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方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v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初中阶段的课程体系中,体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其可以增强学生体质、舒缓学生压力,是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也应将学科价值全方位地展现出来,注重学生锻炼习惯的培养,使其形成终身体育的观念,为学生的综合性发展保驾护航。基于此,本文将以此为话题,对锻炼习惯的培养对策进行研究,希望对相关工作的展开发挥出借鉴价值。
  关键词:初中体育;锻炼习惯;培养方法
  一、 前言
  新课改提倡,体育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健康知识、体育技能之外,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则是重中之重,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脱离教师的状态下依旧进行体育锻炼,使其拥有较好的身心素质。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一定要以此为导向,注重学生锻炼习惯的养成,以此来展现学科价值,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助力。
  二、 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意义
  初中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利用适当、合理的策略、方法,促使学生锻炼习惯的养成,将发挥着多个方面的价值与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巧妙地抓住学科特质,致力于学生锻炼习惯的培养,可以让学生逐步的养成爱护公物、热爱劳动等习惯,使其在体育学习中动作迅速、严格地遵守课堂秩序等,大大地增强其责任心与安全意识,使其逐渐地形成果断、机智、勇敢的作风。
  2.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来充分地发挥出自身的引导、培养效用,让学生能够遵守规则、创造奋进等,使其在不断的锻炼中形成良好习惯,这对于其规则意识的增强非常重要。另外,也能使学生在锻炼中公平竞争、互相促进、共同进步,促使其行为习惯得以正面的形成及发展。
  3. 初中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的锻炼习惯加以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也可以稳定学生的心态、强化学生的勇敢、机智等,使其在面对一些突发事件时,也能做到稳定心态、正确处理,使其始终冷静、机智等,使其形成良好的思维、行为习惯,促使其言行习惯的正确养成,为其后续的成长及发展等助力。
  三、 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方法
  (一) 引导自我锻炼,形成锻炼习惯
  初中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想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锻炼习惯,首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自我锻炼,使其具备一定的自我锻炼能力,使其掌握相关技巧等,只有这样其才能自主、自觉地投入到体育锻炼中,使培养目标得以达成。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就可以从这一方面入手,保障培养工作得以持续、稳定地实施下去。
  例如,首先,转变学生意识,应使学生深刻地意识到自主锻炼的好处、必要性等,可以引入一些实际案例,使得学生意识到养成锻炼习惯的优势,为其的习惯养成创造条件;其次,教师也应充分地发挥出自身的作用,应善于站在专业化的角度下,对学生每天的心跳呼吸、生理、锻炼次数进行把控,使得学生在自身的专业引导下,养成积极、健康的锻炼状态,避免由于运用一些不良方法对自身的身心造成伤害;最后,教师也应让学生制定一些锻炼目标,如锻炼时间、强度、频率等,大大地增强学生自主锻炼的方向性、目的性、实效性,促使学生自我锻炼习惯的养成,使其受益终生。
  (二) 注重兴趣激发,形成锻炼习惯
  假如缺少兴趣的话,学生也就没有动力。因此,在体育课堂中,教师在培养学生锻炼习惯的过程中,也应将学生的锻炼兴趣带动起来,使其在体育锻炼中更加自觉、主动,促使培养目标的达成,为其的全面发展助力。但是,在这其中,教师也应注意,应避免实施一些强制性的行为,否则的话就会大大的降低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兴趣,使其重复着一些机械式的行为,对其锻炼习惯的养成产生不良影响。
  例如,对于初中生这一群体来说,男女生之间的差异性是非常大的,男学生喜欢一些竞技类的项目,如球类运动,篮球、足球、乒乓球等,而女学生喜欢的锻炼项目则比较沉静,如跳皮筋、健美操、瑜伽等。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实施分层教学,让不同的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项目,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达到一个激趣的效果,以在实现因材施教的同时,使学生深感体育锻炼的趣味性,促使其锻炼习惯的养成。
  (三) 深化认知程度,形成锻炼习惯
  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中,体育锻炼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由于初中生要面对中考的压力,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中并没有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继而对其锻炼习惯的形成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也应积极的改善这一现状,进一步的深化学生的认知程度,为其锻炼习惯的养成助力。
  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大力的引入案例教学法,可以为学生引入一些周恩来总理的小故事,周总理小时候就树立起远大的志向、目标,每天坚持锻炼身体,最后成为一代伟人。以通过这样的方法增强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使其的锻炼习惯得到真正的养成。
  四、 结论
  综上所述,初中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有目的、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在此模式下,不仅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使其在体育课程、日常生活中参与其中,也能使学生深感体育的魅力,树立起正确的体育观念,这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都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但在这其中,教师也应找寻到正确的培养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培养效果事半功倍,促使教學活动得以持续、有效的实施下去。
  参考文献:
  [1]丁驰中.应用目标教学模式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J].当代体育科技,2018,8(16):151-152.
