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部分社区食品安全科普现状与有效性探索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pt2681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基于上海师范大学“安全新食代”大学生科普队对上海市部分社区食品安全科普的现状调研,通过社会服务的形式探究了社区食品科普的实际效果.选取5个社区320名居民进行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KAP)调研,结果表明:社区居民对食品安全知识有一定基础,但缺乏全面、系统且深入的了解,存在误区且个体差异较大.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科普服务在提高居民关注度、求知欲,改善居民食品安全态度、行为上有一定成效,且受到了居民们的认可与欢迎,具有继续发展、扩大影响力的基础与潜力.通过实践科普活动和调研,对不同年龄层人群提出了不同的科普实施建议.
  关键词: 社区居民; 食品安全; 科普; 现状; 有效性
  中圖分类号: TS 213.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5137(2021)02-0216-08
  Study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food safety education among certain community residents in Shanghai
  NI Panjie, QU Jiayi, SHEN Tianyin, JU Wenwen, KANG Jia, CUI Wen,XIAO Shushu, ZHUANG Songlin, JIN Minfeng*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34, China)
  Abstract: The food safety education was carried out in certain communities in Shanghai by the college students’ food safety education team called the “New Era of Food Safety” from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Meanwhile,the education effectiveness was accessed through a Knowledge,Attitude and Practice (KAP) questionnaire survey by 320 residents from 5 communitie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munity residents have had certain food safety knowledge,but they were lack of comprehensive,systematic and in-depth understanding.There were misunderstandings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among residents.The food safety education combined online with face-to-face learning was welcomed by local residents and had achieved certain effectiveness in increasing the food safety awareness,improving residents’ aspiration to knowledge,attitude and behavior towards food safety.Through food safety education activities,education strategies for three different age categories were suggested for future activities.
  Key words: community resident; food safety; science education; current situation; effectiveness
  0  引 言
  食品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食品安全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国家民族的繁荣昌盛.参照欧美发达国家对于食品安全的“高投入”建设[1-2],我国政府近年来愈发重视食品安全科普工作,已经发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10—2020)》等法规,将科普工作提升到国家层面[3-4].2011年5月,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印发《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纲要》,确定每年6月举办食品安全宣传周.2012年,中国科协组织编制了《食品安全科普宣传大纲》,为全国各地、各部门开展食品安全科普宣传工作提供了权威性的指导[4].社区基层积极响应号召,自发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活动.自2016年下半年开始,上海市基层市场监管所、街道社区和重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建设上海市食品药品科普站,开展了食品药品安全科普宣传讲座、提供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等一系列活动.截至2019年4月,上海已建成74家上海市食品药品科普站,且仍有20余家在建[5].
