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学:历史回溯、现实审视及价值引领

来源 :课程.教材.教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yuan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线教学是一种基于技术支持的、教与学在时空上分离的教学形式。它扩大了优质资源的辐射范围,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应该充分利用在线教学的优势为促进学生学习服务。教与学时空分离的本质特征决定了在线教学之于学生学习只能“补位”,不能“越位”。当前在线教学存在许多亟待规范的问题,应该通过加强在线教学特殊性的研究,增强在线教学的科学性;重视政府引导和监督,提升在线教学的整体质量;优化在线教学的技术环境,增强技术支持教学的能力;重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等方式来增强在线教学服务学生学习的能力。
其他文献
在大学的人力资源中,教师占据着主导地位,大学教师专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学和科研能力,通过对日本、美国和英国等发达国家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整理和分析,锁定当前教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高等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保障少数民族的高等教育质量。中国少数民族的人口基数相对庞大,为确保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有效实施
课程改革是一个典型的复杂巨系统,从国家顶层设计,到各地各校具体实施,涉及内外部方方面面因素,需要遵循系统化、差异化、常态化三大思维,最终使国家课程改革各项要求真正落实到一线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之中。
为了解决模糊数学在环境质量评价中应用的问题,采用了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某市区5个监测点的三种大气污染物日平均浓度值监测结果进行实例分析验证,得出了该市区5个监测点的大
区域课程改革模式主要有“自上而下”的空降模式、“自下而上”的草根模式和“平行主体”的分布模式三种。按照古德莱德“课程层级论”思想,区域课程改革的“瀑布模型”包含区域层面的“理想的课程”、学校层面的“正式的课程”、科组层面的“理解的课程”、教师层面的“实施的课程”和学生层面的“经验的课程”五个层级。每个层级内部都有一个“势能储层”,其中若干要素之间相互作用产生一定的能量,推动区域课程改革纵深发展。区域课程改革的瀑布式推进过程可以分为“接纳—采用—实施—提炼”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推进策略。区域教育行政
北京市东城区在区域课程重构实践中,逐步形成“G+1+N+8+X”的课程组织构架,构建起一个多主体参与的课程治理新体制,探索出一种以共享优质课程资源为核心的课程治理方式。这在理论上为课程体制改革提供了一种多主体分权赋能的路径和开放式协调的运行机理,在实践上为丰富课程供给内容与渠道提供了区域解决方案。
油气开发的不断深入,砂岩透镜体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典型的油气藏模型,其形成机制受到很多石油、地质工作者的关注。岩石在形成过程中对透镜体的影响,以
小学教师数学素养提升的实践路径以数学史料中概念本质与教育价值分析为核心,落实数学史融入课堂教学的设计实施与评价。从评价角度分析,小学教师将数学史融入教学的实践促进教师数学素养提升,在三个维度上有所表现:树立发展、联系、辩证、应用的数学观,理解蕴含数学知识中的文化育人价值,塑造人文性数学课堂的教学力。
主题式教学中的课程知识整合即教师围绕主题,对课程知识进行选择性组织、整体性联结、功能性转化的过程。在当代主题式教学实践中,这个过程应具备满足学生深度学习的价值取向
小学德育不仅是一门学科,还是一个大系统,一项大工程,要根植于学校发展的历史积淀,以对话育人为理念,创新实践小学德育。基于对话育人理念的小学德育创新实践,是教育主体在人