,培养政治远见。”[15]要讲究学习的方法。陈云认为,学习理论,最要紧的是把思想方法搞对头。他归纳出学习的方法有三种:首先是经常总结经验教训。其次是向左右上下学习,向群众学习,要形成一种讨论和随时商量的风气。再次是要把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他特别强调在实际工作中进行理论的学习、领会和运用,并且要与实际相联系。他非常赞赏延安时期那种在革命实践中学习的方法。革命战争年代如此,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矛盾错综复杂的新时期更需如此。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掌握新知识,建设高素质的党员队伍,是我党永葆先进的重要条件。
  第二,指明了党支部的战略地位,坚持把党的支部工作做好。在改革开放和社会现代化建设时期,党的基层支部作为执政党的核心堡垒,其作用的发挥显得尤其重要。早在1939年6月,陈云在中央机关刊物《解放》第73期上发表《支部》一文,其中谈到党支部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时指出:“支部不但要在组织形式上具有核心的堡垒的姿式,而且要在实质上真正能起核心堡垒的作用。”[16]没有党支部,就无法使党成为有组织的有战斗力的党。他说:“支部是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力量增长的主要源泉”[17]。只有建设好这个最基本的组织,才能把党员组织起来,使党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成为有战斗力的党;没有党支部,就无法实现团结群众进行革命运动的目的。他指出:“党的一切口号、主张、政策,依靠支部才能具体深入到群众中去。依靠支部在群众中日常的宣传组织工作,才能使广大群众团结在党的口号、主张、政策之下,进行革命运动。”[18]因此,只有支部成为团结群众的核心组织,才能有效的宣传群众、团结群众,实现党的奋斗目标。
  第三,坚持把党的作风建设当作一个系统常抓不懈。党风取决于党性,表现于群众,广大人民正是通过党员和党的干部的具体表现来认识我党。陈云同志非常重视党风建设的长效性。他重视对党员的经常性教育,同时强调严肃党纪法规的重要性,强调加强对党员特别是干部的教育、监督,严肃党纪国法。并要求“党不仅在课堂上要教育党员遵守纪律,而且要在每个具体违反纪律的问题上给以纪律的教育。”[19]陈云同志关于党风建設的这一系列长效性建设思想,对于我们今天保持共产主义者的高尚道德情操,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有着深刻的启迪。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喜庆时刻,胡锦涛同志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向全党发出了谆谆告诫,提出了“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时代课题。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一直以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当深刻领会陈云同志关于党的建设的具体论述,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全面认识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紧密结合新的实践,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保证。
  
  注释:
  [1] [12][15][19]《陈云文选》(1926一1949年)1984年,第219—220,115,77,61页。
  [2][16]《陈云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第119,65页。
  [3]《陈云年谱》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第227页。
  [4] [8]《陈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35,345页。
  [5]《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党的建设》,第561页。
  [6][7]《陈云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第273,275页。
  [9][10][11]《陈云文选》(1926一1949年)1984年,第153页。
  [13][14] 《陈云文选》(1956一1985年)1986年,第266页。
  [17][18]《陈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45页。
其他文献
是党和基层农村培育了我,凭着一名共产党员对党的满腔热情,我坚信宁让身体透支,不辱使命欠账,用实际行动为党旗增辉添彩。——冯玉山  冯玉山,1963年9月出生,栾城县南高村人,大学文化,1985年7月参加工作,1991年9月入党。先后任栾城县教育局人事股股长、方村镇党委副书记、栾城县职教中心校长,郄马镇党委副书记、冶河镇党委书记等职,2010年2月任楼底镇党委书记至今。  冯玉山扎根乡镇十三个春秋,
期刊
新形势下,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的高速发展,企业党建工作不断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一方面党建工作对象素质的不断提高,基层党员教育手段的落后和教育传播速度的滞后与教育对象对党建工作信息的迅捷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加强企业运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对开拓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阵地,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积极探索开展网络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
期刊
[摘要]毛泽东经济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经济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以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形态的变革为主线,大体上可分为萌芽时期、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学说发展时期、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向社会主义经济形态过渡时期、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四个时期。毛泽东经济思想具有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搞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等典型特征,是马列主义理论在我国成功的运用和发展。  [关
期刊
在深入开展的“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中,上碑镇党委、政府班子坚持深入农村蹲点调研,针对问题深入分析研究,进一步解放思想,理清优势与不足,完善并明确发展思路,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树立“一切工作围绕发展干”的理念,认真抓好软环境建设和硬环境建设,做好建设工业强镇、农业名镇、养殖重镇、生态大镇四篇文章,实现“经济发展呈现新格局、特色农业彰显新特色、生态建设培育新亮点”的目标,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全面加
期刊
最近在工作中整理一组照片时,其中有一张引起了我的注意。照片中:从右至左,叶剑英、毛泽东、陈云、邓小平、陈叔通、林伯渠等六人站在北京西郊机场上,都面带笑容地遥望同一个方向,看神情应该是在等待迎接谁的到来;身后还站着另一群人,因为太远而辨认不出人和面部表情。照片最右边一人的脸只露出一半,由此可见,同时站在机场等候迎接的还有其他人,只是照片拍摄者当时只选择了这六个人的范围。在《陈云画传》中,我找到了这张
期刊
侯文礼1964年任定州市北门街党支部书记至今,30多年来,他始终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以抓好社区发展、富裕社区百姓为己任,先后引进了伊利牛奶纸箱配件厂、育龙双语学校,建成自行车一条街。共安排剩余劳动力200多人,增加农民收入200多万元。  多年来,侯文礼领导北门街社区在定州所有的村庄中创建了五个第一:  第一个实行土地承包到户,解决了北门街百姓的温饱问题;  第一个盖起了教学楼,改善了村里的教
期刊
[摘 要]马克思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目的就是为了人的解放,其终极目标即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我国建国60年,人的解放大约可分两个30年,两个时期各呈现阶段性特点。通过主体、内容、层次比较,充分反映了建国来巨大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所取得的成就,从中也得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的解放有何启示的逻辑结论。  [关键词]两个30年;人的解放;比较;结论     人的解放既是个理论命题,又是个不断实践的
期刊
胡总书记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结合我们国税部门实际,我认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牢记“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税务宗旨,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税收工作实践,推进税收工作在税源建设、干部队伍建设、作风建设、征管基础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等七个方面
期刊
关注民生,为民服务,构建和谐,是当前应对金融危机,稳定社会发展,搞好经济建设,实现小康既定战略目标的主旋律。如何为民服务,怎样转变作风,不同行业和不同层次的人均有不同的解释。作为关爱民生,主管就业的工作部门,我们更是把为民服务作为了第一工作理念。多年的工作经验和体会,我的认识是:为民服务就是品德、责任和能力的统一。  品德是为民服务的立足点。事实证明,一个没有好的品德的人,是不会做好为民服务工作的
期刊
王明海,男,汉族,1963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文化,磁县林坦镇人,现任岳城镇党委书记。2006年10月至2009年2月,在都党乡工作,2009年2月至今,在岳城镇工作,在两个乡镇均担任党委书记。几年来,他恪尽职守,狠抓“第一要务”,牢记“两个务必”,实践“三个代表”,坚持科学发展观,团结和带领一班人,以强化党的建设为抓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艰苦奋斗,扎实进取,为两个乡镇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