  然而统计结果显示:社区居民对我国当前食品安全现状满意度不高.究其原因,可能是近年来我国发生的一系列食品安全风险事件及舆情事件严重影响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风险感知和信任[6];我国食品安全公众科普工作曾存在不及时、不全面等[7]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内总体食品安全形势.因此,提升消费者的安全感,重建公众对我国食品安全的信任尤为关键[8].党的十九大提出了“食品安全战略”,迫切需要加强食品安全科普工作,故应鼓励支持高校食品专业大学生发挥专业、技术和人才优势,开展食品安全科普活动[9-11].   科普传播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结合我国当前的科普现状,积极开展科普传播不仅需要法规政策予以支持,更需要加强科普传播的标准化建设[12].为了解上海市社区居民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和行为等方面的现状及科普前后的变化,本课题基于上海师范大学“安全新食代”科普队在部分社区的食品安全科普调研活动,就上海部分社区居民对食品安全的知识、食品安全的关注度、日常生活中与食品安全相关的行为、辨别食品谣言的能力[13-14],及其对食品安全科普的态度和理解进行研究,旨在探索在社区进行食品安全知识科普活动的形式、效果及其改进措施,为提升公众食品安全的科学普及提供决策参考信息.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象为“安全新食代”科普队在上海市5个社区进行线下社区科普前后,随机抽取的320名社区居民.实发调查问卷320份,实收问卷311份,问卷回收率达97.18%,其中有效数据304份.
  1.2 问卷调查
  为了解上海市社区居民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和行为等方面的现状及科普前后的变化,并进行食品安全社区科普的效果评估,本课题采用知识-态度-行为(KAP)问卷.社区居民包含各类社会群体,是一个庞大的社会消费群体,因此,其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和行为对个人及其家庭成员或亲戚、邻居等具有较为紧密的联系.本课题以KAP问卷及数据分析为基础,研究社区居民不同人群的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和行为模式,以及未来社区食品安全科普的可行方向.
  采用自行设计的KAP调查问卷,内容包括4个方面[15]:① 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段、是否为独生子女、所从事职业等;② 食品安全知识,包括15道问题,每题分值分别为1.00,0.50,0分,满分为15.00分;③ 对食品安全的态度,包括是否关注食品安全问题,是否希望了解食品安全知识,是否愿意改进影响食品安全的行为习惯,食品安全权益受侵犯时的行为,对保健品的态度,偏爱的食品安全科普形式,线下科普中的重要因素等;④ 食品安全行为,包括洗手习惯、饮食习惯,及购买食品时的习惯,外出就餐对环境卫生的介意程度,对食品安全相关新闻的关注度,是否接受过食品安全科普教育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在线下5个不同社区进行食品安全科普活动期间,前后各发放问卷160份,共计320份,回收有效问卷304份,其中,科普前有效问卷150份,科普后有效问卷154份.在304份有效问卷受访者中,男性159人,女性145人,涵盖各个年龄段和职业的居民,科普前后人群结构相近(表1),证明本次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1.2 居民食品安全整体情况KAP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借助日常生活经验,社区居民具备一定的食品安全基础知识,但对食品安全缺乏全面、系统且深入的了解,存在误区,且个体差异较大.社区居民食品安全知识平均得分8.28分,最高得分14.50分,最低得分仅2.00分.
  居民普遍食品安全态度良好,平时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希望了解食品安全知识,愿意改进影响到食品安全的行为习惯,且在自己食品安全权益受到侵犯时具有维权意识,会采取主动维权或投诉建议等措施.因网络的普及与便利性,57.89%的居民倾向于以线上微信、微博科普的方式来获得食品安全知识,而在线下食品科普中,专业性、趣味性与高效性都很重要.多数居民具有良好的食品安全行为习惯,饭前认真洗手,购买食品时会主动查看成分、生产日期、保质期、厂家等信息,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关注食品安全的相关新闻.但也有20.4%的居民存在不妥的膳食行为(如每周吃3~5次及以上烧烤、油炸食物),其中43.55%为19~30岁的青壮年,29.03%为18岁及以下未成年人(多为中小学生),如图1所示.
  2.1.3 食品安全科普前后社区居民KAP对比
  2.1.3.1 居民食品安全知识情况对比
  如表2所示,科普前社区居民对各类食品安全知识的平均得分为6.93分,最高得分12.00分,最低得分2.00分;接受现场科普后居民对相关问题的平均分上升为9.61,最高14.50分,最低5.00分,具有显著性差异.