  [2]徐方.利用体育竞赛游戏提升初中体育课堂参与度的研究[J].运动,2018(9):121-122.
  [3]钟旭.在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渗透规则教育的研究[J].体育师友,2018,41(2):13-15.
  作者简介:李银龙,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吉林省汪清县汪清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兴起和深入,对各个学科的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小学各个学校和学科都在纷纷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对我們中小学英语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课堂是教师讲课和学生获取知识最重要的阵地,是教师完成教学过程、完成教学内容和目标的主要渠道。一切改变都得从课堂教学做起,中小学英语教师要想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方式,必须加强课堂教学的改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语言交流日益增多。不同国家之间的合作也更加频繁,英语作为国际上的通用语言,在使用上更加广泛。要想提高英语的整体水平,培养高素质和高质量的复合型人才,是英语教学的当务之急。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和新课改的需求,教师要转变教学思想和改变教学方式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这是每个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也是教学的重点所在。为了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特提出了
摘 要:英语是国际通用语言,较多国家都将其当成主要的语言类学科,通过教学工作的开展加强学生的综合英语能力。我国的高中英语教学进展较快,在考试中占据重要的比重。高中生需要学习较多的理论学科,其对于英语这门学科经常会产生一定的厌学情绪,导致高中英语教学效果较差。我国新课程改革针对高中英语教学与学习提出了研究性学习方法,旨在提高英语教学水平与学生的学习质量。文章主要通过分析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的原则,对学
目的:食管癌在中国是一种高发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由于解剖位置深、临床症状隐匿、早期症状不明显、易以多种路径转移、高位癌手术残留、术后容易复发以及放化疗不敏感等特
摘 要:自从实行新课改以后,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方式都有了巨大的变化,各个中小学不仅有了专业的英语教师,而且在教学设备上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设备都是最新的,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课堂教学效果有了显著的提高。根据调查附近几所中小学发现确实在教学方式各个地方都发生了转变,以下是我的调查研究结果和总结,特作以下分析。  关键词: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方式  一、 调查对象为附近几所
光温敏核不育系的育性因光温因素的变化而有敏感程度的差异,敏感程度大的不育系育性转换期较短,育性转换较彻底。因此,对光温反应的敏感度也应作为选育生产实用型核不育系的一个
摘 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中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核心素养,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策略。通过在教育中进行情感的渗透,很好地提高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质量。本文主要就初中道德与法治中情感的有效渗透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情感教育;教学策略  一、 引言  在初中学习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启发,从而让
摘 要:《道德与法治》在初中课堂教学中实际上是根据初中生的生活为基础,和学生实际的生活相联系进行的举例,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有利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也可以对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门课程起到促进作用,更好地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因此本文对如何更好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  关键词: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生活化  一、 《道
摘 要:幼儿阶段是进行启蒙教育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对幼儿进行教学,不仅要进行文化知识方面的基础教学,更应该针对幼儿的身体素质进行培养,从而让幼儿的身心能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因此,在幼儿教学中应该提高对体育教学的重视。在幼儿园中进行体育教学,目的主要在于提升幼儿的身体素质,进而使其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关键词:幼儿园;体育教学;游戏化  一、 前言  幼儿出于对身边事物都十分好奇的年龄阶段,
摘 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我国教育水平逐渐提升。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开始突破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越来越重视该课程的情感教育。小学生处于认知发展的初期阶段,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可以使他们在获得基础知识的同时塑造起正确的价值观念,进而对他们今后的人生发展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本文将重点探究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必要性,当前的情感教育现状以及提升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