  线下科普后,居民食品安全知识水平整体有所提高,与已有的一些相关调查研究结果[16-18]一致.由于科普次数少,科普内容有限,就分數而言提升幅度并不显著,但每题均分都略有提升,尤其是涉及科普过的食品添加剂及水果谣言相关问题.如“食品添加剂使用”一题均分从0.57分提高到0.81分;“红心火龙果中色素种类”一题均分从0.63分提高到0.92分.这说明线下食品科普具有一定效果,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提高公众食品安全、破除食品谣言、鉴别膳食均衡能力的作用,但需要常规化、持续性地进行.
  注:m为相关问题总数,也即全部答对总分
  科普前,有些题目得分率普遍较低,如转基因食品一题的均分仅为0.05,九成居民都误认为甜玉米、圣女果是转基因食品.这说明居民在这方面了解程度较低,会被生活中的一些谣言所误导.同时,也把握了未来社区食品安全科普的内容要点.
  2.1.3.2 居民食品安全态度与行为情况对比
  科普前后居民食品安全态度与行为的对比(表3)表明:食品安全线下科普后,居民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度明显提高,并能够更加积极地改进影响食品安全的行为习惯.在食品安全权益受到侵犯时,愿意主动维权的居民人数从26.00%增加到65.58%.较科普前,更多居民表示会在饭前及处理食物前认真洗手;减少吃烧烤、油炸食物的频率;每次购买食品时会主动查看相关信息;平时会经常关注食品安全相关新闻;对就餐环境卫生要求也有所提高.食品安全线下科普可引起更多居民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激发居民对食品安全知识的求知欲,鼓励居民在自己的食品安全权益受到侵犯时主动维权,进一步改善居民的食品安全态度,进而正面影响其食品安全行为.   科普前后,居民希望通过趣味线下科普获得食品安全知识的比例从20%提升到37%,表明食品安全科普服务受到了居民的认可与欢迎,具有继续发展、扩大影响力的基础与潜力.
  2.2 关于食品安全科普服务的讨论
  据统计,57.89%的居民倾向于以线上微信、微博科普的方式来获得食品安全知识,而线下食品安全科普的专业性、趣味性与高效性对居民都很重要.
  在进行实践科普服务的过程中,线下活动观众的参与度要远高于线上活动,其中老年人群体对于具体的食品营养话题、食品安全事件较为关注,对相关内容的科普活动有较高的参与度,但对于食品科学理论知识的学习积极性较差.因此,在线下食品安全科普活动中,要以具象化的例子为依托,穿插食品科学知识,以提升老年人群对食品科学的总体认知.成年人群体因工作等原因,参加科普活动的难度较大.食品科普公众号推文的浏览阅读较为方便,科普效率较高;儿童群体对于线下科普活动的热情较高,但对于内容的持续专注度不够,应以简单易懂、生活中常见的食品科学知识为主体内容,采用授课与操作实验相结合的交互科普形式,提升具专注度,以取得高效果的食品科普服务活动.
  线上直播课程的实际参与度和实际效益较低.在活动的前期宣传方面难度较大,在前期宣传力度不够的情况下,实际活动效果将有所下降.对于中老年群体,操作电子设备的难度较大,而成年人群体因工作、家庭等原因,参加线上科普直播活动的时间较少.由于线上科普的形式较难获得直观的体验,儿童群体专注度的下降也会影响科普效果.因此,如非不可抗力因素导致难以开展线下科普服务活动,食品安全科普服务仍应以线下形式开展.食品科普公众号的推文应以中青年群体为主要受众,开设不同的专栏,以不同的风格和模式挑选、设计食品科普内容,以获得更佳的效果.
  在研究过程中,为达到社区“深入化”的食品科普效果,将社区食品科普受众分为以下3种不同的类别,确定各自适合的科普方案.
  2.2.1 面向儿童群体的食品安全科普策略
  对于如儿童等低龄群体,应采用线下交互式食品安全科普活动,并制作有趣、易懂的科普课程,采用动手小实验进行寓教于乐的辅助教学,加深儿童听众对食品科学知识的印象.在进行线上微课制作时,不仅应注重趣味性,还要尝试激发其思考,启发、引导儿童学习食品科学知识.
  2.2.2 面向中青年群体的食品安全科普策略
  對于普通上班族,应采用快捷方便的线上推文或短视频科普,扩大微信公众号的宣传力度.结合人群特征,关注社会热点,注重健康饮食,制作切合时事热点的主题推文,通过食品安全的短视频,以更加直观简洁的方式进行科普.聚焦新型食品的安全性、对人体健康的作用,以及影响食品安全的各种要素,在保证内容容易理解的前提下,使其更富有思辨性.
  2.2.3 面向老年群体的食品安全科普策略
  对于已退休、年龄较大的老年人群体,应采用微信推文和线下科普课程相结合的方式,科普公众号设立老年人专栏,相关推送做到减少篇幅、加大字体等以方便老年人阅读.内容上以介绍保健品、营养膳食的科普知识,和对老年健康生活的科学指导为主.开办线下科普活动时需聚焦社会热点话题,用通俗的语言进行讲解.
  3  总结与展望
  本课题由上海师范大学“安全新食代”大学生科普队选取上海市5个社区320名居民进行线下的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KAP)调研,结果表明:社区居民对食品安全知识有一定了解,但缺乏全面、系统且深入的了解,存在误区,且个体差异较大.目前科普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居民对食品安全知识了解甚少;食品科普的“质”和“量”有待提高;线上活动宣传难度大、观众参与度低、实际效果差等.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食品安全科普服务在提高居民关注度、求知欲,改善居民对食品安全认知行为上具有一定成效,且受到了居民们的认可与欢迎,具有继续发展、扩大影响力的基础与潜力.
  探索社区食品安全知识科普活动的效果和调研结果,对不同年龄层人群提出了不同的科普实施建议:针对低龄群体,应采用有趣、易懂的线下交互式食品科普课程,结合小实验进行辅助教学;面对成人群体,应采用快捷方便的线上科普,兼具科学性和思辨性;老年群体是社区科普的主力军,应以科普保健、健康养生等为主要科普内容.本调研成果可为提升公众食品安全的科学普及提供相关的决策参考信息,为高校食品专业大学生发挥专长、服务社会、反哺社会提供了一定经验.
  参考文献:

[1]  SNYDER A B.Factory farms,artificial additives,and mystery meat:food safety rumors concerning modern food production [D].Columbus: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2012:40-42

[2]  SUNARWIN C R.On Rumors:How Falsehoods Spread,Why We Believe Them,and What can be Done [M].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14.

[3]  谢周梁.北京大学生志愿者开展科普服务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14:54-55.
   XIE Z L.Problems of Beijing University student volunteers in science popularization service and the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D].Beijing: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14:54-55.

[4]  魏强华,卢大标,张天桦,等.基于高校食品专业资源的食品安全科普实践与推广 [J].价值工程,2018,37(24):85-87.
   WEI Q H,LU D B,ZHANG T H,et al.Practice and promotion of the science popularization activities of food safety based on the food professional resourc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J].Value Engineering,2018,37(24):85-87.

[5]  沈一萍.上海市食品药品科普站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J].食品与生活,2019(4):20-21.
   SHEN Y P.Shanghai food and drug science popularization station opens up the “last mile” of convenient service [J].Food and Life,2019(4):20-21.

[6]  刘诗梦.探析食品安全现状和食品检测的未来发展动向 [J].食品安全导刊,2021(增刊):30-31.
   LIU S M.Investigation of current situation of food safety and future trend on food detection [J].China Food Safety Magazine,2021(Suppl.):30-31.

[7]  刘旻璋,朱培武.我国食品安全科普现状与对策建议 [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30):321-323.
   LIU M Z,ZHU P W.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suggestions of food safety science in China [J].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2015,43(30):321-323.

[8]  趙文秀.上海市社区居民食品安全感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中外食品工业,2014(10):31-35.
   ZHAO W X.Food safety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among community residents in Shanghai [J].Sino-foreign Food Industry,2014(10):31-35.

[9]  魏强华,谢佩纯,董晓纯,等.高校食品安全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的探析[J].价值工程,2019,38(22):33-34.
   WEI Q H,XIE P C,DONG X C,et al.Analysis on the volunteer team construction of science popularization of food safet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J].Value Engineering,2019,38(22):33-34.

[10]      张蒙.食品安全虚拟社区知识共享影响因素与作用机理研究 [D].长春:吉林大学,2016:15-19.
   ZHANG M.Research on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and mechanism of knowledge sharing in food safety virtual communities [D].Changchun:Jilin University,2016:15-19.

[11]      雷冰沁.浅议加强我国食品营养与安全知识科普力度的依据及途径 [J].农产品加工,2018(10):99-100.
   LEI B Q.Primary thinking about the ground and pathway of food nutrition and safety knowledge popularization in China [J].Farm Products Processing,2018(10):99-100.

[12]      王海璐,沈浥,吴长青.论标准化科普传播的社会价值:从食品新媒体传播说起 [J].食品安全导刊,2020(25):25-27.
   WANG H L,SHENG Y,WU C Q.On the social value of standardized science education:taking new media for food as an example [J].China Food Safety Magazine,2020(25):25-27.

[13]      石鹏,秦绍杰,王富丽.北京市2 024名社区居民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调查 [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7,23(8):28-32.
   SHI P,QIN S J,WANG F L.Survey on food safety related knowledge among 2 024 community residents in Beijing [J].Food and Nutrition in China,2017,23(8):28-32.

[14]      王巍.社区居民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J].食品安全导刊,2016(27):59.
   WANG W.Investigation on the situa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food safety knowledge,attitude and behavior of community residents [J].China Food Safety Magazine,2016(27):59.

[15]      张敬华,胡森科,于燕.西安市社区居民食品安全健康教育前后知识、态度和行为的比较 [J].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2011,32(3):204-208.
   ZHANG J H,HU S K,YU Y.Comparison of knowledge,attitude and behavior concerning food safety among Van community residents before and after health education [J].Foreign Medical Sciences (Section of Medgeography),2011,32(3):204-208.

[16]      褚盼盼,陈月桃,任益平,等.大学生食品安全KAP现状及干预对策 [J].安徽农学通报,2017,23(4):88-91.
   CHU P P,CHEN Y T,REN Y P,et al.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food safety KAP and intervention measures [J].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2017,23(4):88-91.

[17]      上海市食品藥品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处,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长宁分局课题组,等.上海市居民食品安全“知、信、行”(KAP)状况及各种宣教活动效果的评价[J].上海食品药品监管情报研究,2010(4):23-25.
   Shanghai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ood Safety Comprehensive Coordination Office,Fudan University School of Public Health,Shanghai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Changning Branch Research Group,et al.Evaluation of food safety “Knowledge,Attitude and Practice”(KAP) and the effect of education activities in Shanghai [J].Shanghai Food and Drug Information Research,2010(4):23-25.

[18]      史根生,张卫民,刘亦农,等.广东、吉林、四川、湖北四省居民食品安全教育前后知信行的比较 [J].中国健康教育,2004(6):55-57.
   SHI G S,ZHANG W M,LIU Y N,et al.Comparison of KAP before and after food safety education in Guangdong,Jilin,Sichuan and Hubei provinces [J].Chinese Health Education,2004(6):55-57.
  (责任编辑:顾浩然,冯珍珍)

其他文献
植物乳杆菌素plantaricin Q7是由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Q7产生的,其具有广谱抑菌活性的细菌素,有安全、高效、稳定性好等优点.将效价为533 AU∙mL-1的植物乳杆
采用九点快感标度和“恰好”检验,分别对3种市售粳米的年轻消费者喜好度及各感官分属性的偏好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年轻消费者更偏爱椭圆、饱满、半透明、有光泽、大小适中
摘 要: 家猫饮水、排尿较少,泌尿系统疾病高发.肾茶是一种传统中药,具有良好的利尿作用.本研究采用10只家猫进行实验,结果显示:在饲粮中添加1%(质量分数)肾茶可以显著增加家猫的饮水量,降低血清尿素氮含量,但不影响家猫的体重和采食量.这表明肾茶有增加家猫排尿量、减少其泌尿系统疾病的潜在作用.  关键词: 肾茶; 家猫; 利尿作用; 饮水量  中图分类号: S 816.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摘 要: 分别对添加了每日膳食营养素推荐供给量标准(RDA为90 mg)的50%,75%和100%维生素C的咖啡粉进行了维生素C的潜在载体的评估研究.旨在评价咖啡冲泡和贮藏3个月后产品中维生素C的稳定性,并探究消费者是否能感知普通咖啡和维生素C强化咖啡之间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添加50%RDA水平的咖啡在冲泡过程中损失16%的维生素C;但更高强化水平的咖啡未发现维生素C的损失.室温贮藏3个月后,添
摘 要: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富硒绿茶对高盐饮食诱导下8周龄Wistar大鼠高血压的预防作用.结果表明:饮用茶水提物8周后,低、高剂量组分别降低大鼠收缩压1.20 kPa和2.80 kPa;茶水提物降低了血清中α-羟基丁酸脱氢酶和乳酸脱氢酶的含量,苏木精-伊红(HE)染色切片观察心脏、肾脏组织形态,显示低、高剂量组均可以改善大鼠心肌细胞肥大、组织紊乱,及肾小管结构损伤等问题,且高剂量组效果更加显著.可
摘 要: 蔬菜不仅在人们的日常饮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且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贡献巨大,然而重金属污染逐渐成为威胁我国蔬菜生产与人体健康的主要危害之一.该文概述了蔬菜重金属风险评估的国内外动态、风险评估步骤、风险评估方法等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旨在为相关学者的研究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评估方法与标准提供参考.  关键词: 蔬菜; 重金属; 风险评估; 步骤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 TS 207.3 文献标志
摘 要: 目前全球已知的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ToCV)分离株系可分成3组,它们在中国境内都有被发现,但仍呈区域性分布.ToCV病害主要通过阻断粉虱传播来防治,更长期有效的防控则基于对植株对ToCV侵染的敏感性和抗性的分子遗传基础的了解,和对病毒具有耐受或者抗性的作物品种的培育.为此,综述了近年来在ToCV基因组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不同地区病毒分离株的序列特征,
摘 要: 简述了DNA分子标记的种类和特点,综述了分子标记技术在菠菜遗传育种中的主要应用,包括:性别鉴定、抗病菠菜育种、高产优质菠菜培育、物种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研究,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分子标记; 菠菜; 遗传育种  中图分类号: S 636.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5137(2021)02-0237-
摘 要: 对全国多个大学城周边的外卖餐饮资质、食品安全档案、“三证”资质进行了抽样调研,并对其包装材料与封签情况进行了评价.以上海海湾三校大学城为例,通过网络投放调查问卷的形式选出大学城周边点单率最高的3种外卖食品,对其中的菌落总数及大肠菌群的数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学城周边外卖餐饮安全情况有待改善.本调研为大学城周边的外卖餐饮有效预防和监管提供数据支持,同时对大学生健康饮食、食品安全和网络外
摘 要: 由于重金属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致使环境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为应对减轻环境重金属污染和确保人体健康的需求,新型的重金属快速检测技术成为了研究热点.针对重金属传统检测技术的仪器昂贵、需专业操作人员、不易携带、程序繁琐和耗时较长等缺陷,多种具有快速、灵敏、准确、易携带、现场实时特点的重金属快速检测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本综述首先简析了重金属污染现状以及重金属传统检测技术的种类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